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稳定性论文-陈明亮,宁滨,荀径,杨烨

队列稳定性论文-陈明亮,宁滨,荀径,杨烨

导读:本文包含了队列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队列稳定性,列车编队,追踪策略

队列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明亮,宁滨,荀径,杨烨[1](2019)在《列车编队运行队列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叁阶线性车辆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采用不同追踪策略包括固定距离策略、固定时间间隔策略和非线性距离策略下的列车编队运行的队列稳定性分析.针对固定距离策略、固定时间间隔策略设计了PD控制器并给出了其队列稳定性的条件,针对非线性距离策略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并给出了其队列稳定性的条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当各参数满足编队队列稳定性条件时,能够保证编队的队列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八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7)》期刊2019-07-27)

胡晓东,高鹏,唐伦,陈前斌[2](2018)在《基于队列稳定性的联合资源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无线虚拟化网络中的多种资源动态分配问题,保证系统队列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提出一种基于队列稳定性的联合资源优化算法。首先,该算法考虑了每个虚拟运营商的缓存资源限制,对不同的虚拟运营商采取不同的定价机制,将多种虚拟资源分配作为一个联合优化问题,以最大化虚拟运营商收益为目标建立效用函数。然后,运用Lyapunov随机优化方法,根据当前系统用户的数据积压量设计了一种分布式调度算法,对虚拟网络收益的最优性与系统队列的稳定性进行权衡控制。最后,利用Lagrange理论对模型进行迭代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方案能够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虚拟网络总收益。(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8年08期)

王一钍[3](2018)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面向队列稳定性的通信与计算资源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元化无线业务的迅猛发展,对更高速率和更强计算能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渴求也日益迫切。然而,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和计算资源是极为稀缺的,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继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稳定的服务是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不能满足用户的超高带宽、超低时延需求,很容易造成数据队列溢出与数据丢失,从而导致数据服务错误率激增,系统稳定性严重下降,甚至服务中断。所以,无线通信系统的队列稳定性是极为关键的,应当充分予以考量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机制。本文分别从提高传输能力、减少传输内容以及将业务本地化叁个方面为无线通信系统的队列稳定性提供保障,并进一步优化用户时延。具体工作包括:1、通过频谱聚合技术为用户提供超宽带的数据传输服务。本研究针对频谱聚合系统建立数据包队列模型,在保证队列稳定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信道与功率联合分配算法,并闭式分析系统平均数据包队列长度。本研究考虑了受限的频谱聚合能力、频谱聚合电路能耗、队列长度估计、信道估计等非理想因素。在同构频谱聚合系统中,设计了具有时延约束的能量有效调度算法,并给出系统平均功率和平均时延的闭式折中关系;在异构频谱聚合系统中,构建理论框架充分挖掘干扰控制对异构频谱聚合的本质影响,并提出了闭式的修正注水功率分配方案。提出的方案综合考虑了用户间干扰、信道条件以及队列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保障队列稳定性的同时提高频谱聚合系统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功率和平均时延呈线性折中;频谱聚和技术可以显着提高传输能力,并降低总能耗。2、通过协作多播中继技术支持海量高速数据传输。本研究在协作多播中继系统中建立双跳协作多播中继模型,综合考虑系统传输效率、用户公平性以及队列稳定性等目标,研究协作多播中继系统的信道分配与中继节点选择算法,并将多播技术与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相结合,从而显着减少传输内容。对于该多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了字典序最优的联合信道分配与中继节点选择算法,并从几何角度建立渐近等价分析结构,证明了算法的解具有帕累托最优性与唯一性;为了保证队列稳定性,本研究建立数据包队列模型,通过采用李雅普诺夫优化和强化学习,提出了一种低开销的多播中继选择方案,并分析了业务场景和中继数目等系统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协作多播中继技术可以显着减少传输内容,并改善传输条件,继而从多维度提升系统性能。3、通过移动边缘计算与内容边缘存储技术在离用户更近的网络边缘提供计算与存储服务。为了提升用户计算服务质量,本研究在移动边缘计算系统中建立数据包与计算双队列模型,设计了基于队列稳定性的联合通信与计算资源分配算法,并给出系统平均队列长度的上界。在此基础上,考虑用户和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受限,对离散时间受控随机游走过程进行稳态分析,闭式得到了系统时延性能;为了提升用户数据服务质量,本研究在节点存储系统中建立了包含请求队列和数据队列子系统的双队列系统,并且设计了请求、数据队列之间的动态映射,以在本地提取全网中的数据需求和网络拥塞信息。通过随机网络效用最大化的方法,设计了一种低开销的分布式转发与存储算法。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与移动设备建立更紧密相连的计算与存储能力,可以显着改善用户的计算与传输条件,减少传输内容,从而有效降低通信时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11)

