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红光器件论文-雷志宏

有机电致红光器件论文-雷志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电致红光器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i-n,双空穴注入层,红色磷光

有机电致红光器件论文文献综述

雷志宏[1](2015)在《纯红光、纯蓝光传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OLED)具有自发光、亮度高、视角广、响应快、轻薄、可揉、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环保及可制作大尺寸面板等优势,被誉为下一代的梦幻显示领域和照明领域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众所周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全彩显示方面需要红绿蓝叁基色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以及低的操作电压,低电压下的高亮度和高效率对显示面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针对改善和提高传统红色磷光、蓝色荧光器件的稳定性和发光效率以及降低器件的操作电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在基于我们需要EL波段632-633 nm和640-650 nm的前提下,采用深红光客体Ir(MDQ)2(acac)、Ir(piq)3和Ir(pmiq)2(acac),主体材料是一种具有双偶极性的深蓝材料,搭配Ir(MDQ)2(acac)制备的器件EL主峰红移到632 nm,最高外量子效率达到15.52%;采用p-i-n结构优化Ir(piq)3制备的器件,最高外量子效率达到12.55%;采用Ir(pmiq)2(acac)制备的器件,其EL主峰在640 nm,色坐标CIEx,y(0.70,0.30),最高外量子效率达到12.38%。2)选用传统蓝光材料MADN,采用新型双空穴注入层结构优化MADN材料,当采用的器件结构ITO/MoO3(5)/HAT-CN(5)/TAPC(60)/MADN(30)/TmPyPB(20)/LiF(1)/Al时,器件的开启电压为2.8 V,色坐标CIEx,y(0.14,0.08),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4.15%;将该结构优化MADN掺杂高效荧光客体BUBD-1的器件,在7.8 V达到最大亮度16130cd/m2,最高外量子效率达到7.87%,最高电流效率达到13.8 cd/A,最高功率效率达到14.1 lm/W;3)选用传统蓝光材料α,β-ADN,采用p-i-n结构优化α,β-ADN掺杂高效荧光客体BUBD-1的器件,在7 V达到最大亮度20070 cd/m2,器件开启电压为2.9 V,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6.85%,改变n-doping层的厚度,影响器件的光色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陈久乐,钟建,高娟[2](2012)在《可调色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具有可调节发光光谱的高效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利用具有高叁重态能量的9.9-螺二芴二苯基氧化磷(SPPO1)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及空穴阻挡层,二(1-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合铱(III)(Ir(piq)2(acac))作为客体发光材料,在发光层内SPPO1的能量分别由福斯特和迪克斯特传递到Ir(piq)2(acac)的单重态和叁重态从而发出红色磷光,通过调节磷光客体材料的比例得到最优器件结构,从而得到具有较好发光效率和发光亮度并可调节色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2年07期)

刘淑杰,高永慧,王艳玲,姜文龙[3](2011)在《选择不同主体材料改善有机电致红光器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讨论了分别利用(4,4,-bis-triphenylsilanyl-biphenyl)BSB;(1,4-bis(triphenyllsily)benzene)UGH2;(1,3-bis(9H-carbazol-9-yl)benzene)MCP叁种不同的主体材料制备有机电致红光器件.所用的器件结构为:ITOMeo-TPD(30 nm)NPB(20 nm)MCP:Ir(piq)3(5%:20 nm)BCP(5 nm)TPBi(40 nm)LiF(1 nm)Al,主体材料为MCP时,主客体之间的LUMO能级之差较小,该组器件的亮度最大,当外加电压达到16 V时,器件的发光亮度为4514cd/m2.当以BSB为主体材料时,主客体之间的的HOMO能级之差ΔH较大,器件的漏电流较小,相应的发光效率较高,当电压为7 V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3.30 cd/A.(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马良[4](2010)在《主体材料对红光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喹啉氮杂环类铱配合物[(PPQ)2Ir(acac)]为客体,以聚乙烯咔唑(PVK)、聚(9.9-二辛基)芴(PFO)及其衍生物(PFB、PFG)为主体,分别制备了四种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并考察了在1.0wt%掺杂浓度下不同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电压及效率-电流密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以PFO作为主体材料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最好,在10伏工作电压下得到了发光亮度为1792cd/m2,发光效率为6.16cd/A的高性能红光器件。(本文来源于《梧州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杨少鹏,王利顺,邱晓丽,赵方超,居秀琴[5](2009)在《基于PVK的高色纯度高稳定性有机电致红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旋涂法和真空蒸镀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能量空间传递的原理制备了PVK∶Ir(piq)2(acac)体系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CuPc/PVK∶Ir(piq)2(acac)/BCP/Alq3/LiF/Al。研究了不同主客体掺杂比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高色纯度、单色性较好的红光器件。当Ir(piq)2(acac)掺杂的质量比为1∶0.08时,器件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发光峰位于625nm,CIE坐标为(x=0.66,y=0.33)。通过对各层厚度的合理选择,形成相对优化的微腔结构,充分利用其对光谱的窄化效应,使得器件的EL光谱的发射半峰全宽仅为55nm,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器件光谱具有很好的单色性,色纯度达到98.2%。(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任福海[6](2009)在《新型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发明专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长春消息(任福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具有开启电压低、响应速度快、主动发光、视角宽、无辐射、耐低温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因此在全彩色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全彩色显示技术中,彩色模式多采用RGB独立发光模式,这种模式是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技术市场报》期刊2009-12-08)

