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百花小学710032
摘要: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学习方法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参与,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参与的氛围,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主动氛围
数学以其特有的魅力,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思维发展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学教学不能只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获取知识、得到思维的训练,启迪学生的灵性。
传统的教育非常注重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讲,学生死学。学生从踏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外别无选择。这种教育从小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一、树立自主参与意识
1.学习方法自己归纳。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平时教学中我让学生归纳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时,我先让学生分析它与一个因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学生没有了再等待老师讲授的机会,消除了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学生的计划是:要学会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采用“自学例题——自己试做——教师订正——反复练习”的步骤完成。制定了计划,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有了方向,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比教师指导下的效果好得多。在充分地给学生自主权的同时,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状态。
2.教学过程自主参与。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良好时机。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学生拿出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观察、触摸、尝试归纳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探究长方体棱的长度关系、面的大小关系时可以让学生用笔标出12条棱、6个面)。
(3)通过学生的归纳、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方体所有的特征。
(4)让学生用橡皮泥作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作棱,四人一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数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3.练习方式自主选择。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中学生基础不同的现象,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有弹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挑选,更好地发挥参与效果。
二、营造自主参与的氛围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蓝本,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创设问题情境。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说的“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也正是这个道理。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的有益尝试。
3.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在教学时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不仅能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我借助游戏来创设情境:首先请两名学生从讲台的两边各拿一物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直至相遇交换物品,使运动过程由静变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相背”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三、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1.正确认识参与中的创新思维。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性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需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他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思想的火花而无需压抑,不怕别人笑话或讥讽。因此,教师应该鼓励那些以不平常方式来理解事物的学生,提高师生对于那些用不同传统方式来观察和思考学生的容忍精神。
2.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对象是少年儿童,对他们进行创新教育,只能是培养他们从小就具有创新意识,学会自觉地观察、无拘无束地想象、开拓性地猜测,通过验证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规律、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再也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加快自身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探索知识的引导者,让学生在竞争中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人格、富有创造精神、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