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形及阴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遥感影像,地形阴影,波段比值,信息熵
地形及阴影论文文献综述
邓佳音,陈建平[1](2018)在《多光谱影像波段比值法消除地形阴影的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获取遥感影像时,由于地形效应的存在,阴影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对多光谱图像进行波段比值处理,减弱或者消除地形阴影的影响,提高遥感影像的识别与分类精度,并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价,为选择最佳处理方法提供参考。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山区遥感图像进行分区,对分区结果进行各种波段比值运算,消除地形阴影;以信息熵作为质量评价指标,对比值处理消除地形阴影后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处理结果与所选比值处理方法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波段比值处理可以减弱或者消除地形阴影的影响,与单波段比值处理和线性波段比值处理相比,非线性波段比值处理后图像的信息熵增强最大。(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王斯伟,练继建,李根森,赵振源,朱向东[2](2018)在《山地光伏电站地形及阴影对发电量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光伏电站场址地形复杂多变,地形遮挡及阴影对发电量的影响显着,需要分析研究影响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小发电量的损失。提出了一种地形遮挡及阴影影响分析方法。结合大理某一、二期山地光伏电站设计实践和经验,分析不同坡向、不同方位角对发电量的影响,找出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曲线。拟合了方位角与发电量的关系曲线,通过对发电量的实时跟踪研究,研究方位角及地形坡向与发电量的线性关系。分析不同时段阴影遮挡规律,并通过分析电站实际发电量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实际验证,找出阴影对山地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关系。(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岳照溪,张永军,段延松,余磊[3](2018)在《DEM辅助的卫星光学遥感影像山体阴影检测与地形辐射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结合DEM的山体阴影检测与地形辐射校正方法。首先对卫星影像多波段信息用特征法进行阴影检测,然后结合DEM数据用模型法进行山体背阴面检测以及投影区域检测,将3个结果综合分析,按照形成原因将阴影检测结果分为8类,最后结合太阳入射角信息,利用信息匹配的阴影补偿法和地形辐射校正物理模型,进行卫星光学遥感影像辐射校正。试验证明该方法能恢复山体阴影区的信息,并且有效降低地形效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彬[4](2016)在《起伏地形上云阴影畸变对地表太阳辐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太阳辐射控制着地气系统的能量和通量交换,是引起地表植被空间差异和生物过程的关键因子,对其准确估计在气候预测、太阳能利用和植被生产力估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地表云阴影畸变和地形遮蔽是起伏地形条件下造成遥感辐射估算偏差的主要原因,进而使地面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等的研究不够准确。因此,研究云与地形对地表辐射的综合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云和地形的结合主要是将云天辐射算法得到的辐射进行地形订正来计算实际状况下的地表辐射,大多将两者分开进行而很少考虑云-云阴影-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云阴影在不同太阳角度、卫星观测角度及起伏地形下的变化。一些辐射估算研究虽然考虑了云的3D几何效应,但仅限于水平地表,或对云阴影在起伏地表的变化影响缺乏研究,因此,获取云阴影在起伏地形的位置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围绕上述问题,使用HJ-1B的CCD和IRS数据,探究了高分辨率云高解算方法、起伏地形云阴影识别方法及综合考虑地形和云阴影畸变对地表辐射估算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氏距离的围线搜索云边缘高度匹配算法,该算法通过特征配准、距离变换、围线搜索和距离加权等步骤可以将低分辨率热红外云高信息匹配到相应的高分辨率的云边缘。云高精度70%的误差在0.1-0.3km,12%误差小于0.1km,平均为0.26km。满足了高分辨率异质性条件下的云阴影计算的需要,一定程度解决了热红外技术获取云高在分辨率上的局限,利用高分辨率图像和热红外图像的互补性进行云高计算,扩展了其在云高反演方面的作用。2、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线匹配的起伏地形云阴影识别方法,可以准确计算起伏地形的云阴影位置,实现在任意地形条件对云阴影的识别。