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显像论文-薛霖,熊长明

通气显像论文-薛霖,熊长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气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

通气显像论文文献综述

薛霖,熊长明[1](2019)在《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随访中的价值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CTPA)可直观地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形态、部位及血管堵塞程度,目前已成为确诊肺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可反映肺血流灌注异常,特别适合于外周型肺栓塞的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PTE的一种远期并发症,肺V/Q显像可准确反映肺动脉血流灌注状况,目前是指南推荐的CTEPH首选的筛查手段。研究表明,急性PTE抗凝后采用肺V/Q显像评估残余肺血管阻塞,对VTE复发和(或)CTEPH形成具有重要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杨国仁,卢婷婷[2](2019)在《肺通气和肺灌注显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汇集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核物理、核化学、药学、计算机学等众多学科。核医学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较为重要,特别在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因无创和及时等特点优于其他相关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耿会霞,张万春,安彩霞,龙亚红,王玉华[3](2019)在《肺通气灌注联合肺灌注融合断层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价值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Q)联合肺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联合同机CT融合断层显像(SPECT/CT)与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V/Q显像及肺灌注SPECT/CT显像,并于3 d内完成CTPA检查,以最终临床综合诊断及随访证实有无肺栓塞,分别计算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 60例患者中,33例诊断为肺栓塞;V/Q联合肺灌注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 97%(32/33)、92. 59%(25/27)、95%(57/60);CTPA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1. 82%(27/33)、92. 59%(25/27)、86. 67%(52/60);两者均无不确定诊断,两种检查方法在定性诊断肺栓塞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V/Q联合肺灌注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共发现通气灌注不匹配肺段253个,亚肺段50个,其中15个V/Q不匹配肺段及5个亚肺段经肺灌注SPECT/CT融合断层图像证实由肺部病变所致(5个叶间及胸腔积液,4个局部气肿及肺大泡,3个叶间裂肥厚,8个肺实质炎症);CTPA发现亚段级肺动脉充盈缺损3个,6例假阴性病例均为多发亚肺段肺栓塞。结论 V/Q联合肺灌注SPECT/CT融合断层显像与CTPA诊断肺栓塞的效能相近,两者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前者对亚肺段水平肺栓塞的诊断有优势,且能排除由于其他肺部病变导致的假阳性诊断,提供肺部疾病额外诊断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杨琼芳,赵兰艳,方双燕[4](2019)在《CT肺动脉造影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抗凝疗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采用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V/Q)指导肺栓塞抗凝疗程对于1年内肺栓塞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307例肺栓塞患者分为观察组153例和对照组154例,经正规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观察组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评估是否终止抗凝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的CTPA检查,对终止抗凝治疗的两组门诊随访1年,分别评估两组抗凝疗程、复发率及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观察组平均抗凝疗程为(5.78±1.65)个月,对照组平均抗凝疗程为(5.03±1.93)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停止抗凝后1年内的复发例数分别为8例(5.23%)和22例(14.29%),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抗凝期间分别有9例(5.88%)及5例(3.25%)患者出血,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两组血氧分压(Pa O_2)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两组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采用CTPA联合V/Q显像检查的方法指导肺栓塞的抗凝疗程能更显着地提高Pa O2,同时降低肺栓塞的复发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霍寅萍,胡莎莎,黎克秀,刘峰[5](2018)在《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_2在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_2评估及预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65例已诊断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通气,监护仪监测呼气末CO_2等,超声诊断仪测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增厚率。结果成功组52例及失败组13例,两组治疗前及成功组治疗后呼气末CO_2与PaCO_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失败组治疗后无相关性。成功组及失败组的膈肌增厚率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_2,对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具有评估及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张广伟,李丽娟,冯贵生,曹金红,霍建源[6](2017)在《核素肺通气灌注平面及断层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总发生率为5%~14%,病死率为20%~30%,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病死率可降至2%。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 ventilation/perfusion imaging,V/Q)是临床常用的肺栓塞影像诊断方法,目前多采集平面图像,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的广泛使用和断层采集及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7年12期)

杨冬竹[7](2017)在《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抗凝疗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肺灌注/通气显像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36例经肺动脉造影确诊的CTEPH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53.8±13.8)岁。均接受6个月以上的抗凝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抗凝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接受肺灌注/通气显像,比较治疗前后血栓栓塞病变的肺段数,以及通过定量计算得到的肺灌注缺损百分数(PPDs)。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所得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全部36例患者,抗凝治疗前的病变肺段数平均为(8.9±3.4)个,治疗6个月后,减为(8.4±3.6)个肺段(t=3.101,P<0.01)。治疗前后的PPDs分别平均为(43.3±19.7)%和(40.8±20.5)%,治疗后有显着的减低(t=2.364,P<0.05)。对于灌注改善组患者(n=9),抗凝治疗后PASP也有明显的改善,分别为(68.7±27.3)mmHg和(56.1±34.8)mmHg(t=2.465,P<0.05);而对于灌注无改善组(n=27),则抗凝治疗后PASP无明显的变化,分别为(71.3±26.9)mmHg和(76.7±35.0)mmHg(t=-1.511,P>0.05)。结论:肺灌注/通气显像可以用于观察CTEPH患者抗凝治疗后肺血流灌注的变化,对于评估抗凝治疗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7-03-01)

