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论文-沈徐悦,刘守赞,常鹏杰,夏侯左英,申亚梅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论文-沈徐悦,刘守赞,常鹏杰,夏侯左英,申亚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山玉兰,种群分布,物种多样性,生活型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沈徐悦,刘守赞,常鹏杰,夏侯左英,申亚梅[1](2019)在《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玉兰(Yulania cylindrica)种群多样性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玉兰(Yulania cylindrica)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分布、物种多样性、生活型与生境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黄山玉兰主要集中分布在干坑林区,数量相对不多;群落内共有50种植物(含变种),以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百合科(Liliaceae)、樟科(Lauraceae)为主,乔木层优势种是杉木(重要值43.86)与黄山玉兰(重要值25.81),灌木层优势种是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重要值17.06);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物种生活型谱中高位芽占一半以上;群落内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0.897)、Shannon-Wiener指数(3.632),Pielou均匀度指数(1.234)均最高,乔木层的3个指数最低。综上所述,保护区内黄山玉兰资源较为珍稀,虽然目前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但仍存在被群落内其他物种演替取代的可能,建议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王山青[2](2019)在《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及其促进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利用土地资源,导致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因此,迫切需要探寻出一条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道路,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路径。本文结合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的措施,以期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管光前,赵东武[3](2018)在《弱冠之年风华茂》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欧大陆板块的挤压,在天目山区隆起了跨越浙皖的第一高峰——清凉峰。这座海拔1787米的雄奇大山孕育了奇花异草、名禽殊兽。这里是华南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东方白鹳等众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庇护所,是2500多种昆虫、320余种脊椎动物、(本文来源于《杭州日报》期刊2018-12-24)

程建祥,黄相相,陈东东,鲍毅新[4](2018)在《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分布及活动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千顷塘区域,利用网格式红外相机法,对华南梅花鹿的分布及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华南梅花鹿在千顷塘区域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均有分布。其中华南梅花鹿在1200—1300 m的高海拔区域拍摄率最高(10.32%),其次是700—800 m的区域,而600—700 m的低海拔区域最低;在6种不同植被类型中,落叶阔叶林中拍摄率最高(4.60%),其次是针叶林,而常绿阔叶林最低。华南梅花鹿各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冬季的α值的平均数明显高于其他3季,这表明华南梅花鹿在冬季的活动时间分配相对其他季节更不均匀,活动时间较为集中。华南梅花鹿各月份间的昼行性指数β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年度各月份β值的平均值为0.60(>13/24),表明华南梅花鹿是一种昼行性动物。利用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发现,华南梅花鹿四季活动有两个低谷期(10:00—11:00和19:00—20:00),γ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日活动高峰期一般有3个(7:00—9:00,12:00—14:00,17:00—19:00)。(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2期)

程哲婉[5](2018)在《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实践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指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开展的多项具有实效性的措施,在促进保护区建设的同时加强了与当地社区的紧密联系,和谐发展,因地制宜地实施集体林租赁政策,探讨了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社区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8年03期)

李必成,王军馥,方国富,何娅,王正寰[6](2017)在《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状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鉴定出鸟兽6目11科15种(兽类9种,鸟类6种),其中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兽类依次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华南兔(Lepus sinens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等;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依次为白鹇(L.nythemera)、大山雀(Parus major)、勺鸡(P.macrolopha)等。核心区红外相机所拍摄的物种数显着多于缓冲区。[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长期监测工作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36期)

郭瑞,程樟峰,翁东明[7](2017)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保护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梅花鹿(Cervus pseudax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级,目前仅分布于浙江西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的狭窄区域内。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野生华南梅花鹿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我国最东南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华南梅花鹿种群,具有较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通过多年的努力,区内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已从建区前的80余头增长至现在的220余头。与此同时,有关华南梅花鹿的各项科学研究也有序进行,分别开展了华南梅花鹿野外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栖息地生境选择、采食资源分析以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此外,保护区还从华南梅花鹿保护意识的提高、栖息地生态的恢复、种质资源繁育基地的扩建、种群发展规划的编制等方面开展保护工作并积极探索保护新方法。因此,根据多年来华南梅花鹿保护与科研的实践,分析目前保护和科研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华南梅花鹿抢救保护方案、扩大繁育基地以及建立野生华南梅花鹿救护中心的新思路,为今后华南梅花鹿种群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七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7-08-09)

