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锌原卟啉论文-樊伟,孟海滨,王若燕,王晶,陈理

血液锌原卟啉论文-樊伟,孟海滨,王若燕,王晶,陈理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液锌原卟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蓄电池厂,铅作业,血铅,血液锌原卟啉

血液锌原卟啉论文文献综述

樊伟,孟海滨,王若燕,王晶,陈理[1](2017)在《绍兴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血铅和血液锌原卟啉水平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绍兴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血铅和血液锌原卟啉(ZPP)水平,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蓄电池厂309名在岗铅作业工人的静脉血,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ZPP。结果血铅范围为2.4~720.8μg/L,中位数为267.2μg/L,其中9人血铅超过600μg/L,占2.9%;ZPP范围为0.1~9.4μmol/L,中位数为1.4μmol/L,其中59人ZPP超过2.9μmol/L,占19.1%。血铅超过600μg/L且ZPP超过2.9μmol/L的有5人,占1.6%。男性工人血铅中位数高于女性(Z=3.60,P<0.05),但ZPP中位数低于女性(Z=-2.8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铅和ZPP中位数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切刷耳、脱模和烧片工人的血铅平均值较高,中位数分别为406.6、344.5和318.7μg/L;切刷耳、胶封和包片工人的ZPP平均值较高,中位数分别为3.7、2.1和1.9μmol/L,铅中毒工人的工种均为切刷耳。结论该蓄电池厂部分工种的工人血铅和ZPP超标情况较严重,以切刷耳尤为突出,相关部门应监督该企业改革生产工艺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预防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期刊2017年06期)

刘武[2](2015)在《0~16岁儿童发育状况与血液中锌原卟啉(ZPP)等9项血液成分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0~16岁儿童发育状况与血液中锌原卟啉(ZPP)等9项血液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268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并检测血液中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G)、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分布宽度(EVDW)、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9项指标。结果 0~16岁受检儿童中,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99,P<0.05)。血液相关指标MCV、MCH、HGB水平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岁儿童随年龄增长ZPP值变化显着,3岁后保持稳定;3岁以下儿童ZPP、EVDW、WBC水平显着高于3岁以上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水平高于3岁以上组儿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6岁儿童体重、身高、MCV、MCH、HGB随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性关系。ZPP、WBC在3岁以下儿童中变化波动大,3岁以后较稳定,与年龄呈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15年03期)

苏晓舟,王美霞,罗国灵,钟蝶娴,黄汉林[3](2014)在《新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独立研制一种新型血液锌原卟啉(ZPP)测定仪。方法基于ZPP受特定蓝色光激发可产生与ZPP水平成一定比例关系的特征性荧光的原理,应用最新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制新型ZPP测定仪,并经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与同类仪器比对实验验证其临床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新型ZPP测定仪研制成功。线性误差实验结果显示,血样中ZPP在1.80~46.20μg/gHb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9~1.000 0,线性误差为0.00%~4.49%,测量值均在ZPP标准血样的不确定度范围内。重复性实验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均<5.00%。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测量结果在标称值范围内。新型ZPP测定仪与国产ZPP血液荧光计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8,P>0.05),两者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r为0.999 5~0.999 9。在25℃下连续8 h工作后,新型ZPP测定仪无明显发热现象,测量值偏倚为3.78%;国外某型号ZPP测定仪整机发热严重,测量值偏倚为21.20%,接近标准血样标称值的上限。结论新型ZPP测定仪线性误差小,重复性、准确性和热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医学》期刊2014年03期)

汤海燕,王佃鹏[4](2013)在《血液锌原卟啉全血质控品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一种血液锌原卟啉全血质控品,应用于室内质控监测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采集健康人全血10mL,用含有其10.0mg EDTA 2K的试管收集,充分混匀,分别按每毫升血液中加入2μL双蒸水配制的0.01%迭氮钠防腐剂。然后再次充分混匀动态分装。通过对未分装并且未加防腐剂EDTA抗凝新鲜全血标本和加防腐剂分装后EDTA抗凝新鲜全血标本10次检测结果评价分装和添加防腐剂对检测结果有无影响。配制的高值组和正常组进行20d每日1次检测进行重复性实验后以评价其重复性,配制的高值组和正常组进行每日1次检测直至有异常结果出现停止实验后以评价其稳定时间。结果未分装并且未加防腐剂EDTA抗凝新鲜全血标本和加防腐剂分装后EDTA抗凝新鲜全血标本检测结果相关性好(r=0.955)。重复性实验高值组为12.10,CV%为3.19%,正常值组为0.91,CV%为4.32%。稳定时间达1个月零2d。结论自制的血液锌原卟啉全血质控品能满足实验室室内质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屈振东,王庆丰[5](2013)在《常熟市小型蓄电池厂148名铅作业工人的血铅与血液锌原卟啉水平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铅作业工人血铅和血液锌原卟啉水平。方法采集常熟市2家小型蓄电池厂148名铅作业工人静脉血,用石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用AVIV206D锌原卟啉仪测定红细胞锌原卟啉。结果 148名铅作业工人血铅检测水平为0.65~3.61μmol/L,超标者102人,超标率为68.92%;红细胞锌原卟啉检测水平为0.54~19.7μmol/L,超标者66人,超标率为44.59%。铅作业男工人血铅和红细胞锌原卟啉含量有相关性,女工无相关性。结论该市小型蓄电池厂由于铅污染严重,作业工人血铅和血液锌原卟啉检超标情况严重,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3年01期)

