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动性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加权频率衰减翻转恢复序列,增强扫描,类风湿性关节炎
活动性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莫贤福,张鑫涛,叶强,陈佳玲,石星亮[1](2019)在《PDW-SPAIR序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质子密度加权频率衰减翻转恢复序列(proton density weightedspectral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PDW-SPAI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确诊的RA活动性病变患者,采用1.5 T磁共振行PDW-SPAIR及增强T1WI频率预饱和翻转恢复序列(contrast enhancement-T1 weighted image-spectral presaturation inversion recovery,CET1WI-SPIR)两种序列的MR检查,并由两名放射诊断医生对病变进行评估,并通过双盲法对病变关节活动性病灶5种影像学征象(骨髓水肿、滑膜炎、肌腱炎、软组织肿胀及关节积液)进行判断,比较两种检查序列的病灶显示符合率。结果 PDW-SPAIR序列能较好显示RA患者活动性病变,两种扫描序列对骨髓水肿、滑膜炎、肌腱炎及软组织肿胀等4种活动性炎性征象检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0、0.219、0.625、0.625);对关节积液的检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DW-SPAIR序列检出高于CE-T1WI-SPIR序列。两名放射诊断医生通过双盲法评估前4种影像学征象的吻合率达81.8%~92.6%。结论 PDW-SPAIR及CE-T1WI-SPIR两种扫描序列均可用来评价RA关节活动性病变;在RA患者无对比增强扫描的磁共振检查中,可以推荐PDW-SPAIR扫描序列来评价RA关节活动性病变。(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10期)
李凤媚,宋艳萍[2](2019)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病灶活动性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病灶活动性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PCV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连续3个月每个月注射1次抗VEGF药物治疗后视网膜层间或层下积液完全吸收,至少随访24个月以上。根据起始治疗3个月后复查病灶是否再活动的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复发组44例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0.50±7.46)岁,平均logMAR BCVA为(0.79±0.20),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为(372.82±84.70)μm,平均不伴异常分支血管网(BVN)面积为(3.35±1.06)mm~2,平均病灶的最大线性尺寸(GLD)为(3.05±1.20)mm,息肉位置位于中心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视网膜层间积液(IRF)或视网膜下液(SRF)、视网膜黄斑下出血(SMH)≥1 PD者分别为18、18、10、15只眼。未复发组16例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4.19±13.26)岁,平均logMAR BCVA为(0.77±0.23),平均CRT为(361.94±66.21)μm,平均BVN面积为(2.91±0.93)mm~2,平均GLD为(2.06±0.62)mm,息肉位置位于中心凹、RPED、IRF或SRF、SMH≥1 PD者分别为7、11、9、10只眼。单因素分析及多元Cox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基线时各参数。结果 24个月随访期间,复发组起始治疗后平均复发时间间隔为(2.92±2.42)个月,平均注射次数为(6.61±2.12)次。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logMAR BCVA、平均CRT、息肉位置、BVN面积、R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存在SMH≥1 PD(P=0.031)、GLD大者(P=0.011)与病灶再活动性相关。结论基线时存在SMH≥1 PD、GLD小的患者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不易复发。(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倪晨[3](2019)在《从尿足细胞与IgA肾病活动性病变的相关性探讨祛风除湿治疗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尿足细胞与IgA肾病活动性病变及风湿证的相关性,探讨尿足细胞是否可以成为动态监测的IgA肾病风湿证的微观辨证指标。通过对祛风化湿药物使用后的疗效判定,并对足细胞进行重复监测,以期进一步阐明“风湿内扰”在IgA肾病活动性病变中的意义,及丰富“祛风化湿”治疗肾脏活动性病变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行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成原发性IgA肾病并长期在肾内科门诊随诊的患者共80例,其中肾穿前后1周测尿足细胞为阳性40例,测尿足细胞阴性为4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镜下红细胞数量、血肌酐、血尿酸、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估计肾小球滤过率等)、病理资料(光镜、免疫荧光、肾脏病理评分)及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尿足细胞与IgA肾病活动性病变及风湿证候的相关性。并把辨证为风湿证伴或不伴其他证型的IgA肾病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祛风化湿方+西医基础治疗为主进行治疗;对照组以西医基础治疗为主,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3个月后重复检测尿足细胞,对上述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对照研究,整合数据分析“祛风除湿”治疗在IgA肾病活动性病变中的意义。结果1.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相较于阴性患者,血肌酐水平、血尿酸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镜检红细胞水平更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更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IgA肾病牛津分型而言,阳性组在E、S、C比率上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的细胞性新月体形成比率、活动性指数(AI)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风湿内扰证患者相较于非风湿证者,24小时尿蛋白、尿镜检红细胞更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非风湿证组低;风湿证患者病理活动性指数(AI)上大于非风湿证组患者。