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障碍论文-郭朋辉,吴景芝,王玉英,郑冉冉,吴红芝

杂交障碍论文-郭朋辉,吴景芝,王玉英,郑冉冉,吴红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杂交障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杂交障碍克服

杂交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郭朋辉,吴景芝,王玉英,郑冉冉,吴红芝[1](2019)在《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及杂交障碍克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野生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及克服杂交障碍的措施,为野生紫斑百合资源开发利用及具有绿色、清香、抗性等优良性状的百合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云南地区野生紫斑百合及栽培品系东方百合(7个品种)和OT百合(5个品种)为材料,采用切割花柱(CS)和常规授粉(NP)两种方法进行远缘杂交,分析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的远缘杂交亲和性,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并通过染色体法鉴定F1代的倍性。【结果】常规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中仅紫斑百合×索邦(NP)、紫斑百合×西诺红(NP)和紫斑百合×布卡迪(NP)3个杂交组合的亲和性相对较好,其他9个组合(NP)均杂交不亲和,存在受精前障碍,但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紫斑百合作母本的12个杂交组合均具有不同程度亲和性,其中,紫斑百合×罗宾娜(CS)杂交亲和性最佳,其子房膨大率、有胚率、杂种胚萌发率和亲和指数分别为40.00%、15.12%、43.08%和6.05。以紫斑百合为父本的6个杂交组合在两种授粉方式下的杂交亲和性整体较差,仅切割花柱授粉方式下的罗宾娜×紫斑百合(CS)的子房膨大率和有胚率分别为20.00%和10.71%,其他5个杂交组合的子房假膨大或授粉后不久枯萎衰败。紫斑百合×索邦(CS)授粉后其花粉管到达子房胚珠的时间比紫斑百合×索邦(NP)提前4 d,有利于减少花粉管伸长过程中的营养消耗及杂交障碍的克服。西诺红×紫斑百合(NP)和黄天霸×紫斑百合(NP)2个杂交组合授粉8 h后花粉均在雌蕊柱头上萌发,花粉管沿着花柱向下延伸,黄天霸×紫斑百合(NP)的花粉萌发量较西诺红×紫斑百合(NP)少,但二者均在花柱和胚囊两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胼胝反应,花粉管扭曲缠绕,阻碍花粉管伸长及伸向胚珠完成受精。紫斑百合×白色眼睛(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为24条,属二倍体;但紫斑百合×斯特腾(CS)和紫斑百合×维拉布兰斯(CS)的杂交后代组培苗染色体数分别为26和28条,为非整倍体植株。【结论】切割花柱授粉法可较好地克服紫斑百合与东方百合和OT百合远缘杂交受精前杂障碍,提高各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有胚率和杂种胚萌发率,且紫斑百合正反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明显,紫斑百合作母本的杂交组合较其作父本的杂交组合亲和性好,说明其杂交亲和性具有单向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聂梅,张红,冯雁梦,牛颜冰,吕晋慧[2](2019)在《授粉方法对克服菊科近缘属杂交受精前障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克服菊科近缘属杂交受精前障碍,探究不同授粉方法对菊花柱头上异缘花粉附着及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太行菊属长裂太行菊和地被菊‘赛牡丹’为材料,以常规授粉为对照,采用不同液体介质(蔗糖、蔗糖+Ca~(2+)、蔗糖+硼酸)混入花粉和不同浓度NaCl处理柱头,授粉后24 h内用荧光显微观察柱头上花粉附着、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结果】授粉后8 h,100 mg/L蔗糖花粉的附着数、萌发数最大,分别为对照的4.08倍、1.09倍;授粉后2 h,0.1 mg/L Ca~(2+)处理附着及萌发的花粉最多,分别为8.1、3.6粒;授粉后1 h,0.025 mg/L硼酸处理花粉的萌发数显着多于其他处理,不同浓度硼酸处理后的花粉附着量均低于对照;8%NaCl处理柱头0.5 h,授粉后24 h,花粉附着数及萌发数分别为32粒、2.4粒,显着多于其他处理,且花粉管生长正常.【结论】0.025 mg/L硼酸对花粉萌发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100 mg/L蔗糖、0.1 mg/LCa~(2+)、8%NaCl处理柱头均可显着促进长裂太行菊柱头上异缘花粉附着、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有利于克服太行菊属和菊属杂交受精前障碍.(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峰,王志刚,王占海,金颖璐,杨茜[3](2019)在《马铃薯杂交育种的障碍及解决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长期的无性繁殖,使着育种的开花和结实特性都发生很大的变化。组织品种间及种间杂交,是开展有性杂交育种的重要组织形式。在相关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详细分析马铃薯杂交育种的障碍——亲本材料质量较差,有逐年退化的趋向;育种气候条件差,严重影响育种效果;马铃薯施肥管理不善,影响后期生长养分补给;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直接影响杂交品种的质量。针对出现的障碍提出了对种资源进行脱毒,恢复马铃薯结实能力;注意改善杂交环境,推广网室内人工杂交育种;尝试多次授粉杂交,大大提升杂交成功率;杂交前后合理施肥,确保花果处于好的营养状态;学习先进的杂交技术,获得更多杂交实生种子;尝试多种育种手段,解决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等问题解决策略,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01期)

