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近自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法,近自然度,戴云山,熵值法
近自然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远丽,旷开金,尤添革,刘金福,路春燕[1](2019)在《戴云山黄山松群落近自然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敏感性分析,筛选出13个能反映戴云山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植被与土壤特征的主要因子,构建其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模型,采用等间距法将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戴云山黄山松群落总体近自然度属于近人工等级,其中上涌镇等级最高,其余依次为桂阳乡、大铭乡、赤水镇、雷锋镇、南埕镇.所有样地中,远天然占46.51%,半天然占2.33%,近人工占48.84%,人工占2.33%.坡度、林龄、乔木层Shannon-winener指数、速效钾、有效磷、全氮是影响戴云山黄山松群落近自然度的重要因子.(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黄霈霆[2](2017)在《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评价与经营保护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经营手段之一,以模仿自然、接近自然的方式进行森林经营,确保了森林具有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对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度评价,能够以一种较为客观的态度评估人工林目前的经营状况,结合评价结果,探寻更为科学有效的人工林经营方式,为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顺昌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1996年和2006年两期顺昌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选取对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对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反映群落结构、群落活力和干扰程度3个方面出发,选取林分郁闭度、物种多样性、林种类型、树种结构、林分龄组、土壤肥力、每亩蓄积、病害危害程度、虫害危害程度、采伐林木比例和人为火灾面积11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来评价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2)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所构建体系的权重值,运用等间距法划分人工林近自然度评价等级,将筛选出的11个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并对每个指标进行量化。最后,结合所构建的评价模型确定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等级。(3)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评价结果表明:顺昌县1996年的人工林近自然度值为0.566,2006年的近自然度值为0.591,两个年度均属于远自然群落。从群落结构上看,1996年和2006年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值分别为0.444和0.436,均处于远自然状态。从群落活力上看,1996年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值为0.534,属于远自然状态,2006年为0.605,达到半自然状态。从干扰程度上看,1996年和2006年近自然度值分别为0.962和0.971,均属于近自然状态。(4)根据评价结果,结合顺昌县当前人工林经营状况提出适合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经营的技术措施,给顺昌县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7-04-01)
郭廷栋,王得祥,王涛,胡有宁,张新平[3](2015)在《延安市城郊侧柏纯林及混交林的近自然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延安城郊不同侧柏群落的近自然度进行评价,为其近自然经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延安城郊侧柏-辽东栎混交林、侧柏-河北杨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和侧柏纯林中布设样地进行林分组成与结构调查,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筛选出建群种平均胸径、建群种树高、天然更新幼苗株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草本层Margalef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自然构成系数和干扰度指数共12个反映群落类型特征的敏感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林分类型的近自然度综合指数,对4种林分类型的近自然度进行评价。【结果】侧柏-辽东栎混交林、侧柏-河北杨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侧柏纯林的近自然度综合指数分别为0.78,0.76,0.38和0.19,相应的自然度等级分别为2、2、4和5。【结论】侧柏-辽东栎混交林和侧柏-河北杨混交林处于半自然状态,侧柏-刺槐混交林处于近人工状态,侧柏纯林处于人工状态。(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9期)
周小勇[4](2015)在《秦岭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的近自然度是指现实植被与他们天然的潜在自然植被之间的距离,其重要性体现在它是描述森林状态,制定植被恢复与重建策略的重要指标。我国在近自然度评价和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其研究方法也包括很多种,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此我们通过分析秦岭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的研究,以为我国相关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的研究提供借鉴,并提出相应的经营措施。(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5年05期)
王鹏,陈丽华[5](2014)在《冀北山区次生杨桦林近自然度及优势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冀北山区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块公顷级大样地进行林木调查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群落的近自然度和优势度。结果表明,不同天然次生群落的近自然度和优势度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次生杨桦混交群落在自然度和优势度两个方面均优于山杨和白桦纯林,更接近天然林的稳定结构,也是该地区次生杨桦林演替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0期)
郭廷栋[6](2014)在《延安市城郊侧柏林分近自然度评价及其林分配置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侧柏作为延安地区广泛栽植的人工林之一,在延安市城郊森林配置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以延安市城郊侧柏林分为研究对象,对该区4个不同的混交林分类型布设标准地进行调查,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筛选出12个反映群落类型特征的敏感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研究区内不同侧柏群落近自然度综合指数进行排序和等级划分。在近自然度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侧柏林分的生长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侧柏林分配置模式进行讨论,为提高侧柏人工林分稳定性,发挥其良好的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延安市城郊设置的12块不同侧柏混交林分类型的标准地进行调查表明,延安市城郊侧柏人工林林下更新不良,灌木草本结构单一,数量稀少,植被覆盖度低,平均林龄29.5年,建群种平均胸径11.6cm,平均树高7.0m,平均郁闭度0.63,平均幼苗更新34.3株/hm2。(2)采用敏感性分析以植被构成、土壤肥力、演替阶段为一级指标,以建群树种平均胸径、建群树种树高、天然更新幼苗株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乔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草本层Margalef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自然构成系数、干扰度为二级指标,构建了延安市城郊侧柏林分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3)运用近自然度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对延安市城郊不同侧柏混交林分类型近自然程度进行计算并进行排序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侧柏-辽东栎混交林、侧柏-河北杨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侧柏纯林的近自然度综合指数分别为0.78、0.76、0.38和0.19,相应的等级分别为2、2、4和5;侧柏-辽东栎混交林和侧柏-河北杨混交林处于半自然状态,侧柏-刺槐混交林处于近人工状态,侧柏纯林处于人工状态。