且就IgA肾病牛津分型中的E、T比率上,风湿内扰证患者较非风湿证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辨为风湿证的患者尿足细胞阳性的发生率较非风湿证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分组治疗后治疗组的尿足细胞转阴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祛风除湿中药治疗的IgA肾病患者实验室指标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镜下红细胞、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经治疗后尿足细胞转阴的患者在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尿酸水平均低于持续阳性的患者,而治疗后在尿蛋白定量、尿镜检红细胞水平及血尿酸上均低于复测尿足细胞仍为阳性的患者。且尿足细胞持续阳性患者较转阴的患者在牛津分型上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1.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在临床指标上、病理上都更活动,尿足细胞有可能成为反映IgA肾病活动性病变且可动态监测的无创性标志物。2.风湿证是IgA肾病的重要证候,风湿组较非风湿组在临床表现及病理上都更活动,亦更严重。3.尿足细胞排泄与IgA肾病的活动性病变及风湿内扰证叁者之间联系密切,尿足细胞可成为辅助诊断风湿内扰证的微观化指标。4.祛风除湿治疗对IgA肾病的活动性病变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治疗后复测尿足细胞持续阳性的患者在临床及病理的表现均更重。牛津分型中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可能是影响IgA肾病预后及祛风除湿治疗疗效的因素。(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景瑞,K.H.Lee,H.Y.Chung,X.P.Xu,V.W.H.Lau[4](2019)在《在轴性脊柱小关节突紊乱中表观扩散系数作为评估脊柱病变活动性的影像学生物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前尚未建立可量化的指标评估轴性脊柱关节炎(SpA)。既往研究表明扩散加权(DW) MRI可以反映轴性Sp A的病变活动性。目的明确在轴性SpA病人中病变活动(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倪晨,余瑾,朱彩凤[5](2019)在《IgA肾病活动性病变无创性标志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Ig 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47. 2%,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Ig A肾病在确诊20年后肾脏存活率仅为64%,并成为我国透析主要病因。Ig AN是急、慢性病变交替出现,进行性发展的临床过程,及时识别急性活动性病变并予以积极控制,对Ig AN肾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Ig A肾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仍依赖肾穿刺活检查~([1]),然而肾活检作为侵入性检查,不能在临床实(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娟,张家雄,周守国[6](2018)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AS患者(活动期47例,稳定期21例)行骶髂关节DWI及DCE-MRI检查,测量骶髂关节感兴趣区(ROI)的ADC、Ktrans、Kep和Ve值,各参数值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患者的Bath AS疾病活动度评分(BASDAI)评分与DWI测量参数(ADC、Ktrans、Kep和Ve)值的相关性。结果:AS活动期组的ADC、Ktrans、Kep和Ve值分别为(1.14±0.18)×10-3 mm2/s、(0.75±0.12)min-1、(1.06±0.22)min-1和(0.45±0.17),稳定期组分别为(0.84±0.14)×10-3 mm2/s、(0.19±0.09)min-1、(0.52±0.11)min-1和(0.31±0.14);活动期组的ADC、Ktrans、Kep和Ve值均显着高于稳定组(t值分别为6.850、18.670、13.279和3.253,P<0.01)。ADC、Ktrans、Kep和Ve值与BASDAI评分间均具有显着相关性(r值分别为0.644、0.813、0.742和0.449,P<0.01)。结论:磁共振DWI及DCE-MRI定量参数有助于判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活动状态,且与BASDAI评分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8年12期)
王寒,殷育茜,安明[7](2018)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活动性肺结核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男性,27岁。双眼突然性视物不清2个月来诊。既往1型糖尿病病史4年,肺结核病史4年。查体:双眼视力HM/10cm,矫正无助,眼压正常,晶状体点状混浊,玻璃体积血。眼部B超示:视网膜前大片高回声条带牵拉局部视网膜脱离(图1)。诊断:(1)双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先天性白内障(双);(3)肺结核(稳定期);(4)1型糖尿病。予左眼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1周后患者体温38.3℃,血沉19 mm/h,痰(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8年05期)
