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控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MS320F28335处理器,RS422通信,EMI,浪涌过电压
发控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李夏如,王慧忠,姜周曙,丁强[1](2018)在《模拟发控装置RS422通信单元可靠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发控装置系统间通信通常以多路离散信号传输方式、通过电缆网进行信号传输,存在可靠性差、传输距离近等缺点。为提升模拟发控装置通信可靠性,以TMS320F28335作为主控单元,利用ADM2582E设计RS422通信接口和磁耦隔离电路,设计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滤波和浪涌防护电路实现稳定电源、泄流及限压。软件利用C语言和LabVIEW设计实现RS422收发控制,利用LabVIEW设计面板进行可视化调试。测试在不同波特率下模块的数据丢包率、误码率,并在高低温、静电、浪涌环境中测试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系统可靠性高、传输速率快。(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田立[2](2014)在《水下航行体船载发控装置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GPS技术的某型水下航行体船载发控装置的硬件构成及软件设计方法,解决了传统方式下使用船载电罗经预热时间长、信号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发控装置的测试性能、可靠性,提出适用于水下航行体船载发控装置的PHM系统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微处理机》期刊2014年06期)
周涛,任勇峰,李辉景,王淑琴[3](2014)在《某弹射发控装置的可靠性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从信号的输入,传输以及火工品方面考虑发控装置的可靠性;设计了有效的信号消抖方式和稳定的422通信链路,确保了发控信号的可靠输入;针对火工品点火,设计了安全可靠的点火控制电路,并加入了火工品保护、点火时序条件等防护和保障措施;该弹射发控装置能提供50ms以上约10A的火工品点火电流,目前已成功在某弹射靶场试验中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4年07期)
潘勃,卢选民,苏龙,王剑亮[4](2014)在《便携式发控装置电气调试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模拟飞机、两型发射架及导弹的电气信号特征,实现凉性发射装置及其配套发控盒研制过程中调试、系统联试功能一体化,设计开发了某型便捷式发控装置电气调试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硬件配置、适配器的设计、软件工作流程等;经测试,该系统安全、可靠,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4年07期)
吴敏华[5](2010)在《基于ARM的电视制导火箭弹发控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型火箭弹制导化改造为背景,研究了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视制导火箭弹发控装置的软硬件设计。作为电视制导火箭弹的配套装备,发控装置主要完成制导火箭弹的地面检测与发射任务。本文结合嵌入式技术研制了一套人机交互的可视化、智能化、便携式制导火箭弹发控装置。本文对发控装置进行了总体设计,讨论了发控装置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分析了ARM微处理器的性能特点,选定以S3C2410A微处理器为核心,完成了系统的硬件和底层软件设计。其中硬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核心板及在其基础上设计的扩展底板。核心板主要由ARM9处理器、SDRAM、NAND Flash、JTAG以及时钟等模块组成;底板设计了电源模块,并扩展了USB、LCD、串口以及以太网控制器等外围接口。底层软件设计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平台,主要工作包括:引导程序Bootloader、Linux内核以及文件系统在S3C2410A上的移植。本文对发控装置的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系统进行了调试,并给出了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硬件电路工作正常,Linux操作系统成功移植,上层应用软件能够在发控装置上快速、稳定的运行,发控装置达到了预期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朱礼年[6](2009)在《TV制导火箭发控装置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是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主要进行TV制导火箭弹的研发。为了发射TV制导火箭弹,就需要研制发控装置,进行发射前的准备、状态检测和发射程序管理等工作。随着嵌入式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火箭发射控制装置中应用嵌入式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各模块之间的通讯进行管理,实现发控装置的人机交互和发射过程的程序化管理。发控装置采用了嵌入式系统设计,处理器采用基于ARM9体系架构的S3C2410A芯片,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系统,GUI软件采用了Qt/Embedded。软件设计采用宿主机/目标机的开发模型,在构建好交叉编译环境后,向处理器移植了BootLoaderⅥⅥ、Linux内核、YAFFS文件系统和嵌入式数据库SQLite,搭建了GDB远程调试环境。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串口通信程序、SPI通信程序设计,编写了相关驱动程序,最后利用Qt/Embedded开发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基本实现了导引头检查、控制舱检查、联动检查、发射过程控制和历史记录查询功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6-01)
张涛,张原,闵晓华[7](2008)在《空空导弹发控装置内场测试仪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当前空空导弹发控装置测控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模块化、通用化的设计思路,设计开发了一种功能更强、开发周期更短的通用内场测试仪测控系统。文中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结合内测仪的工作过程,重点介绍了该测控软件通用化设计思想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王力,张原[8](2008)在《某系列发控装置测控软件的通用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系列发控装置测控系统研制为背景,根据当前发控装置测控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目前作战部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通用化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对测控软件中软件框架、数据结构和子模块的通用化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软件的灵活性和可扩展能力,延长了软件的生命周期;通用化设计代表了当今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方向,解决了作战部队因多种型号发控设备同时并存所引起的诸多问题,减少了重复设计、重复投资的花费,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有效完成了协同作战的战场保证任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08年07期)
常正林,安辉泉,龚飞,兰波[9](2006)在《防空导弹发控装置测试诊断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一套针对某型防空导弹地面发控装置的通用测试设备,用于部队防空导弹维修线,实现对防空导弹地面发控装置的自动化检测和诊断,达到降低维修成本,节约经费,提高部队维修效率和作战能力的目的;系统采用了基于VXI总线技术的测控仪器组合,实现了对防空导弹发控装置内部所有信号的仿真和测试,通过对被测对象的详细测试需求分析,针对防空导弹发控装置不同单元的测试特点来编制各自的测试与诊断流程,实现了测试和故障诊断一体化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06年12期)
发控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基于GPS技术的某型水下航行体船载发控装置的硬件构成及软件设计方法,解决了传统方式下使用船载电罗经预热时间长、信号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发控装置的测试性能、可靠性,提出适用于水下航行体船载发控装置的PHM系统设计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控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李夏如,王慧忠,姜周曙,丁强.模拟发控装置RS422通信单元可靠性设计研究[J].测控技术.2018
[2].田立.水下航行体船载发控装置设计与实现[J].微处理机.2014
[3].周涛,任勇峰,李辉景,王淑琴.某弹射发控装置的可靠性设计与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
[4].潘勃,卢选民,苏龙,王剑亮.便携式发控装置电气调试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4
[5].吴敏华.基于ARM的电视制导火箭弹发控装置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0
[6].朱礼年.TV制导火箭发控装置软件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9
[7].张涛,张原,闵晓华.空空导弹发控装置内场测试仪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
[8].王力,张原.某系列发控装置测控软件的通用化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
[9].常正林,安辉泉,龚飞,兰波.防空导弹发控装置测试诊断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
标签:TMS320F28335处理器; RS422通信; EMI; 浪涌过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