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框架-纤维增强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特大地震分析,增量动力分析,易损性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兵[1](2019)在《钢框架—纤维增强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易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核心筒结构在众多的结构形式中以较为突出的抗震性能受到重视,大量震害表明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能够形成多道抗震防线,研究此种类型结构的地震响应对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17层钢框架-纤维增强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模型,提出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进行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结果,研究结构的易损性以及影响易损性的主要因素。(1)运用SAP2000建立结构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结构的基本动力特征参数后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及特大地震分析。罕遇地震作用结果表明,钢框架-纤维增强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层间位移角θ平均值比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降低了14%,基底剪力平均值比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增加了18%,在核心筒底部加强区采用纤维增强混凝土能够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特大地震作用结果表明,钢框架-纤维增强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框架柱发生屈服之前大部分框架梁已经进入了弹塑性状态,与此同时核心筒承受绝大部分的水平地震作用,结构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思想,且有一定的抗倒塌储备能力。(2)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首先提出破坏准则并划分五个极限状态。选取适合场地条件的多条地震波进行分析,绘制叁条分位曲线,求出叁条分位曲线对应性能点的均值并确立最终IDA曲线的5个性能点,得到各状态下的失效概率曲线。IDA曲线能够反映结构经历了从弹性状态到倒塌破坏的全过程,由IDA曲线可知,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值处于接近倒塌极限状态时为1/107;处于接近倒塌性能点时对应50%失效概率的地震强度S_a为0.82g;以上各项指标均表明结构抗倒塌性能良好。五个性能状态中,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极限状态下的离散性较大。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倒塌储备系数CMR=3.76,说明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有一定的安全储备。选取剪力墙厚度和柱轴压比进行易损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剪力墙厚度和较小的柱轴压比对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均有提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20)
王峥,刘园,李艳玲,李萍[2](2019)在《浅谈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虽然出现较晚,但其建造速度快、变形能力高及刚度大的特征使得该结构体系应用较广。由于混合结构的不同材料变形能力差异过大,导致仅采用变形为指标的评价方法能合理评价其抗震性能。文章对比分析了现有的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总结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建材》期刊2019年02期)
薛梅,张腾[3](2019)在《某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建筑中,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的结构形式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我国相关规范的规定,高层建筑常常需要进行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本文结合某工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详细论述了分析模型的建立、检验指标的选取、以及根据分析结果指导设计等过程,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3期)
王峥[4](2018)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变形能力差异较大,不适宜采用统一的变形指标评价其抗震性能。从构件在地震作用下是损伤程度入手,针对不同构件提出不同损伤模型,考虑各构件对结构整体损伤的影响,采用加权系数法确定构件的权重系数与重要性系数、楼层的权重系数,得到结构基于构件的整体损伤模型,并依据结构损伤程度划分极限状态。采用15条地震动记录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进行IDA分析,对比同时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与结构不确定性时结构倒塌与非倒塌状态的易损性曲线。(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8年06期)
范志昂[5](2018)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在高层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高层住宅建筑而言,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的结构体系逐渐被广泛应用,其结合了框筒较强的侧向刚度特性与钢结构的施工便利性特性,这种结构由钢管混凝土核心筒主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由钢管混凝土柱主要承担竖向荷载作用,整体承载力、经济性优越。并且随着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的结构体系应用,能够减少现场施工复杂程度,提高施工效率。文章结合某高层住宅钢结构实例,分析在工程建筑中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的结构体系应用的抗震效果,同时提出具体施工要点,以供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8年11期)
卞奕[6](2018)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中大悬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跨度和大悬挑结构设计中,为确保舒适度,需要进行舒适度验算。通过对江阴新国联大厦大悬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采用有限元时程分析,对2~5层和标准层楼盖分别建模,在平面不同位置,分别输入1人、3人、4人、8人同时跳跃荷载,分析位移响应峰值、速度响应峰值和加速度响应峰值。(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20期)
刘庆梅,刘天琪,宋方方[7](2018)在《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tabs软件,以某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整体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及弹性时程分析;并采用midas/gen软件对该高层结构进行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下的静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该建筑结构在多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并验算了该高层建筑在多遇地震下的弹性变形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结果表明该结构满足抗震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砖瓦》期刊2018年07期)
毛捷[8](2017)在《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由粗放型逐渐向着集约型转变,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以及节能环保的研究近年来一直广受关注。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基础建设等构筑物的开发修建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砂石等自然资源,拆除旧建筑以及地震灾后产生的废弃建筑垃圾也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将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加工等工序形成的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可以实现对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从源头上解决建筑垃圾带来的各种问题,既节约了天然骨料,缓解骨料的供求矛盾,还减轻了城市环境的污染,具有显着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性能上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存在的差异,尤其是抗震延性方面相对较低,所以再生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上的应用层面还较低,应用范围也很局限。目前改善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方面,一为材料方面,主要方法为碳化和采用浸泡纳米溶液等措施来提高再生骨料的材料性能;二是结构方面,通过钢管进行叁面围压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是在水平往复加载的情况下,外围的约束钢管较易发生鼓曲变形,从而降低了约束效应,不利于对核心再生混凝土的保护作用。本文基于结构方面考虑,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工作环境,提高抗震性能,从构件、节点和平面结构叁方面对增强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1.