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线光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砷化铟纳米线,硫化物,表面态,光致发光
线光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宝宝,李生娟,陈刚,李世民,王兴军[1](2019)在《硫化物钝化对InAs纳米线光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InAs纳米线表面氧化造成的发光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十八硫醇和硫化铵钝化了由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的闪锌矿结构的InAs纳米线。对硫化物钝化前后的InAs纳米线进行温度依赖的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十八硫醇和硫化铵钝化的InAs纳米线在25 K温度下的发光效率与未钝化的InAs纳米线相比分别提高了~6倍和~7倍,此外,可以在室温下探测到硫化铵钝化的InAs纳米线的光致发光,这为未来基于InAs纳米线的中红外纳米光子器件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洋[2](2019)在《超导探测器氮化铌纳米线光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因其高探测效率,低暗计数,低时间抖动,宽响应光谱等诸多优点而在量子通信,卫星激光测距,深空激光通信,光时域反射仪,海雾测量,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氮化铌(NbN)是SNSPD常用的光敏材料,同时NbN纳米线也是SNSPD器件核心组成部分,其光子传输性质是影响器件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超导纳米线电学特性研究比较深入,但其光学特性研究较少。本文章基于NbN纳米线的光学特性展开,设计并加工制备了四种SNSPD器件结构,使用光谱仪测量了这四种结构的光吸收效率,并结合实验测量数据和FDTD的仿真结果系统探究了这四种SNSPD器件结构的光学特性。还搭建了微米量级的SNSPD光敏面的光学特性测量系统,目前可用于测量常温下的有效纳米线探测区域的光吸收效率。后期搭配制冷机还可用于测量低温下SNSPD纳米线的光学特性。本论文主要成果如下:第一,为了比较不同材料结构的SNSPD对光吸收率的影响,我们设计了四种SNSPD结构,(1)背面入射的以双面热氧化硅为衬底的结构;(2)背面入射的以双面SiN硅为衬底的结构;(3)正面入射的硅衬底上以金属Au层+SiN层为反射镜的结构;(4)正面入射的以布拉格反射镜(DBR)为基底的结构。并在以上四种衬底结构上,各自溅射沉积了不同厚度的NbN薄膜,以观察NbN薄膜的厚度对光吸收率的影响。第二,我们使用光谱仪测量了四种结构中所用衬底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分析发现有减反层的双面SN硅衬底因其SiN介电常数满足Si与空气之间的阻抗匹配条件,可以基本消除反射作用,使反射率降低至0.9%。还测量了不同NbN厚度条件下这些结构的光吸收效率。通过分析,我们观察到不同结构下的最佳NbN厚度与光子吸收效率的关联为:双面热氧化硅衬底上的NbN薄膜在1606nm波长处光吸收率最大为91.7%,其他结构在最佳NbN厚度条件下各自的光吸收率都能高达99%以上。其中双面SiN的硅衬底上NbN薄膜的最大光吸收效率为99.3%,Au金属层+SiN结构为99.8%,DBR结构为99.9%,并将以DBR为衬底的器件测量数据与FDTD的仿真数据做了差异性分析。这些结果对设计并研制出高系统效率的SNSPD具有重大意义。第叁,普通的光谱仪只能测量毫米量级的探测区域,而一般的器件是微米量级,制作难度较大。为此我们使用环行器和光功率计设计了微米量级的光学特性测量系统。并对我们所制备的以DBR为衬底的高效率正面对光SNSPD器件的光敏面纳米线区域进行了测量,其吸收率可达95%以上。(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李雪芹[3](2019)在《掘进工作面污染源多尺度谱在线光学监测与智能辨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工业发展“十叁五”规划要求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改善职工健康状况,但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矿井掘进工作面因爆破作业,会瞬间产生大量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及矿尘,并随通风扩散至整个掘进巷道及矿井通风网络中,而这些污染物对于矿井安全生产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建设掘进工作面在线监测系统,掌握烟气危险源动态扩散规律,实时感知危险源并提供风险防控参考,这对于保障掘进作业的长效安全进行与职工职业健康,实现现代化矿井智能通风与应急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文以石壕煤矿12182掘进工作面污染源在线光学监测与智能辨识为研究课题。