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焦油气化论文-刘明义,吴长有,刘金堂

无焦油气化论文-刘明义,吴长有,刘金堂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焦油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焦油秸秆气化炉,二次燃烧,技术先进

无焦油气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义,吴长有,刘金堂[1](2012)在《无焦油秸秆气化炉的研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的无焦油秸秆气化炉能够将焦油在炉内二次燃烧,增加秸秆热值,同时又不会出现二次污染,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该产品由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具有普通秸秆气化炉不可比拟的优点,产品进入市场就得到众多用户认可。在此基础上,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逐步开发大型秸秆气化炉,并形成系列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领域、不同用户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电大理工》期刊2012年03期)

王连勇,蔡九菊[2](2011)在《煤无焦油气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上吸式和下吸式气化炉特性,设计开发了喉口型双氧化层煤无焦油气化炉,并在煤无焦油气化炉实验装置上进行了煤无焦油的气化实验研究,考察了气化炉操作参数对主要气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喉口型双氧化层气化炉内气化状态良好,出炉煤气中焦油含量大大降低,煤气热值明显提高,煤气中焦油含量最低仅为10 mg/m3,煤气热值高达6 466.9 kJ/m3,完全满足各种燃烧器和加热工艺要求,实现了煤无焦油气化;操作参数对气化指标的影响本质上是通过改变气化温度来实现的,气化温度的提高促进了焦油的裂解反应,从而提高了气化煤气中CO和H2的含量,降低了煤气中CO2和焦油的含量,使煤气热值升高.(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8期)

张宝文,史学友[3](2011)在《生物质焦油气化再燃无焦油瓶颈技术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从长远来看,燃用生物质燃料可以实现CO2净排放为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利用生物质能符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生物质气化技术遇到了焦油脱除这一瓶颈,限制了它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就这一技术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吕金泽[4](2011)在《实地采访振华气化炉 不用电不出烟燃烧无焦油》一文中研究指出改良气化炉性能好无烟无焦油不用电"不用风机带动,一点细料不加,湿料大料放进去就能烧,燃烧时灶口没有一点烟,可开盖添料……"这是郭振华对他的振华气化炉的介绍,相信很多读者也和一样满腹疑问——真有这样好的气化炉吗?自振华气化炉被报道以来,频频有读者致电编辑部咨询此项目。于是带着重重疑问,来到河北邢台,对郭振华(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期刊2011年03期)

徐君强[5](2011)在《1000kW分布式无焦油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传统能源资源的逐渐枯竭,当今社会许多部门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世界各国对可再能源利用与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一种环保、高效、灵活的发电方式—分布式发电已经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研究方向。农林废弃物作为可再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储量丰富,遍布世界各地,每年的生产量就相当于现阶段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是当今世界上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绿色能源。而其低密度、分布广泛而分散并且收集、堆放、和转运的成本极高,采用分布式发电模式是农林废弃物高效环保利用最佳方案之一。本文提出的分布式无焦油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系统是有效利用农林废弃物的重要途径,也是其高效利用的最佳方案之一。它是将农林废弃物,例如秸秆、稻壳、树枝等作为原料进入气化系统进行燃烧气化,获得可燃气体。再经气体净化系统与热交换系统进行气体净化及热能转换,然后进入生物质气体发电机组进行发电上网。并利用余热进行发电上网或供热。本文介绍了1000 KW分布式无焦油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技术方案、技术特点、电气部分、经济分析、可行性、市场前景等方面。对其技术推广、市场前景与可能面临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还特别对因生物质气的浓度、质量、压力等因素的变化,影响发电机组稳定运行从而导致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电压、频率、功率因素等技术参数变化甚至瞬间变化较大的状况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了其对用电设备、并网及电力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1-07)

