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男性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凌叔华,男性形象,女性命运,创作心理
男性观论文文献综述
欧芳艳[1](2018)在《男性形象建构下的身份危机——析凌叔华小说中的男性观兼谈创作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凌叔华小说中可以发现,在人物形象设置方面,对男性形象的描写,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比较薄弱。因此,男性形象在凌叔华小说中,成为一道极易被忽视的风景。大致可以概括为,作为主角出现与作为"他者"出现的两类形象。与小说中突出的女性形象相比,可以发现男性形象几乎是处在被隐藏的位置。一方面表现了凌叔华的独特书写,以弱化男性形象的方式,凸显和反衬女性形象的丰满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为女性作家的凌叔华,她的创作心理与动因。表现了这些男性形象,不论以何种方式存在,都对女性生活的喜怒哀乐产生深刻影响,甚至与女性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又成为不容忽视的存在。(本文来源于《江科学术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颖潇[2](2018)在《从《他们》《奇境》《大瀑布》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笔下的男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着名的女性作家之一,由于其创作手法多样,题材涉猎广泛被誉为“女版的福克纳”。作为一个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欧茨心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但勇敢揭露了社会中的阴暗面而且积极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并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和谐两性关系在解决社会矛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多部作品中呼吁男女平等,为“人”发声。然而,因其女性作家的身份以及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倾向,许多学者将欧茨误归为女权主义作家。因此,本论文借助男性气概理论,解读欧茨分属早期、过渡期、后期的叁部代表作品——《他们》《奇境》《大瀑布》中的男性形象,并运用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欧茨笔下的男性观。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欧茨叁部作品中男性人物的性格特质,总结出叁类典型的男性形象,例如《他们》中暴力疯狂的男人们,《奇境》中具有精神分裂性格的男人们,和《大瀑布》中的硬汉们。其次,对欧茨作品进行文本间对比发现,男性身上的男性气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早期作品中,支配性男性气概起主导作用,过渡时期这种支配性开始消解,后期作品中构建出新型男性气概。欧茨早期作品中,男性拥有典型的充满暴力因子的支配性男性气概,但这种支配性不利于男女之间和谐两性关系的建构。长期处于男人的控制和压迫之下,女人不得不为自由发起反抗。因此,女人的反抗激起了男人的反思。随着男人的主动反省,男性气概的支配性开始消解,直至后期,暴力因子完全消失,形成了新型的男性气概。最后,借助男性气概的变迁轨迹发现,欧茨对男性的态度也逐步发生改观,从早期的批判到后期的高度赞扬。相比较之前对欧茨及其作品的研究,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下叁个方面:首先,本文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从文本内和文本间两个维度分析归纳男性形象,发现男性气概的变迁轨迹。其次,借助男性气概相关理论分析男性形象,拓展了对欧茨及其作品的研究视角,更加有利于全面理解欧茨的作品。最后,对于欧茨作品中男性人物的关注,论证了欧茨给予男性的关怀和女性一样多,不断变化的男性观凸显出欧茨对建立男女间和谐两性关系的关心和愿望。本文借助男性气概相关理论,梳理欧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发现其男性气概的变迁轨迹,从而体现了欧茨不断变化的男性观,为今后研究欧茨作品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3-30)
乐凌艳,李妍[3](2016)在《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男性观——以《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男性角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父亲的微笑之光》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围绕父女矛盾与和解,为我们呈现了女性生活中父亲、丈夫、情人叁种不同的男性形象。本文对小说中的男性角色以及男性与女性关系加以分析,揭示了沃克妇女主义男性观。(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6年02期)
谭金兰[4](2016)在《张爱玲小说中男性观的建构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爱玲小说不仅描写了众多自尊、自强的女性形象,而且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男性形象。她擅长使用华丽的语言,运用多种艺术技巧刻画人物形象。在她笔下,有的男性自私虚伪、有的残暴无情、有的懦弱无能、也有少数男性正直善良。张爱玲对虚伪无情、阴险狡诈的男性进行深刻地批判,以达到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目的。张爱玲在刻画男性的时候,通过多种艺术技巧,着重对男性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内在进行刻画。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张爱玲很巧妙地为人们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也很好地呈现了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观—自私、虚伪和无情。另外,从文学史、审美和文化上来讲,这些不同性格、品行的男性形象隐含着深刻的意义。本文分叁部分对这些男性形象进行分析。第一部分:谈论张爱玲男性观的建构;第二部分:在张爱玲小说中,不同男性观的文本表现及其使用的艺术技巧;最后,分析不同男性形象隐含的不同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期刊2016-06-30)
