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开展论文-鲍钢城

跨校开展论文-鲍钢城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校开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本校教研,校本思维,跨校体育教研

跨校开展论文文献综述

鲍钢城[1](2015)在《突破“本校教研”思维的校本教研研究——基于成功开展跨校体育教研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跨校体育教研活动的开展,探析校本教研实施思路。(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5年16期)

杨国标[2](2011)在《西安地区高校跨校开展游泳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17世纪60年代,在英国许多地方游泳运动就开展的非常活跃,自从上个世纪游泳运动传入我国以来就迅速的传播开来,目前游泳运动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选择,深受人们的欢迎,被广大人民群众认为是最好的体育健身项目。在西安地区许多高校游泳运动也蓬勃开展,部分高校已经在体育课当中将游泳课程设置成了必修课,游泳运动也成为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休闲健身项目,深受广大师生的热爱,具有十份积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跨校进行游泳科目教学的形式对西安地区20所重点本科高校进行游泳技能扫盲,弥补部分高校游泳场馆师资的缺乏。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地区部分高校开展游泳课程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对高校跨校开展游泳选项课程的意义以及影响高校开设游泳课程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论证西安地区高校跨校开展游泳课程的可行性,经过调查分析得出:目前西安地区有9所高校开设了游泳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调查的开设游泳课程的9所高校当中只有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体育学院(在建)配备有室内的游泳场馆,西安体育学院(室内游泳馆在建预计今年9月可投入使用)而其他学校都是室外的游泳池。在配备有室内游泳场馆的高校基本上可以全年授课,而没有室内游泳馆的高校上课周期都集中在5、6、7、8四个月。而影响高校开展游泳课程的因素有五个方面主要是: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游泳场馆、设施的数量、游泳教师队伍的数量、气候条件以及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积极性。对西安高校跨校开展游泳选项课的可行性论证分析得出结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体育课程有着积极的政策支持,西安地区高校大学生对游泳运动比较喜爱和欢迎,游泳运动的健身价值和娱乐性给高校开展游泳课程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开设游泳课程的9所高校当中有叁所具备了充足的师资教练队伍以及游泳场馆作为基础。因此在西安地区部分高校跨校开展游泳选项课程是可行的。跨校开展游泳选项课高校间应该积极的沟通协调、密切组织管理。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出台政策进行引导,各高校教务部门应该互认学分,权责明确,积极的进行运作管理,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为更好的跨校开展游泳课程做好充足的准备。(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期刊2011-05-01)

王嘉奇,杨琛[3](2010)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跨校区学生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我国多校区高校的特点,从不同方面理性的提出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并深刻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0年21期)

刘天华,高磊[4](2010)在《开展跨校选修 共建共享课程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北京市高中课改实施以来,宣武区围绕"聚焦课堂、关注课程、构建文化"的推进思路,结合区域特点,挖掘优势资源,加大统筹力度,扎实稳妥地推进课程改革。我们探求地方教育管理的创新之路,通过地方管理创新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跨校选修就是我们探索区域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普教)》期刊2010年07期)

程墨,罗曼,曾艳[5](2010)在《湖北16所高校成立师范教育联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程墨 罗曼 通讯员 曾艳)日前,16所开设了师范类专业的湖北高校在华中师大签下协议,宣告湖北高校师范教育联盟正式成立。今后,联盟内的高校将共享优质师范教育资源,共同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师范专业人才,探索创新师范教育体制机制,为中部地区师范教育发(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10-01-24)

