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泽东,社会基本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文文献综述
桑业明,王怡玮[1](2019)在《论毛泽东社会矛盾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矛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社会矛盾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在新时代对于把握现实、认清国情、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仍然需要以承认矛盾为前提,坚持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为纲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关键推进"四个全面建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郑宁波[2](2019)在《毛泽东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创立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既有认识,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他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特点,区分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后的主要矛盾做出判断,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文来源于《毛泽东思想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韩步江[3](2019)在《新中国70年与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70年从初心来讲与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是明确党和国家从社会矛盾把握社会实践中心和内容的最初发源地,新中国70年的成功和失误都是紧紧围绕着能否正确抓住社会矛盾而展开的,可以说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是贯穿新中国70年不可缺少的一条线索,在新时代需要历史唯物主义地重新把握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完整格局和意义空间。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认识和内在结构把握,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力量的一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物,不是单纯中国传统文化"通变"辩证法所能完全阐释的,但毋庸置疑毛泽东在形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过程中吸收和消化了"通变"辩证法,用对立统一即矛盾来定位和概括辩证法,体现辩证法,展现辩证法的力量和空间,同时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立足社会现实问题将辩证法的核心即矛盾积极地用于透视、理解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运动和可转变性、正确处理各类矛盾等一整套内容的科学思想体系。其精髓就在于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展现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唯物辩证法的动力机制和张力空间,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空间和价值功能。(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宁宇涵[4](2019)在《浅析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解读——以《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把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中国的具体现实结合起来,进一步诠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准确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矛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贡献。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观点实际上是对苏联理论界对当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错误理论观点的反驳,对我们研究和全面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转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樊翠香,李洁筠[5](2017)在《矛盾学说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因矛盾而运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它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矛盾各方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个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矛盾,而且正是这些矛盾维持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也正是这些矛盾使这种新生的制度不断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具体历史阶段这对矛盾仍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表现出来。在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必须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我们建设事业的抓手。(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刘正妙[6](2016)在《毛泽东与中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解答——以八大前后的探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大前后,毛泽东和第一代党的领导人围绕"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以苏为鉴",在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毛泽东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宁茜[7](2016)在《解决当前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构想的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主要是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面对我国社会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一定的威胁,而积极解决与化解这些社会矛盾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矛盾,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与举措,从而能够使社会矛盾得以化解,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6年18期)
周长美,李强[8](2016)在《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继承和发展。在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重新研读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对于全面认识、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20期)
孟宪怡[9](2015)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网络普及率的飞速提高,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相结合,衍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改革深化所触及的不同利益阶层的社会矛盾,包括干群矛盾、贫富矛盾、敌我矛盾等。各种社会矛盾交织,抑制了经济发展、质疑了政治基础、危害了社会稳定、破坏了人民团结,因此近年来中央政府联合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方式,试图控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但结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既有制度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需要一项系统性方法,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研究试图从建国以来积累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入手,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途径进行分析,并突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梳理。第二部分,论述群体性事件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为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做理论准备。第叁部分,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包括五个发展趋势和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第四部分,基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中的矛盾的量变质变性、主次矛盾以及抓住矛盾源叁点,比较深入系统地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原因。第五部分,网络群体性事件矛盾化解对策研究。从完善社会利益整合路径、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法、政府搭建网络对话平台等五个方面,提出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期刊2015-03-30)
胡振平[10](2015)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最初探索及其当代意义——重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矛盾问题,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探索具有最为直接的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体现了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上的重大贡献;但此文的形成过程,也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偏颇之处及其斗争哲学和独断论的隐现,此为毛泽东后来走向晚年错误的一点端倪。回顾新中国走过的六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叁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站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认识高度上再回看毛泽东当时的那些局限性,以之为鉴,对解决诸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及探索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平建设时期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毛泽东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既有认识,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他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特点,区分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后的主要矛盾做出判断,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文参考文献
[1].桑业明,王怡玮.论毛泽东社会矛盾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郑宁波.毛泽东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创立和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9
[3].韩步江.新中国70年与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宁宇涵.浅析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的解读——以《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为中心的考察[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5].樊翠香,李洁筠.矛盾学说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探析[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
[6].刘正妙.毛泽东与中共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解答——以八大前后的探索为例[J].毛泽东研究.2016
[7].宁茜.解决当前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教育现代化.2016
[8].周长美,李强.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6
[9].孟宪怡.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视角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15
[10].胡振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最初探索及其当代意义——重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标签:毛泽东; 社会基本矛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