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监测论文-刘晓峰

污染物监测论文-刘晓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染物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污染物排放,镁砂,窑炉,在线监测,镁产业,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生态治理,综合整治,源头控制

污染物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峰[1](2019)在《1246座镁砂窑炉 全部在线监测污染物排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全媒体 刘晓峰)23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我市借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推动镁砂行业高质量发展。海城市正在生产的116家镁制品加工企业中,具备生产条件的1246座镁砂窑炉已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完成了前3季度自证达标检测(监测)工作,数据(本文来源于《鞍山日报》期刊2019-12-24)

郭西西[2](2019)在《基于PLGA的细胞内传感器用于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细胞毒性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包括农药、二恶英、呋喃、多氯联苯和全氟类化合物等。POPs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长的半衰期、长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等特点。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POPs的高剂量短期暴露会导致生殖系统损伤、免疫系统损害、内分泌紊乱、神经毒性和癌症等重大疾病。由于POPs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并且随着POPs的逐渐禁用,人类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POPs环境中。当前毒理学研究中采用的POPs浓度高于人类血液样本中POPs的检出浓度,因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低剂量长期暴露的细胞毒性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当前的细胞毒性分析方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传统终点式分析方法缺少对于细胞响应的实时监测,无法在较低的时间分辨率内观测细胞响应的细微变化;二是所用癌化细胞系无法真实反映人原代细胞的响应。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设计可集成到细胞内的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细胞在有毒污染物刺激下特定生物分子的响应变化。同时采用人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与典型POPs低剂量长期共培养下特定生化指标(细胞存活、活性氧的产生以及脂肪分化相关基因变化)与功能的响应。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双乳液合成法合成了基于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的传感器,同时调控制备条件并用聚赖氨酸(PLL)进行表面正电荷修饰,成功将传感器尺寸控制在1μm左右,实现了对人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以及长达30天的细胞功能实时监测。2.采用以上合成方法成功合成了PLGA@calceinAM和PLGA@CellROX两种传感器,并成功实现了对细胞内溶质酯酶(指示细胞活性)和活性氧的灵敏检测。进一步对0.1和10μM两个剂量(普通人群与职业人群的血液浓度)全氟辛烷磺酸长期暴露下的hMSCs细胞内溶质酯酶及细胞内活性氧变化进行了短期(0-48小时)和长期(0-14天)的监测。3.成功设计了激动蛋白(β-act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分子信标,并验证了叁种分子信标对各自靶标链浓度的特异性响应。制备了基于PLGA的分子信标传感器,用以同时监测细胞内β-actin、PPARγ和ap2的mRNA表达水平。在0.1和10μM两个剂量全氟辛烷磺酸长期暴露下对hMSCs的脂肪分化进行监测,选取细胞中稳定表达的β-actin作为内参,监测两种与细胞脂肪分化相关的基因PPARγ和ap2的表达。本论文以PLGA传感器集成的人源间质充干细胞为研究平台,为研究POPs低剂量长期暴露下细胞毒性提出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12-09)

崔丽萍[3](2019)在《基于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重点针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意在进一步梳理并提炼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方面的经验、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大气环境监测事业,打好蓝天保卫战。(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12期)

杨春亮[4](2019)在《环境空气污染物中臭氧的监测与防治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臭氧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物中的重要存在,在很多时候其已经成为了某些地域的第一污染物。同时臭氧对于人类也有着较大的危害性,尤其是对老人与幼儿以及一些呼吸道存在病疾的患者。就算是青壮年,如果其长期生活在臭氧的环境中,也会出现恶心、呼吸道炎症等症状。基于此,针对臭氧的监测,并探索防治措施也就非常有意义的了。本文简单介绍了臭氧的相关内容,并着重对臭氧的监测与防止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2期)

