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锣鼓论文-林翰羽

舟山锣鼓论文-林翰羽

导读:本文包含了舟山锣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舟山锣鼓,吹打乐,文化价值

舟山锣鼓论文文献综述

林翰羽[1](2018)在《舟山锣鼓传承现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由民间吹打班发展而来的浙江舟山民间吹打乐种——舟山锣鼓,在浙东锣鼓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舟山锣鼓从农村吹打班发展为全国知名吹打乐,并被评选为作为舟山的文化符号。文章试从舟山锣鼓的历史发展、艺术特征、传承人与代表曲目等方面进行论述,从多个角度体现舟山锣鼓的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08期)

刘淼[2](2018)在《舟山锣鼓当了主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一部以海洋文化为依托,展现东海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打击乐情景剧《鼓舞大海》在浙江舟山普陀大剧院首演。以往只能在综合性演出中起烘托气氛作用的舟山锣鼓首次成为整场演出的主角。打击乐情景剧《鼓舞大海》以一个与海为伴的家族为线索,选取德高望重(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8-01-24)

胡昊[3](2017)在《舟山锣鼓敲响《鼓舞大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舟山锣鼓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跨界融合作品《鼓舞大海》将于10月27日晚首次公开亮相舟山。以往只能在综合性演出中起烘托气氛作用的舟山锣鼓,将首次成为整场演出的主角。舟山锣鼓的华丽蜕变,是这项国家级非遗的创新性发展。多种非遗亮相舞台“平安(本文来源于《浙江日报》期刊2017-10-27)

费凡,查欣[4](2015)在《原生态舟山锣鼓艺术本源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舟山锣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保护项目,在打击乐中独具特色,知名度非常高。文章试从原生态舟山锣鼓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征、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重点放在原生态舟山锣鼓艺术特征的本源探讨,以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舟山锣鼓,为今后的舟山锣鼓保护、继承工作提供艺术基础材料。(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赵翔[5](2013)在《舟山锣鼓 海天之间的粗犷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舟山群岛位于东海之湄、长江之尾,如同镶嵌在浩瀚无垠水面上的千百颗"玛瑙翡翠",是我国的第一大群岛。这里独特的海洋环境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孕育了绚烂多彩的民间艺术",舟山锣鼓"就是其中的代表。"锣鼓响,脚底痒。"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迎神赛会,或旧时婚嫁喜事、祝寿庆生、新船下水等欢庆时节,舟山锣鼓必不可缺。唯有这慷慨激昂的锣鼓,才能抒发海边人家辛苦劳作后内心的甘辛,表达(本文来源于《今日浙江》期刊2013年21期)

张杰[6](2012)在《舟山锣鼓 海之欢歌》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夯实当下文化创造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2006年5月20日,舟山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舟山锣鼓音响宏壮,旋律奔放,气氛热烈,具有鲜明的海岛特色。舟山锣鼓艺术是舟山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舟山渔区人民生活的折射,凝结着舟山渔区劳动人民的智慧,渗透着舟山渔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舟山渔区劳动人民朴素、鲜明的审美观念。本期我们将重点推介我国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舟山锣鼓。(本文来源于《海洋信息》期刊2012年04期)

裘旭惠,瞿明刚[7](2012)在《舟山锣鼓与舟山群岛》一文中研究指出“舟山锣鼓”是产生于舟山群岛的一种民间艺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出现在东海的海面、码头、渔村与街巷,也走进过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我们从舟山群岛的人文地理环境方面认识其发生的“土壤”和“气候”,将可以深入认识其发生条件和艺术特点(本文来源于《舟山日报》期刊2012-08-31)

裘旭惠,瞿明刚[8](2012)在《舟山锣鼓与舟山群岛——关于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地理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舟山锣鼓"是产生于舟山群岛的一种民间艺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出现在东海的海面、码头、渔村与街巷,也走进过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我们从舟山群岛的人文地理环境方面认识其发生的"土壤"和"气侯",将可以深入认识其发生条件和艺术特点,以利于它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群文天地》期刊2012年14期)

曹玲,王晓敏,姚峰[9](2011)在《舟山锣鼓面临传承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舟山民俗文化中,舟山锣鼓,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独特的演奏形式,成为舟山的文化名片和王牌产品。   当前,不少传统民俗活动日益淡化,现代多元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舟山锣鼓,如何保持原汁原味,一代一代相传下去?又如(本文来源于《舟山日报》期刊2011-11-17)

[10](2010)在《舟山锣鼓》一文中研究指出舟山锣鼓有叁大类别:吹打乐、锣鼓乐、吹打唱。"吹打乐"中既有江南丝竹、江浙音乐的元素,又有海岛民俗特色融合而成,具有明显的本土与外来乐曲相结合的特点;"锣鼓乐"以排鼓、排锣为主奏乐器,使其表演色彩更加浓厚,气势恢宏;"吹打唱"的形式多见于宗教活动,如乐曲《叁宝赞》,当法事活动进入高潮阶段时,乐队除吹打乐曲外,还要伴以人声诵唱。(本文来源于《浙江档案》期刊2010年10期)

舟山锣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前,一部以海洋文化为依托,展现东海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打击乐情景剧《鼓舞大海》在浙江舟山普陀大剧院首演。以往只能在综合性演出中起烘托气氛作用的舟山锣鼓首次成为整场演出的主角。打击乐情景剧《鼓舞大海》以一个与海为伴的家族为线索,选取德高望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舟山锣鼓论文参考文献

[1].林翰羽.舟山锣鼓传承现状探究[J].北方音乐.2018

[2].刘淼.舟山锣鼓当了主角[N].中国文化报.2018

[3].胡昊.舟山锣鼓敲响《鼓舞大海》[N].浙江日报.2017

[4].费凡,查欣.原生态舟山锣鼓艺术本源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

[5].赵翔.舟山锣鼓海天之间的粗犷之美[J].今日浙江.2013

[6].张杰.舟山锣鼓海之欢歌[J].海洋信息.2012

[7].裘旭惠,瞿明刚.舟山锣鼓与舟山群岛[N].舟山日报.2012

[8].裘旭惠,瞿明刚.舟山锣鼓与舟山群岛——关于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地理考察[J].群文天地.2012

[9].曹玲,王晓敏,姚峰.舟山锣鼓面临传承危机[N].舟山日报.2011

[10]..舟山锣鼓[J].浙江档案.2010

标签:;  ;  ;  

舟山锣鼓论文-林翰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