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误差与补偿论文-王明强,奚浩,刘志强,纪飞飞

运动误差与补偿论文-王明强,奚浩,刘志强,纪飞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误差与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宏,微双驱动,定位精度,神经网络,误差预测

运动误差与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强,奚浩,刘志强,纪飞飞[1](2019)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宏/微双驱动运动平台误差预测及补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宏/微双驱动平台是一种用于微切削加工的高精度切削平台,其定位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提高宏/微双驱动定位运动平台的定位精度,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宏/微双驱动运动平台定位误差预测的方法。测量运动平台的定位精度,从而建立BP神经网络误差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宏/微双驱动运动平台进行定位误差预测试验,最终证明BP神经网络定位误差预测模型精度高、抗变换性能好,适用于对宏/微双驱动运动平台的定位误差进行误差预测及补偿,使得宏/微双驱动平台达到10nm级精度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1期)

王荣坤,于作超,王杰[2](2019)在《X-Y直线电机精密运动平台的轮廓误差主动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X-Y直线电机精密运动平台同步控制的轮廓误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针对传统交叉耦合控制结构的不足,提出多电机控制系统的轮廓误差主动补偿结构。首先,以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为例分析单轴伺服定位跟踪误差,指出跟踪误差和位置参考有关,结合实际工况中参考指令的扰动,将耦合补偿量最终统一为参考指令的校正加入到系统中,提出轮廓误差主动补偿结构,将轮廓误差补偿量分别补偿到各轴伺服的位置环和速度环,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主动补偿方法的X-Y两轴运动平台跟踪大曲率复杂轨迹的轮廓误差平均值为20.68μm;单轴跟踪误差最大值为70μm。相比传统交叉耦合控制结构,主动补偿结构轮廓误差精度提高了15.5%,同时降低了单轴的跟踪误差,并能抑制参考指令扰动。(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郝令政,朱云龙,吴世玉,王博[3](2019)在《GNSS-R双基SAR成像运动误差分析及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GNSS-R双基SAR成像系统中存在的运动误差问题,建立基于GNSS-R信号的成像仿真系统:分析接收机运动误差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并给出解决方法,重点分析恒定速度误差、线性速度误差和周期性速度误差3种情况;并通过频域相位的方法进行误差参数运动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运动补偿后的图像分辨率显着提高,验证了算法对GNSS-R SAR系统运动补偿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赖元友[4](2019)在《基于测量数据的机载叁维SAR横滚角运动误差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叁维SAR通过天线阵列、合成孔径和宽带信号实现叁维成像,但平台的平动误差和姿态角误差会影响成像质量。不同阵元间的平动误差一致,可通过单天线SAR运动补偿方法去除,但姿态角误差改变阵元间相对位置关系,影响复杂,其中,横滚角误差影响最大,目前尚没有基于测量数据的补偿方法。本文建立了阵列天线SAR叁维成像模型,分析了横滚角误差影响及横滚角误差与跨航向波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波数域子孔径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补偿横滚角运动误差影响。(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卢林林[5](2019)在《高速高精度运动平台误差分析与精度补偿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机电系统的发展,如微电子制造设备、数控机床和光学检测系统等机电系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需要实现高速直线运动。同时,随着社会进入微纳米技术时代,这些设备和系统需要具有微米或纳米级的运动定位精度。因此,配备先进控制系统的高速高精度运动平台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对于其发展起着关键决定性作用。而运动平台的高速度和高精度的矛盾问题,是当前高速高精度运动平台研发的关键难题。研究并解决运动平台在高速度运动下,高精度的运动定位问题,对我国在高端制造装备中的自主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现有的加工制造条件以及控制系统的限制,在高速高精度运动平台中,存在一些误差因素,使得运动定位精度下降,限制了运动平台的性能。本文针对高速高精度运动平台中常见的两种驱动平台(即以滚珠丝杠+旋转电机为动力的间接驱动平台和以直线电机为动力的直接驱动平台)的几何误差及非线性力产生的误差,开展误差分析及精度补偿方法的研究。对这些误差的来源和特性做了详细分析,对于由误差带来的定位误差增大、定位精度下降和重复定位精度降低等问题做了阐述。针对这些误差,研究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算法,以补偿平台的运动定位精度。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所开发的高速高精度运动平台可实现高速运动下的高精度定位。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如下:1.面向高速高精度运动平台中常见的两种驱动平台不同的机构特点,分别设计了间接驱动平台和直接驱动平台两种具体的高速高精度运动平台并搭建了物理平台。间接驱动平台以旋转电机为输出动力来源,通过联轴器与滚珠丝杠连接,滚珠丝杠的旋转运动带动工作台的运动。直接驱动平台以直线电机为动力,省略了中间连接机构,工作台固定在其初级上,从而直接带动工作台运动。2.针对高速高精度运动平台极易存在的几何误差问题,利用激光干涉仪测量系统,对直接驱动平台的几何误差进行了测量分析工作,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值,建立了几何误差插值计算模型。通过误差补偿系统对几何误差进行了补偿。实验结果显示,在补偿前的定位误差值超过±15μm,而在补偿后的误差值下降到不超过± 4μm,双向定位精度由A=42.188μm提高到A=9.413μm,双向重复定位精度由R=13.823μm提高到R =8.893μm。实验数据显示,所采用的补偿系统及补偿方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3.针对高速高精度的间接驱动平台的特点,建立了此平台的动态模型,包括永磁交流同步伺服电机、滚珠丝杠力传动机构和动态摩擦力的模型。提出了基于对非线性摩擦力补偿的自适应鲁棒控制算法,对于常见的点对点运动轨迹(包括高速和低速两种状态)和正弦运动轨迹做了跟踪对比实验。实验表明,在实验速度为1.26m/s(物理平台理论最大速度为1.5m/s)的高速下,此算法对于非线性摩擦力引起的误差起到了有效的补偿作用,使平台定位精度达到微米级。4.研究了由直线电机驱动的高速高精度直接驱动平台,建立了直线电机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重点分析了直线电机所特有的端部效应问题,给出了考虑端部效应的直线电机模型。在对传统矢量控制算法和直接转矩控制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端部效应补偿的自适应鲁棒位置/推力跟踪控制算法,并设计了相应控制器。因为结合了矢量控制的宽调速范围及连续性和直接转矩控制的快速转矩响应特性,此方法具有快响应以及控制的平稳性特点。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对比,此方法对于直线电机由端部效应引起的非线性力定位误差有一定的补偿作用。5.在对非线性电磁力、摩擦力、定位力和几何误差等分析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线性力误差及几何误差综合补偿的自适应鲁棒控制算法,并在直接驱动平台进行了算法验证实验。由于受到行程(全程仅330mm)及物理限制(理论最大速度1.2m/s,加速度为11.25m/s2),实验选取的最高速度设为1m/s,最大加速度为10m/s2。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可明显提升系统的几何定位精度,双向定位精度提高到A=2.936μm,双向重复定位精度提高到R=2.211μm,定位误差范围降低到(-1)μm-1.5μm,基本达到光栅尺反馈编码器的分辨率1μm,实现了高速高精度的定位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3-07)

