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花李道芬(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产科云南普洱665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364-02
【摘要】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对长期输液患者静脉血管的选择和保护极为重要,本文从针头的选择与进针的技巧以及液体外渗的处理等几方面进行总结如下:
【关键词】长期输液静脉保护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因起效迅速、效果佳,尤其是对各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按疗程反复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静脉穿刺如果不注意保护血管,容易导致血管硬化,管腔堵塞,局部皮肤淤血、青紫等,所以对长期输液患者静脉血管的保护问题不可忽视,我们从针头的选择、进针的技巧、静脉的保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如下:
1针头的选择与进针的技巧
1.1根据输入药液的性质及种类、血管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斜面越短,对血管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如果输血或输血浆蛋白粘稠度大的溶液时可选用9号头皮静脉针头。
1.2掌握有效的穿刺技巧和进针角度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1],如果静脉较深,血管较粗,可增大进针角度为40-60°,以减少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损伤程度。
1.3穿刺时应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局部静脉感染,同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的程度。
1.4减轻静脉穿刺的疼痛,首选手背缺乏神经区,即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所形成的三角区域,针头进入皮肤的同时进入血管,以减少对皮肤组织的切割和撕拉,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2]。
2静脉的选择
对长期输液患者应有计划地选择和合理使用静脉。首先选择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回流畅、外横经较粗、便于穿刺、容易固定和观察的部位,避免使用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采用四肢交替注射法,从四肢的远端向近端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
3静脉的保护
3.1做好患者输液前的评估及心理护理,取得信任,争取患者的合作,调整患者状态,避免因过度紧张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痉挛,硬度增加,导致穿刺失败。
3.2静脉输入或注射高浓度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应注意血管的保护,不要直接用该药液给患者穿刺,以免操作失败药液漏到皮下,一般先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穿刺确保穿刺成功后方可换上该药液。
4拔针处理
静脉穿刺后拔针时应注意棉签按压的部位,通常静脉穿刺有两个针眼:一个穿刺皮肤针眼,另一个穿刺血管壁针眼,两个针眼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只按皮肤针眼而忽视血管针眼,则血液仍会从血管壁针眼流入皮下,形成淤血,因此拔针的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端1-2cm,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受压,这样血液就不会渗出血管外,也可抬高肢体来减少穿刺部位的淤血,让输液的手高于心脏,由于重力作用,减少局部淤血。按压针眼的时间与发生皮下淤血有密切关系,正常人一般出血时间是1-3分钟,凝血时间是2-8分钟,所以拔针后按压时间最短要3分钟以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延长按压时间。
5药液外渗的处理
5.1穿刺局部宜冷敷,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扩散,从而减轻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冷敷可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
5.2局部封闭和拮抗剂的应用选用利多卡因对局部静脉产生封闭作用,能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的不良刺激,同时可降低血管的脆性,减轻和阻止液体药物的渗漏及疼痛等不良作用的发生。
5.3药物湿敷可选用硫酸镁和2%碳酸氢钠作局部湿敷。
综上所述,静脉穿刺对血管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在各个环节上注意血管的保护、有计划地合理使用静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术,防止液体渗漏,同时掌握好正确的拔针方法及技巧,就可有效避免皮下出血,将损伤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张小茹,殷磊.护理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叶风云,代淑艳,陈红.老年输液患者的静脉保护[J].中国卫生产业,200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