首先,根据工作面现状分析了现场监控存在的不足与现实需求,基于紫外可见、红外光谱吸收式气体浓度测量方法并结合束管监测技术,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掘进工作面分布式在线光学监测系统。其次,为满足污染物浓度在线监测系统调校与性能评估的需要,采用数值方法再现了掘进工作面烟气扩散过程与瞬态分布特征,建立了污染源时空演变特性仿真大数据。最后,通过研究有害气体多尺度光谱(紫外可见纳米级、红外微米级)并结合污染物分布大数据,建立了多元组分浓度与光辐射特性之间的映射模型,分析了污染源光学监测信号的时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传感器的高精度非线性校正及污染源浓度分布的实时重构。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矿井掘进工作面分布式双波段协同在线监测系统与污染源光学智能感知、辨识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现代化矿井监控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提供设计依据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张雷军[4](2019)在《基于悬链线光学的位相调控纳米结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波束的调控,一直以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而用于控制波束波前的传统光学元件因其需要一定的厚度和较大的体积,严重阻碍了现代光学器件向集成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虽然人工电磁超材料由于其超常的电磁响应特性,可以实现亚波长尺度的电磁波调控,但其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制备,并且也有高损耗和带宽较窄的缺陷。而由叁维超材料引申到二维平面的超表面结构克服了以上问题,并因其优异的性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P-B相位调控的悬链线超表面结构。这种超表面结构的单个单元就可以产生0-2π的连续相位变化。不像离散型纳米天线需要离散的相位采样,所以这就极大地简化了结构的设计以及制备的复杂性,对以后的应用具有巨大的优势。并且,悬链线结构可以实现波束偏振态的转化,可以对波束的波前进行有效的调控,同时还具有宽带相位调制特性。本文具体内容包括:1.介绍了超表面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叁种典型的位相调控方法和原理,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了悬链线超表面结构位相调控的内在机理。2.构建了使得透射光束偏折角度为30°、45°以及60°的悬链线偏折阵列结构,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其透射场的电场分布以及远场中的辐射方向图。并且通过MATLAB对透射场的数据进行了去共极化处理,所得到的结果充分说明了透射场中的共极化分量没有发生偏折,仍然沿着原来的方向传播,真正发生偏折的是入射波通过悬链线结构后产生的交叉极化波部分。3.利用悬链线结构对入射波束独特的位相调控特性,借助Python设计了圆环形、单螺旋形以及双螺旋形的悬链线超表面结构。通过仿真结果可知,这些结构可以对近红外波段的入射光束进行有效的调控,产生高阶的贝塞尔光束,并且其响应的带宽很宽,在260THz-300THz频率范围内都有良好的调控效果。4.对悬链线结构的交叉极化转换效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优化悬链线结构的周期、材料、添加反射层以及增透层的方法,使得悬链结构的交叉极化转换效率从最初的2%提高到19%(理论极限值25%)。最后通过单螺旋的悬链线模型,对本文提出的交叉极化转换效率提升的方法进行了模拟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吴洋,陈奇,徐睿莹,葛睿,张彪[5](2018)在《氮化铌纳米线光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铌(NbN)纳米线是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常用的光敏材料,其光学性质是影响SNSPD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系统研究了多种NbN超导纳米线探测器器件结构的光学特性,表征了以下四种器件结构下的反射光谱以及透射光谱:1)双面热氧化硅衬底背面对光结构;2)双面SiN硅衬底背面对光结构;3)硅衬底上以金层+SiN缓冲层为反射镜的正面对光结构;4)以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为衬底的正面对光结构.