王美霞[6](2011)在《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的改进研究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因其操作方法简单、快捷,且运作费用低廉被广泛应用于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及缺铁性贫血筛查。限于当时技术条件,其自身的功能性和稳定性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建议利用最新的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功能上更加智能、完善,以满足基层职业卫生机构对铅中毒防治的顺利开展,便于向职业卫生部门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1年08期)

管敏娅,庄月云[7](2006)在《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水平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对本区9家企业287名非铅作业工人采集静脉血(EDTA-2K抗凝),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ZP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名工人ZPP均值为(0.346±0.135)μmol/L,男性209人,均值为(0.336±0.130)μmol/L,女性78人,均值为(0.371±0.147)μmol/L,不同性别间ZP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ZP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铅暴露者与非铅作业工人总体ZPP水平有非常显着差异(P<0.001)。结论: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ZPP均值处于较低水平。铅作业工人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ZPP升高,排除缺铁性贫血因素,较易判断铅暴露的危害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06年09期)

周妮,何春兰[8](2005)在《某冶炼厂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ZPP)含量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铅进入人体内后 ,抑制亚铁络合酶的活性 ,阻碍原卟啉与锌络合 ,血液中游离原卟啉增多[1,2 ] 。《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中已将血液锌原卟啉含量的检测作为铅作业工人的必检项目之一。为了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预防职业病发生 ,我们于2 0 0 3年对该厂(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05年02期)

张梅,赵玉娟,柳玉秀[9](2004)在《儿童血液锌原卟啉与铁、铅等其他必需元素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资料选取2004年5~7月份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7岁儿童554名,男301名,女253名。身高和体重在正常范围,排除营养不良、溶血性贫血和慢性疾病性贫血且资料全者。检查方法一律常规消毒后于左手无名指取血100μ1,分别测定ZPP、Hb(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04年19期)

顾明[10](2004)在《血液锌原卟啉筛检铅损伤需注意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 ,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 ,其理想的血液浓度为 0。然而 ,由于环境中铅普遍存在 ,绝大多数个体中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量的铅。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方面的特点 ,对铅毒性特别敏感 ,儿童铅损伤较为普遍。通过测定血液中锌原卟啉(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04年11期)

血液锌原卟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0~16岁儿童发育状况与血液中锌原卟啉(ZPP)等9项血液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体检的268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并检测血液中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G)、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分布宽度(EVDW)、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9项指标。结果 0~16岁受检儿童中,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99,P<0.05)。血液相关指标MCV、MCH、HGB水平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3岁儿童随年龄增长ZPP值变化显着,3岁后保持稳定;3岁以下儿童ZPP、EVDW、WBC水平显着高于3岁以上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水平高于3岁以上组儿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6岁儿童体重、身高、MCV、MCH、HGB随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性关系。ZPP、WBC在3岁以下儿童中变化波动大,3岁以后较稳定,与年龄呈正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液锌原卟啉论文参考文献

[1].樊伟,孟海滨,王若燕,王晶,陈理.绍兴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血铅和血液锌原卟啉水平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

[2].刘武.0~16岁儿童发育状况与血液中锌原卟啉(ZPP)等9项血液成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5

[3].苏晓舟,王美霞,罗国灵,钟蝶娴,黄汉林.新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研制[J].中国职业医学.2014

[4].汤海燕,王佃鹏.血液锌原卟啉全血质控品的研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

[5].屈振东,王庆丰.常熟市小型蓄电池厂148名铅作业工人的血铅与血液锌原卟啉水平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3

[6].王美霞.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的改进研究建议[J].中国医疗设备.2011

[7].管敏娅,庄月云.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水平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

[8].周妮,何春兰.某冶炼厂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ZPP)含量的检测[J].实用预防医学.2005

[9].张梅,赵玉娟,柳玉秀.儿童血液锌原卟啉与铁、铅等其他必需元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04

[10].顾明.血液锌原卟啉筛检铅损伤需注意的问题[J].实用医技杂志.2004

标签:;  ;  ;  ;  

血液锌原卟啉论文-樊伟,孟海滨,王若燕,王晶,陈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