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砂体论文-李信,邹海燕,陈续琴,蒋文博

油砂体论文-李信,邹海燕,陈续琴,蒋文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砂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砂体形态,油砂体评价,分布特征,沉积微相

油砂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信,邹海燕,陈续琴,蒋文博[1](2018)在《游园沟油田油砂体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游园沟构造为狮子沟背斜构造带的一个叁级背斜构造,该构造带有狮子沟、花土沟、游园沟叁个叁级背斜构造组成,叁个背斜构造自西北向东南呈北东突出的弧状依次展布,游园沟位于改弧状背斜带的最南端;高点北端以不明显的鞍部与花土沟高点相连。在测井解释及细分层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储量、面积、等几个方面对油砂体开展了研究与评价,了解油田的储量规模以及分布情况,为今后油田的开发部署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张会卿[2](2016)在《含油砂体刻画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港东二区一断块发育河流相储层,受河道摆动和构造破碎双重影响,砂体横向变化非常大,油层连通性差,尤其是在河道两翼部位,油气层发育较少,砂体规模普遍较小,但完钻井自然产能高,区块整体钻井控制程度低,剩余资源潜力大。在油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应用地震预测技术针对含油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据此指导井位部署,实施后获得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6年01期)

王勇,李风勋,丁洁荧,金芸芸,陈丽丽[3](2015)在《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探区沉积演化及含油砂体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开展春光探区沉积相研究,确定研究区发育扇叁角洲-湖泊、辫状河叁角洲-湖泊、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曲流河叁角洲等4种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结合春光探区各层系古地貌特征研究,认为古地貌控制了各层系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春光探区沉积演化特征,确定了各层系有利沉积相带。结合春光探区油气成藏特征,最终确定了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的冲积扇沟谷砂体、沙湾组河道砂体侧缘尖灭带、古近系滩坝砂体和白垩系扇叁角洲地层超覆/剥蚀带是有利勘探区带。(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成定树[4](2015)在《英东油田一号构造油砂体展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东油田一号构造是2010年发现的一个新油田,该油田类型为多断块背斜油气田,油田储层埋藏浅,油层跨度大。研究区断层情况复杂,钻井钻遇率低,后期分层系开发井位部署优化困难,这些严重影响着油田的增储上产。同时,保证油田早日实现分层系开发和油田开发最大经济效益化,急需开展油砂体的精细解释,摸清油砂体分布情况,以达到科学合理开发为目的。本论文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钻录井、测井、试油试采资料,运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厘定油层组划分的标准,确定标志层的位置和油层组层数。通过重点井的沉积相标志和粒度深入研究,还原沉积环境,以及建立测井相与沉积相之间的转化关系,划分出上油砂山组为辫状河叁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下油砂山组为叁角洲前缘及浅滨湖交互沉积,砂体以滩坝为主。另外,建立了油砂层测井四性关系和各参数模型,确定了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断块进行砂体分布与油砂体分布研究,提出有利油砂体的分布区域与影响油砂体展布的主控因素,为油田后期分层系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期刊2015-06-01)

吴小斌,侯加根,王大兴,滑双君,李树庆[5](2015)在《黄骅坳陷港中复杂断块油气田富油砂体分布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滩坝砂是港中复杂断块油田沙一段重要储集层,滩砂和坝砂在砂体厚度及后期产能方面差异明显。为揭示港中油田富油砂体复杂的分布特征及控油模式,从动静态资料入手,逐次重点分析区内砂体、有效储层、油砂体的纵横向分布变化,引入并界定港中油田富油砂体概念、标准。研究认为,港中油田滩坝砂富油砂体具地质储量大,单井日产高,原始地层压力高、稳产时间长的特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板3油组和滨Ⅰ油组等5个主力单砂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南四断块、北叁断块。探讨了复杂断块油气田富油砂体分布受控因素及分布模式,指出沉积相控、成岩控油、断层控油、微构造控油及构造-岩性控油是港中油田滩坝砂油气富集5种主要控油模式。(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15年01期)

吴凤,田飞,段昕婷,邓南涛,李广涛[6](2014)在《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油砂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为一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该类油藏构造复杂、油砂体分布零散,开发难度较大。鉴于此,综合利用地质、测井以及开发动态资料,开展了油砂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等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对该油藏今后注采完善、提高区块的水驱动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4年12期)

