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型转座子论文-王晓明,王亚宾,胡功政,李新生,张素梅

接合型转座子论文-王晓明,王亚宾,胡功政,李新生,张素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合型转座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肠球菌,tet(M),接合型转座子,质粒

接合型转座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明,王亚宾,胡功政,李新生,张素梅[1](2015)在《新型接合型转座子Tn6247的鉴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多药耐药肠球菌的出现逐渐增多,肠球菌现已发展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中,转座子在多药耐药肠球菌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座子是一种可移动的遗传元件,可携带耐药基因甚至毒力基因的移动,从而造成病原菌的耐药性、致病性的水平转移和快速传播,加速了病原菌的适应性进化。因此,研究肠球菌转座子介导的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在已分离鉴定的34株猪源肠球菌的基础上,进行肠球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的检测、质粒接合、PFGE、Southern杂交、全基因组测序等,来探讨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与转座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在猪源肠球菌中的检测率为21%(12/57)。接合试验表明,tet(M)基因可发生接合转移,其在屎、粪肠球菌中的接合效率分别为3.5×10~(-5)、5.0×10~(-7)。tet(M)-tndX扩增获得一个比预期大5.2Kb的片段,进一步的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一个23.9kb的新型接合型转座子,命名为Tn6247。该转座子与Tn5397相比,在耐药区插入了一个5.2kb的片段,含有tetL-pre/mob-repU-IS1216E,但在orf14处缺少了intronⅡ片段。Tn6247完全插入在肠球菌的fic基因上,其靶序列是GAAGGAAATG。野生菌株、受体菌株及接合菌株的Sma1-PFGE及Southem杂交试验显示,Tn6247发生了水平转移。进一步的野生菌株S1-PFGE及Southern杂交试验显示,Tn6247位于一个约194kb的"巨型"质粒上。综上所述,本研究鉴定了一个新型接合转座子,Tn6247,位于质粒上且可随质粒进行转移。(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0-20)