田广旭[4](2018)在《异构自主车队的队列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的发明一方面极大程度上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提高了人类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自由性。但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这使得交通堵塞,经济社会诸项功能衰退,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恶劣后果随之产生。很多时候,车辆受着车辆加速度扰动,风速、参数不确定性等外部干扰。同时由于实际交通中车辆执行器本身的物理限制和对乘客安全的考虑,在几乎所有的应用中车辆执行器饱和甚至死区是不可避免的。执行器一旦饱和、死区而不加以控制,后果会比较严重,通常导致车辆性能的下降甚至不稳定。因此,如何减缓执行器饱和、死区的影响对于异构自主车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异构自主车队为研究对象,根据车队所受外界条件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车队模型和控制器以实现自主车队的稳定性,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分析了滑模控制和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自适应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了特定的车间距策略以增大交通流量和道路密度。第二,针对受到车辆加速度扰动,风速、参数不确定性和高机动、高噪声环境下由网络引起的中间的不确定性等外部干扰的异构自主车队,建立特定的车队模型,设计了控制车队的固定车间距策略和新型自适应分布控制器以保证车队各车辆在有限时间内的稳定性和队列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第叁,针对充分考虑执行器饱和、外部有界未知加速度干扰(外部干扰的上确界和下确界并不要求已知)的异构自主车队,建立适应该条件的车队二阶控制模型,设计了合适的固定车间距策略和自适应分布控制器并结合自适应补偿滑模控制技术用于补偿外部干扰的实变影响,同时通过建立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车辆的有限稳定性和车队的队列稳定性,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四,针对充分考虑执行器饱和死区、外部有界未知加速度干扰的基于网络的异构自主车队,建立车队纵向控制模型和设计二阶跟随车队的分布式滑模控制器,并采用固定车间距策略以提高交通密度和交通流量。同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车队的队列稳定性并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综上,本文研究了外界干扰、执行器饱和、执行器死区对异构自主车队的影响,并根据相应情况设计了合适的控制器,满足了车队各车辆在有限时间内的稳定性和队列的稳定性的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8-01-01)

高武霖,戴国华,史晓静,赵芳,袁琛皓[5](2018)在《中医药干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队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住院期间以应用中药注射剂≥7 d为暴露组。随访期间以应用中成药或中药汤剂≥28 d为暴露组。采用病历调查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资料、中药使用情况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电话随访患者出院至2015年12月31日中药使用情况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发生前3位为血运重建(30.93%),心肌梗死(25.77%),脑卒中(18.56%)。中医药治疗(OR=2.651),年龄(OR=1.881),抗栓治疗(OR=1.088),抗心肌缺血治疗(OR=1.150),降脂治疗(OR=1.241)是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中医药治疗(OR=2.972)是脑卒中的相关因素。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前3位为心血管再入院(11.66%),血运重建(7.13%),脑卒中(3.89%)。中医药治疗(OR=1.515),年龄(OR=1.892)是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年龄和性别等是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其中中医药治疗能够减少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住院期间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秦晓辉[6](2016)在《多型通信拓扑下车辆队列分布式控制中的稳定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队列通过引入无线通信扩展了成员车的环境感知能力,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采用几何构型更为紧凑的跟驰策略,从而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是智能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现有研究所涉及的通信拓扑结构单一,未考虑建模不确定性和通信扰动的影响,难适用于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四元素构架车辆队列模型,研究了多型通信拓扑结构下车辆队列的内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出了计算量独立于队列规模的控制器设计方法,为多型通信拓扑结构下车辆队列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奠定了基础。首先对具有非线性节点动力学的车辆队列进行动力学建模。将车辆控制系统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系统通过反馈线性化技术以获得带惯性延迟的线性车辆模型,上层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律以保持期望的队列几何构型。将通信拓扑建模为有向图,以拉普拉斯阵描述队列成员车之间的信息交互关系,从而建立起包含节点动力学、队列几何拓扑、通信拓扑和分布式控制律的四元素高维车辆队列模型。然后对多型通信拓扑动力学耦合下的四元素高维车辆队列模型进行闭环内稳定性分析。将高维度车辆队列的稳定性问题转化为低维度子模态的稳定性问题,在实数域中给出了一般通信拓扑下车辆队列系统的低维度稳定性充分必要条件。通过里卡蒂(Riccati)不等式将通信拓扑具体结构与控制器的设计解耦,以通信拓扑阵特征值对线性矩阵不等式可行域的影响表征通信拓扑结构对车辆队列内稳定性的影响,使得控制器求解计算量独立于队列规模。其次分析了匀质/异质参数摄动下车辆队列的内稳定性条件。基于所提出的控制器设计方法,证明了时变匀质参数摄动下车辆队列的稳定性取决于时间常数取摄动上界时队列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将异质参数摄动表达为范数有界形式,结合车辆模型的结构特点,给出了控制器所能镇定的异质参数摄动区间。为适应复杂的交通环境,进一步讨论了异质通信时延和随机通信拓扑切换对车辆队列内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异质通信时延上界,所设计控制器能够保证不大于该上界的异质通信时延下车辆队列系统的内稳定性。一般通信拓扑切换条件下,若子通信拓扑均具有有向生成树,且平均驻留时间不小于本文所提出的下界,则队列系统内稳定性得到保证。而对称通信拓扑切换条件下,车辆队列系统的内稳定性需要通信拓扑在有限时间内具有联合生成树。最后,开展了基于动态模拟试验台的车辆队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在匀质/异质参数摄动下、异质时延下以及通信拓扑切换情况下均能保证车辆队列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5-01)