李进[4](2018)在《赤霉素克服辣椒种间杂交障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克服辣椒种间杂交障碍的效果,选用体积分数为0.01%~0.06%的赤霉素,用清水作对照,以‘ZY-21’(Capsicum annuum)为母本、‘小米辣’(Capsicum frutescens)为父本,人工蕾期去雄授粉杂交后,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涂抹花柱,观察、测定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辣椒种间杂交种及种间杂交种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0.04%的赤霉素处理‘ZY-21’ב小米辣’效果较好;坐果率为6.8%,单果结籽多,种子饱满,发芽势为12.5%,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试验表明,在辣椒种间杂交中使用适当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操作简单、便捷;能促进坐果及种子生长发育,克服辣椒种间杂交障碍。(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8年09期)

李丛丛,高亦珂,刘蓉,曹颖,范诸平[5](2018)在《无髯鸢尾种间杂交障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究无髯鸢尾种间杂交障碍原因及子房败育时间,以西伯利亚鸢尾5个品种为亲本,与黄菖蒲、喜盐鸢尾分别进行常规杂交。【方法】授粉后观测种间杂交后子房发育动态,并绘制发育动态折线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不同授粉时间后的花粉管原位萌发动态,并统计每个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结果】无髯鸢尾种间杂交子房在授粉后9~16 d发生败育;授粉后杂交障碍原因主要是花粉附着困难、花粉萌发率低、花粉管伸长障碍和胚囊败育的受精后障碍;黄菖蒲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后受精前和受精后障碍并存,喜盐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杂交主要存在受精后障碍;喜盐鸢尾与西伯利亚鸢尾的亲和性高于其与黄菖蒲杂交的亲和性。【结论】花粉原位萌发可作为远缘杂交前障碍检测指标,观测花粉原位萌发可及时采用相应措施,增大杂种获得率;不同品种种间亲和性不同,二倍体和四倍体在染色体条数不同的种间远缘杂交中亲和性无显着区别;不同种间杂交,正反交杂交障碍类型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种系品种间正反交,增加无髯鸢尾种间杂交亲和性,获得变异丰富的种间杂交类型。(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翔翔,卢璐,范李节,王倩颖,尹增芳[6](2017)在《景宁木兰(Magnolia sinostellata)远缘杂交授粉过程障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景宁木兰(Magnolia sinostellata)为亲本,分别与望春玉兰(M.biondii)、紫玉兰(M.liliiflora)、红运二乔(M.soulangeana‘Red lucky’)、丹馨玉兰(M.soulangeana‘Danxin’)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并以景宁木兰自交为对照,研究了景宁木兰自交和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1)景宁木兰具有较高的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花粉管能正常进入杂交母本花柱,自交结实率为2%;(2)以景宁木兰为父本,紫玉兰柱头对其花粉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度均高于以红运二乔和丹馨玉兰做母本的组合,花粉管生长较为正常,结实率为25%,而与红运玉兰杂交的结实率为4%,与丹馨玉兰杂交的结实率为0%;(3)以景宁木兰为母本,望春玉兰花粉在其柱头上的萌发比率高于其他4个组合,但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出现扭曲,景宁木兰花柱内出现胼胝质沉积,且最终并未获得种子。