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聚体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动脉栓塞,CT肺动脉栓塞指数,D-二聚体值,计算机体层成像
二聚体值论文文献综述
符建明,陈辉[1](2018)在《D-二聚体值与CT肺动脉栓塞指数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二聚体值与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肺动脉CTA阳性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计算肺动脉栓塞指数,根据Mastora评分方法进行PAO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30%)、中度(30%~50%)、重度(>50%),与相应D-二聚体值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价值。结果:轻度肺动脉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低于中度患者、重度患者,中度肺动脉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低于重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肺动脉栓塞患者D-二聚体值高于中度患者、重度患者,中度肺动脉栓塞患者D-二聚体值低于重度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值与肺动脉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均有价值,但CT肺动脉栓塞指数对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有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24期)
张亚,李琳,孟嘉,刘云,张成欢[2](2018)在《骨科大手术术前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在评估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2月于10家叁级甲等综合医院行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Autar评分、术前D-二聚体值、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根据术前Autar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10分)、中风险组(10~14分)和高风险组(≥15分)。术前分别采用单独Autar评分、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符合率和假阳性率。结果 198例患者中,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9.6%)。术前单独使用Autar评分评估低风险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符合率为8.5%,假阳性率为91.5%;术前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评估低风险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符合率为13.7%,假阳性率为86.3%,P<0.05。结论相对于术前单独使用Autar评分对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术前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可显着提高低风险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符合率,降低假阳性率;提示术前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有助于提高对术前低风险患者评估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孙凯,袁超,梅勇,李琳,张劲松[3](2016)在《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值与年龄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年龄修正的D-二聚体值与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和D-二聚体值与年龄的关系。结果:462例肺栓塞患者中D二聚体>500μg/L的有421例(占91.1%)。年龄≥50岁的患者中,93.6%的患者D-二聚体>500μg/L,其值符合>年龄值×10的有329例,占其中的97.1%。结论:年龄修正的D-二聚体值可作为年龄≥50岁肺栓塞患者的筛选值,但仍有小部分需要结合影像学进行筛查。(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4期)
阿依努尔·色义提[4](2009)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值变化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D-二聚体值增高与母婴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1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12例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分娩前采静脉血2ml,血小板计数(PLT) <100×109/l,为PLT减少;D-二聚体采用乳胶凝集颗粒法测定>500mg/l为异常。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本资料中血小板减少共计18例,发生率20.1%,其中血小板计数减少组子痫4例,胎盘早剥7例,产后出血4例,HELLP综合症3例;弥散内血管内凝血(DIC)2例,较血小板计数正常有显着差异性(P<0.05)。2.本资料中D-二聚体增高119例,发生率56.1%,其中D-二聚体增高组发生子痫6例,胎盘早剥18例,产后出血7例,HELLP综合症3例,弥散内血管内凝血(DIC)2例,较D-二聚体正常组差异有显着性(P <0.05)。3.血小板计数减少、D-二聚体增高的围生儿发生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死宫内明显高于其对比组,二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 <0.05)。结论: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血小板计数的降低、D-二聚体的升高与孕产妇并发症、围产儿预后呈正相关、测定这两个值对判断孕产妇并发症、围产期结局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杨君,左卫红[5](2005)在《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值、视网膜病变与围生儿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妊高征是一种危害母婴安全的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为探讨妊高征患者并发血小板计数减少、D-二聚体增高、视网膜病变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对妊高征患者的血小板、D-二聚体、视网膜进行检测并与围生儿预后进行总结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收集 1995 -(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毛唯叶,钱方[6](2004)在《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值与围产儿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一种危害母婴安全的妊娠并发症,重度妊高征可导致胎盘功能低下、严重威胁围产儿预后。为探讨重度妊高征患者并发血小板计数减少和D -二聚体增高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本文对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计数和D -二聚体进行检测并与围产儿预后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04年07期)
二聚体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术前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在评估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2月于10家叁级甲等综合医院行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Autar评分、术前D-二聚体值、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根据术前Autar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10分)、中风险组(10~14分)和高风险组(≥15分)。术前分别采用单独Autar评分、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符合率和假阳性率。结果 198例患者中,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9.6%)。术前单独使用Autar评分评估低风险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符合率为8.5%,假阳性率为91.5%;术前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评估低风险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符合率为13.7%,假阳性率为86.3%,P<0.05。结论相对于术前单独使用Autar评分对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术前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可显着提高低风险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符合率,降低假阳性率;提示术前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有助于提高对术前低风险患者评估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聚体值论文参考文献
[1].符建明,陈辉.D-二聚体值与CT肺动脉栓塞指数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
[2].张亚,李琳,孟嘉,刘云,张成欢.骨科大手术术前Autar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报.2018
[3].孙凯,袁超,梅勇,李琳,张劲松.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值与年龄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6
[4].阿依努尔·色义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值变化的临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9
[5].杨君,左卫红.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值、视网膜病变与围生儿预后[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
[6].毛唯叶,钱方.重度妊高征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值与围产儿预后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