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扰控制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扰控制训练,迁移效应,执行机能,儿童
干扰控制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贾丽娜[1](2018)在《儿童和成人干扰控制训练的效果及其迁移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扰控制能力是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之一,也是工作记忆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研究直接针对干扰控制能力进行训练并考察其迁移效果。因此,本研究采用自适应的干扰控制训练程序,对41名10~12岁的儿童和47名18~24岁的成年人进行了干扰控制的训练,并采用主动控制组作为对照。迁移任务包括考察个体干扰控制能力、反应抑制能力、工作记忆刷新能力、任务转换能力及非言语流体智力的相关任务,并通过追踪的研究方法考察了即时后测及3个月后的保持效果。结果发现,经过训练后,儿童和成人的干扰控制能力都有显着的提高。与控制组相比,训练组儿童和成人能够将训练效果迁移到未经训练的Stroop干扰控制任务中,并且在短期内能够有效保持。另外,儿童及成人在工作记忆刷新困难任务上同样存在迁移效应。对于儿童,训练效果还能够迁移到考察干扰控制能力的Flanker任务及考察反应抑制能力的Go/NoGo任务上,而成人则未能表现出显着的迁移效应。以上结果表明,干扰控制的训练能够提高个体的干扰控制能力,并且能够加强其他方面的认知机能。此外,与成人相比,儿童认知训练的可塑性较大,能够产生更广泛的迁移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程建稀[2](2015)在《执行控制减弱负性情绪干扰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是一种对人的生存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恐惧让人类远离威胁,攻击让人类维护自己的利益,厌恶让我们排斥有毒的刺激,因此情绪性信息比中性信息更会得到优先加工或注意。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当情绪性刺激,尤其是负性情绪刺激出现时,会损害认知加工任务的业绩而,而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发现执行控制或许能够减弱情绪对认知任务的干扰效应。此外有关心境障碍比如抑郁症与焦虑症的理论认为执行控制能力的失调可能是这些障碍形成的部分原因。本文想要通过叁个行为学实验来探讨一下执行控制的参与是否可以减弱负性情绪性干扰效应。实验一目的是考察当情绪性图片出现在执行控制任务之前时,执行控制的参与程度增加是否可以减弱负性情绪性刺激对任务表现的干扰。被试36名,实验采用2(一致,不一致)×2(负性,中性)的被试内设计,将情绪性图片作为干扰刺激呈现在Flanker任务之前。结果发现:在Flanker任务一致的水平下,负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要长于中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但是在不一致的水平下,负性图片与中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差异不显着了。这说明执行控制尤其是冲突监控的参与减弱了情绪性干扰。实验二的目的是为了直接验证执行控制是否能够减弱负性情绪性效应,将Flanker任务呈现在图片之前,然后在图片之后呈现一个辨别色块的任务。被试30名,实验设计为2(一致,不一致)×2(负性,中性)的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在一致的水平下,负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要长于中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但是在不一致的水平下,负性图片与中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之间差异不显着了,这进一步说明了执行控制可以减弱情绪性干扰效应。实验叁将实验二中的Flanker任务换成了Stroop任务,色块辨别任务换成了数字辨别任务。被试为30名学生,实验设计为2×2的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Stroop任务的一致与不一致水平下,负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都长于中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不一致的水平下减小了。综合叁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推论说执行控制的参与减弱了情绪性干扰.(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饶建生,邹文山[3](2012)在《心理效应对教学的负面干扰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作为对外界资源刺激的一种稳定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反应,心理效应毫无疑问会对老师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我们充分加以利用或者置之不理都是可以的;而一旦这种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教育》期刊2012年16期)
刘军,彭美春,刘卫文,刘奎[4](2008)在《STROOP测试与干扰控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dly Stroop在关于经典色字测试(The Stroop Color-Word Test,CWT)的研究中,初步揭示了大脑的干扰控制效应(The stroop interfere effect),随着神经心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加工的工作原理及对干扰控制效应的研究日益深入,STROOP测试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产生的争议也逐渐增多。(本文来源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陈剑经,吴宝,曹弃元,黄平,卢泰祥[5](1986)在《干扰瘤细胞EBV基因表达效应和细胞生长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报道已分离得五种EBV核抗原(EBNA)的有效成份,并认为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密切关系。本文报告某些理化、生物因素对携带EBV基因的瘤细胞表达EBNA的干扰作用。已筛选出的物理因子(中子)、化学因子(亚硒酸钠、二甲基亚砜)和生物因子(干扰素、人参提取物)均能干扰EBV基因表达效应,即具有抑阻Raji细胞EBNA生成的作用。同时,这些因子也具有干预瘤细胞生长和杀伤作用。应用原位核复杂交法还表明:干扰EBV基因转录EBV—RNA,与阻抑EBNA生成有关。(本文来源于《癌症》期刊1986年03期)
干扰控制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情绪是一种对人的生存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恐惧让人类远离威胁,攻击让人类维护自己的利益,厌恶让我们排斥有毒的刺激,因此情绪性信息比中性信息更会得到优先加工或注意。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当情绪性刺激,尤其是负性情绪刺激出现时,会损害认知加工任务的业绩而,而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发现执行控制或许能够减弱情绪对认知任务的干扰效应。此外有关心境障碍比如抑郁症与焦虑症的理论认为执行控制能力的失调可能是这些障碍形成的部分原因。本文想要通过叁个行为学实验来探讨一下执行控制的参与是否可以减弱负性情绪性干扰效应。实验一目的是考察当情绪性图片出现在执行控制任务之前时,执行控制的参与程度增加是否可以减弱负性情绪性刺激对任务表现的干扰。被试36名,实验采用2(一致,不一致)×2(负性,中性)的被试内设计,将情绪性图片作为干扰刺激呈现在Flanker任务之前。结果发现:在Flanker任务一致的水平下,负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要长于中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但是在不一致的水平下,负性图片与中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差异不显着了。这说明执行控制尤其是冲突监控的参与减弱了情绪性干扰。实验二的目的是为了直接验证执行控制是否能够减弱负性情绪性效应,将Flanker任务呈现在图片之前,然后在图片之后呈现一个辨别色块的任务。被试30名,实验设计为2(一致,不一致)×2(负性,中性)的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在一致的水平下,负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要长于中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但是在不一致的水平下,负性图片与中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之间差异不显着了,这进一步说明了执行控制可以减弱情绪性干扰效应。实验叁将实验二中的Flanker任务换成了Stroop任务,色块辨别任务换成了数字辨别任务。被试为30名学生,实验设计为2×2的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Stroop任务的一致与不一致水平下,负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都长于中性图片之后的任务反应时,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不一致的水平下减小了。综合叁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推论说执行控制的参与减弱了情绪性干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扰控制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贾丽娜.儿童和成人干扰控制训练的效果及其迁移效应[D].西北师范大学.2018
[2].程建稀.执行控制减弱负性情绪干扰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饶建生,邹文山.心理效应对教学的负面干扰及控制[J].吉林教育.2012
[4].刘军,彭美春,刘卫文,刘奎.STROOP测试与干扰控制效应[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5].陈剑经,吴宝,曹弃元,黄平,卢泰祥.干扰瘤细胞EBV基因表达效应和细胞生长控制的研究[J].癌症.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