徐倩[2](2015)在《不同来源肠球菌新型Tn916型接合转座子的鉴定和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中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一些耐药基因的水平或垂直传播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而肠球菌一直以来被很多学着认为是多种耐药基因的贮存库,目前已发现多种耐药基因(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和庆大霉素耐药基因aac-aphD等)均可通过肠球菌水平传播。四环素是目前常用的广谱类抗生素,其耐药性较为严重,耐药机制也较为复杂,如外排泵蛋白tet(L)、tet(K)和核糖体保护蛋白tet(M)、tet(O)等,其中tet(M)在细菌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为tet(M)常常被Tn916-Tn1545家族转座子所携带,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中转移。一旦肠球菌获得四环素耐药基因,将在四环素耐药性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肠球菌耐药性传播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分离得到413株禽源、猪源和人源肠球菌,在此基础上进行含有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和Tn916中tet(M)-int的扩增,在此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菌株tet(M)-int相比Tn916较长,通过选取2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L)连锁现象以及与氯霉素耐药基因cat的连锁,随后进行overlappingPCR、细菌接合试验、环状中间体扩增等进一步研究其全序列、流行情况以及转座子的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在分离鉴定的3种不同来源的肠球菌中都检测到了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L)和四环素氯霉素耐药基因相连的tet(M)-tet(L)-cat的菌株,部分和转座酶int相连,通过overlapping PCR获得分别获得了大小为21.9Kb和25.3Kb的Tn916型转座子,分别命名为Tn6258和Tn6259。其中Tn6258和Tn6259在禽源、猪源和人源肠球菌中的检测率分别为11.5%、7.3%、7.2%和2%、6.4%、0.09%。接合试验显示Tn6258和Tn6259均可发生接合,Tn6258在禽源、猪源和人源肠球菌中都筛选出接合子,而Tn6259仅在猪源和人源肠球菌中发生接合,本实验在禽源中未得到接合子。随后分别对两种不同的转座子设计反向PCR扩增其环状中间体,结果表明转座子Tn6258和Tn6259均可发生环化。接合试验和环化试验表明新型接合转座子可以携带其耐药基因进行水平转移。综上所述,在不同来源的肠球菌中都有Tn916-like新型接合转座子的发现。与Tn916相比,Tn6258新整合了四环素耐药基因tet(L);而Tn6259不仅整合了四环素耐药基因tet(L),还整合了氯霉素耐药基因cat。进一步接合试验表明,两个新型转座子均可通过接合转座方式水平传播耐药基因,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对临床耐药性传播迅速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陆[3](2014)在《猪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转座子的流行及其接合共转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是医学和兽医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条件性致病菌和体内共生菌,其流行给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今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已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尤其是多重耐药现象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担忧。转座子是一种比质粒更小的,可自主复制并以低频率移动的DNA片段,由于其可以在细菌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之间移动,使得位于转座子上的耐药性更易于水平传递和散播。因此研究转座子在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特别是在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产生与传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流行病学价值。本研究通过以下试验了解哈尔滨周边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不同转座子的共存在情况,分析转座子与多重耐药性共转移的关系,可以为有效防治猪源大肠杆菌(?)杆菌的耐药性传播提供科学依据。1.在哈尔滨周边规模化发病猪场成功分离了55株大肠杆菌的基础上,采用CLSl(2007)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检测了55株大肠杆菌对12种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55株猪源大肠杆菌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受试大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达到80%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在50%-80%,对头孢噻呋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低于50%,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0。同时此次检测的菌株均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主要表现为3-11耐,多重耐药现象严重。2.应用PCR方法检测55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中ISEcpl、IS26.tnpA.tnp513与tnpU等5种转座子基因的流行情况,成功扩增到1SEcpl、IS26.tnpA和tnp513四种转座子,检出率分别27.2%、90.9%、50.9%与41.8%,而未扩增到tnpU转座子。此次检测的55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中均检出转座子基因,最少者检出1种转座子,最多者检出4种转座子。3.采用质粒接合试验分析了55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耐(?)及转座子的可移动性,研究结果表明:55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中有44株链霉素耐药大肠杆菌,株接合成功,接合率为56.81%(25/44)。25株接合子菌株对链霉素100%耐药,对复方药率为72%、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环丙沙星及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均达到60%以上,对头孢噻呋钠、多西环素及氯霉素耐药率在10-20%,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及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0;接合子菌株多重耐药率为92%(23/25),表现为2-8重耐药。接合子菌株ISEcpl、IS26.tnpA和tnp513的检出率为16%、60%、20%和32%。在此次检测的25株接合子菌株中,最少者无转座子检出,最多者检出3种转座子。4.接合子菌株与其亲本菌株的耐药性及转座子携带情况对比显示,接合子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转座子的检出率均小于或等于其亲本菌株。有5株接合子菌株(H1、H5、S5、A2、A9)的耐药表型与其亲本完全相同,9株接合子菌株(H1、H2、H5、S2、S5、S15、S16、A2、A7)的转座子类型与其亲本完全相同,其中4株接合子菌株(H1、H5、S5、A2)的耐药表型及转座子基因其相应的亲本菌株完全相同,即这些菌株的耐药表型与转座子基因发生了共转移。5.本试验建立了ISEcpl、IS26.tnpA和tnp513共4种转座子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比较接合子菌株及其亲本菌株中1SEcp1、IS26、tnpA和tnp513共4种转座子基因的绝对拷贝数多少,结果显示亲本菌株转座子基因的绝对拷贝数均大于其接合子菌株的转座子基因拷贝数。本试验成功筛选出了55株猪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及PCR技术分析了这些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及转座子的检出率,通过接合试验分析了转座子及多重耐药性通过接合进行水平传播的的共转移性。研究结果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有效防治及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水平传播提供了理论参考,为有效防治猪源大肠杆菌病、控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赵旺胜,糜家睿,翁幸鐾[4](2011)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接合性质粒与转座子遗传标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接合性质粒与转座子的分布状况。方法从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6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和转座子遗传标记ISEcp1I、S26t、np513。结果 5种基因在60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均有检出,traAt、rbCI、SEcp1I、S26t、np513阳性率分别为81.7%(49/60)、70.0%(42/60)、76.7%(46/60)、83.3%(50/60)、38.3%(23/60)。有58株菌至少检出1种基因,各菌株基因阳性数1~5种不等,共可分为17种阳性基因模式。其中,15株菌同时检出5种基因,22株菌同时检出4种基因,12株菌同时检出3种基因,5株菌同时检出2种基因,4株菌仅检出1种基因。结论本组大肠埃希菌中接合性质粒与转座子的阳性率高,多重耐药的表型可能与携带接合性质粒和转座子、插入序列导致耐药基因高表达相关。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是导致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快速传播的常见机制。(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1年01期)

