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炭疽病论文-闫文涛,岳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

苹果炭疽病论文-闫文涛,岳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苹果炭疽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炭疽病菌,防护林,喷药时间

苹果炭疽病论文文献综述

闫文涛,岳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1](2019)在《苹果炭疽病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晚腐病,在我国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该病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侵染海棠、梨、葡萄、桃、核桃、山楂、柿、枣、栗、柑橘、荔枝、芒果等多种果树以及刺槐等树木。1田间症状苹果炭疽病主要为害苹果树果实,也可侵染枝条、果台及衰弱枝等。果实受害,多从近成熟期开始发病,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可见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病斑呈圆形且边(本文来源于《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期刊2019年09期)

周吉生,周中磊[2](2019)在《苹果炭疽病及其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炭疽病是我国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果实病害,对苹果炭疽病的症状、侵染、发病条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果树》期刊2019年04期)

周吉生,周中磊[3](2019)在《苹果炭疽病及其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是我国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为害果实的病害。以夏季高温多雨地区发病较重,发病后果实腐烂,流行年份病果率达30%~60%,对苹果品质和产量均有很大影响。近几年,在豫西苹果产区部分果园有所发生,严重年份病果率达25%左右。为做好防治工作,我们有针对性地拟定防治(本文来源于《北方果树》期刊2019年03期)

王佩圣,王芝云,刘学才,韩明叁[4](2019)在《不同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活性,从EC50和EC90综合来比较,23%醚菌酯·氟环唑SC和450 g/L咪鲜胺EC效果最好;20%烯肟·戊唑醇SC、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2%苯醚·氟酰胺SC、70%甲基托布津WP和60%百泰WG效果次之;1.5%多抗霉素WP、70%代森锰锌WP、99%硫酸铜和50%醚菌酯WG效果最差。(本文来源于《烟台果树》期刊2019年02期)

刘红艳[5](2018)在《华北地区苹果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炭疽病也称苦腐病,是苹果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华北地区苹果炭疽发病率较高,危害相对较大,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苹果产量与质量。结合华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有效的苹果炭疽病防治手段。(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赵蕊萍[6](2018)在《苹果炭疽病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侵染枝干和果台。自病斑中心剖开果实,可见果肉自果面向果心成漏斗状变褐腐烂。病组织带有苦味。病斑边缘紫红色或黑褐色,中央凹陷,斑上黑色小点稀疏,不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其下果肉局部坏死。枝干发病与果实症状相似。此病有潜伏侵染特性,故田间(本文来源于《农资导报》期刊2018-08-03)

穆忠学[7](2018)在《6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6种杀菌剂进行了防治苹果炭疽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前施药防治苹果炭疽病,试验中6种杀菌剂均具有一定的防效,在处理剂量范围内对果树安全。第5次药后第2次调查:4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1333、1600(mg/kg)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90.32%和92.51%,其次为40%苯醚·甲硫可湿性粉剂444、667(mg/kg);30%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00、300(mg/kg);;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0、600(mg/kg),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生产上应在发病前施药,间隔14d喷药1次,连喷5次.(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13期)

符丹丹,张红梅,孙建瑞,赵君峰,张荣[8](2018)在《中国北方苹果炭疽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北方不同地理来源的67株炭疽菌菌株为试材,采用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苹果炭疽病病原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以期为研究苹果炭疽病的流行和防治规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0条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的多态性条带,多态率100.00%。物种水平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76水平时,代表性炭疽菌菌株可区分为7个亚群,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大于0.2水平,Shannon信息指数(Ⅰ)也均大于0.3水平,证明我国北方苹果炭疽病病原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发现,遗传分化系数(Gst)显示渤海湾区最高,说明渤海湾区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内部的遗传分化较大,但每代迁移数Nm<1,说明种群内的基因交流受到抑制;而后2个地区黄河故道区和西北高原区的Gst值均较小,但种群的每代迁移数Nm较大,说明这2个种群遗传分化较小,种群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落内,种群内都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综合3个地理种群每代迁移数Nm=0.72,说明3个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菌源交流。(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3期)