方峰[8](2017)在《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歙县区域的旅游资源、周边社区、交通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其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建章立制等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黄相相[9](2017)在《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及华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样带法、鼠夹法以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的兽类资源和华南梅花鹿的生态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利用样带法、鼠夹法以及红外相机法,叁种方法相结合对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检测。综合以上叁种方法得到的数据,我们在这次保护区调查中一共发现22种兽类,隶属于5目12科。其中,食虫目3科3种(占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兽类物种总数的15%),兔形目1科1种(5%),啮齿目2科7种(35%),食肉目2科4种(20%),偶蹄目3科5种(25%)。在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兽类调查物种中,华南梅花鹿、黑麂等2种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占物种数的9.1%;中华鬣羚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占5%;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4种(黄鼬、食蟹獴、花面狸和中国豪猪),占18.2%;东北刺猬、华南兔、鼬獾、猪獾、赤腹松鼠、野猪和小麂等7种为省一般保护动物,占31.8%。2.样带法调查分别以千顷塘、龙塘山、顺溪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延伸。我们在千顷塘保护区的样带总面积最大(样带总面积4.78km2),折算个体数也是最大(个体数为13只),得到华南梅花鹿种群密度为2.82只/km2,我们估算得到千顷塘的野生华南梅花鹿数量大约在161只左右,龙塘山和顺溪的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密度分别为1.44只/km2、1.68只/km2,从而估算野生数量分别在59只、18只左右,这样得出华南梅花鹿数量在195只左右。经过两周年红外相机的调查,得到1470张独立照片,由5个华南梅花鹿运动速度(1 km/h,3 km/h,5 km/h,7 km/h,9 km/h)参数得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顷塘华南梅花鹿保护区域华南华南梅花鹿的种群密度分别为D1=10.12±1.11只/km2,D3=3.37±0.37只/km2,Ds=2.02±0.22只/km2,D7=1.45±0.16和D9=1.12d±0.12,结合野外实际调查,我们认为华南梅花鹿种群密度D3(3.37±0.37只/km2)最为符合实际。综合分析访问调查、样带样方法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叁者的结果,野生华南梅花鹿数量在250只左右,比2000年浙江省野生华南梅花鹿专项资源调查时得到的华南梅花鹿数量200只左右有所增加。3.在研究期间,利用红外相机24 h不间断监测华南梅花鹿的活动时间分配,分析研究华南梅花鹿的活动节律。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中华南梅花鹿各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也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季节的变化,华南梅花鹿的日活动均匀度也会产生相对的变化。冬季3个月份的α值的平均数明显高于其他3季,这表明在冬季华南梅花鹿的活动时间相比于其他季节分配并不均匀,活动的时间段相对比较集中。而秋季的α值均小于其他3季节,则说明在秋季华南梅花鹿在一天之内活动时间分配相对均匀。华南梅花鹿各个月份的昼行性指数β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且年度各个月份β值的平均值为0.60>13/24,可以证实华南梅花鹿是一种昼行性野生动物。夏季3个月份的β值相对最小,冬季3个月份的β值相对最大,也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利用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发现华南梅花鹿四季活动有两个低谷期(10:00~11:00和19:00~20:00),γ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华南梅花鹿一天活动之内一般有3个活动高峰期(7:00~9:00,12:00~14:00,17:00~19:00),可能是这叁个时间段,是华南梅花鹿的觅食高峰。4.根据所有红外相机的华南梅花鹿分布强度参数,我们得到了千顷塘华南梅花鹿保护区域华南梅花鹿分布图以及分布强度。华南梅花鹿在保护区的大部分区域都有着活动痕迹,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千顷塘水库周边地区是华南梅花鹿的集中分布区和高活动区。在整个千顷塘华南梅花鹿保护区,15号相机所在区域华南梅花鹿分布强度参数F最高,其次为18号和5号。相较于位于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相机,位于核心区的相机(17,18,19,31,41号)有更高的华南梅花鹿分布强度参数值;此外,5,15和49号相机也有较高的数值,且位点位于保护区边界。安放的所有红外相机其海拔跨度是在600~1300m之间,一共有6种植被类型,在海拔高度为1200~1300 m的区域华南梅花鹿拍摄率最高(10.32%),其海拔高度也最高,在较低海拔的拍摄率也相对较低,而在海拔高度为700~800的区域也有着较高的拍摄率。红外相机在落叶阔叶林中拍摄率最高(4.60%),其次是针叶林,而在常绿阔叶林中拍摄率最低,在保护区人工种植的萝卜地里,则也有着一定的拍摄率(3.12%)。5.利用鼠夹法对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资源调查,并分析了千顷塘保护区的鼠类群落分布状况。本次鼠类种群调查一共捕获鼠类6种139只。从捕获的所有6种鼠类中,在千顷塘保护区区域的鼠类群落中,社鼠、黑线姬鼠和针毛鼠均属于优势种(其在鼠类群落中所占比例均大于10%),而社鼠占据优势最大,所占比例也最高(46.76%)。白腹巨鼠和褐家鼠则是属于常见种(鼠类群落中所占比例为1%~10%),黄毛鼠所占比例最小(0.72%)。不同生境有着不同的鼠类种群组成和鼠类密度,但针阔混交林是鼠类群落的主要栖息地。不同捕获地点中,在千顷塘天池区域,一共捕获5种40只鼠类,其捕获率为4.00%,在五个地点之中捕获率最高。在海拔高度为1100m的区域,捕获率最高为4.44%,海拔越低,捕获率也在降低。鼠类的群落组成和种群密度都是随着区域、生境、海拔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5)

