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降噪论文-邢晓利

抗滑降噪论文-邢晓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滑降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护薄层,抗滑降噪,施工技术

抗滑降噪论文文献综述

邢晓利[1](2018)在《沥青表面粘结防护薄层抗滑降噪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能力,以省内某新建高速公路某标段为试验段,在试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加铺一层沥青路面薄层,分析了其相关性能,经超薄沥青防护层保护后,可起到防护、密封、降噪、抗滑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20期)

周显鹏,刘朝晖,熊征,李玲,邓志明[2](2018)在《聚合物改性水泥路面抗滑降噪施工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聚合物改性水泥(PCC)路面材料进行了配合比;对聚合物改性水泥路面施工关键问题加以概述,采用摩擦测试车与随车声强法对新铺设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段、新铺设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路段以及服役10 a普通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了抗滑与降噪测试,经分析可知相对于新铺设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提高了约24.5%,噪声降低了约5.2%。(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杨树人,陈际江,扈利东[3](2017)在《抗滑降噪超薄封层技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滑降噪超薄封层技术是一项新型预防性养护技术,吸收了封层、表处技术(微表处、碎石封层、含砂雾封层等)的优点,并加以发扬和创新,解决了从理念到应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性能验证和使用效果均表明,该技术具有路面封水、美化旧路、延长使用寿命等作用,是一项可行和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供公路养护管理单位选择使用。(本文来源于《石油沥青》期刊2017年06期)

