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存在主义视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达洛维夫人》,《野草在歌唱》,女性主义,自我觉醒
存在主义视阈论文文献综述
马思敏[1](2019)在《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达洛维夫人》与《野草在歌唱》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野草在歌唱》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两部作品虽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二者折射出女性所面临近乎相同的生存困境。本文通过对《野草在歌唱》与《达洛维夫人》的比较研究,探析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对现实的反抗斗争,以期鼓励更多的女性积极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与社会地位。(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6期)
蔡潇[2](2019)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宫斗”剧——新时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中有一股"宫斗"剧热潮,其中既有对封建主义制度和思想的批判,亦包涵着反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审视当前文化中的各种现象,既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又有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而对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中的"宫斗"剧现象进行科学正确的分析,亦应是新时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思,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新时代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指导文化发展,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繁荣更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决策与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陈茂,林霞[3](2019)在《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老师的角色研究——从被督导者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各种历史及现实条件的制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工作的发展一直较为滞后。本研究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以B大学2017级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实习督导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被督导者,对其进行深度访谈。从被督导者的角度出发,对实习督导过程中"督导者——被督导者"之间关系的文本进行双重解读,理解"督导者—被督导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实习督导关系中因知识不对等而萌生权力关系问题;因权力不平等而形成"中心—边缘"的模式问题。笔者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实习督导老师应承担和扮演好适度距离的引导者、步调和谐的同行者、积极平等的对话者和公正包容的评估者等角色。(本文来源于《北京城市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伟[4](2019)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半封闭、再到全面开放的深刻变革。为应对现实挑战,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同时,高度关注全球治理新形势、新内容,增强全球向度;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应坚持"守正"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进程;再次,加快构建政党治理为核心、政府治理为关键、其他类型治理为重要补充的立体治理格局。最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以法治夯实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保障变革进程稳定、有序,切实提升和扩大国家治理意识形态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质的飞跃。(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史小兰[5](2019)在《挣脱枷锁 追求和谐——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明智的孩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说《明智的孩子》中,作者安吉拉·卡特描写了两位英国的双胞胎歌舞女郎欠思姐妹要参加父亲的百岁寿宴前后而组织呈现出的小说情节,其主要体现出了叁方面的主题:欠思姐妹为代表的女性与生态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父权制代表的父亲梅齐尔·罕择对私生女欠思姐妹的轻视和否认,以及那时主流社会对欠思双胞胎姐妹的排斥,从而反应出作者追求男女平等社会和谐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小说,目的在于阐述小说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争取男女平等的问题上的诉求。(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逯莎,李文竹[6](2019)在《女性主义视阈下大江健叁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江健叁郎的作品中,"女性"占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后期的许多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大江健叁郎在后期先后发表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人生的亲戚》、《静静的生活》、《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早逝去》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由"对男权社会妥协的地母形象"到"批判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再到"通过批判和反抗男权社会、获得希望的女性形象"的变迁。通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改变,大江健叁郎的女性观也渐趋成熟。(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10期)
胡瑶,刘彬[7](2019)在《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洗澡》》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历史主义强调历史和文本二者之间的互动,提出解读文学作品须关注"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两个层面。本研究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切入对杨绛先生的《洗澡》进行分析解读,认为杨绛先生用温婉质朴却极富张力的语言描绘了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新社会的人生处境。旨在揭示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洗澡》既能文学化地反映历史,又能促进历史文化的塑造,实现文学与历史的互动。(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7期)
王榕[8](2019)在《从女性主义视阈下,分析《老妇还乡》中克莱尔的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琵雅·道韦斯主演的德国版歌剧《贵妇还乡》和迪伦马特原版话剧《老妇还乡》为主要分析文本,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阈下,以男权社会中的"他者",男女特质的转化这两大角度为切入点,分析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中的克莱尔,在男权社会中是如何实现为自己讨回公道的理想诉求的。(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0期)
杜兴雨,苏蕊[9](2019)在《后殖民主义视阈下族裔人群的“回归之路”——以戴维·达比丁小说《消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消散》以一位圭亚那黑人工程师作为观察对象,以主人公在两国不同维度下,文化身份的认知变迁为线索,深刻揭露了被殖民地区人民普遍存在的文化认同危机。文章基于后殖民主义视阈分析主人公从"自我白化"到找寻本族文化的心路历程,再现了殖民时代结束后,殖民文化对被殖民族群依旧深刻的影响,探寻了族裔人群摆脱"精神殖民"、找寻自我文化属性的根源。(本文来源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红霞,张佩[10](2019)在《象征主义视阈下的《云街》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云街》是当代澳大利亚着名作家蒂姆·温顿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两个普通澳大利亚家庭经历无数风雨磨难后重构生活,最终完美和解的故事。象征主义手法在《云街》中的物品、人物及情节叁方面的运用使其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更加完美,对《云街》的分析也为解读蒂姆·温顿的小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存在主义视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中有一股"宫斗"剧热潮,其中既有对封建主义制度和思想的批判,亦包涵着反马克思主义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思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审视当前文化中的各种现象,既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又有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而对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中的"宫斗"剧现象进行科学正确的分析,亦应是新时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思,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新时代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指导文化发展,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繁荣更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存在主义视阈论文参考文献
[1].马思敏.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达洛维夫人》与《野草在歌唱》比较研究[J].校园英语.2019
[2].蔡潇.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宫斗”剧——新时代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J].决策与信息.2019
[3].陈茂,林霞.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老师的角色研究——从被督导者的角度[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
[4].孙伟.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9
[5].史小兰.挣脱枷锁追求和谐——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明智的孩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6].逯莎,李文竹.女性主义视阈下大江健叁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化[J].文学教育(上).2019
[7].胡瑶,刘彬.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洗澡》[J].新西部.2019
[8].王榕.从女性主义视阈下,分析《老妇还乡》中克莱尔的形象[J].戏剧之家.2019
[9].杜兴雨,苏蕊.后殖民主义视阈下族裔人群的“回归之路”——以戴维·达比丁小说《消散》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10].周红霞,张佩.象征主义视阈下的《云街》解读[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