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池容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容量,均衡器
电池容量论文文献综述
马齐林[1](2019)在《大容量电池组在线均衡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设计了一种可靠性高且支持大容量长串数电池组的均衡系统,该系统具有均衡效率高、均衡模块采用CAN通讯与电池主管理控制器连接电路成本低、体积小、灵活扩展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葛昊,李哲,张剑波[2](2019)在《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曲线形状与多阶段容量损失(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老化过程中的多阶段容量损失,即由大致成线性的容量损失阶段突然变为急速下降的容量损失阶段,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发现这种多阶段容量损失特征可以由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曲线的多段斜率形状引起。电池老化过程中的内阻增加,给定放电规程下的放电截止电压落到电池开路电压曲线的不同斜率区间,导致了不同的容量损失速率。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首先以一个两阶段的示例演示了此过程,然后,建立了一个通用的模型来模拟电池老化过程中的容量多阶段衰减,该模型考虑了电池正负极的开路电压曲线与内阻,可以引入多种材料体系、多种老化机理。本研究为锂离子电池老化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使用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刘晨子,胡业旻,李文献,刘杨,胡鹏飞[3](2019)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β-NaMnO_2的容量衰减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Na MnO_2理论容量高、制备简单,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由于存在前几次循环容量衰减快的问题,故目前对其容量衰减机制的研究较少.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层状β-NaMnO_2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10 m A/g的电流密度下β-NaMnO_2的初始放电比容高达184 mA·h/g; 1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3%.为探讨容量衰减原因,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iraction,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 XPS)等手段对材料的成分及结构进行表征. XRD结果显示,在前3次充放电过程中均出现了Na_(0.91)MnO_2和Na_(0.7)MnO_2的相,而NaMnO_2的相消失不见.在充电以后,样品的HRTEM图像上也出现了许多不同取向的纳米晶,伴随着点缺陷和面缺陷的存在.通过XPS进一步检测,发现在充放电过程中Mn的价态发生了变化.(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贾小强,李平[4](2019)在《大容量排气式铅酸电池组盖开裂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铅酸电池结构入手,结合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分析正极腐蚀增长导致端盖开裂的机理和原因。就预防因正极腐蚀增长引起的端盖开裂,提出裂纹临时黏合修复和整体更换的解决方案,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加强极板机械强度和端盖材料强度、增设极板缓冲装置等措施。在后期维护过程中,通过加强电池组月度检查和年度充放电试验等措施,延缓或避免电池组端盖开裂的缺陷发生。(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9年05期)
李鸿海,任永欢,郑彬彬,彭振文,林春敏[5](2019)在《新能源客车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容量不均衡程度大数据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能源危机共识下,新能源纯电汽车是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可有效缓解危机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解决方案,因此需要发展出适应纯电能源环境下动力锂电池的参数监控,单体均衡性维护体系,保证电池在生命周期内的可靠的使用效率。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锂电池系统由若干个电芯通过串并联组成,该系统的性能受电芯一致性影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经历长时间使用后,电池单体之间因温度、自放电率、容量衰减速率及库仑效率等不同会导致电池单体之间的SOC出现不一致现象,即容量不均衡。该种不均衡现象会(本文来源于《厦门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陈湘,朱国平,邹伦森,雍学模[6](2019)在《大容量电池储能电站PCS关键技术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功率转换系统(PCS)是直流电池和交流电网连接的中间环节,是储能系统能量控制的核心。级联型(也称为链式或者直挂式)变流器在高压变频调速装置和高压静止无功发生装置中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以深圳宝清电池储能站PCS关键技术设计为例,对主要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介绍。(本文来源于《蓄电池》期刊2019年05期)
