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技术模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中国70年,科技创新,技术模仿,自主创新
技术模仿论文文献综述
程磊[1](2019)在《新中国70年科技创新发展: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科技事业发展历程。首先,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科技事业主要采取的是国家驱动的发展模式,即由国家动员科技队伍,投入科研经费,决定科学发展的方向、规模和最终目标。虽然在十年"文革"期间科技事业遭到严重的扭曲,但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科技事业初见规模,为随后的科技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创新模式从最开始的引进消化模仿再创新,逐渐转变到集成创新,最终的目标是增强各个领域的原始创新。到2018年,我国科技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多项创新指标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最后,本文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指导方针,正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为实现"叁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宏观质量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胡艳丽[2](2019)在《数码技术模仿面料图案设计的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创新才能迎来新的变化,在不破坏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应用数码软件的辅助功能改变服装面料图案设计的表现,是符合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流行趋势的。重点分析利用PS软件进行扎染图案的模拟绘制设计处理。(本文来源于《辽宁丝绸》期刊2019年03期)
祝树金,段凡,李仁宇[3](2018)在《本国知识产权保护如何影响出口边际——基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的中介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2006-2014年制造业行业的出口数据,构建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为中介变量的单步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运用固定效应(FE)法以及广义矩估计(GMM)法,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出口二元边际的直接和间接机制。结果发现: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促进了出口二元边际的增长,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渠道作用,相较于技术模仿,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更强;但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屈军,刘军岭[4](2018)在《自主创新、技术模仿与知识产权保护——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拓展的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增长模型,探讨了技术后发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2001~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构建了技术进步率指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看,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促进了技术进步,但对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路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抑制自主创新而促进技术模仿;最优知识产权保护的门槛特征显着,我国部分发达经济省份相对技术水平超过了阈值,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本地企业从技术模仿转轨至自主创新。(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8年10期)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编译[5](2017)在《机器智能技术模仿人类认知创造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编译了德勤发布的年度报告《2017技术趋势:运动中的企业》,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机器智能这一技术趋势。机器智能(MI)是代表新认知时代的一系列技术总称,人工智能(AI)是MI的一部分。近年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计算机报》期刊2017-07-24)
Nitin,Mittal,Peteri,Lowes,Rajeev,Ronanki,Jerry,Wen,Sandeepi,Sharma[6](2017)在《2017技术趋势之机器智能——技术模仿人类认知创造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进化速度极快,已经发展出无数独特但往往又会被误解的功能,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认知分析、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S PROCESS AUTOMATION RPA)和自动机器人程序等等。总的来说,除了以上功能,机器智能的构成要素还包括各种算法能力,它们能够改善员工绩效,让日益复杂的工作变得更加自动化,还能帮我们开发出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动的"认知型智能体"。机器智能是高级分析技术的新篇章。(本文来源于《科技中国》期刊2017年05期)
陶守来[7](2017)在《技术模仿、技术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一直按照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的比较优势循序发展,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比较优势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居于高位,国际风险表现出易输入和易放大的特性,从而削弱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国际上世界经济危机的余波造成中国贸易增长的停滞,国内内需提振乏力,投资边际效用递减趋势明显,传统以出口、消费与投资需求为主导的“叁驾马车”无法对经济形成有效刺激。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增长研究的重心由传统的需求侧调整到供给侧,但供给侧结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够缓解经济的困境,长期内能够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只有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动力也必须朝着技术驱动的方向切换。在中国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朝着技术密集型过渡的关键阶段,极有必要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本文采用1989年至2014年的数据,通过使用平滑转移模型、协整、非线性检验、网格搜索等计量方法,对此期间的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本国企业对外投资OFDI、自主创新、人力资本等变量对中国技术增长和经济集约化水平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现阶段OFDI对技术进步和经济集约化程度没有显着影响;第二,贸易、FDI、自主研发和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影响显着,而对经济集约化水平产生影响的解释变量为FDI、自主研发和间接影响的人力资本,贸易没有带来经济集约化程度的改善;第叁,FDI可以较好地促进技术进步,而在不同时间段对经济集约化程度影响不同,表现为前期为正,改善了经济集约化程度,而后期为负,制约了经济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第四,从长期来看,自主创新是技术进步和经济集约化水平改善的唯一驱动力量。此基础上猜想存在“工程师和学者红利”,劳动和资本密集到技术密集的中间桥梁为知识密集,切实利用好知识密集比较优势,是完成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3-13)
连蕾[8](2016)在《从技术模仿到技术集成创新再到技术自主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由小到大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技术系统的变革过程是贯穿其中的关键主线之一。基于企业成长和技术系统演化的有关理论,对企业的技术发展历程——从技术模仿到技术集成创新再到技术自主创新,及其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确定,实施进行了探究。在杰出公司技术系统变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企业实情,针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演化进程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科学管理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田永晓[9](2015)在《技术模仿与技术前沿问题述评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模仿对后发国家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后发国家追赶技术前沿进而达到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对技术模仿的研究涉及微观产品生产周期及宏观国家创新系统等多方面,对技术模仿的形式、途径和作用均进行广泛的研究。文章以技术模仿追赶技术前沿为主题,从技术选择、技术吸收与技术差距叁个方面,按照文献的逻辑关系对技术模仿追赶技术前沿的作用机制、路径和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梳理。另外,结合中国现实问题,对关于中国技术模仿追赶技术前沿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最后,在现有前沿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进行未来研究展望,对未来研究技术模仿与技术前沿赶超的相关问题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5年12期)
李梅[10](2015)在《数码技术模仿下的传统绘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的发展影响审美的变化,新颖的3D效果备受关注。从裸眼3D的装置艺术,到院线新上映到影视作品,这其中大量运用了现代科技——数码技术。数码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新视觉,还包括以往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绘画。有些绘画工作者和艺术家们,运用数码技术对传统对绘画进行模仿,涵盖了从油画,到水彩、蜡笔、水墨等绘画效果。他们力求作品千变万化,以简单的操作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传统绘画艺术与装置艺术相比带有亲切感,前者是人类精神文明(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5年11期)
技术模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技术创新才能迎来新的变化,在不破坏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应用数码软件的辅助功能改变服装面料图案设计的表现,是符合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流行趋势的。重点分析利用PS软件进行扎染图案的模拟绘制设计处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技术模仿论文参考文献
[1].程磊.新中国70年科技创新发展: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J].宏观质量研究.2019
[2].胡艳丽.数码技术模仿面料图案设计的设置[J].辽宁丝绸.2019
[3].祝树金,段凡,李仁宇.本国知识产权保护如何影响出口边际——基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的中介效应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屈军,刘军岭.自主创新、技术模仿与知识产权保护——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8
[5].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编译.机器智能技术模仿人类认知创造价值[N].中国计算机报.2017
[6].Nitin,Mittal,Peteri,Lowes,Rajeev,Ronanki,Jerry,Wen,Sandeepi,Sharma.2017技术趋势之机器智能——技术模仿人类认知创造价值[J].科技中国.2017
[7].陶守来.技术模仿、技术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8].连蕾.从技术模仿到技术集成创新再到技术自主创新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
[9].田永晓.技术模仿与技术前沿问题述评与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
[10].李梅.数码技术模仿下的传统绘画效果[J].现代装饰(理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