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效用论文-孙静,孙新兰

精神效用论文-孙静,孙新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神效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治理,互动体验心理剧,社区精神

精神效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静,孙新兰[1](2019)在《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互动体验心理剧培育城市社区精神效用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治理重心逐步下移,社区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原有社区精神亦因社会结构的变化日趋消融。如何打造当代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既是转型期社会治理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更是社区居民的内在渴望。本文以互动体验心理剧进社区这一创新文化品牌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社会需求、效能分析、未来展望叁方面探讨其在培育社区精神方面的效用。(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0期)

傅向东[2](2018)在《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工匠精神培养的效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工匠精神、人文教育的内涵及意义,然后分析了人文精神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最后针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不同的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教育领域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25期)

符争辉,潘尧生,牛昕,季卫东,应晓华[3](2015)在《精神残疾患者叁种康复模式成本效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对上海某区叁种不同康复模式的精神残疾患者进行前后一年的费用及效用评估。结果显示:叁种康复模式的精神残疾患者经过一年康复治疗后,以SF-36为效用指标评估,社区康复组的效用值最高、日间康复组次之、住院康复组最低;从增量成本效用分析的结果来看,社区康复组最经济有效。(本文来源于《卫生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08期)

卢彬[4](2015)在《新时期企业家精神重塑及其效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家精神直接关系到企业和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社会创新的动力很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家精神。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驱动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本文重点讨论企业家精神重塑的必要性及其作用,为新时期的企业家提供有效的精神和行为借鉴。(本文来源于《东方企业文化》期刊2015年13期)

王常柱[5](2015)在《孝慈之爱与孝慈精神及其伦理效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孝慈之爱,源于亲子关系,是最基本的人类情感。中华先民基于自身的生存实际和的价值自觉,将这种情感升华为关于生存的价值自觉意识,即孝慈精神。孝慈精神一经产生,就成为中华先民家庭及社会伦理实践的形上依据,且以其显着的形上功能而外显为孝慈伦理规范。在传统社会中,孝慈伦理规范,勾连在一起,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其伦理效用。孝慈伦理规范所以成功运行,关键之处在于其特有的差时补偿机制。在差时补偿机制的作用下,孝慈规范的伦理效用在亲子关系之间形成了一个闭路循环,有效地实现了亲子伦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姜松国,朱辉武,王皎华[6](2015)在《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中的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中的效用。方法随机从20个社区选取360例病情基本稳定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80例。试验组给予个案管理,对照组患者为病情基本稳定但不愿参加管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2个月规范化管理治疗或随访,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服药依从性、肇事肇祸评估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的疗效、服药依从率、肇事肇祸评估情况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个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治疗效果,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5年12期)

蒋旭良[7](2013)在《悲鸿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效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学校始终不忘从徐悲鸿卓越的艺术生涯和不朽的人格境界中发掘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于构建以悲鸿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学校文化,用以引领学校发展,激励师生成长。(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3年10期)