帅亚玲[4](2016)在《公路隧道抗滑降噪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的抗滑降噪技术没有确切的规程,在隧道结构设计和现场施工方面大多数依据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导致路面在运营中出现诸多问题。由于隧道路面施工没有考虑到隧道独特的内部环境因素对其抗滑性的影响,以及隧道的封闭性不利于声音的扩散而引起噪声污染,使得已成功运行后的隧道出现各种交通事故以及路面病害。鉴于隧道路面的安全性与噪声控制这两方面,对隧道路面内部材料与结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相关公路隧道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的研究。本文依托武罐高速公路汪家坝隧道展开研究。首先根据隧道混凝土路面使用环境特殊,传统制纹构造与其不适宜等特点,分析隧道内部试验项目概况,制定出铺筑试验段的方案,包括路面结构形式和路表面抗滑降噪处理。其次,对叁种抗滑降噪路面(刻槽混凝土路面、露石混凝土路面、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并对铺筑成功的路面进行平整度,压实度和强度检测,验证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对实验路段进行抗滑和噪声检测,抗滑检测主要内容包括路面横向力系数检测和纵向力系数检测,采用随车声强法对叁种不同纹理路面进行噪声测试工作,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叁种路面的抗滑降噪效果。最后从抗滑、降噪、使用年限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对叁种抗滑降噪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基于Topsis法的抗滑降噪混凝土路面综合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叁种抗滑降噪路面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1)水泥混凝土路面应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刻槽施工,并及时检查刻槽设备的工作情况。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应尽可能全断面滑模摊铺施工,并保证拌合楼拌合能力与摊铺机摊铺能力的匹配。叁辊轴露石路面施工过程中对停机、起步处应及时清除富余砂浆,清理后料位较低处使用混凝土找补,再用整平轴前后静滚整平,直到平整度符合要求,表面砂浆厚度均匀为止。同时保证水泥混凝土搅拌效率和拌和质量。PCC面层施工工艺有效,可以采用摊铺一次成型的操作,可以完全满足关于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2)就横向力而言,路面的抗滑力的大小,横向刻槽系<纵向刻槽<露石混凝土路面(Exp-Agg)。对于刻槽混凝土路面,拉毛能够增大路面的早期抗滑力,纵向刻槽路面横向力系数要明显高于横向,因此长大公路隧道应尽量选用纵向刻槽。就纵向力而言,露石混凝土路面纵向力摩擦系数显着高于其他各类型混凝土路面;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丰富的表面宏观、微观纹理,且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久性及防水性能;经拉毛处理后,水泥混凝土纵向力摩擦系数高于拉毛路面刻槽后的纵向力摩擦系数,并且横向刻槽路面高于纵向刻槽路面的纵向力摩擦系数。(3)PCC面层噪声较低,较露石混凝土路面高1~2db,与普通沥青路面相差不多,比刻槽水泥混凝土路面低3~5db。同时,PCC路面由于聚合物的聚合作用和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的薄膜将粗集料紧密粘结,共同组成致密的空间网状结构,使PCC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和耐磨性,是一种优良的路面表面功能层,值得在公路隧道路面中使用。(4)运用Topsis法对抗滑降噪混凝土路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混凝土路面纹理综合评价优劣顺序依次为:聚合物改性混凝土路面(PCC)>露石混凝土路面(EACCP)>纵向刻槽>横向刻槽>纵横向刻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类型应首选PCC,其次为露石混凝土,当水泥混凝土采用刻槽路面纹理类型时,应优先使用纵向刻槽,其次采用横向刻槽,相对于横向刻槽,纵横刻槽能提高路面横向力系数6%~10%,但因其增加了施工难度,经综合评价其效果最差,不建议使用。(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陈德[5](2015)在《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图像评价方法及抗滑降噪性能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面抗滑性能直接关系着道路行车安全性;且轮胎与路面之间的噪声,随着行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已成为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声源。路面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直接影响路面抗滑降噪性能,而现行规范中规定的路面表面构造评价方法,虽然可以很好地测试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整体水平,但不能反映与抗滑降噪功能紧密相关的表面构造分布特性。且现行规范中规定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基本属于体积设计法,在体积指标满足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沥青混合料满足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性等路用性能要求后,即完成配合比设计;未涉及沥青混合料表面抗滑性能及噪声水平,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路面行车安全及环保低噪声的要求。论文针对现行规范规定的路面表面构造测试方法的不足,围绕为基于抗滑降噪功能的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对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及频谱分析的沥青混合料二维表面构造评价方法,依据表征空隙、集料及沥青胶浆等沥青混合料组成的设计参数指标的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预测,以及基于表面构造特性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抗滑性能及噪声水平预测等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及频谱分析方法,研发了沥青混合料二维表面构造测试评价系统2D-ITAM(2 Dimension Image-based Texture Analysis Method)。2D-ITAM能够从断面扫描图像中,识取沥青混合料二维表面构造线;并依据频谱分析理论,从二维表面构造频率谱中,计算得出表征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的不同波长处倍频程指数。通过将2D-ITAM测试结果与传统宏观及微观构造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2D-ITAM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的可行性及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该系统为准确、客观地评价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特性,提供了一种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的新方法。为了建立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预测模型,论文首先利用iPas(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System)图像处理软件,从沥青混合料断面扫描图像中,分析得出了影响表面构造的沥青混合料内部集料规则度及分布方向角正弦值等结构参数。然后,使用分形维数,定量地表征了集料级配的本质分布特性;使用Weibull分布拟合的集料级配曲线,得到了表征集料颗粒粒径整体大小水平的参数D90。同时,提出了表征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整体特性的特征波长及特征波水平两个指标。最后,通过分析沥青混合料中空隙、集料及沥青胶浆这叁组成部分的表征参数与表面构造特征波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构造了表征沥青混合料设计特性的合理参数指标;并建立了依据表征空隙、集料及沥青胶浆等沥青混合料组成的设计参数指标的表面构造水平及分布预测模型。针对安装有Anti-lock Brake System(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车辆,为了建立了沥青混合料表面抗滑性能预测模型,论文使用动态旋转摩擦系数测试仪,测试了不同滑移速度下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摩擦系数;并依据安装有ABS系统车辆制动特性的分析,利用摩擦系数随滑移速度的变化关系模型,Rado模型,推演出不同路面设计最佳滑移速度下的摩擦系数。运用“希尔伯特黄变换”理论,计算得到了沥青混合料表面轮胎有效接触构造。通过沥青混合料表面摩擦系数产生机理分析,提出了基于抗滑性能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倍频程指数。进而建立了基于表面构造特性的沥青混合料摩擦系数预测模型。为了建立沥青混合料降噪性能预测模型,论文利用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室内轮胎加速下滚噪声测试法,分别测试了不同速度下的沥青混合料噪声水平。在Neithalath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微观结构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吸声系数预测模型;并提出了表征沥青混合料整体吸声特性的指标,即由20Hz到1600Hz范围内所有1/3倍频程中心频率处吸声系数的算数平均值计算得到的平均吸声系数。通过轮胎/路面噪声产生机理分析,得出了基于降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倍频程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基于表面构造及吸声特性的密实型及多孔沥青混合料噪声水平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9-29)