王明胜[10](2017)在《安徽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吉小鲵栖息地特征分析及人工繁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吉小鲵(Hynobius amjiensis)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2013年3月本研究团队在安徽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安吉小鲵在安徽省的新分布点,为安吉小鲵的物种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基地。本研究从2014年至2017年连续对安徽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吉小鲵种群进行了野外监测。研究中,共设置了83个1m×1m的样方(60个利用样方,23个对照样方)并选择了与安吉小鲵野外生存有关的15个生态因子作为变量,用Mann-Whitney U方法检验利用样方和对比样方生境数据的差异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吉小鲵野外栖息地的生境特征。结合上述栖息地质量分析结果及研究中监测到的安徽省清凉峰国家级保护区安吉小鲵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我们对安吉小鲵种群在保护区的资源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研究中,同时还开展了安吉小鲵物种的人工繁育初步研究。通对人工繁育下的21条幼体安吉小鲵成长的体重(m)、总长(l1)、尾长(l2)、前肢长(l3)和后肢长(l4)进行了连续记录测定,并采用非线性模型对安吉小鲵幼体生长曲线进行了分析与拟合研究。与此同时,针对野外采样过程中安吉小鲵幼体(卵袋、蝌蚪)鉴别困难的问题,本研究还开发出一种基于位点特异性PCR技术的安吉小鲵物种鉴定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生境因子分布频次、Mann-Whitney U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表明影响安吉小鲵繁殖期生境的主要因子为气温(≤6℃)和水温(5℃~7℃),次要因子是土壤类型、植被类型。这表明安吉小鲵原生的高山草甸类型栖息地对其繁殖期的正常生存十分关键。此外,对清凉峰安吉小鲵种群的数量调查表明,2014年至2017年安吉小鲵卵袋数目分别为101条、91条、85条、82条。(2)利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安吉小鲵幼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安吉小鲵幼体的体重(m)、总长(l1)、尾长(l2)、前肢长(l3)和后肢长(l4)的生长过程用Logistic曲线模型方程拟合的效果最好,拟合度(R2)分别为:0.9966、0.9973、0.9994、0.9854、0.9911。(3)根据安吉小鲵与近缘两栖动物的Cyt b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设计出1对安吉小鲵物种的位点特异性引物(HA-idF/HA-idR)。鉴定方法中,利用多重PCR扩增技术,搭配使用已被广泛利用的脊椎动物线粒体12S rRNA基因通用引物组合(H1478/L1091),根据扩增条带是否为2条即可快速、高效地实现对安吉小鲵物种的准确鉴定,为幼体(卵袋、蝌蚪)的鉴定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利用土地资源,导致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因此,迫切需要探寻出一条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道路,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路径。本文结合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促进野生动物保护的措施,以期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沈徐悦,刘守赞,常鹏杰,夏侯左英,申亚梅.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玉兰(Yulaniacylindrica)种群多样性调查与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19

[2].王山青.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及其促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

[3].管光前,赵东武.弱冠之年风华茂[N].杭州日报.2018

[4].程建祥,黄相相,陈东东,鲍毅新.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分布及活动规律[J].生态学报.2018

[5].程哲婉.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实践及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6].李必成,王军馥,方国富,何娅,王正寰.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7

[7].郭瑞,程樟峰,翁东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梅花鹿保护与研究[C].第七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摘要集.2017

[8].方峰.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2017

[9].黄相相.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及华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10].王明胜.安徽省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吉小鲵栖息地特征分析及人工繁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论文-沈徐悦,刘守赞,常鹏杰,夏侯左英,申亚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