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等效热导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热,接触热阻,立体卷铁心,等效热导率
等效热导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殿嵩,李青,李秋昊,李慧文,龙朝明[1](2018)在《温度和压强对硅钢迭片等效热导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设计了硅钢迭片等效热导率的实验测试方案,测量不同温度、压强条件下硅钢迭片的等效热导率,最终通过参数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等效热导率随着温度、压强的定量化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一定时,硅钢片之间的等效热导率随界面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压强卸载过程的等效热导率高于压强加载过程的等效热导率,并且温度越高,加载和卸载测得的等效热导率数值差别越大;当压强一定时,硅钢片之间的等效热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压强越大,等效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越小。(本文来源于《冶金能源》期刊2018年03期)
韩旭,熊进标,王学浩,胡文军,程旭[2](2018)在《基于多孔介质和等效热导率模型的快堆乏燃料组件传热特性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乏燃料组件在运输或转运过程中,组件会裸露在传热较差的气体介质内,需关注其散热性能。为模拟乏燃料组件的传热特性,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组件的流动阻力,并利用等效热导率模型模拟组件内部的传热。由于自然对流条件下乏燃料组件内部流动符合层流假设,在多孔介质阻力模型中忽略了惯性力项的作用。将等效热导率模型的模拟结果与SNL-LMFBR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放置工况下乏燃料组件温度轴向呈对称分布,在竖直放置工况下轴向呈非对称分布,乏燃料组件的高温区域向组件上方偏移。(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李辉,杜建华,王浩旭[3](2018)在《基于单胞结构的2.5D碳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等效热导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法分别建立碳纤维束微观结构模型和2.5D碳纤维织物增强碳基复合材料单胞结构模型,计算稳态热边界条件下的碳纤维束等效热导率和碳基复合材料等效热导率,研究碳纤维直径和单丝间距对碳纤维束轴向、径向热导率及碳基复合材料沿厚度方向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碳的热导率介于碳纤维的径向热导率和轴向热导率之间;纤维束横截面积一定时,随碳纤维直径增大,纤维束轴向热导率升高,径向热导率降低,碳基复合材料沿厚度方向热导率降低;随单丝间距增加,纤维束轴向热导率降低,径向热导率升高,碳基复合材料沿厚度方向热导率升高。(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费志方,杨自春,罗中一,陈国兵[4](2016)在《硬硅钙石二次粒子增强SiO_2气凝胶等效热导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采用分形交叉球杆模型描述气凝胶骨架微观结构,并引入分形理论处理二次粒子纤维壁复杂的微观形貌,在综合考虑二次粒子间的接触热阻和辐射传热的影响上,建立了二次粒子增强气凝胶的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然后,实验测定了该材料的热导率,测量值与计算值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二次粒子密度、粒径、气凝胶密度以及复合密度等对等效热导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何燕,邱金友,常强,王钰鹏[5](2015)在《AlN/橡胶复合材料等效热导率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同的AlN/橡胶复合材料等效结构单元,基于叁维格子玻尔兹曼模型计算了复合材料的等效热导率。实验制备了AlN/橡胶复合材料,并测定了不同填充量下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用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LBM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Maxwell、Bruggeman、Nielsen等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本文数值计算结果与Maxwell模型吻合较好,相比较于Bruggeman模型与Nielsen模型更加接近实验值。研究了AlN颗粒尺寸及分布方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体积分数范围内,粒径较小的AlN颗粒填充橡胶复合材料的等效热导率较大,当体积分数增大到20%,粒径较大的复合材料内先开始形成导热网络,大大提高了热导率;随机分布比均匀分布方式下的复合材料的等效热导率大,不同的粒子空间分布结构是影响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5年11期)
姚元鹏,刘振宇,吴慧英[6](2014)在《一种计算泡沫金属等效热导率的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针对泡沫金属等效热导率预测的新模型,该模型基于泡沫金属Kelvin十四面体元胞结构建模,以凹面叁棱柱近似金属韧带,并考虑韧带交汇处的结点特点,通过热阻分析得到计算等效热导率的表达式。研究表明:该模型对充填不同介质的不同材质泡沫金属等效热导率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平均偏差均小于10%),与文献其他半经验模型相比能更好兼顾预测精确性和通用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孙成珍,白博峰,卢文强,刘捷[7](2013)在《剪切流场中纳米流体等效热导率的实验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H_2O+SiO_2纳米流体在剪切流场(剪切速率范围在89~820 s~(-1))中的等效热导率,并与已有的关联式进行了比较.测量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热导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剪切速率达到一个临界值时热导率会出现最大值.颗粒体积分数和颗粒直径越大,纳米流体热导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越明显.