言志超[6](2014)在《骨架密实型橡胶沥青隧道铺装抗滑降噪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参与道路交通已经成为人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交通噪音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同时,交通量的增加、行车速度的加快带来了不能忽视的行车安全问题。因此开发出一种具有良好路用性能,同时抗滑、降噪性能兼备的路面,是亟待进行的研究。本文依托甘肃交通厅隧道铺装项目,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最终提出一种骨架密实型抗滑降噪路面(Skeleton dense Anti-slip and Quiet Pavement),简称SAQP。将粗颗粒的废胶粉加入到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中,胶结料采用橡胶沥青,形成类似SMA路面的骨架密实结构,利用大颗粒橡胶粉和橡胶沥青的综合作用,增大路面阻尼系数,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较好的表面特性;进一步的选用橡胶沥青作为胶结料,在混合料拌和时掺入橡胶颗粒取代部分集料的制备方法,即所谓的湿法和干法相结合的混合料制备方法。本文以上述思想为最初指导,进行了与普通AC-13C和SMA-13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功能性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路面阻尼振动能量评价试验。结论和成果如下:通过体积设计方法确定了SAQP-13级配组成,依据马歇尔击实方法确定了不同橡胶颗粒掺量下的马歇尔物理力学指标,并兼顾混合料高温性能确定的不同掺量(1%、2%和3%)橡胶颗粒下SAQP-13的最佳油石比分别为6.0%、6.1%、6.3%。SAQP-13的高温稳定性能优于两种进行对比的混合料类型,其中掺量为3%的SAQP-13的高温稳定性最好,其次为2%和1%,其动稳定度随橡胶颗粒掺量从高到低分别为7351、6209、6028次/mm。SAQP-13混合料随掺量从高到低最大弯拉应变分别为4009με、3367με、3023με大于AC-13C(2822με),低温抗裂性能更好,但是掺量为1%时的SAQP-13低温应变低于SMA-13型混合料。浸水劈裂残留稳定度满足技术要求,SAQP-13浸水残留稳定度比AC-13C和SMA-13小。功能性方面:SAQP型混合料构造深度与SMA混合料处于同一水平,两者大于采用密实型连续级配的AC混合料。掺入橡胶颗粒的SAQP混合料,在不利条件下的摆值衰减小于SMA和AC,证明其抗滑衰减性能优于AC和SMA混合料。SAQP混合料在不同振动频率下的动态模量均小于SMA和AC混合料,阻尼系数明显大于其他两种类型混合料。用振动中阻尼的能量耗散功率来评价混合料,显示出明显优于AC和SMA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4-06-02)

沈凡,彭馨彦,丁庆军[7](2012)在《节能环保型排水抗滑降噪路面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废旧轮胎开发橡胶改性沥青制备出排水、抗滑、降噪沥青路面(OGFC),是解决普通沥青路面防滑效果不理想、雨天易发生交通事以及废旧轮胎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但是普通橡胶沥青制备的OGFC存在着路面易溃散,施工温度过高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及应用,因此亟待开发出一种节能环保型排水降噪抗滑沥青路面,本文围绕节能环保型多功能沥青路面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自主研发的橡胶高粘高弹沥青制备出大空隙排水路面,并采用有机降粘型温拌技术实现路面的节能施工,在湖北省杭瑞高速公路上官及鸡口山隧道入口进行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期刊2012-08-10)

丛卓红,王莎,郑南翔,孙国庆,吴喜荣[8](2012)在《抗滑降噪型隧道沥青混合料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隧道路面噪音大、抗滑性能差、发生火灾时易引起沥青产生浓烟等缺陷,设计了抗滑降噪型沥青混合料,采用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结构降低隧道路面噪音、提高抗滑性能,并采用阻燃剂降低隧道火灾危险性。对抗滑降噪型沥青混合料的降噪性能、抗剪性能、水稳定性能、渗水性能、抗滑性能等综合性能与空隙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空隙率,并铺筑试验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抗滑降噪型隧道沥青路面比普通隧道沥青路面噪音降低约6dB,抗滑性能提高20%;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宜控制在19%,施工现场路面空隙率宜控制在16%~21%。在隧道中采用该混合料可有效提高隧道路面的使用性能,改善隧道运营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安立广,李晓明[9](2011)在《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技术研究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安立广 李晓明)日前,由长安大学与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蓝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共同承担的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技术研究”通过了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11-03-01)

凌俊强,韩森,郭知涛[10](2009)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纹理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研与试验,对能够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性能的金刚石研磨、纵向刻槽以及横向不等间距刻槽等叁种纹理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论述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工艺关键环节,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纹理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交通标准化》期刊2009年11期)

抗滑降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聚合物改性水泥(PCC)路面材料进行了配合比;对聚合物改性水泥路面施工关键问题加以概述,采用摩擦测试车与随车声强法对新铺设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段、新铺设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路段以及服役10 a普通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了抗滑与降噪测试,经分析可知相对于新铺设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提高了约24.5%,噪声降低了约5.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滑降噪论文参考文献

[1].邢晓利.沥青表面粘结防护薄层抗滑降噪能力研究[J].山西建筑.2018

[2].周显鹏,刘朝晖,熊征,李玲,邓志明.聚合物改性水泥路面抗滑降噪施工技术分析[J].公路工程.2018

[3].杨树人,陈际江,扈利东.抗滑降噪超薄封层技术及其应用[J].石油沥青.2017

[4].帅亚玲.公路隧道抗滑降噪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

[5].陈德.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图像评价方法及抗滑降噪性能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5

[6].言志超.骨架密实型橡胶沥青隧道铺装抗滑降噪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

[7].沈凡,彭馨彦,丁庆军.节能环保型排水抗滑降噪路面的研究与应用[C].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2012

[8].丛卓红,王莎,郑南翔,孙国庆,吴喜荣.抗滑降噪型隧道沥青混合料设计[J].中国公路学报.2012

[9].安立广,李晓明.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技术研究通过验收[N].陕西日报.2011

[10].凌俊强,韩森,郭知涛.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降噪纹理技术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9

标签:;  ;  ;  ;  

抗滑降噪论文-邢晓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