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贝克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贝克莱,抽象,观念,物质
贝克莱论文文献综述
朱琳[1](2019)在《论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是十七世纪着名的哲学家之一,是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反抽象理论在贝克莱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抽象理论的反驳形成了贝克莱的新哲学——非物质主义。我的工作将表明:反抽象理论的本质就是解构实体概念。其理论不仅影响了经验主义,还是现代实证主义的理论源泉之一。概而言之,本文的框架大致是:一、反抽象理论的思想来源。二、贝克莱反抽象理论的具体内容。叁、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的意义。在第一部分我将具体论述贝克莱反抽象理论的思想来源,主要是经院哲学的唯名论和经验主义的先驱培根。唯名论里将具体论述两大代表人物司各脱和奥卡姆关于共相问题的主张。司各脱实现了“从共相占据实体”到“共相不能脱离个体性事物”的转变;奥卡姆在司各脱的理论上继续前进,并提出了指代理论和剃刀理论,对后世影响重大。紧随其后的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先驱培根,他建立的全新知识论体系影响了洛克和贝克莱等哲学家。培根从批判亚里士多德到四假相的提出为后来的哲学家摆脱抽象观念的束缚指出了方向。最后要论述的是洛克,他的思想继承了培根对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准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的思想。该节也会论述贝克莱对洛克批判的叁个内容,抽象观念、实体以及物质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我将论述贝克莱反抽象理论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抽象观念的批判、对物质实体存在的批判与其哲学的建立叁方面。在贝克莱看来,抽象观念不具有特殊性,只是一个例证,并且抽象观念并不能传达知识和扩大知识。语言是抽象观念的致误之源,因此我们也要对语言的使用慎之再叁,不要误用语言。我的工作将表明反抽象的实质是对实体的消解,无论是贝克莱认为物质实体是不存在的,还是他对感觉经验的提倡,并认为存在即是被感知,都无非是在消解物质实体。贝克莱借助物质实体不存在的论证建立起了非物质主义的哲学。这是他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第叁部分我将论述贝克莱反抽象理论的意义。贝克莱反抽象理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休谟哲学的影响,可以说休谟继承了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思想,还启发了休谟的不可知论。在实体问题上,休谟在贝克莱取消物质实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取消了精神实体,将实体问题走向了终局。另一方面贝克莱还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实证主义和早期分析哲学。这一部分主要探讨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对实证主义的先驱孔德以及分析哲学的代表卡尔纳普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1)
纪少文[2](2018)在《交织的唯名论与经验主义——以贝克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接续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近代哲学以认识论转向而在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对近代哲学家们的思想体系的探究亦因此常囿于认识论视野而忽视了其形而上学的唯名论或实在论的思想根基。贝克莱作为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之一,对其思想中的唯名论或实在论因素的相关探究却显得相对稀少。贝克莱在构建其观念论体系时,他的起点不仅是经验主义,而且不可忽略的是其唯名论思想,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这恰恰是过去很少关注的——将难以清晰地把握贝克莱思想的脉络。(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宁[3](2018)在《贝克莱心灵思想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阿那克萨戈拉提出用“努斯”来表示心灵以来,哲学家们对心灵问题的研究就一直持续到现在,并逐渐形成了主题鲜明、体系完备的心灵哲学。近代经验论哲学家贝克莱,在继承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以及洛克等人关于心灵问题论述的基础上,独树一帜,为心灵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贝克莱哲学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人类知识,心灵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贝克莱关于心灵是什么的问题有一个前后期的转变,从“知觉簇”到“实体”的转化说明了贝克莱心灵思想的成熟。作为经验论者,贝克莱哲学思想的起点是外在事物,心灵的认识对象是观念,贝克莱否定了物质实体的存在,以“存在就是被感知”等命题来说明心灵与观念,心灵与外物之间的关系,试图解决前人留下的身心二元对立的问题。观念作为人类知识的对象,是我们的心灵在感知外物,并反省自身时得到的结果,心灵与观念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其心灵问题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即心灵的主体性地位及其能动作用,这也是贝克莱心灵思想的主题。我们认为贝克莱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上帝的存在,然而,贝克莱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也给我们质疑知识的可知性提出了基础性的原因。贝克莱对心灵主体的能动性论述既推动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时也存在者一些不足,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全面地看待问题,客观公正地对贝克莱的哲学思想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4-09)
盛艳丽[4](2018)在《尼克·琼斯解读贝克莱哲学——基于笛卡尔、马勒伯朗士以及洛克对贝克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尼克·琼斯是英国利兹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现代哲学和幽默哲学,特别是研究贝克莱哲学思想。尼克·琼斯以贝克莱创作的《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和《海拉斯和斐洛诺斯的对话叁篇》这几部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考察笛卡尔、马勒伯朗士以及洛克对贝克莱哲学思想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8年01期)
李勇,高继鑫[5](2017)在《贝克莱为宗教辩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克莱为宗教辩护的动机可简要概括为叁个方面。首先,不同于神道设教的哲学家,贝克莱既笃定自己信仰的正确性,又确信自己信仰的道德性。其次,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相应,先验的认识论受到了经验主义的挑战。最后,除了为他心中的“真理”而战之外,贝克莱还认为基督教信仰(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6-06)