李婧,田洪祥,孙云岭,明廷锋,盛晨兴[5](2019)在《FTIR光谱在润滑油污染物定量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水份、柴油或冷却液等的污染,受高温或燃烧室气体的作用还会产生氧化、硝化、磺化等产物,严重时,这些污染和产物可导致装备的失效。在用润滑油分析能可靠地反映其工作状态,从而确定最佳换油时机和故障源,以避免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异常磨损及腐蚀等问题。目前的传统方法,是用卡尔菲休法测定石油产品中水份,气相色谱法测定柴油机油中的柴油稀释剂,因分析时间长和费用高等因素影响其普及应用。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法从分子水平分析润滑油,从而能更有效地监测在用油,由于光谱的复杂性,目前尚不普及。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配置多种污染程度的油液样,分别为润滑油含水份百分比浓度为0.11%, 0.22%, 0.44%和0.88%的油样;润滑油在230℃下的氧化时间为299, 323, 371和395 h的油样;润滑油被柴油稀释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 3%, 6%和12%的油样;润滑油含乙二醇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 0.2%, 0.4%和0.8%的油样,包括配置的润滑油油样共计20个。实验采用安捷伦Agilent Cary 630红外光谱仪,使用100μm厚的液体池,防潮ZeSe型配置的光谱范围为4 000~650cm~(-1)。分析了所有油样,获得了FTIR光谱图,确定了水、氧化产物、柴油、乙二醇污染所对应的特征波段范围分别为3 150~3 500, 1 670~1 800, 745~755和1 030~1 100 cm~(-1);监测参数包括特征波段的实测中心点、左边界、右边界、左基线、右基线等。建立了一种在用润滑油污染物定量分析模型,通过水份、柴油、乙二醇的污染比例和峰面积,在230℃下的氧化时间与峰面积分别建立拟合方程,水、柴油、乙二醇含量百分比与对应峰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 9, 1.000 0和0.989 5,氧化时间与对应峰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999 6。分析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可知:水份和乙二醇在含量大于0.2%时,预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0%;氧化时间和柴油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通过按比例稀释,可对在用油进行监测,对3个日常工作的实际油样进行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油样的水份含量为0.38%,已经超过标准;一个油样的燃油稀释为19%,已经超标;另外一个油样正常。水份超过标准门阈值的油样经卡尔菲休法测量,其相对误差为4.6%。燃油稀释超过标准的油样经黏度测量,其相对值变化同样超过了标准要求,即在判断润滑油是否需要换油方面是一致的。利用FTIR光谱法分析在用润滑油,选定适当的吸收峰,并计算吸收峰的面积,借助于已经建立的拟合公式,可快速可靠地监测在用油的污染种类及程度,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工程需要。(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钟煌元[6](2019)在《深圳大鹏湾 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立体监测方案通过审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 钟煌元)近日,深圳海事局联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11研究所在深圳举办《大鹏湾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立体监测试验方案》专家审查会。来自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广东海事局、山东海事局、江苏海事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香港科技大学等相关专家,一致认(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报》期刊2019-11-01)

方铖,丁憬枫[7](2019)在《环境执法监测报告中污染物排放标准选择的关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环境执法监测报告中污染物排放标准选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选用原则、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执行的时间节点以及有关标准的修改单或复函等方面,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标准选用时应把握的关键点。(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10期)

贾振兴[8](2019)在《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生态环境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施行,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有序进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是判别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依据,同时是后期土地修复的参照指数,本文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国标监测方法及近年来正在不断探索的新方法进行阐述,以望提升土壤重金属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环境工作者发现和解决问题。(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本报,周桂清[9](2019)在《“技防+人防”管控大气污染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夜间偷排乱排没人发现?短暂排污难以锁定证据?屡遭投诉找不到污染源?10月15日,市大气办通报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气走航动态监测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涉气企业进行走航监测,通过技术监管和精准执法等措施,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行动当天就发现并查处问题企业8(本文来源于《东莞日报》期刊2019-10-16)