花粉管发育镜检结果表明:受精前障碍即花粉管进入花柱基部前生长异常是引起景宁木兰与丹馨玉兰、望春玉兰杂交不结实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推测花粉管进入子房后的异常状态是导致景宁木兰自交,与红运二乔杂交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张丹妍,冯雪菲,戴礼猛,朱一剑,赵乐天[7](2017)在《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患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技术检测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患儿。方法针对临床上经过常规检查、遗传代谢病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分析、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等未见明显异常的精神发育迟缓(智力评分70分)患儿,通过MLPA技术及aCGH技术对患儿进行检测。结果经过SALSA MLPA P245 Kit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试剂盒检测,提示MECP2/Xq28复制。对患儿的基因组DNA进行aCGH检测,提示CNV重复。经过两种技术,患儿诊断为智力障碍,病因为MECP2基因复制引起。结论应用MLPA技术联合aCGH技术可诊断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患儿。(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周旭红,桂敏,蒋亚莲,苏艳,卢珍红[8](2016)在《石竹种间杂交障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栽培种香石竹与野生种瞿麦种间杂交障碍,为获得抗逆性好且花色花型独特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奠定基础。以瞿麦为父本,春之歌、四季红和Promesa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统计其膨大率和结实率;并采用压片法对亲本的染色体倍性进行测定;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石竹种间杂交花粉萌发情况、花粉管伸长及受精情况,探讨种间杂交不亲合性的原因。3个种间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为0,揭示石竹种间杂交存在杂交障碍。染色体倍性鉴定发现,瞿麦为二倍体(2n=2x=30),春之歌为二倍体(2n=2x=30)、四季红为叁倍体(2n=3x=45)、香石竹栽培品种Promesa为二倍体(2n=2x=30);花粉活力测定发现瞿麦花粉活力高,为92.8%,且显微镜观察表明花粉能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能伸入柱头及子房并与胚珠结合,但胚珠与花粉管结合率低。胚珠与花粉管结合率低可能是影响石竹种间杂交障碍的因素之一。结果揭示石竹种间杂交障碍的原因,为石竹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曾研华[9](2015)在《低温诱导籼粳杂交稻灌浆结实障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利用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一直被认为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向。籼粳杂交稻穗型大,籼粳成分不一,部分组合生产表现低温敏感,花后容易产生结实障碍。因此,提高籽粒结实对籼粳杂交稻高产和稳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关籼粳杂交稻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高产超高产栽培及其籼粳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等方面,但花后低温对籼粳杂交稻结实障碍影响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为探讨低温对籼粳杂交稻籽粒灌浆结实特性及其影响机理,于2013-2014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以浙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雨优系列品种为供试材料,同时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籼稻钱优2号、中浙优1号、粳稻浙粳88为对照,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开展低温诱导籼粳杂交稻籽粒灌浆结实障碍研究,主要研究了甬优系列品种低温耐性鉴定,花期耐低温结实机理,花后低温诱导籽粒生长发育特性与灌浆结实障碍的蛋白表达机制,以及播期对籽粒结实特性的影响,拟为籼粳杂交稻高产稳产栽培和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17℃)4d和7d处理,分析甬优系列品种(9个)和对照籼粳稻钱优2号、浙粳88籽粒结实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显着降低甬优系列品种结实率和穗重,低温胁迫效应处理7d大于4d。