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素质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谈素质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河北省南宫中学:李兰双

摘要:要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历史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历史教育应该从中小学抓起;要明白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史可以爱国,学史可以明做人、可以明事理,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

关键词:高中历史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素质的提高,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体现者。2001年“3+x”模式推行以来,学科间的渗透更加密切,有利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但也给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加强素质教育,成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围绕教学目标,在历史教学中积极渗透推进素质教育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放在渗透素质教育的首位。在具体教学中,一是用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用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素材培养学生的人格;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懂得强国的重要意义;五用世界历史中东欧、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教训,让学生真正理解党中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方略的正确性。其次,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面对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的目前部分学生在人格上存在缺乏精神动力、抗挫心理差、情绪起伏大、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缺陷,要积极地利用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格教育素材对学生人格进行潜移默地影响、熏陶和激励。第三,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多个角度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多方位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历史事件之间横向、纵向的联系与比较,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思维品格。

二、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应从以下三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是提高理论修养。做一位合格的历史教师,应该站在理论和现实结合的高度观察以往的历史过程,给历史事件以合乎客观实际的评价,并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系统地掌握史学理论,不断地用当今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充实自己。二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首先,要具备有扎实的教学基础,如语言表达、板书、板图、动手操作等。其次,在讲课时要用准确的、形象的、逼真的、生动的、幽默的语言再现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和曲折多变的历史事件。三是提高掌握各种教学手段的能力。主要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上资源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掌握政治、地理及科技、经济、法律等知识,主动地实现学科之间知识的自然交叉和综合。

三、以政析史,史论结合

常言道“政史不分家”,历史与政治学科研究的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征与规律,两学科之间存在许多共性。历史是时间,政治是意义,中学政治科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授予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也给学生科学认识人类历史的钥匙。因此必须熟知它们,并善于结合具体历史事例加以阐释运用。人类历史进程曲折复杂,各种文明千姿百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培养这种能力,教学中应注意政史的相互联系,政治课上学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诸如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现象和本质、偶然和必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的理论和观点都寓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把它们有机地穿插到历史教学中,会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在分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应指出,革命爆发是由于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地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又反映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在分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时还应指出,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通过历史事实与政治理论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将政治理论和观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史带论”,“史论结合”,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政史的综合素质。

四、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活动程序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制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以讲为主”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思想和历史教学传承习惯的体现。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行动。《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两节研究课,采用了人文学科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其课堂实录师生讨论的片断在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年会播放后,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并得到了莅会各方面专家的肯定。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可以不同,但遵循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是有共性的。首先,要注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经过“意向——感知——理解——运用”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的,在恰当的历史情境中对有价值的历史问题提出、探究和解决。停留在一般感知层次的学生活动,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其次,要保证学生活动的足够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给予学生系统的学法指导,还要调动学生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再次,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变换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使更多的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和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总之,历史是属于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学科,当然也应该与理科中各学科进行大渗透。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既适应了高考命题的改革,更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和培养新世纪综合人才的需要。通过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有助于强化再现素质,培养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综合素质。

标签:;  ;  ;  

谈素质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