白雪梅,赵爱兰,张少敏,王忆婷,孙晖[5](2010)在《猪链球菌四环素耐药性与Tn916接合型转座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我国分离的血清2型猪链球菌四环素耐药性与Tn916接合型转座子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及Tn916接合型转座子。结果我们检测了56株我国分离的血清2型猪链球菌及12株国外分离的血清2型猪链球菌,56株我国分离株均对四环素耐药并且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我国猪链球菌携带的tet(M)基因位于接合型转座子Tn916上。12株国外分离株有7株对四环素耐药,这7株菌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tet(O)并且Tn916检测为阴性。结论 Tn916上的tet(M)基因编码了我国血清2型猪链球菌的四环素耐药性,我国血清2型猪链球菌可能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水平转移的方式获得了Tn916接合型转座子。(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焦梅,林宁,孙海平[6](2010)在《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子遗传标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分离自痰液和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aF、trbC)、转座子遗传标记(tnsA/Tn7、tnpA/Tn21、ISCR1、ISCR3/14、IS1133、IS26、ISpa7、ISkpa6、ISkpn7)、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intⅠ2、intⅠ3),共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tnpA/Tn21、IS26、ISpa7、intⅠ1等4种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11株(55.0%)、2株(10.0%)、7株(35.0%)、11株(55.0%),其余11种基因未检出;只有8株(40.0%)未检出所进行检测的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但12株(60.0%)携带了>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阳性检出基因可分为6种构成模式,其中(tnpA/Tn21+ISpa7+intⅠ1)模式检出率最高,为6株(30.0%)。结论 20株铜绿假单胞菌未检出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但检出的3种转座子和1种整合子遗传标记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呈多耐药的表型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0年22期)

糜祖煌,秦玲[7](2007)在《解脲脲原体分群、tetM四环素耐药基因、intTn916接合型转座子遗传标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解脲脲原体(U.urealyticum,UU)生物分群、tetM四环素耐药基因、intTn916接合型转座子遗传标记状况。方法对54株UU菌进行了分群、tetM四环素耐药基因、intTn916接合型转座子遗传标记检测。结果54株UU中检出Ⅰ群47株(87.0%)、Ⅱ群6株(10.5%)、Ⅰ群+Ⅱ群1株(1.8%);tetM耐药基因检出36株(63.2%);intTn916接合型转座子遗传标记检出42株(73.7%)。结论本组UU以Ⅰ群为主,tetM基因、intTn916接合型转座子遗传标记携带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07年10期)

汪天虹,刘相梅,李世旭,王春卉,朱冬霄[8](1998)在《转座子Tn916对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的接合诱变及氨分泌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携带质粒pAM120(Ap~r,Tc~r/Tn916)的大肠杆菌(E.coli CG120)为供体菌株,与受体菌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采用滤膜接合法进行接合转移,在选择平板上得到具较高频率的接合子(10~(-5)/每个供体菌,选择四环素抗性)。从846株四环素抗性接合子中进一步用奈氏法筛选得到氨分泌突变株3株。在无氮培养基上,其氨分泌量可达7.5~14.0mmol/L。用乙炔还原法分析氨分泌突变株在不同浓度氮源上的固氮活力,发现20mmol/L NH Cl的存在不抑制其固氮活性,固氮活力与无氮条件下野生株的活力相差不多。无选择压力下细胞分裂50代后的稳定性实验证明,转座子Tn916在氨分泌突变株中的稳定性在50%~80%之间。以固氮螺菌氨分泌突变株为供体菌株,对E.coli HBX1进行反向接合转移实验,证实Tn916确实存在于氨分泌固氮螺菌接合子中。(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马雪梅,高东,邹文[9](1994)在《转座子Tn916接合转移诱变棒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滤膜接合法,将大肠杆菌中带有T_c抗性的转座子Tn916接合转移到北京棒杆菌GM93中其进行诱变。接合频率在10 ̄(-7)-10 ̄(-8)之间,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条件下传代培养,接合子是比较稳定的,仍保持T_c抗性。Tn916的接合转座作用可以使GM93产生营养缺陷型突变,其中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占84%,并得到与L-Ile产生途径有关的六种氨基酸(Thr,Lys,Leu,Met,Val,Ile)的缺陷株。(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1994年04期)

