外交观论文-李晶

外交观论文-李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交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和平外交观,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观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1](2019)在《论习近平的和平外交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在外交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和新思想,这些主张宣示了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立场,强调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大国建立新型外交,不断宣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的思想观念,倡导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建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本文来源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温勇[2](2019)在《邓小平的“智库外交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1904年出生在四川广安,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尽管他功劳卓着并在52岁时当上常委,但是其最大的贡献是设计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随着时间推移,对他的评价会更客观。简言之,他是值得记住的人。邓小平曾说:"我们担任领导的人,也不能太忙,往往越忙越坏事。担任领导的人,不能出太多的主意。如果考虑没有成熟,不断有新主意出来,往往要全国大乱。政治家主意太多是要坏事的,领导人宁静和平,对国家有好处,对人民有好处。"国家如此,基层政府如此,企业亦如此。(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上)》期刊2019年03期)

崔现花,黄志强[3](2018)在《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外交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外交观主要包含人民群众、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四大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外交观,第一要义是人民群众,核心是和平,根本目的是发展,基本方法是合作共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外交观是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环境变迁而形成的全新大国外交理念,对于我国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8年04期)

孙昉,刘平[4](2018)在《论1894-1897年张之洞的外交观》一文中研究指出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之洞曾建议"并联英俄",以摆脱清廷外交孤立的窘境。《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提出"联俄拒日"的主张。1897年胶州湾事件发生后,张之洞又转向"联日拒俄",并和日本政府进行了极为有限的接触。张之洞的外交言论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的跳跃式变化,缺乏运转自如的灵活性,与其对晚清外交危机的焦虑,以及对国际局势变化和列强意图缺乏充分了解,有很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王庆忠,张荣华[5](2018)在《习近平周边外交观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周边外交观是国际、地区、国内因素影响下的产物。这一外交观的内涵有叁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时代观、文明观;中观层面是安全观、利益观;微观层面是近邻观、义利观。这些层面的内涵在方法论上表现为:理念上倡导以"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思维上摒弃冷战思维的桎梏;方法上坚持系统论的哲学方法;政策上积极推进"一路一带"建设,让地方政府更多地参与到周边合作中。(本文来源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郗宏博[6](2017)在《论李鸿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外交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其主导思想是争取和局。就外交实践而言,他彻底败了,但就思想本身来说,李鸿章的和局思想是他的洋务自强思想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不应随着外交实践的失败而一同抛弃。因为政治外交相为表里,李鸿章外交失败首先是中国内政不修,而后才是他个人的失误。(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7年01期)

王德明[7](2015)在《专题十一 树立新外交观,建设新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点材料】材料一: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他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材料二:习近平就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高中版)》期刊2015年04期)

张建[8](2013)在《金砖铺就能源路——透视中国政府新的能源外交观》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此次会晤以金砖国家同非洲的伙伴关系为主题,首次举行了金砖国家与非洲领导人对话会,传递了金砖国家愿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强合作等信号。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化。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如(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企业》期刊2013年04期)

杨春彦[9](2012)在《浅析顾维钧的国民外交观——以《顾维钧回忆录》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顾维钧的国民外交观基本形成于20世纪二叁十年代,以近代中国的弱国外交和国民外交运动的兴起为其时代背景,以顾维钧长期进行的外交工作为实践基础。顾维钧承认国民外交中的部分积极因素,但对其外交原则、谈判干扰、利于被外交家利用等诸多缺点和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否定。顾维钧的国民外交观虽有一些局限,但不掩盖其深刻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2年18期)

马美着[10](2012)在《陶澍外交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陶澍是鸦片战争前夕我国杰出的政治人物,他抱有以天朝大国为中心,奉行怀柔远人政策的外交思想,同时主张加强海防建设,积极防范外夷入侵;主张正当的商业往来,坚决反对鸦片贸易,虽然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但仍然是走在同时代前列的政治家。(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2年03期)

外交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邓小平1904年出生在四川广安,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尽管他功劳卓着并在52岁时当上常委,但是其最大的贡献是设计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随着时间推移,对他的评价会更客观。简言之,他是值得记住的人。邓小平曾说:"我们担任领导的人,也不能太忙,往往越忙越坏事。担任领导的人,不能出太多的主意。如果考虑没有成熟,不断有新主意出来,往往要全国大乱。政治家主意太多是要坏事的,领导人宁静和平,对国家有好处,对人民有好处。"国家如此,基层政府如此,企业亦如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交观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论习近平的和平外交观[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2].温勇.邓小平的“智库外交观”[J].决策探索(上).2019

[3].崔现花,黄志强.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外交观[J].传承.2018

[4].孙昉,刘平.论1894-1897年张之洞的外交观[J].东方论坛.2018

[5].王庆忠,张荣华.习近平周边外交观的内涵及方法论意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

[6].郗宏博.论李鸿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外交观[J].青春岁月.2017

[7].王德明.专题十一树立新外交观,建设新型关系[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5

[8].张建.金砖铺就能源路——透视中国政府新的能源外交观[J].中国石油企业.2013

[9].杨春彦.浅析顾维钧的国民外交观——以《顾维钧回忆录》为中心的考察[J].青春岁月.2012

[10].马美着.陶澍外交观初探[J].船山学刊.2012

标签:;  ;  ;  ;  

外交观论文-李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