(4)根据侧柏混交林近自然度评价结果和对林分现存的问题分析,按照植物空间配置的原则,对侧柏与其他树种组成的不同群落的空间配置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侧柏与辽东栎、紫穗槐混交的配置模式,对现有侧柏林分的改造和今后侧柏林分营造均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蔡品迪,喻理飞,付邦奎,殷建强[7](2012)在《退化喀斯特森林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贵州省修文县示范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揭示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状况,以修文县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标敏感度从群落组成结构、群落演替和土壤理化质量等3个方面筛选出18个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近自然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植被进展演替,群落近自然度综合指数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从草坡阶段演替到乔木林阶段,群落近自然度综合指数从0.127上升到0.617;由于示范区的乔木林群落主要是早期型乔木林,群落自然度综合指数相对较低,群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演替阶段,需要进行群落结构调整;适时引入一些大高位芽植物,并对灌木层进行适当的疏伐,以此来优化群落组成结构,促使群落朝顶极群落演替。(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刘常富,张天翼[8](2012)在《城市森林近自然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城市森林近自然度综合评价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相结合,建立评价数学模型,得出各指标权重。将近自然度划分为4个等级,并借助GIS平台对不同等级近自然度的样地各选一块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证明指标体系与模型具有普适性,可对城市森林的建设提供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2年06期)
彭舜磊,王良衍,袁世杰[9](2011)在《盘山金钱松人工林群落改造前后近自然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盘山金钱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6 a后的改造效果,对山体和沟谷2个不同立地类型金钱松人工林改造区和对照区的近自然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改造区山体和沟谷的金钱松人工林近自然度平均值分别为3.15和2.42,近自然度等级均为Ⅳ,属于近人工林,对照区的近自然度等级为Ⅴ,属于人工林。改造区的金钱松人工林近自然度极显着高于对照区(p<0.001),改造区内乔木层过渡树种的比例和物种多样性显着增加(p<0.05),灌木层地带性阔叶幼树数量以及草本层内地带性阔叶树小幼苗数量也显着增多。说明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能快速实现人工针叶纯林向针阔异龄混交林的改变,促进林下地带性阔叶树种的更新,提高林分近自然度。(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毕刚蕊,殷鸣放,谭希斌,丁长生,李伟[10](2011)在《基于近自然度评价的柞树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研究如何评价作业林分的近自然状况为目的,以大边沟林场柞树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直径结构、生物多样性、天然更新和演替阶段等参数,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计算关联系数及权重进行近自然度的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标准地1、3、4的近自然度值依次为0.682 0、0.670 3、0.660 5,是处于次生演替初期或中期的天然次生林;标准地2的近自然度值最低,为0.497 0,属于人为干扰极大、生长不良的退化林,急需改造。并提出了基于不同近自然度等级的林分改造型、抚育间伐型、采伐更新型、改造防护型等4种经营对策。(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近自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经营手段之一,以模仿自然、接近自然的方式进行森林经营,确保了森林具有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对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度评价,能够以一种较为客观的态度评估人工林目前的经营状况,结合评价结果,探寻更为科学有效的人工林经营方式,为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顺昌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1996年和2006年两期顺昌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依据,选取对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对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反映群落结构、群落活力和干扰程度3个方面出发,选取林分郁闭度、物种多样性、林种类型、树种结构、林分龄组、土壤肥力、每亩蓄积、病害危害程度、虫害危害程度、采伐林木比例和人为火灾面积11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来评价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2)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所构建体系的权重值,运用等间距法划分人工林近自然度评价等级,将筛选出的11个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并对每个指标进行量化。最后,结合所构建的评价模型确定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等级。(3)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评价结果表明:顺昌县1996年的人工林近自然度值为0.566,2006年的近自然度值为0.591,两个年度均属于远自然群落。从群落结构上看,1996年和2006年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值分别为0.444和0.436,均处于远自然状态。从群落活力上看,1996年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值为0.534,属于远自然状态,2006年为0.605,达到半自然状态。从干扰程度上看,1996年和2006年近自然度值分别为0.962和0.971,均属于近自然状态。(4)根据评价结果,结合顺昌县当前人工林经营状况提出适合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经营的技术措施,给顺昌县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自然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陈远丽,旷开金,尤添革,刘金福,路春燕.戴云山黄山松群落近自然度评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黄霈霆.顺昌县人工林近自然度评价与经营保护策略[D].福建农林大学.2017
[3].郭廷栋,王得祥,王涛,胡有宁,张新平.延安市城郊侧柏纯林及混交林的近自然度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周小勇.秦岭森林类型近自然度评价研究[J].农技服务.2015
[5].王鹏,陈丽华.冀北山区次生杨桦林近自然度及优势度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
[6].郭廷栋.延安市城郊侧柏林分近自然度评价及其林分配置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7].蔡品迪,喻理飞,付邦奎,殷建强.退化喀斯特森林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贵州省修文县示范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
[8].刘常富,张天翼.城市森林近自然度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园艺文摘.2012
[9].彭舜磊,王良衍,袁世杰.盘山金钱松人工林群落改造前后近自然度比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
[10].毕刚蕊,殷鸣放,谭希斌,丁长生,李伟.基于近自然度评价的柞树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的探讨[J].林业实用技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