王连勇[6](2008)在《煤高温空气无焦油气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部分中小型燃煤工业炉窑(不包括电厂锅炉)采用直燃煤工艺,燃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为了解决直燃煤工艺引发的环境问题,近些年中小型燃煤工业炉窑开始采用煤气化技术,其中传统的固定床气化炉约占90%。固定床气化炉的出炉煤气热值低、焦油含量高,这样的热脏煤气不宜直接燃用。若采用炉外净化工艺,由于煤气净化设备复杂,运行费用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不适合我国大量而分散的中小型燃煤工业炉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燃煤工业炉的煤转换效率低、煤气热值低、焦油含量高等问题,论文开发了“煤高温空气气化ˉˉ高温贫氧燃烧一体化实验系统”和煤无焦油气化技术。一方面利用燃气炉窑排出的高温烟气预热空气,将高温空气作为煤气化炉的高温气化剂使煤高效气化:另一方面使焦油在煤气化过程中裂解并转化为可燃气体,实现洁净燃烧。论文工作为煤气化炉的结构设计和操作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中小型燃煤工业炉窑的节能减排开辟了新途径。1.论文自行设计了煤高温空气气化炉,首次成功实现空气高度预热的煤常压固定床气化工艺。研究了气化操作参数对气化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保持气化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空气预热温度由500℃提高到800℃时,煤气热值提高幅度达32.5%。气化当量比和汽碳比对气化指标的影响本质上是通过改变气化温度来实现的,且气化当量比和汽碳比均存在一个最佳操作区域。在保证气化炉内不结焦的前提下,应采用较大的气化当量比和较小的汽碳比并提高空气预热温度。空气预热温度越高,煤气热值、气化效率等气化指标越好,而不同的空气预热温度又对应不同的最佳气化当量比,空气预热温度越高,最佳气化当量比越小。2.论文将煤高温空气气化和高温贫氧燃烧技术相结合,开发了煤高温空气气化ˉ高温贫氧燃烧一体化实验系统。一体化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气化空气流量随鼓风机开度增加和排烟机开度减小而逐渐增加,助燃空气流量则随排烟机开度增加和鼓风机开度减小而逐渐增加。实验得到气化空气和助燃空气的分流量范围分别为0-68.5 Nm3/h和0-122.5Nm3/h,可以分别满足气化和燃烧过程的需要;一体化系统使燃气加热炉烟气显热得到充分利用,使煤高温空气气化过程比常温空气气化过程的气化效率和热效率分别提高7.3%和6%,整个一体化系统比常规燃用热发生炉煤气的工业炉窑热效率提高约30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一体化系统的优越性。3.利用TG-MS联用仪研究了煤焦油热裂解时的热失重特性和气相产物的逸出规律,阐述了焦油热裂解机理。结论如下:(1)焦油在100℃左右出现缓慢失重,从200℃开始出现剧烈失重,323℃左右失重速率最大,达到16.38%/℃,之后失重速率逐渐降低,当温度升高至800℃时失重速率缓慢增大,在877℃、1084℃和1235℃左右分别出现叁个失重峰,1300℃时热分解基本结束,固体残留物约占49.8%。(2)焦油的热解过程中,H20的析出可以分为叁个区间,分属于吸附水的脱出和羟基之间发生缩聚反应产生的热解水以及稳定含氧官能团的断键,其中在316℃左右析出最明显。H2在400~1050℃之间大量析出,从1050℃开始,H2进入缓慢生成阶段。CH4、C2H4和C2H2的析出均存在一个类似高斯分布的峰,其析出峰的强度差异说明焦油裂解产生的小分子碳氢化合物以CH4和C2H4为主。C3、CO和CO2均在800℃以上的高温下析出明显。4.论文对煤高温空气固定床气化炉的结构进行了改造,利用改造后的气化炉在典型的工况下进行了无焦油气化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喉口型双火层固定床气化炉结构,开发了煤高温空气无焦油气化炉。结果表明:(1)二次空气的加入对降低煤气中焦油的含量作用明显。对上吸式气化炉,采用在干馏段加入二次空气的方法仅能给煤气中的焦油裂解提供一个高温环境,但这需要以燃烧部分煤气为代价,煤气热值反而降低,不能获得去除焦油和提高煤气热值的双重效果。对改造后的气化炉,二次空气的加入,提高了气化炉内上部氧化层的最高温度和还原层的整体温度,加剧了焦油的裂解反应、Boudouard反应和水煤气反应,不仅大大降低了煤气中焦油含量,而且使煤气中CO和H2浓度升高,提高了煤气热值和气化效率,改善了气化过程。(2)气化炉的双火层结构和叁段供风方式使出炉煤气中焦油含量大大降低,煤气热值明显提高,煤气中焦油含量最低可达10mg/Nm3,煤气热值高达6466.9kJ/Nm3,完全可满足各种燃烧器和加热工艺要求,实现了煤无焦油气化。(3)炉箅空气的加入可提高碳转化率,降低炉渣含碳量,但炉箅空气比例过大,对降低煤气中焦油含量不利。(4)适量水蒸汽的加入可降低煤气中焦油含量,因为它可与某些焦油成分发生反应,但水蒸汽量过大会导致床层温度下降,反而会使煤气中焦油含量升高。(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11-18)