白海鹏[6](2009)在《西安高校开展跨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初步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个理想的目标,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资源共享是发展高等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西安市高等教育资源极其丰富,这些年却一直未能进行一定的共享尝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西安市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反观北京上海等城市高校建立的教学共同体或教学协作组等形式的教育资源共享,西安市高校缺乏积极有效的整合,没有打破固有的观念,因此,研究西安市高校跨校课余体育训练实施方案的问题,以加快西安市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资源共享的脚步。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跨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基本理论和初步构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论文的前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论文的第二部分,简述了研究对象和方法。论文的第叁部分首先对高校跨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为西安市高校跨校课余体育训练实施的初步构想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以西安市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跨校课余体育训练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跨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管理上的初步构想。论文的第四部分概观全文,得出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高等教育的发展是要打破原有传统体制的束缚,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建设,以期更为开放式的大学理念。西安的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可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意识淡漠,有必要加快资源共享的脚步,开展资源共享可行的研究,完善资源共享的基础。第二,高校跨校课余体育训练是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方式之一,有效的宏观政策上的保障和具体实施的方案是高校跨校课余体育训练成功实施的必备条件。只有各个高校打破传统观念,彼此信任和合作,建立协调的组织机构,才能使高校跨校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得以实施。第叁,高校跨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是一个需要各高校之间协调的体系,其主要由教师资源、训练课程资源、学生资源所构成。将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作为跨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理论上拓宽了高校跨校课余体育训练资源的内涵,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主体地位,而且还有利于调动各个高校体育教师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动性。第四,体育教师和学生是高校跨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导和主体,其中,体育教师在课余体育训练内容资源开发中始终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而学生的有意性则是课余体育训练实施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期刊2009-07-01)

俞继英,朱百顺,蔡犁,司虎克,王兴[7](2000)在《上海体院开展跨校选课与跨校辅修专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功能单一,效益低下,"小而全"的学校不少;在办学体制上,封闭办学的现象较为严重,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挖掘。体育院校作为单一性学科的学校,由于受师资力量、办学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培养的学生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体育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已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现有的办学条件也很难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社会所需体育人才。跨校选课与跨校辅修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中的一项新举措,它打破了传统办学体制中高校在教学(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期刊2000-12-01)

跨校开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早在17世纪60年代,在英国许多地方游泳运动就开展的非常活跃,自从上个世纪游泳运动传入我国以来就迅速的传播开来,目前游泳运动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选择,深受人们的欢迎,被广大人民群众认为是最好的体育健身项目。在西安地区许多高校游泳运动也蓬勃开展,部分高校已经在体育课当中将游泳课程设置成了必修课,游泳运动也成为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体育休闲健身项目,深受广大师生的热爱,具有十份积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跨校进行游泳科目教学的形式对西安地区20所重点本科高校进行游泳技能扫盲,弥补部分高校游泳场馆师资的缺乏。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地区部分高校开展游泳课程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对高校跨校开展游泳选项课程的意义以及影响高校开设游泳课程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论证西安地区高校跨校开展游泳课程的可行性,经过调查分析得出:目前西安地区有9所高校开设了游泳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调查的开设游泳课程的9所高校当中只有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体育学院(在建)配备有室内的游泳场馆,西安体育学院(室内游泳馆在建预计今年9月可投入使用)而其他学校都是室外的游泳池。在配备有室内游泳场馆的高校基本上可以全年授课,而没有室内游泳馆的高校上课周期都集中在5、6、7、8四个月。而影响高校开展游泳课程的因素有五个方面主要是: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游泳场馆、设施的数量、游泳教师队伍的数量、气候条件以及学生参与游泳运动的积极性。对西安高校跨校开展游泳选项课的可行性论证分析得出结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体育课程有着积极的政策支持,西安地区高校大学生对游泳运动比较喜爱和欢迎,游泳运动的健身价值和娱乐性给高校开展游泳课程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开设游泳课程的9所高校当中有叁所具备了充足的师资教练队伍以及游泳场馆作为基础。因此在西安地区部分高校跨校开展游泳选项课程是可行的。跨校开展游泳选项课高校间应该积极的沟通协调、密切组织管理。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出台政策进行引导,各高校教务部门应该互认学分,权责明确,积极的进行运作管理,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为更好的跨校开展游泳课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校开展论文参考文献

[1].鲍钢城.突破“本校教研”思维的校本教研研究——基于成功开展跨校体育教研活动[J].运动.2015

[2].杨国标.西安地区高校跨校开展游泳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

[3].王嘉奇,杨琛.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跨校区学生工作[J].才智.2010

[4].刘天华,高磊.开展跨校选修共建共享课程资源[J].北京教育(普教).2010

[5].程墨,罗曼,曾艳.湖北16所高校成立师范教育联盟[N].中国教育报.2010

[6].白海鹏.西安高校开展跨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初步设想[D].西安体育学院.2009

[7].俞继英,朱百顺,蔡犁,司虎克,王兴.上海体院开展跨校选课与跨校辅修专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C].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2000

标签:;  ;  ;  

跨校开展论文-鲍钢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