郭智慧,张志,王彩申,莫翠萍,吴齐[7](2019)在《电池充放电容量检测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池容量是指电池可以存储的电量,是反映可充电电池最为重要的电特性参数之一。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我国相关电池标准中,明确了不同电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容量测试实验方法。设计了一种容量测试装置,系统基于C8051F120单片机,可按照相关标准对可充电电池的容量进行检测,包括充电、搁置、放电、数据记录全过程。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采用线性电源方式设计,充电可以以恒流/恒压方式工作、(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19期)
杨若岑,冬雷,廖晓钟,王飞[8](2019)在《电池剩余容量估算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二次电池的利用率而将退役电池进行梯次利用,使得对退役电池的性能评估逐渐变得重要。在退役电池的性能评估和在对电池的剩余容量估算中,可求出电池的当前容量,并为退役电池的筛选和梯次利用提供判断依据。本文总结已有的对电池剩余容量估算方式及相关的对电池健康状态、剩余使用寿命的估算,并对电池剩余容量估算的前景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陈景文,莫瑞瑞,党宏社,李双双,周光荣[9](2019)在《储能型光伏系统电池容量优化配置及经济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独立型光储微电网作为光伏应用的有效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中系统的经济性优劣主要依赖储能的类型和配置调控方案。基于此,根据独立光伏系统的建模思想,在给定负荷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以最大化利用光伏输出能量为目标,建立光伏能量最大化利用模型,将光伏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作为整体进行容量优化配置。通过算例分析,获得目前较为典型的5种储能电池和光伏容量的优化配置结果,在此基础上,为使系统经济性最优,进一步引入年均成本为目标并建立相应模型,得到了5种电池和混合储能电池的经济对比分析结果,最后对5种电池对应的放电时间、循环效率和寿命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配置条件且满足项目指标的要求下,能量型铅酸电池和功率型铅酸电池组成的混合电池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其次为钠硫电池和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成本最高。(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8期)
陈旭海,陈佳桥,叶春,王金友[10](2019)在《基于ANN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类型锂电池储能难以同时满足能量型、功率型储能应用场景需求,文章采用混合储能技术实现不同类型锂电池储能在能量和功率特性上的互补,不仅减少了功率变换器等附属设备投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锂电池储能技术优势。以储能系统功率容量匹配最佳、储能投资回收期最短建立目标函数,引入BP神经网络(BP-ANN)算法求解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容量最优配置,使其在满足经济性的前提下满足工程需要,提高储能效益。最后,通过Matlab编程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供用电》期刊2019年10期)
电池容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锂离子电池老化过程中的多阶段容量损失,即由大致成线性的容量损失阶段突然变为急速下降的容量损失阶段,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发现这种多阶段容量损失特征可以由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曲线的多段斜率形状引起。电池老化过程中的内阻增加,给定放电规程下的放电截止电压落到电池开路电压曲线的不同斜率区间,导致了不同的容量损失速率。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首先以一个两阶段的示例演示了此过程,然后,建立了一个通用的模型来模拟电池老化过程中的容量多阶段衰减,该模型考虑了电池正负极的开路电压曲线与内阻,可以引入多种材料体系、多种老化机理。本研究为锂离子电池老化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使用提供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池容量论文参考文献
[1].马齐林.大容量电池组在线均衡器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2].葛昊,李哲,张剑波.锂离子电池开路电压曲线形状与多阶段容量损失(英文)[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
[3].刘晨子,胡业旻,李文献,刘杨,胡鹏飞.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β-NaMnO_2的容量衰减机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贾小强,李平.大容量排气式铅酸电池组盖开裂的分析[J].电池.2019
[5].李鸿海,任永欢,郑彬彬,彭振文,林春敏.新能源客车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容量不均衡程度大数据分析及应用[J].厦门科技.2019
[6].陈湘,朱国平,邹伦森,雍学模.大容量电池储能电站PCS关键技术设计分析[J].蓄电池.2019
[7].郭智慧,张志,王彩申,莫翠萍,吴齐.电池充放电容量检测装置设计[J].电子世界.2019
[8].杨若岑,冬雷,廖晓钟,王飞.电池剩余容量估算方法综述[J].电气技术.2019
[9].陈景文,莫瑞瑞,党宏社,李双双,周光荣.储能型光伏系统电池容量优化配置及经济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10].陈旭海,陈佳桥,叶春,王金友.基于ANN锂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J].供用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