夏明[7](2008)在《关于煤气化焦油裂解实验及无焦油气化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气化是可实现煤的洁净利用的方式之一,但气化过程产生的焦油一直是制约煤炭高效气化的瓶颈,还会引起管道堵塞、设备腐蚀、能量损失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解决气化焦油的问题对整个气化系统甚至下级用气设备都显得至关重要。从炉内因素、炉型结构及炉外净化等叁方面对影响焦油含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炉内因素(温度、停留时间、压力、气氛和催化剂)及炉型结构(两段风式、下吸式)通过影响焦油的裂解,提高其转化率而降低了焦油的含量。炉外净化则是将焦油由气相转移并收集,对焦油中的能量并未充分回收,还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因此,强化焦油的裂解是降低煤气中焦油含量可靠、有效的途径。在对气化焦油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分析时发现,尽管气化焦油中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燃烧性能好、具备制取碳素纤维的条件,但由于煤种及工艺的原因,气化焦油中的杂质含量普遍较高,导致品质偏低、二次加工性能较差,将给焦油的深加工带来一定困难。另外,在提取、运输和储存等集中环节的成本投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焦油深加工工业的规模化发展。就目前形势而言,气化焦油走规模化深加工的路线尚待时日,其处理还需从形成环节着手。裂解实验中,焦油转化率随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在1200℃、12s时达到了91.73%的转化。裂解后,煤气组分有所变化,热值显着提高。这说明裂解反应不仅可降低煤气中的焦油含量,还能改变煤气的组成,改善煤气品质。催化裂解实验发现,焦油仅在900℃时便达到了94.75%的转化率,并且在达到相同转化率所需的温度同比下降约30%。同时,实验也反映出催化剂易积碳、失活而导致使用寿命和催化效果下降等问题。本文提出煤炭的无焦油气化构想,即通过强化焦油的裂解反应,达到降低出炉煤气中的焦油含量的目的,减轻煤气净化环节的负担,同时避免气化焦油深加工的问题。通过对裂解形式的比较,以经济实用性较高的炉内热裂解为基本思路,设计无焦油气化炉。在下吸式炉型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通过添加二次风、设置喉口提高炉内温度,并设计锥形还原区、文丘里引射管等延长焦油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为焦油的裂解提供相应条件。(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2-01)

夏明,孙广,刘友,赵子忠[8](2006)在《无焦油气化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物料的气化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会有焦油的生成。焦油冷凝后会附着在反应体系中腐蚀设备,而且很难直接应用到后续过程中,因此必须将焦油去除。为尽量减少气化产出气中焦油的含量,本文分别从炉内因素、炉外处理和炉型结构叁个方面总结了对焦油的去除方式及无焦油气化技术的现状。(本文来源于《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7)

无焦油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上吸式和下吸式气化炉特性,设计开发了喉口型双氧化层煤无焦油气化炉,并在煤无焦油气化炉实验装置上进行了煤无焦油的气化实验研究,考察了气化炉操作参数对主要气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喉口型双氧化层气化炉内气化状态良好,出炉煤气中焦油含量大大降低,煤气热值明显提高,煤气中焦油含量最低仅为10 mg/m3,煤气热值高达6 466.9 kJ/m3,完全满足各种燃烧器和加热工艺要求,实现了煤无焦油气化;操作参数对气化指标的影响本质上是通过改变气化温度来实现的,气化温度的提高促进了焦油的裂解反应,从而提高了气化煤气中CO和H2的含量,降低了煤气中CO2和焦油的含量,使煤气热值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焦油气化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明义,吴长有,刘金堂.无焦油秸秆气化炉的研发与应用[J].电大理工.2012

[2].王连勇,蔡九菊.煤无焦油气化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张宝文,史学友.生物质焦油气化再燃无焦油瓶颈技术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1

[4].吕金泽.实地采访振华气化炉不用电不出烟燃烧无焦油[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1

[5].徐君强.1000kW分布式无焦油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1

[6].王连勇.煤高温空气无焦油气化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8

[7].夏明.关于煤气化焦油裂解实验及无焦油气化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

[8].夏明,孙广,刘友,赵子忠.无焦油气化综述[C].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标签:;  ;  ;  

无焦油气化论文-刘明义,吴长有,刘金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