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利用论文-张甄,王宝冬,赵兴雷,李歌,王红妍

二氧化碳利用论文-张甄,王宝冬,赵兴雷,李歌,王红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氧化碳利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氧化碳,火力发电站,实证试验,《巴黎协定》

二氧化碳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日美将合作进行二氧化碳再利用商业化实证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美两国将共同开发把煤炭火力发电站排放的二氧化碳再利用为建材原料的技术。在欧洲等地加速"摆脱煤炭"的背景下,日美加紧实现再利用技术的商业化以应对《巴黎协定》,减轻对环境的负担。日本煤炭能源中心(JCOAL)与美国怀俄明州、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拟开展合作并已签署备忘录。各方将敲定具体合作事项,最早于2020年度正式开展研究活动。美国怀俄明州煤炭产业众多,双方将(本文来源于《低温与特气》期刊2019年05期)

[2](2019)在《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去除含氟聚合物中全氟辛酸铵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去除含氟聚合物中全氟辛酸铵的方法,先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设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并萃取含氟聚合物中的全氟辛酸铵,达到将全氟辛酸铵从含氟聚合物分离及去除的目的,然后降温减压,收集萃取釜中的产物。本发明整个过程仅使用少量的甲醇作为夹带(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张甄,王宝冬,赵兴雷,李歌,王红妍[3](2019)在《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能源化利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能源化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耗问题和氢源问题。光电催化实现CO_2的能源化利用的核心为利用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光激发条件下产生光电子,减少外界能量输入,同时利用电催化活性提高CO_2还原产物的选择性和可控性。文章主要从光电催化的优势、反应机理、研究现状、催化剂、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综述了光电催化CO_2能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具体阐述了光电催化体系的组成、CO_2的电子还原过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光电体系的电极材料组成、电解液组分以及常见的光电催化剂类型对整个光电催化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此外,指出了当前光电催化CO_2能源化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转化效率低、产物选择性差等。并对光电催化实现CO_2能源化利用的研究重点,即高效光电催化剂的开发、催化过程动力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谢文俊,徐纯刚,李小森[4](2019)在《利用水合物法分离捕集二氧化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挑战。相对于传统气体分离技术,水合物法CO_2分离捕集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工艺简单、能耗低等特点,被认为是具有应用前景的CO_2分离捕集技术,因而被广泛研究。综合调研了国内外水合物法分离捕集CO_2的研究,从热力学、动力学、微观分析、分离工艺及分离装备、成本比较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迚行了系统分析及综合评价,幵详细讨论了水合物平衡条件和不同类型添加剂对水合物平衡条件的影响。为迚一步开发水合物法CO_2分离捕集技术的研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新能源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邹震[5](2019)在《利用毛细柱检测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中含氧有机化合物、氯乙烯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论述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液体二氧化碳中含氧有机化合物、氯乙烯的方法,重点是通过对比试验选择合适的毛细柱及色谱工作条件实现甲醇、乙醛、环氧乙烷、氯乙烯的定性和定量。(本文来源于《福建分析测试》期刊2019年03期)

陈倩倩,顾宇,唐志永,孙予罕[6](2019)在《以二氧化碳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碳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时代的基石。人类大量使用含碳资源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不应给人类社会带来威胁,更不应是碳资源利用的终结者,而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资源。文章在国内CO_2利用技术研发取得了可喜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未来可能适合于中国的以CO_2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包括化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零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以及温和条件下CO_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等。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短中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以及可再生能源日新月异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易获取性和低成本使得其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方案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可能将在近期带来巨大碳减排潜力和经济效益;零碳能源发电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利于核能/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CO_2生产燃料化学品技术的发展,成为中期最具竞争力的CO_2大规模利用技术;远期来说太阳能驱动的CO_2温和转化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碳循环,是远期最有前景的CO_2还原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2019年04期)

魏正英[7](2019)在《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生物聚合物的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据"www.ptonline.com"报道,两个意大利领先的实体公司联手,旨在革新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生物聚合物的生产。高品质生物塑料领域的领导者Bio-on,与意大利最大的多元化供应商之一Gruppo Hera已达成协议,在Bio-on 创立的新公司Lux-on 中各持90% 和10%的股份(Gruppo Hera可能会将其股份增加到49.9%),旨在开发一种技术,利用从大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来生产PHA,以及不采用石化燃料来生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周穗媛,徐鑫[8](2019)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项目财务评价及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项目的投资和经济性测算结果,从盈亏平衡和敏感性两方面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并针对项目的主要敏感因素——销售量进行了风险概率分析,最后对项目财务风险提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蔡博峰,庞凌云,曹丽斌,李琦,刘桂臻[9](2019)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实施2年(2016—2018年)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发布2年(2016—2018年)以来,在国际国内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企业调研、专家研判、培训宣教、访谈测试等方法评估了其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结果表明:《指南》实施2年来,在国际标准、科学文献和国际研讨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中国CCUS环境风险研究热情,推动和规范了中国CCUS示范项目建设,提高了企业和环境管理者对CCUS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的认知,提高了中国对于CCUS技术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指南》、加强其内容与应用成果宣传和提高其国际影响力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庞凌云,蔡博峰,陈潇君,杨晔,刘桂臻[10](2019)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环境风险评价流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首个针对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文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在中国在建和已建成的CCUS项目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但其环境风险评价流程仍然存在实用性不强、科学性不足等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对比分析国内外CCUS环境风险评价流程及中国《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流程,从流程结构优化、增加定量化评价方法、加强风险潜势预判、设定风险事故情形、采用风险预测手段等方面对《指南》提出完善建议。同时也指出CCUS本身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环境风险定量评价的难度、中国CCUS环境风险评价流程对经济利益的关注有待加强等问题。(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二氧化碳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去除含氟聚合物中全氟辛酸铵的方法,先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在设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并萃取含氟聚合物中的全氟辛酸铵,达到将全氟辛酸铵从含氟聚合物分离及去除的目的,然后降温减压,收集萃取釜中的产物。本发明整个过程仅使用少量的甲醇作为夹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氧化碳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1]..日美将合作进行二氧化碳再利用商业化实证试验[J].低温与特气.2019

[2]..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去除含氟聚合物中全氟辛酸铵的方法[J].乙醛醋酸化工.2019

[3].张甄,王宝冬,赵兴雷,李歌,王红妍.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能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4].谢文俊,徐纯刚,李小森.利用水合物法分离捕集二氧化碳研究进展[J].新能源进展.2019

[5].邹震.利用毛细柱检测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中含氧有机化合物、氯乙烯方法的探讨[J].福建分析测试.2019

[6].陈倩倩,顾宇,唐志永,孙予罕.以二氧化碳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

[7].魏正英.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生物聚合物的技术[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9

[8].周穗媛,徐鑫.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项目财务评价及风险分析[J].广东化工.2019

[9].蔡博峰,庞凌云,曹丽斌,李琦,刘桂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实施2年(2016—2018年)评估[J].环境工程.2019

[10].庞凌云,蔡博峰,陈潇君,杨晔,刘桂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环境风险评价流程研究[J].环境工程.2019

标签:;  ;  ;  ;  

二氧化碳利用论文-张甄,王宝冬,赵兴雷,李歌,王红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