于军胜,李璐,季兴桥,黎威志,王涛[7](2008)在《ADN掺杂的高效率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普遍存在效率低的缺点,以9,10-di-beta-naphthylanthracene(AND)为主体材料,利用真空蒸镀双掺杂的方法,制备了基于ADN的结构为ITO/N,N'-Di-[(1-naphthalen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ADN:AlQ(20%):DCJTB(2%)/AlQ/Mg:Ag/Al的红光掺杂器件。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亮度可以达到3000cd/m2,EL光谱的峰值为598nm,色纯度CIE坐标为(0.59,0.41),最大流明效率为2.54lm/W,比AlQ为单一主体材料的红光掺杂器件性能有很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委福祥,张晓波,曹进,刘向,朱文清[8](2007)在《利用辅助掺杂改善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oumarin(C545)做辅助掺杂剂,制作了结构为氧化铟锡(ITO)/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NPB)/8-羟基喹啉铝(Alq3):C545:4-二氰亚甲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咯呢定基-9-烯基)-4H-吡喃(DCJTB)/Alq3/LiF/Al的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研究了不同掺杂质量分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掺C545和DCJTB的器件性能与只掺DCJTB的器件相比较,其色纯度、亮度及效率均有所提高,器件性能的改善主要是由于掺入的C545提高了由基质Alq3向红光染料DCJTB进行能量传递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7年03期)

王雪松,姚宜山,张宝文[9](2006)在《新型有机红光发射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Among the blue-, green-, and red-emitting materials required for full color OLEDs, red-emitting materials remain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in terms of both color purity and efficiency for dynamic research. The most widely used red emitters so far in OLEDs are the DCM-type laser dyes, such as DCM1, DCJT, and DCJTB. However, they suffer from the following drawbacks: (1) tedious purification and high cost; (2) not pure-enough red emission; (3) serious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effect; and (4) poor spectrum overlap with host materials such as Alq3. To overcome these disadvantages, a series of DCM-type dye molecules with novel structur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nd their photoluminescence (PL)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E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depth. The excellent EL behaviors promise their applications in OLEDs as red emitters.(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6-07-01)

张其胜,周全国,程延祥,马东阁,王利祥[10](2006)在《菲咯啉铜(Ⅰ)配合物的红光有机电致磷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红光Cu(Ⅰ)配合物[Cu(dbp)(dmp)](BF4)(dbp:2,9-二叔丁基-1,10-菲咯啉;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性能。将质量分数为20%的配合物掺杂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中,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在617 nm,PL效率约为5%,磷光寿命为1.7μs。将质量分数为10%的配合物搀杂于聚乙烯基咔唑(PVK)主体材料中,制备的多层器件的光谱同配合物在PMMA薄膜中光致发光光谱基本一致,能达到631 cd/m2的最大亮度和0.9 cd/A的最大电流效率。器件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叁重态-叁重态淬灭不严重,这与该Cu(Ⅰ)配合物的磷光寿命较短有关。(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6年05期)

有机电致红光器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具有可调节发光光谱的高效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利用具有高叁重态能量的9.9-螺二芴二苯基氧化磷(SPPO1)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及空穴阻挡层,二(1-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合铱(III)(Ir(piq)2(acac))作为客体发光材料,在发光层内SPPO1的能量分别由福斯特和迪克斯特传递到Ir(piq)2(acac)的单重态和叁重态从而发出红色磷光,通过调节磷光客体材料的比例得到最优器件结构,从而得到具有较好发光效率和发光亮度并可调节色纯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电致红光器件论文参考文献

[1].雷志宏.纯红光、纯蓝光传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5

[2].陈久乐,钟建,高娟.可调色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

[3].刘淑杰,高永慧,王艳玲,姜文龙.选择不同主体材料改善有机电致红光器件性能[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马良.主体材料对红光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J].梧州学院学报.2010

[5].杨少鹏,王利顺,邱晓丽,赵方超,居秀琴.基于PVK的高色纯度高稳定性有机电致红光器件[J].发光学报.2009

[6].任福海.新型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发明专利[N].中国技术市场报.2009

[7].于军胜,李璐,季兴桥,黎威志,王涛.ADN掺杂的高效率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

[8].委福祥,张晓波,曹进,刘向,朱文清.利用辅助掺杂改善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J].光电子.激光.2007

[9].王雪松,姚宜山,张宝文.新型有机红光发射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6

[10].张其胜,周全国,程延祥,马东阁,王利祥.菲咯啉铜(Ⅰ)配合物的红光有机电致磷光器件[J].应用化学.2006

标签:;  ;  ;  ;  

有机电致红光器件论文-雷志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