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犯罪公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规范扩散,《网络犯罪公约》,扩散广度,扩散深度
网络犯罪公约论文文献综述
张豫洁[1](2019)在《评估规范扩散的效果——以《网络犯罪公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已有国际规范研究中过于强调规范扩散过程而忽视规范扩散效果评估的研究现状,提出一个更为体系化的规范扩散效果评估框架对于全面研究规范扩散至关重要。一个基本的规范扩散效果评估框架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在扩散广度上,规范接受国的数量、同质性程度以及规范是否能够被议题领域的关键性大国接受是衡量规范扩散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扩散深度上,评估规范扩散效果仍然离不开探讨规范核心原则的法律化程度以及在同一个规范领域替代性框架的有效性。根据这一评估框架,欧洲委员会基于《网络犯罪公约》试图在网络安全领域打造的一套基于共同标准的国际司法框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从规范扩散的广度而言,目前《网络犯罪公约》的签约国同质性程度较高,并没有得到议题领域内其他关键性国家的认可;从扩散的深度而言,各签署国虽然在跨境数据的犯罪取证方面构建了初步的国际司法合作框架,但这一框架尚未到达更为实质的量刑和引渡层次,且存在多重合作框架的嵌套以及其他有力的替代性规范。(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9年02期)
李彦[2](2018)在《建构新的全球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4月,联合国网络犯罪政府专家组第4次会议在维也纳举行。根据专家组第3次会议的决定,在后续会议中以《网络犯罪问题综合研究报告(草案)》(Draft Comprehensive Study on Cybercrime)为基础,讨论网络犯罪的实质问题,本次会议重点就网络犯罪"立法和政策框架"和"定罪"议题进行讨论。在旧的区域性公约包括《布达佩斯公约》(Budapest Cybercrime(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安全》期刊2018年07期)
谢宗晓,刘琦[3](2017)在《《布达佩斯网络犯罪公约》介绍及网络犯罪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布达佩斯网络犯罪公约》的产生背景以及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对其中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期刊2017年06期)
胡健生,黄志雄[4](2016)在《打击网络犯罪国际法机制的困境与前景——以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生效的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是迄今为止打击网络犯罪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法律文书。《公约》不仅是其成员国打击网络犯罪适用的首要法律依据,而且为中国在内的很多非成员国的国内立法所借鉴,还推动了其他区域性国际法机制的快速发展。但当前全球层面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法机制呈现"碎片化"状态,以《公约》为代表的区域性国际法机制,亦因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发展成为全球适用的法律标准。因此,制定新的综合性的全球法律文书势在必行。当前,美欧等西方国家与中国、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正围绕推广欧洲委员会《公约》和制定新公约展开激烈博弈。本文将结合上述形势,对打击网络犯罪国际法机制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并就中国参与构建相关机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国际法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于志刚[5](2015)在《缔结和参加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中国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世界各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分歧巨大。欧洲《网络犯罪公约》不符合目前网络犯罪的趋势,也不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应当在联合国框架下制定新的国际性公约。中国应当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网络利益的需求,确立缔结和参加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底线原则"与"力推主张",努力输出中国规则,并将"网络主权"作为参加网络安全国际事务的最核心立场。(本文来源于《政法论坛》期刊2015年05期)
崔聪聪,巩姗姗[6](2015)在《全球网络安全与犯罪公约制定的基本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的开放性、跨国性决定了网络安全是全球性的难题。制定网络安全与犯罪公约,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统一行动打击网络犯罪,不仅可以阻止网络威胁和网络攻击事件的发生,而且还能为国家及国际解决方案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体系结构。全球网络安全与犯罪公约的内容应包括打击网络犯罪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网络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以及打击网络犯罪的合作机制等具体制度。各国应建立终身的、系统化的网络安全教育机制。公约应涵盖网络钓鱼、垃圾邮件、身份盗窃以及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网络攻击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执法机关在收集往来数据时,要履行严格的保密义务。在强化各国合作、追查网络犯罪的过程中,应尊重各国的主权。(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解苏苏,王孔祥[7](2014)在《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探析——《网络犯罪公约》与我国立法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然而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网络犯罪的苦果。欧洲委员会于2001年11月通过的《网络犯罪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打击网络犯罪的公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1979年刑法和后来通过的单行刑法都没有规定网络犯罪的罪名。1997年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增加了关于网络犯罪的叁个法条。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在第二百八十五条分别增加了非法获取计算机系统数(本文来源于《人民司法》期刊2014年01期)