何婷[5](2016)在《论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作品中对男性观照和评判的价值标准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作家对男性观照和评判的价值标准,主要体现在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两方面。传统文化心理积淀和现代商业社会环境导致女性作家往往用金钱、事业和地位来衡量男性。男女忠贞观的差异和婚姻中的不良沟通造成小说中女性对男性的普遍性失望。一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神态各异、性格迥异。在不同的作家作品那里会出现类似的男性形象,这表明在认识男性本真的过程中,女性作家对男性有着同样趋向的评判标准。在作品中,她们(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6年06期)
唐历平[6](2015)在《论叁岛由纪夫的男性观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叁岛由纪夫看来,男性首先必须拥有健美的肉体,这是男人之所为男人的前提。其次,男性尤其是日本的男性必须要忠诚,这种忠诚来自对国家、对日本民族,尤其是天皇,他是大和民族的最高象征,不能守卫天皇神圣性的男人是懦弱的男人,为了天皇,必要的时候,必须献出自己的生命。肌肉属于视觉审美的范畴,忠诚则是思想道德的范畴,只有当这两者结合,男人才是完整的,这二者共同构成叁岛由纪夫的男性观。(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5年11期)
丁晓伟[7](2014)在《《本色女人》传达的男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浦理英子的文学作品独树一帜,在日本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作者把目光聚焦在《本色女人》这部小说的男性观上面,试图从作家描写女性的文字当中,解读其对男性的观点。(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韦欣欣[8](2013)在《从《妇女城》中皮桑的男性观分析其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转型时期的一位女性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写了《妇女城》这部对传统歧视女性思想进行挑战的着作。《妇女城》针对当时男权社会下厌女主义的普遍现象,提出了自己对男性的看法,并且在对男性的批判中建构了妇女城中完美的女性形象。从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文化中,以及性别社会学的有关研究理论分析《妇女城》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启示,虽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在妇女城中对男性话语权进行了挑战,但是她建构的完美的女性形象也需要男性气质作补充,这一形象的建构理念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两性关系的二元对立,以及女性社会角色的缺失。(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3年04期)
王丹[9](2013)在《简·奥斯丁的男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两个世纪以来,她的艺术作品魅力从未褪色,一直深受评论家和读者的青睐。在其六部传世名作中,简·奥斯丁于其平凡的乡间生活的刻画中道出了人类社会普遍的真谛。人们在品读简·奥斯丁的过程中,探寻着她的艺术世界,也思考着自己的现实生活。简·奥斯丁关注的对象大多为乡绅阶层的生活,她所重点描述的主要为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乃至婚姻问题。因此,在简·奥斯丁的研究热潮中,两性问题一直是热点话题。然而,相对于女性来说,简·奥斯丁作品中的男性受到了明显的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旨在以社会性别理论为依托,以《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叁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重点,全面分析简·奥斯丁的男性观。本论文认为,简·奥斯丁并不盲从男性,但她深刻理解男性的处境;简·奥斯丁明确反对男女维持主仆性质的关系,却向往与男性建立一种分工明确的同伴关系;简·奥斯丁试图解构父权制社会,但她致力于寻求一个缓和的解决方式。基于以上线索,本文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简·奥斯丁构建男性”重点论述其文学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本身。在简·奥斯丁的小说世界中,男性与女性占据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本章逐一分析了叁类男性形象:一、“男子汉”形象,此类男性在父权制的统治下,开辟了独特的生存之道,他们独具魅力;二、“大男人”形象,此类男性是父权制社会的忠实信徒,却显得十分迂腐可笑;叁、“混蛋或者傻瓜”,此类男性喜于滥用男性特权,却无视男性责任,他们实为可恨却又着实可悲。基于上述的人物形象分析,本章进一步总结归纳了简·奥斯丁对于男性本身的基本态度,并提出了简·奥斯丁对于理想男性的新要求,即出色称职而非高高在上。第二章,“简·奥斯丁构建男女关系”重点分析其文学作品中的男女关系。简·奥斯丁的小说打破了千篇一律的男尊女卑的男女关系。基于上章对男性本身的分析,本章相对应分析了其小说世界中呈现的叁种男女关系:一、“灵魂伴侣”,“男子汉”通常会在心灵契合的基础上择偶,寻求其灵魂伴侣;二、“大男人与家中天使”,“大男人”通常以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为基准,为寻找妻子而寻找妻子,寻找百依百顺的“家中天使”;叁、“失败者与傻瓜”,最后一种男性形象通常会以利益、私欲等为标准,寻找甘愿沦为其猎物的另一半。