郑学芳[7](2014)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与西医规范化药物治疗相比,在西医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药进行持续治疗是否可以进一步降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其对患者心绞痛疗效的改善情况。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分为2个队列,队列1为西医暴露组,队列2为中西医结合暴露组,西医暴露组100例,中西医结合暴露组200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心绞痛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暴露组在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给予丹篓片或益心舒口服。疗程:连续服药6个月,然后继续随访6个月,共1年。干预伏邪为措施把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主要疗效指标,结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疼痛程度、硝酸甘油停减率和心电图改善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在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预防心肌梗死、猝死、心力衰竭等)发生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疼痛程度、硝酸甘油停减改善情况比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中西医结合暴露组明显优于西医暴露组(P<0.05)。两组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中西医结合暴露组优于西医暴露组(P<0.05)。在心电图疗效方面,两组比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心电图缺血等情况,且中西医结合暴露组明显优于西医暴露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安全性指标监测均未见异常,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相比于单纯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显着改善,并且能降低心肌梗死、猝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绞痛症状、增强耐力和提高生命活动的质量。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明显优于西医标准化治疗。(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1)

孙慧玉,姜文刚[8](2014)在《有线网络PSO-PI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稳定性是实现拥塞控制的基础,针对目前PID-AQM控制器控制参数大多基于经验、缺乏稳定性分析的问题,提出了粒子群优化PID参数的整定策略,同时运用稳定分析论分析PSO-PID队列管理算法的稳定性.考虑TCP/AQM系统的时滞性,将时延系统利用泰勒展开转化为非时延系统进行稳定性判定.通过NS2仿真,结果表明,PSO-PID算法稳定性明显优于PID算法.(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4年02期)

王超,金丽娜[9](2014)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进场航班排序队列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终端空域航空器到达时间预测的准确性和排序队列的稳定性,本文从分析影响航空器预计到达时间ETA的不确定因素出发,建立了同一机型航空器过同一边界点到达时间的概率模型,提出了一种通过实际飞行数据计算到达时间的概率方法,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各影响因素对ETA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用概率方法预测到达时间具有简单易操作且准确性高的特点.利用影响程度作为权重进行修正并量化了ETA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改善进场航班排序队列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01期)

陈玉峰,殷刚,邹宽胜[10](2012)在《基于GPC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中TCP拥塞窗口的流体流模型,给出了离散模型和广义预测控制(GPC)算法的表达式;得出了路由器输出队列长度与参考队列长度的闭环传递函数;证明了GPC控制器在满足特定控制参数的条件下,无论网络参数如何变化,闭环系统都是稳定的;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队列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无线虚拟化网络中的多种资源动态分配问题,保证系统队列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提出一种基于队列稳定性的联合资源优化算法。首先,该算法考虑了每个虚拟运营商的缓存资源限制,对不同的虚拟运营商采取不同的定价机制,将多种虚拟资源分配作为一个联合优化问题,以最大化虚拟运营商收益为目标建立效用函数。然后,运用Lyapunov随机优化方法,根据当前系统用户的数据积压量设计了一种分布式调度算法,对虚拟网络收益的最优性与系统队列的稳定性进行权衡控制。最后,利用Lagrange理论对模型进行迭代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方案能够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虚拟网络总收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队列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明亮,宁滨,荀径,杨烨.列车编队运行队列稳定性分析[C].第叁十八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7).2019

[2].胡晓东,高鹏,唐伦,陈前斌.基于队列稳定性的联合资源优化算法[J].电子技术应用.2018

[3].王一钍.无线通信系统中面向队列稳定性的通信与计算资源分配[D].浙江大学.2018

[4].田广旭.异构自主车队的队列稳定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5].高武霖,戴国华,史晓静,赵芳,袁琛皓.中医药干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队列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

[6].秦晓辉.多型通信拓扑下车辆队列分布式控制中的稳定性问题[D].清华大学.2016

[7].郑学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

[8].孙慧玉,姜文刚.有线网络PSO-PI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稳定性分析[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4

[9].王超,金丽娜.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进场航班排序队列稳定性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

[10].陈玉峰,殷刚,邹宽胜.基于GPC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稳定性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队列稳定性论文-陈明亮,宁滨,荀径,杨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