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活性剂和胶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性能,热力学,乳化性能
表面活性剂和胶束论文文献综述
方永奎,王奕鹏,孙彤,曲广淼[1](2019)在《羧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面性能及其胶束化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乙烯叁胺、氯乙酸钠、月桂酰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羧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3C_(12)taDA),其结构用FTIR,~1H NMR进行了表征。通过铂金板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3C_(12)taDA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γ_(CMC)),并研究了胶束化行为。结果表明,298.15 K下,3C_(12)taDA的CMC值为0.37 mmol/L,γ_(CMC)=25.56 mN/m;随着温度的升高,3C_(12)taDA的CMC值和γ_(CMC)值逐渐降低。胶束化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胶束化过程是一个由熵驱动的自发吸热过程。另外,3C_(12)taDA还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泡沫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龚铃堰,廖广志,陈权生,栾和鑫,冯玉军[2](2019)在《表面活性剂溶胀胶束:性能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胀胶束是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其它物质后使胶束膨胀的一种胶束状态,因其能显着提高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而备受关注。针对近年来对溶胀胶束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溶胀胶束的最大增溶量、增溶过程以及增溶后形貌尺寸的变化等问题,总结了影响胶束增溶作用的因素,厘清了溶胀胶束与微乳液的异同,介绍了溶胀胶束的应用,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郝春玲[3](2019)在《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实验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是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个基础实验,但教材中该实验的设计简单,实验内容不足,缺乏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科学训练。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实验内容做出改进,增加了在不同温度时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和热力学函数计算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3期)
陈晓瑛,俞刚金,毛诗珍,刘买利,杜有如[4](2019)在《利用~1H NMR探究混合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降低的实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H NMR技术研究了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的混合导致各组分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比各自纯溶液有所降低,用吸附平衡理论清楚地解释了这个现象.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其组分CMC降低的程度各异,可以理解为它们吸附于界面单分子吸附层上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相吸或相斥)引起的.由此揭示了"协同效应"的实质,可以为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和混合比例以达到预期的性能提供有力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徐冬青,程肖杰,罗安晟[5](2019)在《含酰胺键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氨基酸溶液中的胶束热力学及聚集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步法合成含酰胺键Gemini表面活性剂Gemini-14,其结构通过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鉴定。采用电导法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分别在水、L-丙氨酸、L-丝氨酸和L-脯氨酸溶液中的胶束形成热力学和聚集行为。结果表明,温度相同时,加入的氨基酸极性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越高,Gemini-14越不易形成胶束;体系相同时,胶束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ΔGm)和焓变(ΔHm)均为负值,而ΔSm为正值,为自发放热过程;在同一体系中,293.15~308.15K范围内,ΔGm和cmc的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而ΔHm和ΔSm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胶束形成过程中存在焓-熵补偿现象。(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海,雷华伟,王龙军[6](2018)在《低渗透油层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驱乳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我国低渗透油藏3次开采的需求,结合当前的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胶束溶液驱油体系。为制备该驱油体系,以非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活性作为筛选对象,以异丁醇、乙二醇等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以乳化率和界面张力等作为指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最终得到磺基甜菜碱4%+异丁醇2%(wt)的驱油体系在驱油效率、乳化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翟文,刘玉婷,邱晓惠,刘萍,王丽伟[7](2018)在《Gemini型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的流变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Gemini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性能,研究了Gemini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丙撑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G3-18)、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α-烯基磺酸钠(AOS)和水杨酸钠(NaSal)复配形成胶束体系的流变特性,考察了复配体系的流动性、黏弹性、触变性和耐温性能。结果表明,3%G3-18+1.5%NaSal体系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黏弹性和触变性,在100℃、170 s-1条件下恒剪切90 min,保留黏度为30.83 mPa·s。随着AOS质量分数增加,3%G3-18+1.5%NaSal与AOS复配体系在0.01数10 Hz范围内黏性占主导的频率区间增加,弹性占主导的频率区间减小;同时,AOS质量分数增加使复配体系的应力过冲现象不断减弱,正触变环逐渐变小,反触变环逐渐变大。3%G3-18+0.20%AOS+1.5%NaSal的复配体系在100℃、170 s-1条件下恒剪切90 min,保留黏度为40.57mPa·s,比不加AOS体系的保留黏度提高了31.6%。(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8年04期)
