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名词论文-王庆

动物名词论文-王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物名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物名词,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动物名词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1](2019)在《动物名词的角度分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规范,这就是文化差异,其中差异较明显的则是语言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不仅是人类传递信息的载体,更反应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就英汉文化而言,受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动物名词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了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0期)

黎顺[2](2019)在《浅析维吾尔语、汉语中动物名词语义、语用对比——以《水浒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有千万种动物,各民族皆有本民族崇尚的动物形象。在漫长的民族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与汉族形成了自身各具特点的动物文化。本文以《水浒传》为例,对比维吾尔族与汉族两个民族文化中动物的语义及语用翻译,不仅能丰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还能促使我们对两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方甜,彭家法[3](2019)在《汉英动物名词动用认知阐释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名词动用现象在汉英语言中都存在,主要是借用动物的动作行为、外貌形态及性格特征来喻指人的动作行为。汉英动物名词动用在数量、语义类型及语用上存在很大差距,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英动物名词在解析时,转喻与隐喻认知是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新意思,也使语言表达更简练生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09期)

娜日娜[4](2019)在《《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词典中哺乳动物名称的民族动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是1992年编辑出版的一部以生物学各学科基本的、重要的、常见的名词术语和动植物和微生物名称为主的综合性生物学词典。《生物学》词典出版使用已27年,在这二十多年期间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动植物种类、分布以及名称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结合这种发展变化和更新换代的需求,在继承词典中正确而合理的动物名称基础上,本文从民族动物学和动物科学史视觉研究词典中的哺乳动物名称,指出和改正其存在的问题、统一和规范已有名称、选定可填补新的名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词典内容,这不仅能够满足蒙古民族动物学科的发展、动物学知识的普及、与动物学相关新兴学科产生的需求,而且对动物学科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使用、动物学课程教学和研究相关教材和图书资料的编写、出版以及蒙汉翻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采用表格统计法,对词典中被选收的与哺乳动物不同分类等级相应的、按年龄和性别以及根据行为和用处命名的哺乳动物蒙汉名称按其出现的页码顺序填写在表格里,共统计出985条名称,分别与纲2条、亚纲5条、目19条、亚目10条、科82条、亚科5条、属或种778条(包括化石种2条)对应;与年龄相关的名称有39条、与性别相关的名称有37条,与年龄和性别同时相关的名称有6条;与行为和用处相关的名称有各1条。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动物分类研究法、动物地理研究法,对哺乳动物的分类地位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类方面,对1纲、3亚纲、19目、81科、506属或种名称进行研究,其中对297条名称的分布范围和地区按国外、中国(内蒙以外的其它省区)和内蒙古等叁个层面分析。论文指出和改正了词典里被记录的哺乳动物名称中存在的问题,选出并推荐可填补新的哺乳动物名称。按照动物名称的正确性、规范性、简明性、系统性、稳定性等原则对词典中已有的83条哺乳动物名称进行纠正、规范和统一;根据哺乳动物的分类、分布、形态结构、年龄和性别等特征,选出可填补新的哺乳动物蒙汉名称263条,并对部分哺乳动物中文名称给出相应的蒙古文名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2)