基于上述的男女关系分析,本章进一步辩证分析了简·奥斯丁对男女关系的看法,并指出:简·奥斯丁承认男性在女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她要求男性将女性视为平等的同伴,尊重女性。第叁章,“简·奥斯丁的男性观”重点在上两章的文本分析基础上讨论简·奥斯丁的男性观。首先,本章将辩证分析简·奥斯丁男性观的两面性,指出简·奥斯丁相对保守的男性观;其次,本章将深入探析简·奥斯丁形成这一男性观的社会原因与家庭原因;最后,本章将进一步分析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肯定其革新性,并指明其局限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最终得出结论:在简·奥斯丁的视野中,男性并非完美无缺、至高无上,但他们绝非一无是处;男性并非女性的主宰者,但他们绝对是女性不可或缺的同伴。(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1-12)
裴雪莱[10](2011)在《司马迁心目中的理想男性观——以《史记》中项羽、刘邦人物形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项羽、刘邦这对人物形象为例,分析了司马迁心目中理想男性形象的性格特征,并考察了司马迁描写这些历史人物叙事过程中的理想愿望与现实当中的种种不足,进而分析出司马迁对这种困境或困惑的处理方式:"一手两笔",体现出其塑造人物手法的高超。(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13期)
男性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文学史上最着名的女性作家之一,由于其创作手法多样,题材涉猎广泛被誉为“女版的福克纳”。作为一个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欧茨心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但勇敢揭露了社会中的阴暗面而且积极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并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和谐两性关系在解决社会矛盾中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多部作品中呼吁男女平等,为“人”发声。然而,因其女性作家的身份以及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倾向,许多学者将欧茨误归为女权主义作家。因此,本论文借助男性气概理论,解读欧茨分属早期、过渡期、后期的叁部代表作品——《他们》《奇境》《大瀑布》中的男性形象,并运用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欧茨笔下的男性观。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欧茨叁部作品中男性人物的性格特质,总结出叁类典型的男性形象,例如《他们》中暴力疯狂的男人们,《奇境》中具有精神分裂性格的男人们,和《大瀑布》中的硬汉们。其次,对欧茨作品进行文本间对比发现,男性身上的男性气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早期作品中,支配性男性气概起主导作用,过渡时期这种支配性开始消解,后期作品中构建出新型男性气概。欧茨早期作品中,男性拥有典型的充满暴力因子的支配性男性气概,但这种支配性不利于男女之间和谐两性关系的建构。长期处于男人的控制和压迫之下,女人不得不为自由发起反抗。因此,女人的反抗激起了男人的反思。随着男人的主动反省,男性气概的支配性开始消解,直至后期,暴力因子完全消失,形成了新型的男性气概。最后,借助男性气概的变迁轨迹发现,欧茨对男性的态度也逐步发生改观,从早期的批判到后期的高度赞扬。相比较之前对欧茨及其作品的研究,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以下叁个方面:首先,本文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从文本内和文本间两个维度分析归纳男性形象,发现男性气概的变迁轨迹。其次,借助男性气概相关理论分析男性形象,拓展了对欧茨及其作品的研究视角,更加有利于全面理解欧茨的作品。最后,对于欧茨作品中男性人物的关注,论证了欧茨给予男性的关怀和女性一样多,不断变化的男性观凸显出欧茨对建立男女间和谐两性关系的关心和愿望。本文借助男性气概相关理论,梳理欧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发现其男性气概的变迁轨迹,从而体现了欧茨不断变化的男性观,为今后研究欧茨作品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男性观论文参考文献
[1].欧芳艳.男性形象建构下的身份危机——析凌叔华小说中的男性观兼谈创作特点[J].江科学术研究.2018
[2].王颖潇.从《他们》《奇境》《大瀑布》看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笔下的男性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8
[3].乐凌艳,李妍.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男性观——以《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男性角色为例[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
[4].谭金兰.张爱玲小说中男性观的建构及其意义[D].湖北民族学院.2016
[5].何婷.论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作品中对男性观照和评判的价值标准演变[J].牡丹.2016
[6].唐历平.论叁岛由纪夫的男性观建构[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
[7].丁晓伟.《本色女人》传达的男性观[J].邢台学院学报.2014
[8].韦欣欣.从《妇女城》中皮桑的男性观分析其对女性形象的建构[J].美与时代(下).2013
[9].王丹.简·奥斯丁的男性观[D].北京邮电大学.2013
[10].裴雪莱.司马迁心目中的理想男性观——以《史记》中项羽、刘邦人物形象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