实际计算与目视解译的阴影区域一致性较高,综合解译的覆盖度拟合效果也较好,r2为0.78,RMSE为3.49,明显好于未考虑地形的计算结果:未考虑地形的计算结果则与解译的阴影区域相差较大,r2为0.12,RMSE为15.14。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应用几何学方法识别起伏地形云阴影的缺陷。3、综合考虑起伏地形条件、云叁维几何效应和云阴影畸变来估算地表辐射,对各因素对地表辐射估算的影响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云阴影在起伏地形上的畸变使辐射误差随地形复杂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有云阴影的阳坡,未考虑阴影畸变的结果平均偏大约为500W/m2。在有云阴影的阴坡,未考虑阴影畸变结果平均偏高约300W/m2。无云阴影的阳坡,未考虑阴影畸变的结果偏低约400W/m2。无云阴影的阴坡,未考虑阴影畸变的结果平均偏小约300W/m2。综合考虑各因素可使估算值的精度提高300-500W/m2,但在一些云与阴影迭加的区域是否进行校正对现阶段的研究来说相差则不是很大,一般在100W/m2左右。通过有限的实例数据日值辐射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本文算法在云天及复杂地形条件下相比传统算法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6-06-01)
边金虎,李爱农,王少楠,赵伟,雷光斌[5](2016)在《基于MODIS NDVI的LandsatTM影像地形阴影区光谱信息恢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为获取山区生态环境与资源信息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手段。然而受地形遮蔽影响,山区光学影像大量的地形阴影给山区土地覆被解译以及生态参量的遥感反演带来了巨大困难。针对地形阴影光谱信息的恢复,提出了一种基于MODIS NDVI的Landsat TM影像地形阴影区光谱信息恢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MODIS上午、下午星(Terra和Aqua)不同时间过境能够对地形阴影区信息实现互补的特点,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合成MODIS上、下午星16dNDVI产品(MOD13Q1和MYD13Q1),获得低空间分辨率影像上的阴影区光谱信息;在此基础上,考虑MODIS与Landsat的观测角度、光谱差异,设置滑动窗口及筛选规则提取MODIS与TM影像相匹配的同质纯像元;基于中、低空间分辨率影像中均匀同质像元存在一定统计关系的假设,进一步建立同质区域中TM影像光照区域与对应MODIS NDVI的回归树模型,利用该统计关系和阴影区MODIS的NDVI信息推导得出地形阴影区的光谱信息。将阴影光谱信息恢复后的影像与SCS+C校正后的影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恢复得到的地形阴影的光谱信息能够更好地反映阴影区信息,同时光谱保真程度较好。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发展,采用多源卫星数据进行山地地形阴影区信息恢复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该方法以期为同类影像处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1期)
姜涛,朱文泉,周夏飞,郑周涛,张东海[6](2015)在《一种融合地形阴影模型和YUV亮度分量的遥感图像反立体校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图像上所呈现出的山脊与沟谷颠倒的视觉效果被称为遥感图像反立体现象,该现象与人类的视觉习惯相冲突,从而严重干扰人们对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本文设计了一种YUV亮度分量乘法融合方法,其技术核心在于图像阴影区增强、地形夸张、地形阴影模型与YUV亮度分量相乘融合3个方面.实验表明,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山区图像具有深大阴影这一特征,由它得到的正立体图像立体感强、色调逼真、亮度均衡,其结果可广泛应用于地图导航、规划设计、资源监测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S1期)
胡小波[7](2011)在《地形阴影对月表亮度温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嫦娥一号(CE-1)探月卫星利用搭载的微波探测仪测量月球微波辐射亮度温度(亮温),反演月壤厚度,进一步估算月球氦3的含量,这是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之一。为了从CE-1测量的月表微波亮温数据中反演月壤厚度,国内学者建立了多种月表的微波亮温模型,这些模型考虑了月壤的分层结构、月壤的物理温度分布和铁钛含量这些主要因素对亮温的影响。本文从全月模拟转向局部、特定区域的亮度温度特性研究,除了考虑前面提及的一些主要因素对亮温的影响外,主要研究沿卫星顺轨方向光学图像的亮度与微波亮度温度的相关性,进而引出月球表面地形(例如环形山、撞击坑的阴影遮挡)对亮度温度的影响,简单地将光学图像二值化来划分该区域的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由于这两部分的物理温度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引入灰度梯度将阴影的影响引入到叁层传输模型中,结合微波探测仪的实测数据规律提出了一种剔除阴影对亮度温度影响的计算模型,为改进月表微波辐射亮度温度模型以及月壤厚度反演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1-01)