并在上述四种器件结构基础上,生长了不同厚度的NbN薄膜,观察不同厚度NbN薄膜的吸收效率.经分析,发现在不同器件结构下的最佳NbN厚度与光吸收率的关系如下:双面热氧化硅衬底上的NbN层在1606 nm处最大吸收率为91.7%,其余结构在最佳NbN厚度条件下吸收率都能达到99%以上.其中双面SiN的硅衬底结构中最大吸收率为99.3%, Au+SiN为99.8%, DBR为99.9%.最后,将DBR器件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差异性分析.这些结果对高效率SNSPD设计与研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王彩平[6](2016)在《在线光学传递函数检测及其精密定位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光学系统成像技术在工业和检测领域的应用渐趋广泛,尤其在自动化和智能控制方面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光学系统成像的质量检测和各种评价方法呈现突出的重要性。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有很多种方法,如:星点检验法、鉴别率法、波相差法、光学传递函数检测法等,其中光学传递函数(MTF)检测法是目前公认的最为客观、有效的一种光学像质检测方法。目前光学传递函数检测仪正在向自动化与标准化演进。自动版的MTF检测仪对重复定位精度的要求比较高,且要求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本文结合现代自动MTF检测仪在工业生产线上使用时遇到的定位不精准以及系统不稳定等问题,在充分研究了光学传递函数理论基础和精密定位检测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光栅尺的闭环位置反馈系统,并在软件、硬件两方面将闭环定位系统融合进自动MTF检测系统中,实现了±1μm的系统定位精度。MTF检测仪的定位精度问题得到解决后,本文对改进后的MTF检测系统进行了仪器重复性和稳定性检测并获得较好的测量结果,判断得出了基于光栅尺闭环反馈控制的MTF检测平台重复性和稳定性满足工业生产要求。最后在重复定位精度高、仪器重复性与稳定性好的基础上,参考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标准差和极差等原理,本文对大批量待测的A扫描镜头的MTF离散性进行了研究,得出MTF离散性研究数据满足A扫描镜头的生产制造要求的结论,并且这套闭环控制检测系统已经植入到生产线上,直观地对A扫描镜头好坏进行了判断。(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3-01)
张解放,楼吉辉[7](2013)在《非均匀非线性波导中线光学畸形波及其传播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均匀非线性波导中光脉冲的传播由(2+1)维变系数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描述。通过引进相似变换,构建出非均匀非线性波导中的准确的二维一阶、二阶线光学畸形波解;深入讨论了它们在周期色散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给出了操控它们传播的控制条件。研究发现一阶、二阶光学畸形波解在平面上看具有类似于KP(KadomfsovPefrishvili)方程中线孤子解的特征,因此引进了线光学畸形波的概念。(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尉伟,张波,洪远志,裴香涛,范乐[8](2013)在《同步辐射光源光束线光学元件碳污染原位清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对由于表面碳污染减少光通量的同步辐射光学元件进行原位清洗实验,利用质谱仪、X射线电子能谱对清洗过程以及表面变化进行监测,并对清洗过程截止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射频等离子体清洗方法可有效去除严重影响光束线使用效率的碳污染,提高光束线使用效率;通过监测气体成分变化能为截止点判断提供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吴立明,陈玲[9](2012)在《无机非线光学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材料在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新颖高效的NLO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利用无机固相合成手段,我们发现了系列新颖的、具有良好的倍频效应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化合物,一些化合物还表现了特殊的响应机制,特殊的晶体结构。例如违背Kleinman规则最强SHG响应的手性La_4InSbS_9,SHG强度为商用AgGaS_2100倍的四面体超结构Ba_3AGa_5Se_(10)Cl_2,不对称单元定向排列的Ln_4GaSbS_9以及多基团协同增强的Pb_2B_5O_9I等。(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2)