结合国内外对于再生混凝土和钢管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研究,分别从构件、节点和结构层次,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提出有利于提供钢管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构件和节点形式,详细介绍有限元建模的过程和方法,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已有的试验研究来验证本文有限元模型计算的有效性。2.构件层次方面,在通过钢管外围约束核心再生混凝土的基础上,在核心再生混凝土内部增设钢骨架,以此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刚度、强度和延性。考虑构件的初始几何非线性和再生混凝土的塑性损伤本构,分别以相同含钢率下,不同骨架支撑形式为变化参数,建立了工字型钢、内圆钢管、十字型钢、约束钢筋笼、钢管壁增厚、无骨架支撑六种不同支撑形式的钢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低周循环加载,分析各模型构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含钢率下,相较内圆钢管、十字型钢等其他截面构造,钢管再生混凝土内增设工字型钢后,具有更大的初始刚度、水平极限承载力,抗震性能提升明显,而单纯增加外钢管厚度有利于提高钢管再生混凝土的水平承载力,但是在抗震延性等方面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对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和的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的P-(35)曲线进行了轴压比、钢材屈服强度等影响参数的分析。3.节点形式方面,基于提高核心再生混凝土的整体性,减少节点域穿柱部件的情况下,建立了外加强环全焊接连接、新型外套管式单边螺栓端板连接以及顶底角钢全螺栓连接叁种形式的方钢管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有限元模型,分析各模型的抗震性能。结果显示:在含柱内型钢骨架支撑、节点域核心混凝土无穿柱部件扰动时,核心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较小,有利于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在相同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情况下,外加强环全焊接刚性节点承载能力和滞回耗能能力较高,但延性相对较差;顶底角钢全螺栓连接半刚性节点承载能力、滞回耗能相对较低,延性较好;新型外套管式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滞回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都表现良好,是一种适合工程应用的节点形式。并针对新型外套管式端板连接半刚性节点进行了P-(35)影响参数分析。4.结构形式方面,框架-核心筒形式是目前国内常用的一种高层建筑体系,其外围框架主要承担结构的竖向荷载,核心筒提高结构的抗弯承载力。而钢管再生混凝土在轴压等轴压偏压性能上与钢管普通混凝土相差不大,将其作为外围框架体系承担竖向荷载有充分的试验依据。本文采用100%再生混凝土取代率,选取一榀平面框架及一榀框架-核心筒剪力墙进行了水平低周循环加载拟静力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外围钢管约束和内部型钢支撑的情况下,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框架及框架-剪力墙试件的滞回曲线均饱满,呈梭形状。框架的位移延性系数大于6,框架-剪力墙位移延性系数大于5,延性良好;刚度以及强度退化较缓;框架试件的等效粘滞力阻尼系数为0.365,框架-剪力墙试件为0.420;结合两个结构试件的强度、刚度退化规律的分析表明,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框架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均表现良好。(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7-06-01)
余细东[9](2017)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与外围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框架或钢框架所构成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以及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与外围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框筒或钢框筒所构成的筒中筒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同时具有混凝土结构和纯钢结构的优点,施工方便、造价偏低、抗侧刚度较大、变形能力较强。目前,国内外对这类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仍存在很大争议,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混合结构的抗震研究现状,根据实际的设计施工图,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核心筒连接形式的影响,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通过共节点的方式(刚接)和采用节点耦合的方式连接(铰接),建立了某超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精细有限元刚接模型和铰接模型。对该结构进行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到该结构的自振特性。在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的基础上,选用Elcentro波、Taft波,对该结构进行7度(0.1g)的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时程分析,得到了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应力响应等,并比较了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性。以期开展该写字楼的抗震性能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和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的结构平面布置较合理,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在46-49层处,层间位移角较大,为结构的薄弱部位,在抗震设计时应予以重视;钢框架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墙连接节点处,钢梁局部应力较大,建议通过构造措施予以加强;结构在第3层处的核心筒墙体和外框架钢柱应力均较大,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应予以重视;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与多遇地震、罕遇地震同时作用下,钢框架的钢材均未进入屈服阶段,该结构抗震性能良好。在相同地震波作用下,铰接模型的顶层最大水平位移、顶层最大加速度、层间位移角最大值均大于刚接模型的相应最大值;在整体抗震性能方面,刚接模型要优于铰接模型;在地震作用和重力荷载代表值同时作用下,外框架钢梁与核心筒之间的连接为铰接(铰接模型)与为刚接(刚接模型)时相比,会导致内力在外框架和核心筒之间重分布,会减小混凝土核心筒的受力,增加钢柱的应力,并可减小外框架钢梁与核心筒连接节点处钢梁的应力。(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阮新伟,郭中华,田仲伟[10](2016)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在高层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某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在高层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应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施工关键技术,减少了现场湿作业,使构件生产工厂化,减少了现场污染,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可供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6年12期)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虽然出现较晚,但其建造速度快、变形能力高及刚度大的特征使得该结构体系应用较广。由于混合结构的不同材料变形能力差异过大,导致仅采用变形为指标的评价方法能合理评价其抗震性能。文章对比分析了现有的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总结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洪兵.钢框架—纤维增强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易损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9
[2].王峥,刘园,李艳玲,李萍.浅谈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J].河南建材.2019
[3].薛梅,张腾.某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探讨[J].四川水泥.2019
[4].王峥.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易损性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8
[5].范志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在高层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8
[6].卞奕.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中大悬挑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的振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7].刘庆梅,刘天琪,宋方方.型钢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砖瓦.2018
[8].毛捷.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7
[9].余细东.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7
[10].阮新伟,郭中华,田仲伟.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在高层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6
标签:钢框架-纤维增强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特大地震分析;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