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大陆摇滚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风格
中国大陆摇滚乐论文文献综述
王韡[1](2018)在《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大陆摇滚乐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重金属摇滚乐、流行摇滚、民族摇滚、英式摇滚、传统摇滚等风格。在这其中重金属摇滚乐影响较大,独具特色,具有典型性意义。本文以唐朝乐队演唱的歌曲《梦回唐朝》为例,以点带面,论述此时期以重金属为代表的摇滚乐演唱风格。(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8年03期)
王韡[2](2018)在《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崔健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一无所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陆摇滚乐的诞生。大陆摇滚乐的诞生是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充分突显出当时社会亚文化的文化表征。歌曲《一无所有》属于中西融合的创作方式,崔健的呼喊式演唱也体现了摇滚乐的表现特点。另外,摇滚乐的出现与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8年01期)
陈文波[3](2010)在《“唐朝乐队”看中国大陆重金属摇滚乐》一文中研究指出摇滚乐发源于美国,是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影响中国的流行音乐,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摇滚乐。重金属是摇滚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格,无论从音乐形态、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商品属性、音乐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都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意义之一的中国大陆重金属摇滚乐队----“唐朝”乐队的代表作品进行作曲技法层面以及歌词等文化层面的分析与研究来探索中国大陆重金属摇滚乐的风格与技法、以及重金属摇滚乐的文化诠释。本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章是关于中国大陆重金属摇滚乐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是对典型的重金属乐队-----“唐朝”乐队进行深入地个案研究。第叁章是关于中国大陆重金属摇滚乐的文化诠释。(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0-06-30)
付菠益[4](2008)在《宣泄的仪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的一种重要类别,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近30年的时间,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摇滚乐在中国也日渐凸显出自身的特性。笔者立足于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在多次田野调查与实地采访的基础上,对中国大陆摇滚乐的历史发展、代表人物、社会处境及其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文除了序言、结论及参考文献之外,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集中于对中国大陆摇滚乐历史发展进程的阐释。摇滚乐在传入中国后的30年发展历程中,在音乐风格、艺术表现、社会处境、文化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章共分为叁部分对这些变化及其特点进行论述。笔者以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为主线,结合宏观的社会背景,将中国大陆摇滚乐的发展定位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产生与早期发展、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继续发展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新发展叁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在这叁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中国大陆摇滚乐先后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在第一个历史阶段,国内摇滚乐出现了第一批“主力军”,但摇滚乐作为一种新的音乐文化现象,其本身则体现出自发性、娱乐性的重要特征;在第二个历史阶段,中国大陆摇滚乐不仅在音乐艺术方面逐渐走向专业化,而且在乐队运营方式等方面也开始引入商业化机制;在第叁个历史阶段,随着国内众多唱片公司的成立以及媒体传播、商业演出的筹办,中国大陆摇滚乐已从早期的自发性、娱乐性发展至兼备商业性、市场性的双重社会文化身份,并已步入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第二章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大陆摇滚乐的代表人物——崔健,是在对其个人访谈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文化事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一典型摇滚人物的文化解析。