吴红萍[10](2012)在《新型紫外、深紫外非线光学晶体氯硼酸钾、氟硼酸钡的合成、生长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在K_2O-KCl-B_2O_3和BaO-BaF_2-B_2O_3体系中合成出两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卤素硼酸盐K_3B_6O_(10)Cl (KBOC)和Ba_4B_(11)O_(20)F(BBOF),KBOC和BBOF的紫外截止边都达到了深紫外区,BBOF粉末倍频效应达10倍KDP。采用顶部籽晶法生长出了大尺寸的晶体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探索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过程中,发现了四种结构新颖的硼酸盐化合物;另外,使用室温溶液法得到了两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的硼酸盐化合物。主要工作及结果如下:1.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KBOC的研究在硼氧框架中引入碱金属阳离子和卤素离子以提高其性能的设计思想指导下,首次获得一种新型的碱金属卤素硼酸盐(KBOC)。其中,选择硼氧功能基元为阴离子,其带隙较大,双光子吸收概率小,激光损伤阈值较高;B-O键利于宽波段光透过;阳离子选择无d~0电子跃迁的碱金属离子,有利于紫外光透过;同时卤素离子的引入也将拓宽其透光范围;在结构上,选择类钙钛矿结构,有助于产生大的非线性光学效应。非线性光学性能测试表明,KBOC粉末倍频效应约为3倍KDP,可实现相位匹配。分析发现,KBOC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效应主要来源于畸变的ClK_6多面体及B_6O_(10)基团。通过TG-DSC测试表明KBOC为非同成分熔融化合物。通过助熔剂探索,生长出25mm×11mm×7mm高质量单晶。测量了KBOC晶体的透光范围,采用最小偏向角法对KBOC晶体折射率进行了测量,计算出KBOC晶体的相位匹配区间,证实了在1064nm基频光下,可以实现I类、II类相位匹配。KBOC晶体的I类相匹配最短倍频波长为255nm。KBOC晶体的激光损伤阈值实验表明:其激光损伤阈值大于9.2GW/cm~2。晶体的热膨胀系数沿a和c方向分别为3.08×10~(-6)和28.4×10~(-6)K~(-1)。硬度测试表明,KBOC晶体的莫氏硬度约为4-5Mohs,物化性能稳定。2.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BBOF的研究将无d-d电子跃迁的金属阳离子基元和利于紫外光透过的氟离子与硼氧功能基元结合,首次设计、合成出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BBOF。利用高温熔液法获得小尺寸BBOF晶体。单晶结构解析表明,BBOF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mc21,晶胞参数为:a=18.8112(15),b=10.7151(6),c=8.6031(5),Z=4,V=1734.1(2)3。BBOF晶体结构是由新的硼氧功能基元B11O24通过氧原子连接形成一个沿c方向的孔道,Ba(1)-F(1)-Ba(2)链填充于孔道中,Ba(3)原子位于孔道周围对称的位置上。非线性光学性能测试表明,BBOF粉末倍频效应约为10倍KDP,可实现相位匹配。采用顶部籽晶法生长出BBOF晶体,BBOF晶体透过光谱测试表明其紫外截止边约为190nm。硬度测试表明,BBOF晶体的硬度约5Mohs。潮解性能实验表明,BBOF晶体不吸潮,在水中和空气中都很稳定。3.四种新型硼酸盐化合物的研究发现了四种新型硼酸盐化合物:K_3ZnB_5O_(10)、Pb_xBa_(9-x)B_(18)O_(36)、K_3B_3O_3F_6和CsB_5O_8,解析其单晶结构,测试其光学和热学性能。其中,K3ZnB5O10为同成分熔融化合物。Pb_xBa_(9-x)B_(18)O_(36)晶体结构中含有B_3O_6功能基元,与β-BaB_2O_4结构比较:B_3O_6功能基元的排列方式对材料的倍频效应有较大影响。在K_3B_3O_3F_6化合物中,B和F的成键在常压下比较少。CsB_5O_8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n,基本功能基元为B_(10)O_(22),它与文献报道的α-CsB_5O_8、β-CsB_5O_8和γ-CsB_5O_8结构不同,其差异主要是由基本功能基元不同引起的。4.两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硼酸盐的研究通过室温溶液法合成了两种有机-无机杂化硼酸盐晶体Sr[B(C_6H_5O_7)_2](H_2O)_43H_2O和Ca[B(C_6H_6O_7)_2](H_2O)_4HCl,反应原料的初始摩尔比和溶液的pH值对生长这两种晶体起着重要的作用。解析了晶体结构,测试了红外、透过光谱,分析了其热性能及元素组成。(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2-06-01)