张光彦,周俊,王鹏[8](2018)在《Origin2015在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芘荧光探针法是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荧光检测设备通常不具备分析求解临界胶束浓度的功能。本文以Origin2015为例,采用芘荧光探针法,通过实例介绍使用软件Origin2015绘制、分析荧光谱图,并通过数据分段拟合实现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求解。(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19期)
徐蕾,高立娣,陈林,刘树仁,王宁[9](2018)在《基于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苏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为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的假固定相,建立了对苏氨酸进行测定的方法。详细考察了缓冲溶液pH值及浓度、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用量、分离高压、进样条件等因素。最优实验条件如下:以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55 cm×75μm)为分离通道,25 mmol·L~(-1)的表面活性剂+20 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H=8.0)为运行缓冲溶液,运行高压-25 kV,柱温为23℃,压力进样50 mmbar×40 s。对苏氨酸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2 mg·mL~(-1),检出限为5 mg·L~(-1)。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8年06期)
熊家培[10](2018)在《新型黏弹性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空气泡沫体系及流变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清洁空气泡沫压裂液体系,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无盐自增稠的耐高温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稠化剂——长碳链Gemini表面活性剂FL-25(羟丙基撑双(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两套发泡耐盐性能良好的复配起泡剂体系,并进一步研究了 FL-25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流变性能,考察了复配起泡剂体系的发泡、耐盐、耐温性能,并探索了新型黏弹性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空气泡沫体系的流变性能。本文同时研究了由长碳链Gemini表面活性剂FL-25与瓜胶、黄原胶等形成的非交联复合压裂液的耐温性能。主要获得如下结论:1)使用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和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釜两步”法,制备了新型长碳链Gemini表面活性剂FL-25。进一步明确了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摩尔比等因素对粘弹性清洁压裂液耐温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长碳链Gemini表面活性剂FL-25的优化制备工艺。2)长碳链Gemini表面活性剂FL-25无需外加反离子盐,溶于水即可形成耐温性能良好的粘弹性胶束压裂液。3.0%FL-25压裂液在110℃下剪切90min后的保留黏度69.64mPa·s。3)不同浓度的FL-25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具有良好的剪切变稀性能、黏弹性、触变性和携砂性能。流动曲线可以用CROSS模型描述;不同浓度FL-25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均是弹性占主导。单颗粒沉降实验表明,3.0%FL-25压裂液体系在100℃时仍表现出良好的携砂性能。4)获得新型黏弹性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空气泡沫体系及优化发泡工艺。流变性研究表明,泡沫体系具有剪切变稀性能和触变性。5)长碳链Gemini表面活性剂FL-25与瓜胶、黄原胶等形成的非交联复合压裂液体系 2.0%FL-25+0.2%HPG、2.0%FL-25+0.2%XG、2.0%FL-25+0.2%HXG,均可耐温达到100℃;提高FL-25浓度至3.0%,则体系可耐温达到120℃,保留黏度为30.77 mPa·s。本文研究结果可望丰富和发展耐高温清洁压裂液体系及其应用,并为清洁空气泡沫压裂液应用提供流变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5-10)
表面活性剂和胶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溶胀胶束是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其它物质后使胶束膨胀的一种胶束状态,因其能显着提高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而备受关注。针对近年来对溶胀胶束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溶胀胶束的最大增溶量、增溶过程以及增溶后形貌尺寸的变化等问题,总结了影响胶束增溶作用的因素,厘清了溶胀胶束与微乳液的异同,介绍了溶胀胶束的应用,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活性剂和胶束论文参考文献
[1].方永奎,王奕鹏,孙彤,曲广淼.羧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面性能及其胶束化热力学[J].化工科技.2019
[2].龚铃堰,廖广志,陈权生,栾和鑫,冯玉军.表面活性剂溶胀胶束:性能及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9
[3].郝春玲.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实验的改进[J].广东化工.2019
[4].陈晓瑛,俞刚金,毛诗珍,刘买利,杜有如.利用~1HNMR探究混合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降低的实质(英文)[J].波谱学杂志.2019
[5].徐冬青,程肖杰,罗安晟.含酰胺键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氨基酸溶液中的胶束热力学及聚集行为[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6].张海,雷华伟,王龙军.低渗透油层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驱乳化性能研究[J].当代化工.2018
[7].翟文,刘玉婷,邱晓惠,刘萍,王丽伟.Gemini型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的流变特性[J].油田化学.2018
[8].张光彦,周俊,王鹏.Origin2015在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8
[9].徐蕾,高立娣,陈林,刘树仁,王宁.基于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分析苏氨酸[J].化工时刊.2018
[10].熊家培.新型黏弹性Gemini表面活性剂胶束—空气泡沫体系及流变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