从“个人的创作与体验”这一视角看,崔健为了发展中国的摇滚乐而一直坚持奋斗,他以实际行动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大陆摇滚乐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1986年举办的“让世界充满爱”百名巨星演唱会上,崔健演唱的《一无所有》为中国大陆摇滚乐发出了第一声呐喊,而在随后20余年的发展中,作为摇滚乐人的崔健则开始尝试从电影音乐的编配、制作到电影角色的扮演以至电影的拍摄,从举办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到策划、筹备大型户外摇滚音乐节,并且倡导中国演出市场的“真唱运动”等多种社会角色。第叁章是基于笔者在“摇滚田野工作”中的亲身体验,通过多次参与国内各种不同类别的摇滚现场,根据其演出规模以及演出场地的设置,将其划分为大型的户外摇滚音乐节和宏大的场馆摇滚现场演唱会两种类型,同时以2007年北京流行音乐节与崔健2008年北京个人演唱会为实例代表,详细地记录了整个演出的节目安排、歌手与乐队的舞台表演、观众的现场行为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具体情况。进而将这两类摇滚演出的描述提升为一种“准宗教”的仪式现场,并且在对构成这场仪式的舞台与观众席、观众与歌迷、表演者与歌手等“象征符号”的文化解析基础之上,笔者将摇滚现场的重要特征归结为“群体的狂热”——舞台与观众席成为这场仪式的“祭台”与“庙堂”的象征,表演者与观众则分别被“符号化”为仪式现场的“神”与“信徒”,他们在“祭台”之上、“庙堂”之间,以各种“超常态的行为”、以这种“群体的狂热”完成了一场反叛仪式,从而获得一种彻底的宣泄与愉悦。第四章主要是关于中国大陆摇滚乐的文化阐释部分。在试图解析“什么是摇滚乐”之时,笔者引述了其他数种有关摇滚乐的定义,并且有别于这些定义大都集中于介绍“摇滚”一词由何地而来、何时产生并得以广泛传播等;相对缺乏对摇滚乐的结构形式、乐队组合、实践特征、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明确见解,着眼于摇滚乐的主要构成——乐队、演出及歌词等因素的深度解析。同时结合摇滚乐在中国发展的特定文化环境,分别总结出这叁个构成因素所呈现出的具体特性——传统乐器的介入、“群体的狂热”及歌词的“预警性”。笔者虽未依照传统的“下定义”模式,但期望“由摇滚何为,明了何为摇滚”。在将摇滚乐作为一种文化事项的同时,笔者还在另节的文化功能剖析之中,结合中国大陆摇滚乐的发展脉络、局内人的观点,摇滚现场的解析等不同方面总结了中国大陆摇滚乐所兼具的美感功能、凝聚功能、“仪式”功能及商业价值等音乐本体特性之外的多种功能与价值。此外,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城市民族音乐学的“田野工作”也成为该选题的重要研究方法。以中国大陆摇滚乐作为研究对象的田野工作无论是“田野”还是“受访者”都相应地被赋予了新的涵义。笔者以崔健作为本论文研究的个案之一,崔健也成为笔者“田野工作”中的“受访者”与“局内人”;而作为个案之二的中国摇滚现场,笔者通过参与观察、亲身体验各种摇滚现场演出,根据亲临“事件”所获得的文化体验更加深入、细致地揭示出中国大陆摇滚乐的文化内涵所在。相比其他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的研究,城市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的重要特征正体现于它的“新对象”、“新视野”与“新田野”。(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08-03-01)
丁进[5](1996)在《从《一无所有》到《我这十年》——中国大陆摇滚乐十年简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学者保罗·朗多尔米的《音乐的历史》(1910),是西方音乐史的名篇,在新版中它的下限年代扩展至1946年。可是保罗·朗多尔米不能预见到:十年后由比尔·哈雷演唱的一首《昼夜摇滚》(1955),被灌制成唱片后竟然销售了数百万张!音乐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爆发了,摇滚乐使听众由被动欣赏改为主动参与,酒神从沉睡中醒来。(本文来源于《青年研究》期刊1996年05期)
易木[6](1992)在《摇滚乐:中国大陆传播媒介的死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大陆,提起摇滚,人们多会想起崔健,其人名气可谓大矣!但这位名人却很少在中国大陆主要传播媒介上出现,这是为什么?本文在解释这一奇特现象的过程中,介绍了摇滚乐在大陆的发展历程。(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1992年03期)
中国大陆摇滚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崔健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一无所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陆摇滚乐的诞生。大陆摇滚乐的诞生是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充分突显出当时社会亚文化的文化表征。歌曲《一无所有》属于中西融合的创作方式,崔健的呼喊式演唱也体现了摇滚乐的表现特点。另外,摇滚乐的出现与广泛传播,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大陆摇滚乐论文参考文献
[1].王韡.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风格[J].艺苑.2018
[2].王韡.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J].当代音乐.2018
[3].陈文波.“唐朝乐队”看中国大陆重金属摇滚乐[D].南京艺术学院.2010
[4].付菠益.宣泄的仪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5].丁进.从《一无所有》到《我这十年》——中国大陆摇滚乐十年简史[J].青年研究.1996
[6].易木.摇滚乐:中国大陆传播媒介的死角[J].国际新闻界.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