线光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因其高探测效率,低暗计数,低时间抖动,宽响应光谱等诸多优点而在量子通信,卫星激光测距,深空激光通信,光时域反射仪,海雾测量,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氮化铌(NbN)是SNSPD常用的光敏材料,同时NbN纳米线也是SNSPD器件核心组成部分,其光子传输性质是影响器件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超导纳米线电学特性研究比较深入,但其光学特性研究较少。本文章基于NbN纳米线的光学特性展开,设计并加工制备了四种SNSPD器件结构,使用光谱仪测量了这四种结构的光吸收效率,并结合实验测量数据和FDTD的仿真结果系统探究了这四种SNSPD器件结构的光学特性。还搭建了微米量级的SNSPD光敏面的光学特性测量系统,目前可用于测量常温下的有效纳米线探测区域的光吸收效率。后期搭配制冷机还可用于测量低温下SNSPD纳米线的光学特性。本论文主要成果如下:第一,为了比较不同材料结构的SNSPD对光吸收率的影响,我们设计了四种SNSPD结构,(1)背面入射的以双面热氧化硅为衬底的结构;(2)背面入射的以双面SiN硅为衬底的结构;(3)正面入射的硅衬底上以金属Au层+SiN层为反射镜的结构;(4)正面入射的以布拉格反射镜(DBR)为基底的结构。并在以上四种衬底结构上,各自溅射沉积了不同厚度的NbN薄膜,以观察NbN薄膜的厚度对光吸收率的影响。第二,我们使用光谱仪测量了四种结构中所用衬底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分析发现有减反层的双面SN硅衬底因其SiN介电常数满足Si与空气之间的阻抗匹配条件,可以基本消除反射作用,使反射率降低至0.9%。还测量了不同NbN厚度条件下这些结构的光吸收效率。通过分析,我们观察到不同结构下的最佳NbN厚度与光子吸收效率的关联为:双面热氧化硅衬底上的NbN薄膜在1606nm波长处光吸收率最大为91.7%,其他结构在最佳NbN厚度条件下各自的光吸收率都能高达99%以上。其中双面SiN的硅衬底上NbN薄膜的最大光吸收效率为99.3%,Au金属层+SiN结构为99.8%,DBR结构为99.9%,并将以DBR为衬底的器件测量数据与FDTD的仿真数据做了差异性分析。这些结果对设计并研制出高系统效率的SNSPD具有重大意义。第叁,普通的光谱仪只能测量毫米量级的探测区域,而一般的器件是微米量级,制作难度较大。为此我们使用环行器和光功率计设计了微米量级的光学特性测量系统。并对我们所制备的以DBR为衬底的高效率正面对光SNSPD器件的光敏面纳米线区域进行了测量,其吸收率可达95%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光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宝宝,李生娟,陈刚,李世民,王兴军.硫化物钝化对InAs纳米线光学特性的影响[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2].吴洋.超导探测器氮化铌纳米线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9
[3].李雪芹.掘进工作面污染源多尺度谱在线光学监测与智能辨识方法[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张雷军.基于悬链线光学的位相调控纳米结构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吴洋,陈奇,徐睿莹,葛睿,张彪.氮化铌纳米线光学特性[J].物理学报.2018
[6].王彩平.在线光学传递函数检测及其精密定位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
[7].张解放,楼吉辉.非均匀非线性波导中线光学畸形波及其传播控制[J].光学学报.2013
[8].尉伟,张波,洪远志,裴香涛,范乐.同步辐射光源光束线光学元件碳污染原位清洗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
[9].吴立明,陈玲.无机非线光学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C].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10].吴红萍.新型紫外、深紫外非线光学晶体氯硼酸钾、氟硼酸钡的合成、生长及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