吴江萌[8](2017)在《SPECT/CT核素肺通气/灌注断层融合显像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肺通气/灌注常规8体位平面显像及SPECT/CT肺灌注显像(V/Q+Q-SPECT/CT)与肺通气/灌注SPECT/CT显像(V/Q-SPECT/CT)进行对比研究,以判明肺通气SPECT/CT显像是否可以提高对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的诊断符合率,同时比较两种形式的检查方法对PE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疑似PE患者61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31-75岁,平均(57.25±10.94)岁,均于2016.1月-2017.1在我科行一日法肺V/Q+Q-SPECT/CT显像,其中伴血清D-Dimer升高者2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PO_2减低。其中有48例患者同时行V-SPECT/CT显像,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1-75岁,平均(55.08±10.82)岁,伴血清D-Dimer升高者16例,所有患者均伴有PO_2减低。上述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均较完善,且所有研究对象显像前均未行抗凝及溶栓治疗。图像由两位有丰富诊断经验的核医学医师独自阅片,若有不同诊断时则由上级医师共同阅片决定。肺V/Q-SPECT/CT显像诊断PE标准结合修订版PIOPED标准和CT信息,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做出诊断,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与金标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灵敏性(Sensibility)、特异性(Specificity)、准确率(Accuracy),即总符合率、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之间有无差异,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采用ROC曲线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总体的诊断效能。结果:在61例研究对象中,临床诊断为PE者32例,占52.5%(32/61),阴性29例。依据V/Q+Q-SPECT/CT显像的结果,诊断PE高度可能性为29例,中度可能性14例,低度可能性18例,依据诊断标准诊断PE阳性者为43例,占70.5%(43/61),阴性为18例,其中真阳性29例,真阴性15例,假阳性14例,假阴性3例,其诊断的特异性为51.7%,灵敏性为90.6%,阳性预测值为67.4%,阴性预测值为83.3%,诊断的总符合率为72.1%。48例进行V-SPECT/CT显像的研究对象中临床诊断PE阳性27例,占56.2%(27/48),阴性21例。依据V/Q-SPECT/CT显像的结果,诊断PE高度可能性17例,中度可能性8例,低度可能性23例,即阳性为25例,占52.1%(25/48),阴性为23例,其中真阳性23例,真阴性21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其诊断的特异性为91.3%,灵敏性为92%,阳性预测值为92%,阴性预测为91.3%,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7%。在排除PE的诊断过程中,诊断胸腔积液3例,肺动脉高压1例,肺实质病变7例(其中包括肺气肿2例,支扩伴感染1例,肺炎4例),心包积液1例,而V/Q-SPECT/CT显像诊断COPD 6例。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肺V/Q+Q-SPECT/CT显像与其对PE的诊断比较,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V/Q-SPECT/CT显像与金标准比较,P=0.687,不认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V/Q+Q-SPECT/CT显像及V/Q-SPECT/CT显像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性χ~2=0.414,P=0.52,特异性χ~2=9.433,P=0.002,阳性预测值χ~2=5.299,P=0.021,阴性预测值χ~2=0.599,P=0.439,总符合率χ~2=6.591,P=0.01。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PE方面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总符合率均符合P<0.05,因此认为两种检查方式中上述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比较上述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两种检查方式ROC曲线下面积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12vs0.917)和(0.578,0.846)、(0.813,1.000)。结论:1本研究证明:肺通气/灌注显像对PE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价值。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肺V/Q-SPECT/CT显像是目前诊断PE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最高的检查方法之一。2肺V-SPECT/CT显像可以提高诊断PE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总符合率,且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总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本研究证明:肺V/Q-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具有优于肺V/Q+Q-SPECT/CT显像的趋势(0.917vs0.712),但是由于研究周期及样本量较少等因素影响,计算出的统计学数据未见统计学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张泽明,刘丽君,安蕾,赵学琴,陈露[9](2016)在《肺通气/灌注显像对孕兔子代不良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孕兔行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观察孕兔所产子代情况,从而为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孕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检查组,检查组孕兔孕8d时行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孕期观察两组孕兔子代在流产、死胎等方面有无差异,在孕晚期检测母体血甲状腺激素水平,了解子代宫内发育情况。产时、产后观察两组孕兔子代死产、外观畸形情况,产后1d和75d观察测量两组孕兔子代生长发育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孕兔子代在流产、死胎、死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母体血甲状腺激素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兔子代外观均未见明显畸形,所产子代在产后1d和75d体质量、头围、腹围及身长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对孕兔子代在流产、死胎、死产、外观致畸以及子代生长发育方面未发现明显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张广伟,冯贵生,李丽娟,曹金红,霍建源[10](2016)在《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pulmonary ventilation/perfusion imaging,V/Q)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50例临床疑诊PE的恶性肿瘤患者行肺通气灌注显像,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评价V/Q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 36位患者最终诊断为肺栓塞,V/Q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86%及90%。结论肺通气/灌注显像这一核医学技术手段在定性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方面具有优势,能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评价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通气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汇集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核物理、核化学、药学、计算机学等众多学科。核医学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较为重要,特别在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因无创和及时等特点优于其他相关检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气显像论文参考文献

[1].薛霖,熊长明.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随访中的价值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9

[2].杨国仁,卢婷婷.肺通气和肺灌注显像[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

[3].耿会霞,张万春,安彩霞,龙亚红,王玉华.肺通气灌注联合肺灌注融合断层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9

[4].杨琼芳,赵兰艳,方双燕.CT肺动脉造影联合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肺栓塞抗凝疗程中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9

[5].霍寅萍,胡莎莎,黎克秀,刘峰.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_2在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8

[6].张广伟,李丽娟,冯贵生,曹金红,霍建源.核素肺通气灌注平面及断层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

[7].杨冬竹.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抗凝疗效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8].吴江萌.SPECT/CT核素肺通气/灌注断层融合显像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7

[9].张泽明,刘丽君,安蕾,赵学琴,陈露.肺通气/灌注显像对孕兔子代不良影响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10].张广伟,冯贵生,李丽娟,曹金红,霍建源.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

标签:;  ;  ;  ;  ;  

通气显像论文-薛霖,熊长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