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藩论文-李征

萨摩藩论文-李征

导读:本文包含了萨摩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武士阶层,子弟教育,江户时期,萨摩藩

萨摩藩论文文献综述

李征[1](2019)在《江户时期武士阶层子弟教育初探——以萨摩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士子弟教育意义重大,它既为培养得力统治力量起积极作用,同时又为自身阶层起规范与净化作用。江户时代武士子弟教育除幕府的官学外,各藩均有自己的教育机构——藩校、乡学等,为武士子弟养成,培养合格地方管理者提供良好支持。萨摩藩因其西南边陲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经济环境、外样大名的政治身份及其较高的武士人口比,为武士子弟教育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样本。萨摩武士子弟教育主要在藩校与"乡中"中进行,其兼具官学与私学的特点,其教育特征是尚武性、等级性、地域性、集团性及较浓郁的儒家性。虽然江户幕府对武士的熏陶、约束与教养奠定了全日本200多年的和平环境,但由于其人为设计制度性缺欠,特别是缺乏弹性的身份制导致了逆生力量——各藩中下级武士的成长。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武士在日本受到外来冲击的影响下亲手瓦解了封建制度,领导了日本近代化转变。(本文来源于《日本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洸[2](2018)在《日本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及其隐蔽政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萨摩控制琉球的措施、萨琉的"隐瞒"政策、琉球的"自保"政策和明清的"无视"态度的解读,揭示古代东亚历史转折时期中、琉、日叁国的高度复杂关系以及琉球真正的地位,驳斥了"琉球是近世日本幕藩体制国家的一部分"等一系列谬论,从侧面揭示了保持强大国力军力与保持高度警惕性和敏感性对于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对中国使臣的颟顸与渎职行为的论述和明清中央政府的消极对外政策的批判,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与警惕。(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萧西之水[3](2018)在《从喊打喊杀到合纵连横 萨摩藩嬗变记:下级武士的狂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久二年(1862)四月二十叁日,京都寺田屋。寺田屋一向是萨摩藩进京的半官方旅馆,但同一天有近30名萨摩藩下级武士盘踞于此,也是很不寻常。这些人并不是官方派遣,而是独自出行,计划刺杀京都的两位大员——朝廷主管政务的关白、幕府主管京都事务的京都所司代,随后提着两个人的首级,逼迫萨摩藩领导人岛津久光加入"攘夷",进而推翻幕府。(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8年01期)

王智迪[4](2017)在《1865年萨摩藩派遣学生留英始末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以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终。此战给与中国一水相隔的日本敲响了警钟。位于日本最南端的萨摩藩,其藩主岛津齐彬认识到来自西方各国的军事威胁,以及派遣相关人员前往欧美各国考察的必要性。但1858年岛津齐彬的逝世直接导致了派遣之事的搁置。1863年萨英战争爆发。战争使萨摩藩方面损失惨重,但同时也使得以五代友厚为代表的萨摩藩有识之士认识到锁国的弊端和学习西方的必要性。1865年,以富藩强兵为目的,萨摩藩派遣由19人组成的考察团前往英国考察、学习。在前往英国的途中,留学生们途经了亚、非、欧叁大洲多国。留学生们对异域风情惊奇的同时,其世界观更是受到了各国先进科技的冲击。来到英国后的留学生们努力学习英语、参加各种活动,并选取相应的专业攻读。被萨摩藩政府赋予考察任务的考察员与翻译员积极尝试与英国建立友好交往关系,并对西欧各国进行考察。一年之后,留学生一行人以各自的理想为目标,或是前往欧美等国家留学,或是回到日本,为推动日本明治时期的近代化进程所努力。本文将对1865年萨摩藩英国留学生的派遣背景、旅途经历,以及留学期间和回国后的活动进行细致的梳理,从而尝试论述萨摩藩英国留学生与日本近代化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玉菡[5](2016)在《幕末日本近代化的先声—萨摩藩集成馆事业(1851-1871)》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中叶,英法等西欧列强入侵东亚。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完败于英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此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同处东亚地区的日本震惊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一事,深感殖民危机正一步步迫近;加之外国商船不断来航要求通商,使日本更为紧张。这一时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逐渐加深,内忧外患之下如何选择发展道路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日本的部分有识大名认识到利用西方科学技术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并逐步付诸实践,这便是日本近代化的渊源。其中最竭尽全力的当属萨摩藩的集成馆事业。集成馆事业是在第11代藩主岛津齐彬的主导下发展起来的。集成馆事业与同时期佐贺藩、水户藩等发展的近代化事业所不同的是:不仅发展了冶铁、大炮铸造等军工产业而且扩及到制药、纺织、通信、教育等方面。集成馆事业的发展在岛津齐彬去世后曾一度停滞,萨英战争之后得以复兴并开设了开成所及鹿儿岛纺织所,在引进英国技术人员的同时向英国派遣留学生。集成馆事业中所孕育的技术和人才为日本的产业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可以说集成馆事业是日本近代化的先导。(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智迪[6](2016)在《幕末萨摩近代化意识的萌动——以1865年萨摩藩遣英留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865年萨摩藩派遣留学生前往英国留学。留学生们途经的各国,其文化、生活方式不仅给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也展现了其对待西洋文明的态度从此前的鄙夷、排斥向接纳、吸收的方向改变。(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袁家冬[7](2013)在《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与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明王朝内忧外患,财政疲惫,国力日渐衰落,而日本则随着丰臣秀吉统一大业的完成逐渐崛起。以明王朝为中心,建立在封贡体制下的传统东亚国际秩序受到日本的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对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琉球王国两属地位的确立,东亚地区中、日两强相争的地缘政治格局逐渐形成。明朝政府海洋意识淡薄,对琉球群岛地缘战略意义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对待萨摩藩入侵琉球问题上态度消极,特别是对待琉球王国两属外交的容忍,纵容了日本对琉球群岛进一步扩张的野心,最终导致近代日本对琉球王国强行吞并。可以说,日本萨摩藩对琉球王国的军事征服,预示了明王朝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萨摩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萨摩控制琉球的措施、萨琉的"隐瞒"政策、琉球的"自保"政策和明清的"无视"态度的解读,揭示古代东亚历史转折时期中、琉、日叁国的高度复杂关系以及琉球真正的地位,驳斥了"琉球是近世日本幕藩体制国家的一部分"等一系列谬论,从侧面揭示了保持强大国力军力与保持高度警惕性和敏感性对于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极端重要性。对中国使臣的颟顸与渎职行为的论述和明清中央政府的消极对外政策的批判,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与警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萨摩藩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征.江户时期武士阶层子弟教育初探——以萨摩藩为例[J].日本研究.2019

[2].杨洸.日本萨摩藩对琉球的控制及其隐蔽政策探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萧西之水.从喊打喊杀到合纵连横萨摩藩嬗变记:下级武士的狂歌[J].国家人文历史.2018

[4].王智迪.1865年萨摩藩派遣学生留英始末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7

[5].王玉菡.幕末日本近代化的先声—萨摩藩集成馆事业(1851-1871)[D].东北师范大学.2016

[6].王智迪.幕末萨摩近代化意识的萌动——以1865年萨摩藩遣英留学生为例[J].大连大学学报.2016

[7].袁家冬.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与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13

标签:;  ;  ;  ;  

萨摩藩论文-李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