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破碎论文-康宁

自我的破碎论文-康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我的破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喜剧之王》,无厘头,自我镜像,指涉代码

自我的破碎论文文献综述

康宁[1](2019)在《自我镜像的破碎重组与指涉代码的修订改写——《新喜剧之王》中的无厘头“变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春节档期,周星驰首次以内地现实题材创作的《新喜剧之王》尽管市场表现未能尽如人意,但在登陆网络平台后,网票收入飙升,可见其在内地的人气很高。在《新喜剧之王》中,为将典型的港式无厘头移植入内地文化中,他尝试将自我镜像进行破碎重组,同时修订改写无厘头惯用的指涉代码。在这两种变奏中,呈现在影像中的是无厘头动作的过度放大,对无厘头情节的荒诞性过度加强,试图藉由强化其擅长的直接影像元素,弥补无厘头文化背景的无所依靠以及文化内涵的遗憾缺失。这样一次将香港特殊的喜剧类型植入内地文化所做的积极尝试,有着浓厚的互动性质,是他想要借"如梦"与"尹天仇"生存共鸣,找寻到一种内地与香港能够共频的叙述语调。这是周星驰用无厘头实现想象内地的方法,它未必有效,但却是香港电影人"北上"、在留存"港味"同时争取内地观众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9年02期)

曾攀,廖雪霞[2](2018)在《自我的破碎、补缀与重塑——非亚诗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非亚作为"自行车诗群"的发起人和重要人物,以《自行车》诗刊为阵地,在当代广西诗歌创作中开辟出新的园地。作为中国南方现代诗的探索者与开拓者,非亚的诗歌以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敏感捕捉与切割重建,打破了诗歌固有的形式,用极具现代性的破碎意象,为读者构建起一个光怪陆离的现代南方。非亚在各式破碎影像中,映照自我的裂变与撕扯,并经由诗歌相汇,糅合现实与生活,重塑生活与人生的本原形态。(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师彦灵[3](2018)在《“病志”——病患破碎自我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病志"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一个文学现象,是以病人的视角对疾病及治疗过程的记述,主要关注作者对疾病和治疗的理解和感受,以及疾病和治疗对作者生活的意义和影响。病志的意义和价值不只是使病志作者破碎的自我得以重构,也在于病志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疾病经历,给读者以启示。病志作为见证的工具因此获得了其当代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谢梅[4](2015)在《直面纯真和梦的破碎:《慈悲》中黑人奴隶佛罗伦萨母女自我身份的解构和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着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08年发表的第九部小说《慈悲》讲述了在1680年前后的北美新殖民地一群超越种族和性别的奴隶们的故事,重现了美国的蓄奴制历史,尤其是女性在当时社会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对自由的追寻和摸索。书中的佛罗伦萨、莉娜、"悲伤"、瑞贝卡等女性在雅各布的农场追忆着自己的出生和过往,更是在新的环境中渴求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全书故事的叙述无不展示着这一群女性直面残酷现实对自我身份的解构和重塑之旅。(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淑梅[5](2014)在《《秀拉》中黑人女性自我身份的破碎》一文中研究指出《秀拉》是诺贝尔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之一,作者通过对具有鲜明个性的叛逆黑人女性秀拉的塑造,为我们揭示了在男权至上以及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社会背景下黑人女性追求自我的艰辛。本文以马斯洛的层次需要原理作为依据,更为深入的对黑人女性自我迷茫与缺失进行了分析,同时充分体现了秀拉在进行自我构建的艰辛历程。而秀拉作为一个追求自我的独立黑人,被孤立的她更是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成为了新一代黑人的先锋,成为追求自我的先行者。(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4年10期)

张岩泉[6](2013)在《分裂的自我形象与破碎的世界图景——穆旦诗歌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重要的中国诗人,他以既介入又超然的方式与时代保持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以"承担历史的独立姿态"重建战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生代形象。穆旦的诗歌创作于重重危机和种种矛盾的关口,他直面世界的破毁,鞭打裂变的自我,表现了在战时环境下对世界万物、人类历史、社会现实和自我生命存在的观察、思考、体验与感受,创造出一个"丰富和丰富的痛苦"的诗歌艺术世界,成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受难的品格"的代表。(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丁华良[7](2011)在《“破碎的自我”——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的不确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是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的一种解构,具有零散性、模糊性和固定本体的缺失等特征,而这种"破碎的自我"形象揭示的是现代人的人文困惑和精神危机。(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张岩泉[8](2007)在《分裂与破碎: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与世界图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重要的中国诗人,置身40年代中国战火燃烧的大地,面对着方生未死的现实世界和错杂着鲜花与歧路的观念世界,他以"奥登式"介入又超然的方式与时代保持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以"承担历史的独立姿态"重建战时中国现代诗歌的新生代形象。诗人努力写出那一代人独特的历史经验,表现了严肃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战时环境下对世界万物、对人类历史、对社会现实和对自我生命存在的深刻的观察、思考、体(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学论丛》期刊2007年00期)

金浪[9](2007)在《破碎自我的再生成——《梦与诗》中的“跨体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刘恪的作品就被认为是具有先锋意识的超文本实验。他的新作《梦与诗》依旧延续了超文本写作的思路。小说以《梦与诗》为题可见其向内转的视线“:梦”是对无意识领域的挖掘,而“诗”则是对语言的思考与捕捉。长久以来,刘恪的写作一方面保持了对梦语和(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07年02期)

冯丹,程鹤[10](2006)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破碎的“自我”——《丹尼尔·马丁》的叙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尼尔·马丁》是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继成名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之后的另一部巨作,在叙事艺术和文本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丹尼尔·马丁》中的叙事艺术中,我们看到福尔斯如何采用叙事技巧将小说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意识形态之中,亦即“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之中,以此揭示和表现西方社会破碎的“自我”本质。(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06年03期)

自我的破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亚作为"自行车诗群"的发起人和重要人物,以《自行车》诗刊为阵地,在当代广西诗歌创作中开辟出新的园地。作为中国南方现代诗的探索者与开拓者,非亚的诗歌以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敏感捕捉与切割重建,打破了诗歌固有的形式,用极具现代性的破碎意象,为读者构建起一个光怪陆离的现代南方。非亚在各式破碎影像中,映照自我的裂变与撕扯,并经由诗歌相汇,糅合现实与生活,重塑生活与人生的本原形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我的破碎论文参考文献

[1].康宁.自我镜像的破碎重组与指涉代码的修订改写——《新喜剧之王》中的无厘头“变奏”[J].电影新作.2019

[2].曾攀,廖雪霞.自我的破碎、补缀与重塑——非亚诗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

[3].师彦灵.“病志”——病患破碎自我的重构[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谢梅.直面纯真和梦的破碎:《慈悲》中黑人奴隶佛罗伦萨母女自我身份的解构和重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5].张淑梅.《秀拉》中黑人女性自我身份的破碎[J].戏剧之家.2014

[6].张岩泉.分裂的自我形象与破碎的世界图景——穆旦诗歌研究之一[J].社会科学.2013

[7].丁华良.“破碎的自我”——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的不确定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8].张岩泉.分裂与破碎: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与世界图景[J].现代中国文学论丛.2007

[9].金浪.破碎自我的再生成——《梦与诗》中的“跨体对话”[J].山花.2007

[10].冯丹,程鹤.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破碎的“自我”——《丹尼尔·马丁》的叙事解读[J].理论观察.2006

标签:;  ;  ;  ;  

自我的破碎论文-康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