田鹤,李道京[6](2018)在《稀疏重航过阵列SAR运动误差补偿和叁维成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机载交轨阵列SAR下视3维成像模型,采用以巴克码伪随机序列为准则的稀疏重航过采样方式,利用较少飞行次数提高交轨向分辨率。针对重航过采样方式存在的运动误差,利用修正均匀冗余阵列(Modified Uniformly Redundant Arrays, MURA)编码空间调制和3维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 BP)算法获得各航过3维复图像对,基于干涉处理和频域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等效实现各航过阵列形变误差补偿。将MURA反码对应回波形成的3维复图像相位作为参考,对各单航过复图像进行相位补偿,以恢复各航过间复图像相位关系。根据单航过阵列SAR3维复图像具备频域稀疏的性质,对各个复图像相干累加,实现稀疏重航过阵列SAR高分辨率下视3维成像。仿真和暗室试验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雷达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奇勇,张群,洪文,苏令华,梁佳[7](2018)在《基于参数估计的下视稀疏阵列叁维SAR运动误差补偿和成像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载机存在偏航角速度时,载机航线会偏离理想航线,对稀疏阵列下视3维合成孔径雷达(DLSLA 3D SAR)成像产生影响。该文建立了载机在飞行过程中存在偏航角速度下的DLSLA 3D SAR成像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信号的多普勒调频率表达式,多普勒调频率与目标被调制后的跨航向坐标有关,而与被调制后的方位向坐标无关。进一步,完成跨航向信号处理之后,在平台的速度和偏航角速度不准的情况下,利用参数化稀疏表征方法实现了平台的速度和偏航角速度的估计,并完成了方位向稀疏场景的重构,最后提出了一种形变校正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雷达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戴厚德,曾现萍,游鸿修,苏诗荐,曾雅丹[8](2019)在《基于光学运动跟踪系统的机器人末端位姿测量与误差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加拿大NDI公司的Optotrak Certus HD光学运动跟踪系统作为机器人位姿的测量设备,提出了一种基于再生权最小二乘法的最优剪枝极限学习机算法,通过该算法将机器人目标位姿映射到修正位姿上,实现了对机器人末端位姿补偿的效果.利用爱普生6轴机器人末端进行实验,在不同速度下完成直线轨迹运动、圆轨迹运动以及离散随机运动,对该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误差补偿方法均能提高机器人的位姿精度,其测试点在X、Y、Z叁轴总方向上的绝对位置精度为0.06 mm~0.25 mm,比无补偿时的2 mm~3 mm有了1个数量级的提高;而姿态误差补偿后,其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减小到未补偿时姿态误差的26.09%.同时,该补偿方法还可有效降低异常值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本文来源于《机器人》期刊2019年02期)