李倩[5](2019)在《《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动物名词释义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学汉语》)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人所编写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国内目前针对词典释义的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包括释义元语言、释义内容、释义模式以及释义原则。总体上看,对于词典释义的整体性研究已经较为全面,但是针对限定词类的词典释义研究仍旧较为欠缺。本文通过对《学汉语》中的动物名词的词典释义进行考察与研究,分析词典中动物名词的释义方式、释义内容以及释义原则等,并将其与《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相应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找到《学汉语》中对于动物名词释义的优缺点。这样不仅可以为词典的编纂和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而且可以帮助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是基于词语语义场的划分进行的研究。本文从《学汉语》中选取了113条动物名词的词典释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学汉语》中动物名词的释义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体部分可以划分为叁个章节。首先,本文先对2007版《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以及第9版《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动物名词的释义方式进行了总体的考察与研究。在这一板块中,总结出了《学汉语》和《高阶英语》中动物名词的释义方式包括四种,分别是定义式释义方式、对释式释义方式以及解释说明式释义方式和交叉式释义方式。其中定义式释义使用的最多。此外,本文还针对两部词典中的定义式释义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进而又对《学汉语》和《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共有的动物名词的释义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看,《学汉语》和《高阶英语》释义方式差别不大,最主要的是定义式和解释说明式运用的不同。最后又针对《学汉语》中释义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修订进行了研究。其次,本文又对《学汉语》和《高阶英语》中动物名词释义中的释义内容进行了宏观的考察与分析。本文还将词典中的释义内容又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包括表示所属类别的属词、表动物外形特征以及表动物功用或用途等内容。同时,在对释义内容细分的基础上,又将《学汉语》和《高阶英语》中动物名词的释义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又针对《学汉语》释义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针对前面关于《学汉语》动物名词的释义方式和释义内容的研究,并依据前人关于词典释义的研究提出了词典释义编纂应遵循的释义原则,包括系统性、科学性、简洁性等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对于动物名词词典释义的编纂,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类型词语的词典释义编纂中。(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包沙如拉[6](2019)在《《五体清文鉴》中的无脊椎动物名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体清文鉴》是清朝乾隆时期用满、汉、蒙古、藏、维吾尔五种文字对照编写的辞书。全书共3本,分36部、318类、627则,收录了18671条词汇。辞书涵盖了当时的社会、自然、政治、历史、文化、生活、地理、娱乐、宗教、教育、经济、科学,技术、动植物等诸多内容,因此辞书在编写、选词、分类、释义等方面具有显着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因此它体现了当时的满、维吾尔、蒙、藏和汉族等五个民族的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的水平,对沟通和了解民族文化起到了桥梁作用,对民族科学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从专业课角度研究该辞书中的无脊椎动物名词术语,探究当时人们对无脊椎动物的认识水平以及利用状况,是对今后正确、合理的恢复或选用无脊椎动物名词术语具有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辞书的关于无脊椎动物的5部中共记录的127条无脊椎动物名词术语。本论文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考证法对此无脊椎动物名词术语进行了整理、分类,并解释和考证,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证了其分类阶元。研究结果,辞书的关于无脊椎动物在天部有1条、人部有1条、产业部有2条、鳞甲部有15条、虫部有108条无脊椎动物名词术语,可以看出无脊椎动物名词术语主要集中在了虫部。经过考证得知,其中的113条无脊椎动物名称,分别隶属于现在无脊椎动物学上所述的8个门。它们分别为属于原生动物门的有1条,肠腔动物门的有2条,扁形动物门的有2条,线虫动物门的有1条,环节动物门的有1条,节肢动物门的有97条。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满清时期的蒙古族所认识的无脊椎动物的门类基本包含了现在的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门类。还有14条无脊椎动物名词术语,因目前掌握的材料以及依据不足等原因在本论文中未能考证其所属的门类。对以上113条无脊椎动物学名词术语,根据当时的解释,对照现代动物学分类知识,对其分类阶元进行了考证。结果:其中有2条无脊椎动物名词与现代无脊椎动物学分类学的2个属名对应。还有51条名词与现代的科对应,42条名词与现代的目对应,18条名词与现代的纲对应。从结果可以看出当时的蒙古族对所遇到的无脊椎动物的认识水平,在分类阶元的科级和目级层次比较丰富,具体到属的很少,种的层次的还没有。同一个目当中的无脊椎动物进行归纳,发现了形态特征相似与区别,这个表现在科的层次上。但还没完全达到现在分类学的标准。虽然当时很多名词术语的用法不是准确的,但是现在仍然在使用这些名称,并赋予了新的内容使其成为了现代分类学的属名及种名。由此看出蒙古族对所遇到的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符合当时的动物分类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细致分类与现在分类学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5)

刘欣[7](2019)在《汉语中动物名词动用现象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中动物名词的动用现象,力图通过对具体例句的认知分析与英语中同等现象的对比以更为深入地揭示这一现象。(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4期)

哈斯亚提·亚森,冯瑞[8](2019)在《汉、维语中的动物名词及其象征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与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利用动物的性质、外貌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事物的某种品质和特征。本文采用汉、维语中的有些动物词分析了动物词该两种语言上表达的象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刘云风[9](2018)在《英汉动物名词文化内涵与翻译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四种异同情况,并以汉英语言中的相应表达为例细致解释了这四种情形。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究如何对英汉动物名词和习语就行翻译,指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直译法、替代法、释义法和意译法等翻译策略进行翻译。(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5期)

曹佃欣[10](2018)在《《说文解字》动物名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解字》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宝藏,历来研究成果丰富。但其系统的动物名词研究还比较缺乏,为此本文在研读《说文解字》的基础上,采用按部检录的方法来整理统计《说文解字》中的动物名词。其次,论文以459个动物名词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的词义解释,来重点考察古今动物名词的发展演变,从而为汉语词汇、词义发展情况的研究提供资料。(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5期)

动物名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界上有千万种动物,各民族皆有本民族崇尚的动物形象。在漫长的民族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与汉族形成了自身各具特点的动物文化。本文以《水浒传》为例,对比维吾尔族与汉族两个民族文化中动物的语义及语用翻译,不仅能丰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还能促使我们对两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物名词论文参考文献

[1].王庆.动物名词的角度分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J].作家天地.2019

[2].黎顺.浅析维吾尔语、汉语中动物名词语义、语用对比——以《水浒传》为例[J].文化学刊.2019

[3].方甜,彭家法.汉英动物名词动用认知阐释与比较[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4].娜日娜.《汉蒙对照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丛书—生物学》词典中哺乳动物名称的民族动物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5].李倩.《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动物名词释义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6].包沙如拉.《五体清文鉴》中的无脊椎动物名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7].刘欣.汉语中动物名词动用现象的认知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8].哈斯亚提·亚森,冯瑞.汉、维语中的动物名词及其象征意义分析[J].北方文学.2019

[9].刘云风.英汉动物名词文化内涵与翻译技巧[J].青年文学家.2018

[10].曹佃欣.《说文解字》动物名词研究[J].文教资料.2018

标签:;  ;  ;  

动物名词论文-王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