曹雪峰,万刚,李锋,李科[8](2008)在《叁维地形仿真场景中实时阴影反走样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阴影是增强叁维场景真实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对叁维场景中的阴影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具体要求,考虑到满足虚拟场景的交互性,针对静态阴影,采用改进的快速光线跟踪算法和预烘焙生成光照图方法分别实现了地形和地物阴影;针对动态阴影,采用光源空间透视阴影图技术进行实时渲染。本文对基于图像渲染阴影存在的边缘走样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投影参数对反走样的影响,并验证其效果。本文实现的阴影效果达到了较好的实时性和真实感。(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期刊2008-09-01)
许辉熙,何政伟,吴柏清,张新海[9](2008)在《基于地形叁维阴影图的等高线数据库后处理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等高线矢量化完成后的数据质量检查是等高线数据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等高线数据库后处理的质量控制方法。文章深入分析了天山公路GIS等高线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错误的表现形式,分析了错误来源,并基于地形叁维阴影图和地形图快速检测和修改这些错误,保证了等高线数据库的质量和精度。对其他GIS工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赵红漫,白振兴,王宇宙,赵宗涛[10](2004)在《一个地形可视化系统的建立与阴影分析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形可视化对土地的规划利用和综合决策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直观的地理形象,便于实施操作和想定作战方案,从而取代传统的沙盘模型且易于进行地形定量计算。本文根据某工程的实际需要建立了一个地形可视化系统,并对太阳时角地形造影(阴影)进行了分析计算。实用结果证明:该系统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4年12期)
地形及阴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地光伏电站场址地形复杂多变,地形遮挡及阴影对发电量的影响显着,需要分析研究影响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小发电量的损失。提出了一种地形遮挡及阴影影响分析方法。结合大理某一、二期山地光伏电站设计实践和经验,分析不同坡向、不同方位角对发电量的影响,找出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曲线。拟合了方位角与发电量的关系曲线,通过对发电量的实时跟踪研究,研究方位角及地形坡向与发电量的线性关系。分析不同时段阴影遮挡规律,并通过分析电站实际发电量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实际验证,找出阴影对山地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形及阴影论文参考文献
[1].邓佳音,陈建平.多光谱影像波段比值法消除地形阴影的定量分析[J].地质学刊.2018
[2].王斯伟,练继建,李根森,赵振源,朱向东.山地光伏电站地形及阴影对发电量影响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8
[3].岳照溪,张永军,段延松,余磊.DEM辅助的卫星光学遥感影像山体阴影检测与地形辐射校正[J].测绘学报.2018
[4].李彬.起伏地形上云阴影畸变对地表太阳辐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
[5].边金虎,李爱农,王少楠,赵伟,雷光斌.基于MODISNDVI的LandsatTM影像地形阴影区光谱信息恢复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6
[6].姜涛,朱文泉,周夏飞,郑周涛,张东海.一种融合地形阴影模型和YUV亮度分量的遥感图像反立体校正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胡小波.地形阴影对月表亮度温度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8].曹雪峰,万刚,李锋,李科.叁维地形仿真场景中实时阴影反走样技术[C].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2008
[9].许辉熙,何政伟,吴柏清,张新海.基于地形叁维阴影图的等高线数据库后处理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8
[10].赵红漫,白振兴,王宇宙,赵宗涛.一个地形可视化系统的建立与阴影分析计算[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