聚类分析表明,甬优538、甬优10号、甬优6号、甬优15号和浙粳88为耐冷性品种,甬优17号、甬优9号、甬优8号和甬优12号为冷敏感性品种。甬优系列耐冷性与冷敏感性品种私粳成分比例并无明显的差异。(2)为探讨籼粳杂交稻开花期耐低温结实差异的机理,观测分析了低温处理5d下花药开裂、柱头花粉萌发和颖花开放习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甬优538和浙粳88(耐冷性品种)相比,低温处理明显降低甬优17号和甬优9号(冷敏感品种)的颖花受精率,较常温对照分别下降12.5%和9.5%,以穗上部颖花影响尤为显着。低温对花药宽度和体积的影响大于花药开裂。低温处理下,耐冷性品种具有较高的柱头花粉数和萌发率以及花粉粒活性和直径,但颖花开放量不及冷敏感品种。相关分析表明,颖花育性与柱头花粉数和萌发率呈显着正相关,但与颖花开放量无显着相关。因此,柱头花粉散落特性是颖花育性提高的重要前提。(3)于花后不同时段(0-15d,前期;15-30d,中期;30d-成熟,后期),研究低温处理(前期,20℃;中期,17℃;后期,14℃)对籼粳杂交稻甬优品种籽粒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不同时段低温对甬优品种籽粒灌浆结实的影响以前期>中期>后期,中、后期与对照差异不大。花后前期低温明显影响甬优17号籽粒灌浆启动,降低灌浆进程,延长灌浆持续时间,导致籽粒结实不良,粒重下降,且对弱势粒的影响大于强势粒,甬优17号结实率与单穗重较对照分别下降41.41%、35.61%,而甬优538和粳稻浙粳88与对照差异不明显。相比甬优538,花后前期低温降低甬优17号籽粒IAA、ZR含量,但提高GA3、ABA含量;影响籽粒蔗糖的积累和转运,降低淀粉合成;同时降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因此,花后前期低温籽粒激素含量的显着变化,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转运受阻以及光合作用的下降等影响甬优17号籽粒的灌浆结实。(4)通过研究花后不同时段低温对籼粳杂交稻甬优品种籽粒形态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前期低温明显降低甬优17号籽粒的宽度、面积、等效直径和比粒重,强、弱势粒比粒重较对照分别降低66.08%、59.65%,高于对照籼稻品种(52.43%、18.37%)。花后前期低温也明显降低甬优17号的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但提高蛋白质含量,同时也降低甬优17号和甬优538的垩白;此外,花后低温显着影响稻米淀粉的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崩解值和回复值,降低甬优17号的崩解值,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5)为明确籼粳杂交稻低温灌浆结实障碍的特性,研究了籽粒低温发育的蛋白表达机制。结果表明,与甬优538相比,花后前期低温显着降低甬优17号籽粒蛋白的含量,降幅达40.42%。根据双向电泳结果,在甬优17号和甬优538中分别发现117和6个蛋白上调表达,41和36个蛋白下调表达。基于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搜索获得3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籽粒充实与胚发育(12个蛋白质)、能量代谢(5个蛋白质)、病程反应(3个蛋白质)、蛋白质代谢(2个蛋白质)、抗逆反应(2个蛋白质)和氧化作用(2个蛋白质)等生物学过程。较之甬优538,这些功能蛋白在甬优17号中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表达,在蛋白质水平上表现出消极的伤害作用。本研究还发现2个与抗逆反应有关的新蛋白:Sgt1蛋白和假设蛋白RAB24。(6)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播期(6月14日,早播;6月21日,适播;6月28日,迟播;7月5日,迟播)对籼粳杂交稻结实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外源亚精胺(Spd)对水稻低温冷害的缓解效应。结果发现随播期推迟,甬优品种生育期缩短,但花后灌浆持续时间延长,尤为对照籼稻品种。与适播相比,迟播或早播,均影响水稻产量,甬优品种产量变化因生育期和抗逆性而异,但低于对照籼稻,甬优538迟播产量降幅(0.91-8.85%)低于甬优8号(2.25-14.81%)和甬优15号(17.38-25.42%)。