王琳[9](2018)在《苹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苹果炭疽病的症状1、初期果面上出现淡褐色小圆斑,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深褐色,表面下陷,果肉腐烂呈漏斗形,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2、当病斑扩大至直径1~2厘米时,表面形成小粒点,后变黑色,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成同心轮纹状排列。被害果面出现淡褐色、水渍状、边缘清晰的圆点,逐渐扩大成水烂眼,最后形成一个表面凹陷的暗褐色大斑,病斑中央长出一圈圈的略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粒点。剖开病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2018年05期)

王薇[10](2017)在《苹果炭疽叶枯病病原学及苹果炭疽病侵染来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炭疽病是苹果的一类主要病害,包括引起果实腐烂病的苦腐病及引起叶片坏死的炭疽叶枯病。苹果炭疽病造成采前落叶、落果、腐烂,贮藏期烂果等,给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苹果炭疽叶枯病为近年来我国爆发的一种新病害,对其病原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苹果苦腐病和苹果炭疽叶枯病均由多种炭疽菌引起。这些病原菌除了危害苹果外,还可以侵染多种不同的寄主,其中许多寄主在果园中及果园周边广泛存。它们在苹果炭疽病发病中的作用目前还不明确。本研究对来自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不同寄主的刺盘孢属病原菌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以期明确炭疽叶枯病病原及苹果园周边不同寄主来源炭疽菌在苹果炭疽病发病中的作用,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明确了我国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病原。从陕西、河南及山东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标样进行了广泛采集,共采集叶片及果实样品199份,分离得到76株纯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多基因(ITS、ACT、GAPDH、CHS–1和TUB2)联合及ApMat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并将这些菌株鉴定为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隐秘刺盘孢C.aenigma和嘎拉刺盘孢C.galae。通过致病性实验鉴定这叁个种为苹果炭疽叶枯病病原菌,其中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占总菌数的76.6%,分布在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为优势种;嘎拉刺盘孢C.galae G.Y.Sun&Wei Wang为新种。在国内外首次发现C.fructicola和C.aenigma为苹果炭疽叶枯病病原。测定了C.fructicola和C.galae对不同品种苹果果实和叶片的致病性,两种刺盘孢的菌株对嘎拉、秦冠、金冠、粉红女士、太平洋玫瑰、金世纪、蜜脆等金冠系品种的叶片均致病,有伤接种苹果时,对嘎拉、金冠、秦冠、太平洋玫瑰、新红星、富士等品种果实具有致病性,无伤接种时,C.fructicola可以使嘎拉和金冠发病,C.galae可以使嘎拉发病。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叶片和果实的抗病性存在显着的差异,易感病品种嘎拉、秦冠、金世纪等均为金冠品种的后代。2.明确了来自果园周边其它寄主的炭疽菌可以成为苹果炭疽病的侵染源。本研究对果园周边辣椒、葡萄、猕猴桃等寄主的炭疽病标样进行系统采集,共采集样品329个,分离获得纯菌株251个。综合形态学及多基因(ITS、ACT、GAPDH、CHS–1和TUB2)和ApMat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供试菌株鉴定为16个刺盘孢属种。来自辣椒寄主炭疽病病原菌归属14种,分别是隐秘刺盘孢C.aenigma、马铃薯刺盘孢C.coccodes、松针刺盘孢C.fioriniae、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胶胞刺盘孢C.gloeosporioides、辽宁刺盘孢C.liaoningense、冬麦刺盘孢C.liriopes、斯科维尔刺盘孢C.scovillei、杜阳刺盘孢C.duyangense、平头刺盘孢C.truncatum、高代花刺盘孢C.godetiae、杨柳刺盘孢C.salicis、杨凌刺盘孢C.yanglingense和定边刺盘孢C.dingbianense。