魏晨阳,柴燕,王俊卿,安永寿,李柱[8](2018)在《下尿路病变等离子电切术后活动性出血的介入治疗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等离子电切术后活动性出血中的止血作用。方法 :对等离子电切术后并发活动性出血的30例患者进行非介入和介入治疗,比较止血效果,观察有无并发症产生。结果:非介入治疗对活动性出血止血效果不佳,介入治疗后活动性出血即刻停止,渗血停止时间(48.23±11.81)h,无并发症产生。结论:介入治疗对下尿路活动性出血效果肯定,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周金发[9](2017)在《MRI定量参数评估肠道克罗恩病病变活动性(DCE-MRI与DW-MRI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值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D)病变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月间50例回盲部单发病灶的CD患者,依次对病变部位行常规MR、弥散加权成像MRI(DWI-MR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测量ADC值与Ktrans值,同时评估患者Harvey-Bradshow指数(HBI)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根据HBI将50例患者分为重度活动组,轻、中度活动组及静止组,比较3组间Ktrans、ADC值的差异性;对Ktrans、ADC值与对应的HBI、CRP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0例CD患者中,静止组16例、轻中度活动组21例、重度活动组13例。3组Ktrans、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肠壁Ktrans值与HBI呈正相关(r=0.635,P<0.001),与CRP呈正相关(r=0.764,P<0.001);ADC值与HBI呈负相关(r=-0.614,P<0.001),与CRP呈负相关(r=-0.490,P<0.001)。病变肠壁HBI与CRP呈正相关(r=0.755,P<0.001),Ktrans与ADC值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MRI定量参数Ktrans和ADC均可用以反映CD活动状态,且Ktrans的稳定性和敏感性优于ADC,具有临床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7-10-01)
兰天,韩彩宁[10](2016)在《多层螺旋CT对继发性肺结核活动性病变的影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观察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特点,为临床鉴别活动性肺结核病变,提高治疗成功率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我院124例继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病例,观察继发性肺结核活动性病变在影像学中的特点。结果 124例患者中,渗出、增殖病灶94例,空洞阴影62例,支气管播散34例,液体支气管征18例,小叶间隔增厚44例,树芽征55例,结核球30例,胸膜改变42例,其中多种病变并存103例。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多平面成像特点,详细观察活动病变及周围情况可以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6年14期)
活动性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病灶活动性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PCV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连续3个月每个月注射1次抗VEGF药物治疗后视网膜层间或层下积液完全吸收,至少随访24个月以上。根据起始治疗3个月后复查病灶是否再活动的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复发组44例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0.50±7.46)岁,平均logMAR BCVA为(0.79±0.20),平均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为(372.82±84.70)μm,平均不伴异常分支血管网(BVN)面积为(3.35±1.06)mm~2,平均病灶的最大线性尺寸(GLD)为(3.05±1.20)mm,息肉位置位于中心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视网膜层间积液(IRF)或视网膜下液(SRF)、视网膜黄斑下出血(SMH)≥1 PD者分别为18、18、10、15只眼。未复发组16例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4.19±13.26)岁,平均logMAR BCVA为(0.77±0.23),平均CRT为(361.94±66.21)μm,平均BVN面积为(2.91±0.93)mm~2,平均GLD为(2.06±0.62)mm,息肉位置位于中心凹、RPED、IRF或SRF、SMH≥1 PD者分别为7、11、9、10只眼。单因素分析及多元Cox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基线时各参数。结果 24个月随访期间,复发组起始治疗后平均复发时间间隔为(2.92±2.42)个月,平均注射次数为(6.61±2.12)次。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logMAR BCVA、平均CRT、息肉位置、BVN面积、R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存在SMH≥1 PD(P=0.031)、GLD大者(P=0.011)与病灶再活动性相关。结论基线时存在SMH≥1 PD、GLD小的患者经抗VEGF药物治疗后不易复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动性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莫贤福,张鑫涛,叶强,陈佳玲,石星亮.PDW-SPAIR序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9
[2].李凤媚,宋艳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病灶活动性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9
[3].倪晨.从尿足细胞与IgA肾病活动性病变的相关性探讨祛风除湿治疗的意义[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
[4].景瑞,K.H.Lee,H.Y.Chung,X.P.Xu,V.W.H.Lau.在轴性脊柱小关节突紊乱中表观扩散系数作为评估脊柱病变活动性的影像学生物指标[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5].倪晨,余瑾,朱彩凤.IgA肾病活动性病变无创性标志物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
[6].王娟,张家雄,周守国.3.0TMR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8
[7].王寒,殷育茜,安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活动性肺结核一例[J].眼科.2018
[8].魏晨阳,柴燕,王俊卿,安永寿,李柱.下尿路病变等离子电切术后活动性出血的介入治疗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
[9].周金发.MRI定量参数评估肠道克罗恩病病变活动性(DCE-MRI与DW-MRI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
[10].兰天,韩彩宁.多层螺旋CT对继发性肺结核活动性病变的影像分析[J].医疗装备.2016
标签:磁共振成像; 质子密度加权频率衰减翻转恢复序列; 增强扫描; 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