播期推迟,结实率下降明显,与花后第1、第2和第4周内的日均温呈显着正相关;推迟播期,甬优品种垩白呈下降趋势,但对照籼稻稻米品质变差;此外,推迟播期,增加甬优品种籽粒的长度、面积和周长,而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籽粒的比粒重。喷施外源Spd降低低温胁迫下幼苗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减轻伤害程度;同时减缓迟播处理(7月5日)水稻叶片的衰老程度,提高粒重,尤为弱势粒。(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妍,杨成超,冯连荣,于雷,李晓宇[10](2015)在《杨树远缘杂交障碍克服及亲子鉴定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杨树远缘杂交中存在的受精前障碍和受精后障碍这2种类型,该文归纳了克服杨树远缘杂交障碍的方法,此外,还介绍了用于杨树远缘杂种亲子鉴定的技术(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杂交测定、生化标记、分子标记),最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杂交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克服菊科近缘属杂交受精前障碍,探究不同授粉方法对菊花柱头上异缘花粉附着及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太行菊属长裂太行菊和地被菊‘赛牡丹’为材料,以常规授粉为对照,采用不同液体介质(蔗糖、蔗糖+Ca~(2+)、蔗糖+硼酸)混入花粉和不同浓度NaCl处理柱头,授粉后24 h内用荧光显微观察柱头上花粉附着、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结果】授粉后8 h,100 mg/L蔗糖花粉的附着数、萌发数最大,分别为对照的4.08倍、1.09倍;授粉后2 h,0.1 mg/L Ca~(2+)处理附着及萌发的花粉最多,分别为8.1、3.6粒;授粉后1 h,0.025 mg/L硼酸处理花粉的萌发数显着多于其他处理,不同浓度硼酸处理后的花粉附着量均低于对照;8%NaCl处理柱头0.5 h,授粉后24 h,花粉附着数及萌发数分别为32粒、2.4粒,显着多于其他处理,且花粉管生长正常.【结论】0.025 mg/L硼酸对花粉萌发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100 mg/L蔗糖、0.1 mg/LCa~(2+)、8%NaCl处理柱头均可显着促进长裂太行菊柱头上异缘花粉附着、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有利于克服太行菊属和菊属杂交受精前障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杂交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1].郭朋辉,吴景芝,王玉英,郑冉冉,吴红芝.紫斑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及杂交障碍克服[J].南方农业学报.2019

[2].聂梅,张红,冯雁梦,牛颜冰,吕晋慧.授粉方法对克服菊科近缘属杂交受精前障碍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3].李峰,王志刚,王占海,金颖璐,杨茜.马铃薯杂交育种的障碍及解决途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4].李进.赤霉素克服辣椒种间杂交障碍初探[J].中国瓜菜.2018

[5].李丛丛,高亦珂,刘蓉,曹颖,范诸平.无髯鸢尾种间杂交障碍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

[6].陈翔翔,卢璐,范李节,王倩颖,尹增芳.景宁木兰(Magnoliasinostellata)远缘杂交授粉过程障碍研究[J].植物研究.2017

[7].张丹妍,冯雪菲,戴礼猛,朱一剑,赵乐天.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患儿[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7

[8].周旭红,桂敏,蒋亚莲,苏艳,卢珍红.石竹种间杂交障碍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6

[9].曾研华.低温诱导籼粳杂交稻灌浆结实障碍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10].张妍,杨成超,冯连荣,于雷,李晓宇.杨树远缘杂交障碍克服及亲子鉴定技术研究进展[J].辽宁林业科技.2015

标签:;  ;  ;  ;  

杂交障碍论文-郭朋辉,吴景芝,王玉英,郑冉冉,吴红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