王幼林[6](2016)在《“心外无物”与“存在就是被感知”——王阳明与贝克莱对心物关系看法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阳明和贝克莱虽然都主张事物只能存在于心内,但两人对心物关系的看法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两人都把心看作本体,王阳明把心看作道德的本体,贝克莱把心看作世界的本体;两人都从主体性的角度解释物,王阳明把物解释为事,贝克莱把物解释为观念的集合;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强调要实现心理合一只能在心上下工夫,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强调只有心灵能够支撑事物的存在。因为东西方哲学的差异,王阳明的哲学走向了道德形而上学,贝克莱的哲学走向了客观唯心主义。(本文来源于《王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李向南[7](2016)在《贝克莱哲学中的观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念是贝克莱哲学中的两大范畴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贝克莱哲学缺乏确切的了解,多数人因为贝克莱哲学中“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而将其哲学简单地归为主观唯心主义,而忽视其哲学中的合理性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对贝克莱早期哲学的代表作《人类知识原理》中的观念进行探析,指出贝克莱早期的反抽象观念论是坚守洛克经验主义立场的必然结果。而其后期由于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笛卡尔思想的影响转变为理性主义立场。在后期着作当中,他放弃了“观念”而用“表象”一词取而代之,由此体现出他的哲学中知识论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文本的重读和对观念这一概念的研究探析其前后期哲学思想的变化,得出结论:贝克莱经历了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立场转变,但仍然是一位前后一致的客观唯心论者。(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16-07-01)
沈远[8](2016)在《“设计趋势”在服装设计企划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国际“设计趋势”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贝可莱尔》(《Peclers paris》)的应用案例研究,首先确认了《贝可莱尔》“设计趋势”的应用价值,然后以女装品牌“江南布衣”与“菀草壹”为例深入探讨了“设计趋势”在国内服装设计企划中的应用现状与遇到的问题。目前,关于“设计趋势”在服装设计企划中的应用研究是具有迫切性和实用性的。因为在当下的国内服装行业中,国内品牌普遍存在着对国际“设计趋势”的前瞻性盲点和产品应用转换的薄弱项。经过跟业内人士交流和调研,笔者发现对于“设计趋势”,国内服装品牌即便是有意识进行转化应用,方式也局限于选择其中一些设计点进行改良,或是直接照搬款式。究其原因,这种应用的局限性源于完整服装产品开发模式的不健全,进而导致在趋势信息的提取和应用上没有全局性掌控和系统性方法。而国内设计师在对于国际趋势的“茫然”则要归因于中国服装纺织行业的劳动密集属性,造成了长久以来行业整体对于“设计趋势”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产品设计开发的研究深度不足,尤其是缺少对“设计趋势”的针对性研究。1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以《贝可莱尔》“设计趋势”的应用为实例,以女装品牌“江南布衣”与“菀草壹”为落地点,分析了目前国内服装品牌在“设计趋势”应用上的信息来源、应用方式、应用成效,进而对应用的缺陷、延伸和预期做出系统性结果,最终为帮助国内本土品牌在产品设计上实现突破性进展,正视目前存在的套用“设计趋势”元素,不考虑目标客户群的审美需求,坐等借鉴他人成果,在“设计趋势”引导和自身品牌设计定位之间找不准黄金结合点等缺陷问题,提出包括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调查研究法、从同行视角出发的比较应用法,从自身纵向发展角度出发的变更应用法,从横向产品迭代角度出发的加减应用法,还有从大局观出发的综合应用法,以及从创造性设计思维出发的联想应用法等更科学有效的应用延伸方法。力求帮助国内服装品牌在保有自身品牌风格的前提下结合“设计趋势”,进行品牌优化。同时,也对研发国内“设计趋势”起到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16-05-01)
张茜[9](2016)在《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中的哲学命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知识原理》是贝克莱"观念论"哲学的集中体现[1],它由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开篇便反驳了"人们心灵可以形成抽象的普遍的观念(或概念)"的观点;接着阐述自己的"观念的存在正在于其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几个重要思想和命题。本文将围绕《人类知识原理》来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6年08期)
郭姝睿[10](2016)在《浅析贝克莱的哲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克莱的出身背景与洛克的唯物理论是贝克莱哲学思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贝克莱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但唯心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必将导致贝克莱的主要思想走向矛盾的极端。(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6年05期)
贝克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接续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近代哲学以认识论转向而在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对近代哲学家们的思想体系的探究亦因此常囿于认识论视野而忽视了其形而上学的唯名论或实在论的思想根基。贝克莱作为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之一,对其思想中的唯名论或实在论因素的相关探究却显得相对稀少。贝克莱在构建其观念论体系时,他的起点不仅是经验主义,而且不可忽略的是其唯名论思想,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这恰恰是过去很少关注的——将难以清晰地把握贝克莱思想的脉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贝克莱论文参考文献
[1].朱琳.论贝克莱的反抽象理论[D].西南大学.2019
[2].纪少文.交织的唯名论与经验主义——以贝克莱为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刘宁.贝克莱心灵思想解析[D].黑龙江大学.2018
[4].盛艳丽.尼克·琼斯解读贝克莱哲学——基于笛卡尔、马勒伯朗士以及洛克对贝克莱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5].李勇,高继鑫.贝克莱为宗教辩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6].王幼林.“心外无物”与“存在就是被感知”——王阳明与贝克莱对心物关系看法之比较[J].王学研究.2016
[7].李向南.贝克莱哲学中的观念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6
[8].沈远.“设计趋势”在服装设计企划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
[9].张茜.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中的哲学命题[J].科技风.2016
[10].郭姝睿.浅析贝克莱的哲学思想[J].法制博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