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保险制度论文-熊凌云

地震保险制度论文-熊凌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保险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震保险,火灾保险,保险金额,保费折扣,保险赔款,赔偿限额,损失金额,民生,主险,保险费

地震保险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熊凌云[1](2019)在《与时俱进 兼顾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长驻日本的6年间,正好赶上“3·11”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也经历了2016年的熊本地震、2018年的大阪地震和北海道胆振东部地震等高震级地震,加上恰逢在日华人因为消费税增税掀起一股购买住房的热潮,带动笔者任职的公司承保了大量住宅火灾保险及附加地震保(本文来源于《中国保险报》期刊2019-07-04)

杜晓,陶稳[2](2019)在《引入保险机制治愈巨灾之殇》一文中研究指出巨灾保险是承保巨灾风险的保险类型,将地震、洪水、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风险分散和转移,并在灾害发生后进行经济赔偿建立和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对于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后的处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巨灾保险制度需要政府支持,仅依靠某个部门或保险行(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9-06-25)

吴大明,赵歌今[3](2019)在《国外地震灾害保险制度概况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灾害保险是重特大灾害保险的一个分支,更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地震灾害保险的实施,能够较好地推进防震减震工作的落实。当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后快速理赔能够为灾区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可靠的保障,缓解政府和社会灾后恢复重建的财政压力。国外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且适合应急管理发展需求的地震灾害保险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典型国家地震灾害保险制度发展现状和经验,为我国地震灾害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和应急管理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启示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期刊2019年03期)

张力毅[4](2018)在《台湾地区政策性地震保险制度构建经验之启示——写在中国大陆拟制定《地震巨灾保险条例》之际》一文中研究指出自9·21大地震后,为了尽可能地分散地震这一巨灾可能导致的巨大财产损害,中国台湾地区从2002年起就尝试构建政策性住宅地震保险制度。在政策性保险的理论框架下,台湾地区住宅地震保险制度在规则体系的构建、投保方式的采行、损害补偿范围的确定、费率模式的划定,乃至危险分散方式的建立上,都有一定的特色。如今中国大陆正尝试构建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台湾地区的成熟经验并吸取可能的教训,争取早日将住宅地震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的范畴,并在普及地震保险、确立其充分的保险保障范围,以及合理分散巨灾风险等方面设计妥适的规则。(本文来源于《保险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金满涛[5](2018)在《日本、中国台湾、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年前汶川大地震给我国造成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灾后保险理赔工作也充分暴露出我国保险业在开办地震灾害保险业务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地震多发区域,地震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开展地震保险业务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办地震保险业务,减轻地震巨灾对国家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保险》期刊2018年06期)