于志刚[8](2013)在《“信息化跨国犯罪”时代与《网络犯罪公约》的中国取舍——兼论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理念重塑和规则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2001年欧盟主导、多国签署的《网络犯罪公约》一度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产生过积极影响,也吸引了诸多欧盟以外的国家陆续加入。但是,10年过去了,它在刑事实体法上未能跟上网络犯罪飞速发展的脚步,在刑事管辖权上也难以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疑难问题。从整体上判断,中国政府没有加入该《公约》的现实必要性,反而应当总结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理论与经验,及时提出自己主导的制裁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草案,在国际法律规则制定和起草中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本文来源于《法学论坛》期刊2013年02期)
宋玉萍[9](2013)在《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以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全球化问题之一的网络犯罪,打破了传统民族国家领土界限限制,其治理要求建立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治理框架。欧洲委员会2001年通过的《网络犯罪公约》,内容涵盖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并通过各种立法技术协调不同国家之间刑事法律政策、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冲突。在公约的起草和实施过程中,为促进公约在更广泛的范围被接受,重视多元主体的参与。通过十余年的发展,以《网络犯罪公约》为基础构建的打击网络犯罪的区域性合作框架正向全球治理机制发展。(本文来源于《新疆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杨彩霞[10](2008)在《国际反网络犯罪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网络犯罪公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犯罪公约》作为国际社会反对网络犯罪、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产物,第一次明确了网络犯罪行为的种类及行为人的责任,规定了有关电子证据调查的特殊程序法制度,并确立了网络犯罪管辖的基本原则。但也存在网络犯罪圈划定范围过大、人权与自由保护不足、管辖权过分包容并易导致冲突等问题。因此对该公约需理性看待,应发掘、借鉴其闪光点来推动我国的网络犯罪立法。(本文来源于《时代法学》期刊2008年03期)
网络犯罪公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4月,联合国网络犯罪政府专家组第4次会议在维也纳举行。根据专家组第3次会议的决定,在后续会议中以《网络犯罪问题综合研究报告(草案)》(Draft Comprehensive Study on Cybercrime)为基础,讨论网络犯罪的实质问题,本次会议重点就网络犯罪"立法和政策框架"和"定罪"议题进行讨论。在旧的区域性公约包括《布达佩斯公约》(Budapest Cybercrim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犯罪公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豫洁.评估规范扩散的效果——以《网络犯罪公约》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
[2].李彦.建构新的全球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路径[J].中国信息安全.2018
[3].谢宗晓,刘琦.《布达佩斯网络犯罪公约》介绍及网络犯罪行为分析[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7
[4].胡健生,黄志雄.打击网络犯罪国际法机制的困境与前景——以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为视角[J].国际法研究.2016
[5].于志刚.缔结和参加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中国立场[J].政法论坛.2015
[6].崔聪聪,巩姗姗.全球网络安全与犯罪公约制定的基本问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解苏苏,王孔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探析——《网络犯罪公约》与我国立法之比较[J].人民司法.2014
[8].于志刚.“信息化跨国犯罪”时代与《网络犯罪公约》的中国取舍——兼论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理念重塑和规则重建[J].法学论坛.2013
[9].宋玉萍.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以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为例[J].新疆社会科学.2013
[10].杨彩霞.国际反网络犯罪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网络犯罪公约》为中心[J].时代法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