李思广,郑逢斌[9](2018)在《基于像素评估与运动补偿预测误差扩展的视频水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决当前视频水印技术因忽略了视频像素特性与时间的相关性,从而出现嵌入失真和水印容量较低等不足,设计一种基于像素评估和运动补偿预测误差扩展的自适应视频水印算法。方法首先,引入运动补偿预测误差扩展方法,预估每个视频帧的像素灰度值,从而获取其对应的运动补偿预测误差。再依据预测误差,计算像素的运动补偿局部标准差,将整个视频分割为平滑和非平滑子块。依据运动补偿局部标准差,结合像素选择阈值,从平滑块中选择出合适的像素用于嵌入水印。依据评估的水印容量与选择的视频像素,针对不同的像素,设计不同的水印嵌入机制,将水印信息隐藏到视频特定的像素中,通过完成边信息的嵌入,从而输出水印视频。最后,构建水印提取方法,从水印图像中检测出初始水印。结果测试数据显示,与当前视频水印方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更高的水印容量和更低的失真度,其最大水印容量为2 bits,提取水印信息的PSNR值在40 dB以上。结论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不可感知性与较低的失真,在版权保护、信息防伪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8年19期)

李龙,陈飞雪,田应仲,张驰[10](2018)在《止点误差补偿的自由活塞式内燃直线发电机运动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抑制自由活塞式内燃直线发电机(Free-Piston Linear Generator,FPLG)在单冲程独立电磁力控制策略下,止点位置间的耦合作用,本文设计了止点位置误差补偿的运动控制策略。在设定相同燃油量变动情况下,与单冲程独立电磁力控制策略相比,上止点位置的误差幅值被抑制了约70%左右。这说明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止点位置的耦合作用。(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运动误差与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减小X-Y直线电机精密运动平台同步控制的轮廓误差,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针对传统交叉耦合控制结构的不足,提出多电机控制系统的轮廓误差主动补偿结构。首先,以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为例分析单轴伺服定位跟踪误差,指出跟踪误差和位置参考有关,结合实际工况中参考指令的扰动,将耦合补偿量最终统一为参考指令的校正加入到系统中,提出轮廓误差主动补偿结构,将轮廓误差补偿量分别补偿到各轴伺服的位置环和速度环,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主动补偿方法的X-Y两轴运动平台跟踪大曲率复杂轨迹的轮廓误差平均值为20.68μm;单轴跟踪误差最大值为70μm。相比传统交叉耦合控制结构,主动补偿结构轮廓误差精度提高了15.5%,同时降低了单轴的跟踪误差,并能抑制参考指令扰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误差与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强,奚浩,刘志强,纪飞飞.基于神经网络的宏/微双驱动运动平台误差预测及补偿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2].王荣坤,于作超,王杰.X-Y直线电机精密运动平台的轮廓误差主动补偿[J].光学精密工程.2019

[3].郝令政,朱云龙,吴世玉,王博.GNSS-R双基SAR成像运动误差分析及补偿[J].导航定位学报.2019

[4].赖元友.基于测量数据的机载叁维SAR横滚角运动误差补偿[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5].卢林林.高速高精度运动平台误差分析与精度补偿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田鹤,李道京.稀疏重航过阵列SAR运动误差补偿和叁维成像方法[J].雷达学报.2018

[7].刘奇勇,张群,洪文,苏令华,梁佳.基于参数估计的下视稀疏阵列叁维SAR运动误差补偿和成像处理方法[J].雷达学报.2018

[8].戴厚德,曾现萍,游鸿修,苏诗荐,曾雅丹.基于光学运动跟踪系统的机器人末端位姿测量与误差补偿[J].机器人.2019

[9].李思广,郑逢斌.基于像素评估与运动补偿预测误差扩展的视频水印算法[J].包装工程.2018

[10].李龙,陈飞雪,田应仲,张驰.止点误差补偿的自由活塞式内燃直线发电机运动控制策略[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8

标签:;  ;  ;  ;  ;  

运动误差与补偿论文-王明强,奚浩,刘志强,纪飞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