通过与关联式的比较发现,已有关联式几乎不能预测纳米流体等效热导率的增加,同时关联式中热导率会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一直增加,这与实验结果不符。(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张凯,邓子辰,王博,周加喜[8](2013)在《考虑主动散热圆柱多孔夹层材料等效热导率及散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孔夹层圆柱壳的主动散热性能以及等效热导率的计算问题,通过推导多孔结构的等效热导率和主动散热状态下的稳态温度控制方程,在对流换热条件下,计算了考虑主动散热后所折减的等效热导率,及其与结构相对密度和流体流速之间的关系。采用考虑主动散热的等效热导率,计算结构瞬态温度分布,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计算了夹层圆柱壳相对密度和结构散热性能的关系以及最大散热性能相对应的最优相对密度和最优杆件厚度。通过瞬态温度分布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得到采用考虑主动散热的等效热导率所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说明了计算等效热导率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可以准确地计算瞬态温度分布;同时分析得到等效热导率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结构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结构质量下,正方形和正六边形构型具有较好的主动散热性能。(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张虎,李增耀,丹聃,陶文铨[9](2013)在《气氛压力对纳米多孔材料等效热导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自由空间和多孔介质内气相热导率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基于瞬态平面热源法的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实现了0.01 Pa~1 MPa压力范围内纳米多孔材料等效热导率的准确测试。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对纳米多孔材料等效热导率的影响规律,并剥离获得了气相导热对纳米多孔材料等效热导率的贡献。结果表明:纳米多孔材料的等效热导率随气氛压力的升高而迅速增加,实验剥离的纳米多孔材料中气相导热的贡献要高于纳米多孔材料中的气相热导率,压力越高,差别越大,在1MPa时高于自由空间中的气相热导率;温度对纳米多孔材料中气相导热的影响在压力高于400kPa时比较明显。(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何超,何雅玲,谢涛,刘清[10](2013)在《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纤维增强气凝胶复合材料等效热导率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纤维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的等效热导率,以往主要通过提出简化结构之后利用等效电路方法进行理论求解。本文提出一种纤维结构的计算机随机生成方法,生成了不同的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等效结构单元;采用叁维格子Boltzmann模型求解该等效结构的温度场,并计算了复合材料常温下的等效热导率。本文数值预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及相关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本文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等效热导率。(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等效热导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乏燃料组件在运输或转运过程中,组件会裸露在传热较差的气体介质内,需关注其散热性能。为模拟乏燃料组件的传热特性,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组件的流动阻力,并利用等效热导率模型模拟组件内部的传热。由于自然对流条件下乏燃料组件内部流动符合层流假设,在多孔介质阻力模型中忽略了惯性力项的作用。将等效热导率模型的模拟结果与SNL-LMFBR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放置工况下乏燃料组件温度轴向呈对称分布,在竖直放置工况下轴向呈非对称分布,乏燃料组件的高温区域向组件上方偏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效热导率论文参考文献
[1].王殿嵩,李青,李秋昊,李慧文,龙朝明.温度和压强对硅钢迭片等效热导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冶金能源.2018
[2].韩旭,熊进标,王学浩,胡文军,程旭.基于多孔介质和等效热导率模型的快堆乏燃料组件传热特性数值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8
[3].李辉,杜建华,王浩旭.基于单胞结构的2.5D碳纤维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等效热导率[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4].费志方,杨自春,罗中一,陈国兵.硬硅钙石二次粒子增强SiO_2气凝胶等效热导率[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6
[5].何燕,邱金友,常强,王钰鹏.AlN/橡胶复合材料等效热导率数值计算[J].功能材料.2015
[6].姚元鹏,刘振宇,吴慧英.一种计算泡沫金属等效热导率的新模型[J].化工学报.2014
[7].孙成珍,白博峰,卢文强,刘捷.剪切流场中纳米流体等效热导率的实验测量[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
[8].张凯,邓子辰,王博,周加喜.考虑主动散热圆柱多孔夹层材料等效热导率及散热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3
[9].张虎,李增耀,丹聃,陶文铨.气氛压力对纳米多孔材料等效热导率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
[10].何超,何雅玲,谢涛,刘清.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纤维增强气凝胶复合材料等效热导率求解[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