申红彬,徐宗学,张勤,张书函[10](2019)在《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效应监测与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过程中,颗粒物质量浓度是判别污染物沉淀削减效应相对重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对颗粒物低质量浓度入流条件下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效果开展实验监测,分析了不同种类污染物质量浓度、总量削减率与径流、颗粒物质量浓度、总量削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总量削减效果明显,但颗粒与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复杂,并对提高总量削减效果预报精度具有重要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主要与进口颗粒物质量浓度、出口流量、径流总量削减率等因素有关,经过多元回归建立了植草沟出口颗粒物质量浓度计算表达式.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更为复杂,通过理论简化分析,建立了污染物总量削减率与径流总量、颗粒物总量削减率之间的二元线性关系,经回归分析表明,在颗粒物低质量浓度条件下,污染物总量削减率均主要与径流总量削减率有关.这主要与颗粒物质量浓度较低、对污染物吸附作用较小、污染物主要呈溶解态有关.(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污染物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包括农药、二恶英、呋喃、多氯联苯和全氟类化合物等。POPs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长的半衰期、长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等特点。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POPs的高剂量短期暴露会导致生殖系统损伤、免疫系统损害、内分泌紊乱、神经毒性和癌症等重大疾病。由于POPs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并且随着POPs的逐渐禁用,人类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POPs环境中。当前毒理学研究中采用的POPs浓度高于人类血液样本中POPs的检出浓度,因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低剂量长期暴露的细胞毒性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当前的细胞毒性分析方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传统终点式分析方法缺少对于细胞响应的实时监测,无法在较低的时间分辨率内观测细胞响应的细微变化;二是所用癌化细胞系无法真实反映人原代细胞的响应。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设计可集成到细胞内的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细胞在有毒污染物刺激下特定生物分子的响应变化。同时采用人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与典型POPs低剂量长期共培养下特定生化指标(细胞存活、活性氧的产生以及脂肪分化相关基因变化)与功能的响应。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双乳液合成法合成了基于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的传感器,同时调控制备条件并用聚赖氨酸(PLL)进行表面正电荷修饰,成功将传感器尺寸控制在1μm左右,实现了对人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以及长达30天的细胞功能实时监测。2.采用以上合成方法成功合成了PLGA@calceinAM和PLGA@CellROX两种传感器,并成功实现了对细胞内溶质酯酶(指示细胞活性)和活性氧的灵敏检测。进一步对0.1和10μM两个剂量(普通人群与职业人群的血液浓度)全氟辛烷磺酸长期暴露下的hMSCs细胞内溶质酯酶及细胞内活性氧变化进行了短期(0-48小时)和长期(0-14天)的监测。3.成功设计了激动蛋白(β-act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分子信标,并验证了叁种分子信标对各自靶标链浓度的特异性响应。制备了基于PLGA的分子信标传感器,用以同时监测细胞内β-actin、PPARγ和ap2的mRNA表达水平。在0.1和10μM两个剂量全氟辛烷磺酸长期暴露下对hMSCs的脂肪分化进行监测,选取细胞中稳定表达的β-actin作为内参,监测两种与细胞脂肪分化相关的基因PPARγ和ap2的表达。本论文以PLGA传感器集成的人源间质充干细胞为研究平台,为研究POPs低剂量长期暴露下细胞毒性提出了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染物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峰.1246座镁砂窑炉全部在线监测污染物排放[N].鞍山日报.2019

[2].郭西西.基于PLGA的细胞内传感器用于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细胞毒性的方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

[3].崔丽萍.基于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问题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

[4].杨春亮.环境空气污染物中臭氧的监测与防治探索[J].科技风.2019

[5].李婧,田洪祥,孙云岭,明廷锋,盛晨兴.FTIR光谱在润滑油污染物定量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6].钟煌元.深圳大鹏湾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立体监测方案通过审查[N].中国水运报.2019

[7].方铖,丁憬枫.环境执法监测报告中污染物排放标准选择的关键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8].贾振兴.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J].低碳世界.2019

[9].本报,周桂清.“技防+人防”管控大气污染源[N].东莞日报.2019

[10].申红彬,徐宗学,张勤,张书函.植草沟径流颗粒污染物削减效应监测与相关性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  ;  ;  

污染物监测论文-刘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