曹斯蔚[6](2018)在《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探索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已进入边试边行阶段。随着2016年5月16日《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和2017年5月16日财政部《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专项准备金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地震巨灾保险条例》也预计将在2018年年内发布,我国城乡居民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的构建将全面铺开。国内云南、陕西、四川等地的试点经验和实践表明,由于政策性农房保险在建立对地震巨灾风险的保障机制方面与我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的制度建设工作存在许多共性与交叉,制度的构建必须适应我国住宅供给的实际与变化,需要纳入到一个体系来分析和讨论。本文聚焦这些新特征,力图从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的制度设计与建设,既面临其本身所固有的偿付能力被“击穿”、附着抵押物灭失后系统性大规模信贷违约两大风险,又需要解决农村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精准对接农房保险地震风险保障机制、城市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覆盖范围适应住宅供给市场结构变化两项新问题,所以,在研究中逐一尽可能具体、全面、深入地分析其各种因素,使制度构建的对策建议条理化、系统化,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指导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内容、方法、理论基础、技术指标,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展,通过归纳和总结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深化对本文研究选题的认识与理解;第二部分分析了农房保险地震风险保障机制与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推断出制度构建必须遵循的规律与趋势;第叁部分剖析制度建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风险与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从国外与我国台湾省的地震保险制度实践的比较分析中汲取经验,并获得对我国制度构建的启示;第五部分针对我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建立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与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张蕴遐[7](2018)在《地震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再保险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受地震风险危害最大、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不匹配的,是相对滞后的地震风险管理体系。我国地震风险管理还停留在主要依靠政府救助的原始阶段。政府救助对财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令公共事务管理者不得不考虑一套灾前融资和风险转移方案。显然,地震保险是最佳的选择。然而,由于地震风险不符合传统的可保风险理想条件,地震保险具有正的外部性和准公共品属性,单纯依靠市场自身,难以形成有效供给,会导致市场失灵。地震再保险因其能够改善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实现风险跨区域分散等原因,能够帮助突破可保风险理论的限制,扩大承保能力,破解市场失灵局面,成为地震保险中的核心环节。利用再保险机制来构建地震保险体系是必要且可行的。我国地震保险发展历经曲折。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巨灾风险管理的重视,逐渐有了不同层面的地震保险制度创新和尝试,但始终没有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地震风险管理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再保险的视角开展研究,通过设计一套合理的再保险制度来促进我国地震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涵盖与地震风险管理和地震再保险相关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的理论及实践分析。具体来说,基于地震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影响地震风险的因素,管理工具和地震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尝试从需求及供给端两方面,寻找破解市场失灵困局的策略。分析再保险在解决市场失灵中的价值,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我国地震再保险的现状,提出我国地震再保险制度的定位和功能。并在进行地震保险国际实践对比研究后,提炼了各种模式的相似性、共同点,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而从再保险市场均衡理论出发,以博弈分析的方式论证共保体模式在地震再保险中的适用性,并通过模拟仿真等方法,对地震再保险共保体的运营效果进行评估,提出一套可以用来分析和设计地震再保险共保体制度的研究范式。本文还研究了非传统再保险工具,包括政府支持和资本市场上的保险证券化等。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我国地震再保险制度的构想、框架、政策和落地建议。本文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同运用、比较分析与综合分析互佐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演绎和归纳,以及对案例的分析等,对所研究问题进行清晰、简明地分析和阐述。本文的结论包括:应立法建立由市场主导运作的地震再保险制度。再保险体系的核心结构和管理者为市场各家主体出资形成的共保体。共保体将风险在域内进行集中分散,再统一安排高层再保险。应建立分层次的再保险安排,并由国家主导成立国家巨灾基金,以应对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在内的多种自然巨灾风险。通过资本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多渠道补充,完善整个地震再保险体系。政府对共保体和巨灾基金需给予政策优惠。未来可以考虑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在共保体机制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两个方面。第一,本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地震再保险制度,并从再保险的视角,论证了利用再保险机制影响地震保险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本文对共保体模式在地震再保险的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博弈模型论证可行性,并通过资产负债模型和模拟仿真观察共保体的运营效果,给出制定相关政策的研究范式。本文不同于过去研究中偏向原保险市场视角,或以文献总结和模式讨论为主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5-01)

高颖[8](2018)在《日本、新西兰地震再保险制度对比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和新西兰是两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其地震再保险制度有所不同,却都发挥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在对日本和新西兰两国地震再保险制度产生背景、保险产品和运行机制、模式特点进行梳理之后,本文通过比较两国地震再保险制度的差异,进而总结出对于我国建立与发展地震再保险制度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保险》期刊2018年03期)

王林,王旭,谢佳洁[9](2017)在《九寨沟地震倒逼巨灾保险制度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给“人间天堂”九寨沟留下一堆废墟之后,也给灾后重建留下一系列疑惑,对保险等金融手段如何防灾减灾提出了新的挑战。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的消息,截至8月13日,“8.8”九寨沟县地震已造成25人死亡,其中21人确定身份,4人未确定身份。另据民政部(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7-08-15)

戴梦希[10](2017)在《强化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4月6日讯 见习戴梦希报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决策部署,推进地震科技与保险的融合发展,完善国家灾害救助体系,日前,中国保监会与中国地震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和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在签约仪式上致辞,(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7-04-07)

地震保险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巨灾保险是承保巨灾风险的保险类型,将地震、洪水、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风险分散和转移,并在灾害发生后进行经济赔偿建立和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对于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后的处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巨灾保险制度需要政府支持,仅依靠某个部门或保险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保险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熊凌云.与时俱进兼顾民生[N].中国保险报.2019

[2].杜晓,陶稳.引入保险机制治愈巨灾之殇[N].法制日报.2019

[3].吴大明,赵歌今.国外地震灾害保险制度概况与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2019

[4].张力毅.台湾地区政策性地震保险制度构建经验之启示——写在中国大陆拟制定《地震巨灾保险条例》之际[J].保险研究.2018

[5].金满涛.日本、中国台湾、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J].上海保险.2018

[6].曹斯蔚.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研究[D].广西大学.2018

[7].张蕴遐.地震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再保险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8].高颖.日本、新西兰地震再保险制度对比及启示[J].中国保险.2018

[9].王林,王旭,谢佳洁.九寨沟地震倒逼巨灾保险制度完善[N].中国青年报.2017

[10].戴梦希.强化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建设[N].金融时报.2017

标签:;  ;  ;  ;  ;  ;  ;  ;  ;  ;  

地震保险制度论文-熊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