致病性测定显示,有伤接种时所有菌株对苹果果实致病,其中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胶胞刺盘孢C.gloeosporioides、冬麦刺盘孢C.liriopes等3个种无伤接种对苹果果实致病。结果表明辣椒来源的刺盘孢均可以作为苹果苦腐病的侵染来源。共发现3个新种,杨凌刺盘孢C.yanglingense G.Y.Sun&Wei Wang、杜阳刺盘孢C.duyangense G.Y.Sun&Wei Wang和定边刺盘孢C.dingbianense G.Y.Sun&Wei Wang;发现2个国内新纪录种,高代花刺盘孢C.godetiae和杨柳刺盘孢C.salicis;通过致病性实验鉴定得到3个辣椒新病原,冬麦刺盘孢C.liriopes、C.godetiae和C.salicis。来自猕猴桃寄主的炭疽病病原菌归属3个种,分别是朝天椒刺盘孢C.conoides、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和胶胞刺盘孢C.gloeosporioides;致病性测定显示,有伤接种所有菌株均对苹果果实致病,胶胞刺盘孢C.gloeosporioides无伤接种对苹果果实致病。表明猕猴桃来源的刺盘孢可以作为苹果苦腐病的侵染来源。通过致病性实验鉴定得到2个猕猴桃新病原,朝天椒刺盘孢C.conoides和胶胞刺盘孢C.gloeosporioides。来自葡萄寄主的炭疽病病原菌归属1个种:葡萄刺盘孢C.viniferum;致病性测定显示,有伤接种菌株对苹果果实致病,无伤接种对苹果果实不致病。致病性测定显示这些来自不同寄主的刺盘孢都可以在田间侵染苹果,可以作为为苹果炭疽病的初侵染源。在田间,这些寄主与苹果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侵染,应注意果园内不要套种。3.明确了不同寄主来源的果生刺盘孢致病性分化情况。从苹果(Malus domestica)、辣椒(Capsicum sp.)、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梨(Pyrus sp.)等寄主获得多个果生刺盘孢菌株,经过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明确这些菌株均归属果生刺盘孢种的范围。交互接种证明果生刺盘孢存在显着的致病性分化。根据在鉴别寄主嘎拉和梨果实上的致病性差异将果生刺盘孢分为2个专化型:果生刺盘孢苹果专化型C.fructicola f.sp.mali和果生刺盘孢梨专化型C.fructicola f.sp.pyri。根据果生刺盘孢苹果专化型在不同品种苹果上的致病力差异分为两个致病型:苦腐型和炭疽叶枯型。研究结果显示来自辣椒、猕猴桃、梨、木瓜、油桃等寄主的果生炭疽菌均不能引起苹果炭疽叶枯病,表明这些寄主来源的C.fructicola不是引起我国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病原。(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11-01)

苹果炭疽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苹果炭疽病是我国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果实病害,对苹果炭疽病的症状、侵染、发病条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苹果炭疽病论文参考文献

[1].闫文涛,岳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苹果炭疽病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9

[2].周吉生,周中磊.苹果炭疽病及其防治技术[J].山西果树.2019

[3].周吉生,周中磊.苹果炭疽病及其防治技术[J].北方果树.2019

[4].王佩圣,王芝云,刘学才,韩明叁.不同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测定[J].烟台果树.2019

[5].刘红艳.华北地区苹果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子科技.2018

[6].赵蕊萍.苹果炭疽病的防治[N].农资导报.2018

[7].穆忠学.6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J].绿色科技.2018

[8].符丹丹,张红梅,孙建瑞,赵君峰,张荣.中国北方苹果炭疽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北方园艺.2018

[9].王琳.苹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河北农业.2018

[10].王薇.苹果炭疽叶枯病病原学及苹果炭疽病侵染来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苹果炭疽病论文-闫文涛,岳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