符争辉[8](2013)在《精神残疾不同康复模式的成本—效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卫生问题作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精神疾病致残率高,在造成功能残缺比例最高的前10位疾病中有5个属于精神疾病,研究表明,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慢性精神疾病是经济负担最沉重的疾病类别,治疗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不只是吃药、住院,还要有能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社区康复过程,如何开展精神残疾的康复也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难题。以往对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模式进行评价,多停留在对康复疗效各种指标的评判,不够全面、详实,因此本研究从卫生经济学常用的成本-效用分析入手全面评价现有的精神残疾康复模式。1.目的对精神残疾不同康复模式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2.对象和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某区采用住院康复模式、社区康复模式与日间康复模式的叁种不同康复模式的精神残疾患者进行入组前后的费用、效果及效用进行调查评估。2.1关键产出指标:本研究中的关键指标单位产出成本,效果,以及增量成本-效用指标。2.1研究对象:抽取上海某区在册管理的精神残疾患者自愿参加住院康复、社区康复模式和日间康复模式各30例左右。入组标准:符合精神残疾的标准;年龄为20~65岁,精神疾病病程大等于1年,已经符合急性期出院标准,具备完整的自知力,排除其他肢体残疾患者。征得患者和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前叁组间在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等进行均衡性检验。2.2评估方法:分入组前和随访评估:由经过统一培训,通过一致性检验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评定,一般资料、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以SF-36(健康调查简表)和总体精神健康指数量表(PGWB)为测量效用值工具对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进行评估、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相关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自评问卷和他评问卷进行评估。3.结果3.1一般资料比较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康复模式的患者入组前后的评估,满足纳入排除标准并获完整随访的患者共计82例,其中住院康复组22例、日间康复组27例、社区康复组33例,其中一般资料,年龄、年龄、婚姻及家庭状况比较,除年龄有差别(其中住院康复模式的年龄显着高于日间康复模式和社区康复模式)(p<0.001),其他基本情况没有显着差别,不同模式的精神疾病分布情况、疾病的状态也没显着差别,服用的药物也没显着差别,对采用不同模式的患者入组前的社会支持情况比较,在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上没有显着差异。上述结果显示,叁组病人一般资料基本齐同,可比性相对较强3.2不同康复模式的效果比较住院康复组的患者就业率为7%、复发率为57%、社会参与为20%、显好率为66%,而成本为4946.95元/月,其次为日间康复组的就业率为14%、复发率为43%,社会参与率为47%、显好率69%,而成本为2005.24元/月,社区康复组的就业率为13%、复发率为38%、社会参与率为68%、显好率为66%,而成本仅为665.36元/月。3.3不同康复模式的成本-效用比较不同康复模式的患者疾病负担情况进行比较,不同康复模式的患者的疾病负担有显着差别(p≤0.01),且住院康复模式的患者的负担最重(4946.95元/月),其次为日间康复(2005.24元/月),社区康复最低为(665.36元/月)。不同康复模式以SF-36或PGWB为效用指标,入组前3组效用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社区康复组的效用值最高、日间康复组次之、住院康复组最低,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获得性效用值叁组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从增量成本效用值(ICUA)判断,以SF36为效用指标和住院康复组作为对,社区康复组每获得一个额外的QAIY要多消耗2589545元,日间康复组则要多消耗646900元。以PGWB为效用指标和住院康复组作为对照,社区康复组每获得一个额外的QAIY要多消耗4524231元,日间康复组则要多消耗385432元。可见以住院康复作为参照,日间康复组追加成本远高于社区康复组,从增量成本-效用分析的结果来看,社区康复组最经济有效。4.结论与建议目前该区的精神残疾采用的几种不同康复模式中,单在康复效果上比较,社区康复模式的效果最好。通过成本-效用分析,社区康复模式的获得生命质量最高,同时也是成本费用最少,社区康复模式是比较成熟、经济、可靠的康复模式。目前精神残疾开展几种不同康复模式中,在功能上各有特点和优势,但有些功能由于组织架构的不同侧重点不同,各种康复模式的功能需进一步完善。政府可以继续大力推行精神残疾的社区康复,让精神残疾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的服务,同时将大幅降低患者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时政府可调整精神残疾康复的策略,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将各种康复模式的优势结合起,发挥各种康复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的提供优质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给更多的精神疾病患者。(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9-03)

宋小文[9](2013)在《浅析学习雷锋精神对发扬西南大学精神的效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新时期,我们更要加强对雷锋精神的宣传和学习,学习雷锋精神对发扬西南大学精神具有巨大的效用,主要包括:凝聚效用、塑造效用、整合效用和推动效用。正因为雷锋精神的巨大效用,所以要采取措施使得雷锋精神在西南大学校园闪耀光芒,为了让雷锋精神闪耀西南大学校园,应当树立求实的观点、垂范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常态的观点以及整体的观点。(本文来源于《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期刊2013-09-01)

王艳芹,孙呈勇[10](2013)在《每周不定期安全检查对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效用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如何更及时、全面发现精神科病房的安全隐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方法:以精神科叁病区作为研究组,精神科四病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每周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对照组不采取以上措施。研究结束后统计研究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加以比较。结果:精神科叁病区1年来自缢、出走、跌倒、烫伤、冲动毁物、伤人等的次数明显低于精神科四病区。结论:每周不定期安全检查应用于临床后,病房意外事件发生次数减少。(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3年18期)

精神效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介绍了工匠精神、人文教育的内涵及意义,然后分析了人文精神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最后针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不同的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教育领域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神效用论文参考文献

[1].孙静,孙新兰.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互动体验心理剧培育城市社区精神效用刍议[J].才智.2019

[2].傅向东.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工匠精神培养的效用[J].才智.2018

[3].符争辉,潘尧生,牛昕,季卫东,应晓华.精神残疾患者叁种康复模式成本效用比较[J].卫生经济研究.2015

[4].卢彬.新时期企业家精神重塑及其效用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

[5].王常柱.孝慈之爱与孝慈精神及其伦理效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5

[6].姜松国,朱辉武,王皎华.个案管理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康复中的效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

[7].蒋旭良.悲鸿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效用[J].新课程(下).2013

[8].符争辉.精神残疾不同康复模式的成本—效用分析[D].复旦大学.2013

[9].宋小文.浅析学习雷锋精神对发扬西南大学精神的效用[C].雷锋精神的时代观照——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2013

[10].王艳芹,孙呈勇.每周不定期安全检查对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效用的对照研究[J].吉林医学.2013

标签:;  ;  ;  

精神效用论文-孙静,孙新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