张庆辉,柳金城,陈晓冬,李国艳,张菲[7](2014)在《花土沟油田Ⅲ层系油砂体动用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Ⅲ层系含水上升快,平面上油井见效差异大,需要改变目前以层段、小层为单元的注水开发模式,进行油砂体研究,细化油砂体潜力,开展以单砂体为单元的注采井网完善工作。III层系有224个油砂体,从储量和面积进行综合评价,将油砂体划分为四类,具有"数量多、面积小、储量小"特点;油砂体采出程度不均,尤其是一类和二类油砂体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砂体储量79.86万吨,占总剩余储量的81.61%,为下步重点挖潜方向;油砂体平面注水推进受到沉积微相影响,高含水油井多分布在优势沉积微相区域;评价优选出潜力油砂体29个,因"砂"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为以单砂体为基本单元的注采井网完善打下基础,保证Ⅲ层系产量稳定。(本文来源于《青海石油》期刊2014年04期)

宗杰,万永刚,孟瑞刚[8](2014)在《深层薄互层砂岩油藏油砂体精细刻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歧口凹陷斜坡带上沙河街油组油藏埋藏深、单层薄、为砂泥岩互层油藏。油藏类型为斜坡构造背景上受砂体控制的构造岩性油气藏,原始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对该区含油砂体的精细刻画。本文通过应用叁维地震资料拓频处理技术和基于小波变换波阻抗反演技术开展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及精细储层预测,落实了歧北斜坡带上滨Ⅳ油组两套主力砂层组的展布特征,为开发先导试验井组的部署与实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4年21期)

刘平,李玉勤,王玉芳,李长虹,姬月凤[9](2014)在《港中油田富油砂体主控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港中油田含油面积和石油地质储量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富油砂体识别标准,对主力含油单砂层从顶面微构造、砂岩厚度、渗透砂岩厚度、地质储量等方面进行了刻画,识别出全区64个富油砂体的分布范围。详细阐明了富油砂体的分布主要受微构造、沉积相、断层及成岩相等主要因素的控制,认为富油砂体控油模式分别是:断层控油,局部小高点及砂体高部位控油,斜面构造控油3种。指出富油砂体分布规律为:平面上坝砂与湖岸线平行或斜交,砂体的形成受控于沉积旋回;垂向上受多物源的影响,形成多期水道迭置;砂体厚度受断阶控制的沟道发育型水道控制。认为该区砂体含油性受控于沉积微相,滩坝砂体的油层主要分布在坝主体、坝缘微相。(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林益康,于海,黄艳,杨建[10](2014)在《油砂山油田油砂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砂山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油田,断裂主要发育NE向正断层;受断层影响及形成褶皱不均匀应力的影响,构造轴线发生偏移,在不同的断块轴向发生变化,构造被一系列正断层及少数逆断层复杂化,形成局部的断垒、断堑及阶梯式下滑形态。油田划分为6个断块;本次研究利用测井二次解释成果,结合地质研究新认识,在纵向上划分为13个油组211个小层,5632个油砂体,分别从油砂体储量、面积、控制井数,沉积微相,构造与断层,油水连通关系等方面对油砂体特征进行研究,对油田的油砂体储量规模和储量分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为下步开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4年06期)

油砂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港东二区一断块发育河流相储层,受河道摆动和构造破碎双重影响,砂体横向变化非常大,油层连通性差,尤其是在河道两翼部位,油气层发育较少,砂体规模普遍较小,但完钻井自然产能高,区块整体钻井控制程度低,剩余资源潜力大。在油层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应用地震预测技术针对含油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据此指导井位部署,实施后获得良好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砂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信,邹海燕,陈续琴,蒋文博.游园沟油田油砂体特征分析[J].石化技术.2018

[2].张会卿.含油砂体刻画技术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油气地球物理.2016

[3].王勇,李风勋,丁洁荧,金芸芸,陈丽丽.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探区沉积演化及含油砂体分布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

[4].成定树.英东油田一号构造油砂体展布研究[D].重庆科技学院.2015

[5].吴小斌,侯加根,王大兴,滑双君,李树庆.黄骅坳陷港中复杂断块油气田富油砂体分布模式研究[J].新疆地质.2015

[6].吴凤,田飞,段昕婷,邓南涛,李广涛.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油砂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J].当代化工.2014

[7].张庆辉,柳金城,陈晓冬,李国艳,张菲.花土沟油田Ⅲ层系油砂体动用状况研究[J].青海石油.2014

[8].宗杰,万永刚,孟瑞刚.深层薄互层砂岩油藏油砂体精细刻画技术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

[9].刘平,李玉勤,王玉芳,李长虹,姬月凤.港中油田富油砂体主控因素研究[J].录井工程.2014

[10].林益康,于海,黄艳,杨建.油砂山油田油砂体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

标签:;  ;  ;  ;  

油砂体论文-李信,邹海燕,陈续琴,蒋文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