管征,颜望明[10](1994)在《接合性转座子Tn916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合性转座子Tn916的研究进展管征,颜望明(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济南250100)80年代以来,国外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转座因子,虽然它们的末端也具有不完全的反向重复序列,但在转座时却不引起靶DNA上核背酸序列的重复,其转座过程通...(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1994年02期)

接合型转座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中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一些耐药基因的水平或垂直传播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而肠球菌一直以来被很多学着认为是多种耐药基因的贮存库,目前已发现多种耐药基因(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和庆大霉素耐药基因aac-aphD等)均可通过肠球菌水平传播。四环素是目前常用的广谱类抗生素,其耐药性较为严重,耐药机制也较为复杂,如外排泵蛋白tet(L)、tet(K)和核糖体保护蛋白tet(M)、tet(O)等,其中tet(M)在细菌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为tet(M)常常被Tn916-Tn1545家族转座子所携带,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中转移。一旦肠球菌获得四环素耐药基因,将在四环素耐药性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肠球菌耐药性传播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分离得到413株禽源、猪源和人源肠球菌,在此基础上进行含有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和Tn916中tet(M)-int的扩增,在此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菌株tet(M)-int相比Tn916较长,通过选取2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L)连锁现象以及与氯霉素耐药基因cat的连锁,随后进行overlappingPCR、细菌接合试验、环状中间体扩增等进一步研究其全序列、流行情况以及转座子的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在分离鉴定的3种不同来源的肠球菌中都检测到了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L)和四环素氯霉素耐药基因相连的tet(M)-tet(L)-cat的菌株,部分和转座酶int相连,通过overlapping PCR获得分别获得了大小为21.9Kb和25.3Kb的Tn916型转座子,分别命名为Tn6258和Tn6259。其中Tn6258和Tn6259在禽源、猪源和人源肠球菌中的检测率分别为11.5%、7.3%、7.2%和2%、6.4%、0.09%。接合试验显示Tn6258和Tn6259均可发生接合,Tn6258在禽源、猪源和人源肠球菌中都筛选出接合子,而Tn6259仅在猪源和人源肠球菌中发生接合,本实验在禽源中未得到接合子。随后分别对两种不同的转座子设计反向PCR扩增其环状中间体,结果表明转座子Tn6258和Tn6259均可发生环化。接合试验和环化试验表明新型接合转座子可以携带其耐药基因进行水平转移。综上所述,在不同来源的肠球菌中都有Tn916-like新型接合转座子的发现。与Tn916相比,Tn6258新整合了四环素耐药基因tet(L);而Tn6259不仅整合了四环素耐药基因tet(L),还整合了氯霉素耐药基因cat。进一步接合试验表明,两个新型转座子均可通过接合转座方式水平传播耐药基因,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对临床耐药性传播迅速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合型转座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明,王亚宾,胡功政,李新生,张素梅.新型接合型转座子Tn6247的鉴定及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2].徐倩.不同来源肠球菌新型Tn916型接合转座子的鉴定和功能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5

[3].张陆.猪源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转座子的流行及其接合共转移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4

[4].赵旺胜,糜家睿,翁幸鐾.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接合性质粒与转座子遗传标记[J].江苏医药.2011

[5].白雪梅,赵爱兰,张少敏,王忆婷,孙晖.猪链球菌四环素耐药性与Tn916接合型转座子的关系[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

[6].焦梅,林宁,孙海平.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子遗传标记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7].糜祖煌,秦玲.解脲脲原体分群、tetM四环素耐药基因、intTn916接合型转座子遗传标记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

[8].汪天虹,刘相梅,李世旭,王春卉,朱冬霄.转座子Tn916对固氮螺菌Azospirillumbrasilense的接合诱变及氨分泌菌株的筛选[J].遗传学报.1998

[9].马雪梅,高东,邹文.转座子Tn916接合转移诱变棒杆菌[J].微生物学通报.1994

[10].管征,颜望明.接合性转座子Tn916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1994

标签:;  ;  ;  ;  

接合型转座子论文-王晓明,王亚宾,胡功政,李新生,张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