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兴趣;学习自由;重视提问;鼓励创新的评价
Teachingartofcreativethinkingability
Wujianpeng
【Abstract】Thisarticlefocusesonhowtocultivatetheartofteachingstudentsincreativethinkingability,(1)trainstudentsinterestedinart;(2)freedomofstudentstolearntochangelearningstyles;studentsthroughself-learning,cooperativelearning,inquirylearning,etc.activelyparticipateinlearningactivitiestostimulatethedesiretoexploreandinnovate;(3)thecreationofcontexts,tostimulateinnovativethinkingofstudents;(4)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askquestions,theissueofawarenessofstudents;teacher'squestionsshouldbeinstructive,open,tobeabletoarousestudentspositivethinkingandpergentthinking,sothatstudentslearnbyanalogysoastoachievetheresults;(5)toopenthedoortothestudentstoimagine;(6)tochangethetraditionalteachingoftheevaluationfunctionandcultivatetheinterestandconfidenceofstudents.
【Keywords】Creativethinkingability;Tocultivateaninterest;learningfreedoms;Attentiontoquestions;Encourageinnovationevaluation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进入21世纪,创新已经成为国家、集体乃至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学校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灵魂就是培养与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违背了这一点,美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人的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针对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提出的一些实施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作为美术教学,一统化和标准化的教学方式,不公会影响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无情的束缚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的创造力。学生没有丝毫机会去解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不明白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放在首位,我在美术课堂上常用讲故事、猜谜语、比赛、游戏、实验、欣赏名作等到愉快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不断地提高。
2.放学个性自由,转变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注意尊重和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往的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思维也就自然顺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一步步地回答出老师的“标准答案”。而且学生的作业在老师统一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示范和指导下,呈现了千人现面的景象。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师本位思想在作怪,过于强调了教师的权威性。美术不同于其它学科,美术作品更多体现的是个人主观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观表达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往往是不相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是、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教学方式和方法,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研究发现法等教学方法都江堰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在欣赏加索、凡高等西方近现代画家的绘画作品时,我没有以教师的具体分析讲解作品来代替学生个人的感悟和认识。而是先证学生仔细观察和感受作品中。然后根据学生和自己课前收集的作品背景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释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自己认识和感受的角度阐述了自己许多独特、新奇的想法和疑问。最后我才引导学生作一艺术形式上的分析。通过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学生对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提高了对西方近现代绘画作品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输式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同时也要改变学生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合理的怀疑,并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3.创设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创造性思维也需要宽松的思维环境,有了宽松的思维环境,学生才会自主学习,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良好的思维环境不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创设激发思维的环境既包括课堂环境的布置,也包括思维情境的营造。如我在讲授贺卡的祝福语。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愿望。
4.重视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蝗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新颁布实施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以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睥提出和解决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可见其核心就是问题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问、会问的习惯。老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创造情境来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初中的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自已来寻找感兴趣的东西,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交流自已的想法。能让学生育育充分了解每个人不同的认识和体验感受,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当然,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提问也决不能能忽视。日本著名的教育家斋藤喜博曾经说过:“教师是提问是、教学的生命”。然而,我们也时常会看到,一些教师的提问要么非常简单且毫无意义,学生用不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要么问题过大、过于笼统,使学生惘然、无所适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没有真正开动自己的思维大脑。相反,简单重复或过高过大的提问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因而,课堂提问是否具有思考性、探究性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要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的效果。
5.开户学生想象的大门
想像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源泉。创造离不开相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重视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并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用规。
如在《时间的“表情”--钟表的设计》一课中,我先展示一些世界优秀的钟表设计,让学生进行想象思维、类比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学生们集思广益,对钟表的外形、读数及装饰等进行了设计。设计出了如:有各种卡通形、几何形、动物形、植物形、生活用品形、综合形等等丰富而新奇美观的造型。同进我还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逆向思维。学生们甚至设计出了无脚吊钟、可擦写的记事钟等。此外我还引导学生们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设计成钟表。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了学生美化生活用品的愿望。可见,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实践中经常独立地处理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此外,美术教学中融入音乐也有助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力的培养。音乐对于人的情感激发和感染更为直接和强烈抗议。这种感情的激发能使人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思维的潜能。
6.转变传统教学评价功能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课堂教学最后的学习评价作用决不能忽视,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是简单地以作业的像与像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画得为粗糙不工整的,或者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规范不做的则是一律斥责为学习不端正、马虎。殊不知,美术作品体现的正是个人对世界万物的主观认识。学生的个性复杂多样,有的个性活泼好动,有的性格倔强,有的文静细腻,并且每个的认识、想法和情感是不一样的。这些不同的个性
往往会不知不觉体现在作业中。用标准化的要求专断死板地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会压抑和泯灭学生的创造性,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创新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尝试迎合学生的表现欲,尽量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好的作业,可以请其谈谈创作以验,能够启发其他同学。对于欠佳的作业,不能专挑毛病,而是多找出其好的方面。对于实在欠妥的地方,可以语气缓和地鼓励其改动一下。这样可以让学生找到自信,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江泽民多次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间竭动力”。因而,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需要我们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思索和实践。总之,现代创新教育工作者要求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这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