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集约化管理 强化税收执法权(论文文献综述)
李晗[1](2020)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统一税收执法行为研究 ——以菏泽市税务系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进一步理顺税收管理体制,增强行政效能,减轻纳税人和缴费人的负担,根据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出《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省级以下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合并。合并后新成立的税务机关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各税种、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工作。从规范税收执法的角度上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在一定程度上简并了税务执法机构,整合了执法资源,在单一税制的前提下,所有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均可以用一把尺子进行衡量,有利于提高税收执法的统一性、规范性,以实现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行为在全国范围内“书同文、车同轨”。但笔者在实际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却发现税收执法“书同文、车同轨”的现象并没有出现,反而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税务机关的执法差异性越来越大。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首先对统一税收执法行为的背景进行介绍,进而阐述统一税收执法行为的必要性。笔者通过对菏泽市税务系统进行深入调研,运用实证分析法对菏泽市税务系统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出现的各种税收执法不统一的现象进行逐一论述,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执法行为不统一的原因。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对规范税收执法行为的先进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出可供借鉴之处,从而从五个方面提出对策以不断规范基层税务机关执法工作。本文认为,建立统一的税收执法行为,是税务机关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减少税收执法风险的重要措施,能够解决不同税务机关之间“同案不同定性处理”的问题,最大限度的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各级税务机关要快速适应新的变化,从提高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完善各项制度体系、优化税收执法行为、强化税收执法监督、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等方面不断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从而达到统一税收执法行为、减少税收执法风险的目的。
王丽佳[2](2020)在《机构改革背景下武进区税务局税收风险应对的督察内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税收风险管理是构建科学严密税收征管体系的核心工作,针对税收风险应对的督察内审是税收执法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税收风险应对全流程进行监督,督察税收应对方式是否妥当、应对过程是否规范、适用法律法规是否准确、应对结果是否正确、应对反馈是否完整、执法行为是否廉洁等。本文以武进区税务局税收风险应对的执法督察内审实践为主要切入点,回顾了督察内审部门的改革过程、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和工作特色,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所接触的案例,着重分析了改革后税收风险应对督察内审的既有与新增问题,其中既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情况、审计质效等长期存在的不足,更有机构改革后带来的新的挑战,要完成从人员、机构、技术、法制层面的多维度融合尚有很多工作亟待解决。为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以从健全内审制度、合理设置机构、扩大审计范围、优化审计方法、细化审计流程方面完善相关督察内审制度;从扁平化管理、自由裁量权、加强数据管理、规范法律文件方面提高“后改革”时期行政效率;从做好督察准备、把控督察细节、推进内控管理、优化指标指南、协调督察过程、建立评价制度方面提高内审工作含金量;从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增加激励制度方面提升内审工作队伍战斗力;从严格追究落实、促进融合联动方面增强内审权威。
于俊[3](2019)在《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制度是一国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制度改革是个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课题,从古至今,税收制度改革以制度促经济、以经济稳政治、以政治助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统治阶级治国理政的战略考量。税收制度兼具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双重色彩,税收制度改革是通过税收制度架构设计和组成要素的边际变化来调整治理格局、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国家治理呼唤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助推国家治理优化。当今世界,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国家、抑或是何种发展程度的国家,在国家治理中都非常重视税收制度改革,这其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何吸收和借鉴他人在税收制度改革中取得的有益成果,适时推进本国的税收制度改革,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对的一个理论和实践课题。鉴于税收制度改革的庞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目前学术界对于税收制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税制结构、税种设置、税收政策等较为传统单一的领域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视角开展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可以将税收制度改革由微观的、具体的工作层面提升到宏观的、战略的层面,拓展税收制度改革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顺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实现税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争取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斗争中,对税收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提供了这个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税收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财税思想的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新时代赋予税收制度改革研究的新思维、新要求、新使命,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探讨税收制度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好地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税收制度及其调整、改革始终伴随着共和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及其调整以税收集权化匹配计划经济化、以集中统一税收体制匹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税收制度及其改革以税收公共化匹配经济市场化、以公共税收体制匹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税收制度及其改革以税收现代化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以现代税收制度匹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这是我国税收制度变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经验。历经七十年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日臻完善,但也还存在结构布局、法律层级等方面的不足,这些瓶颈制约着税收制度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只有从新时代税收文明现代化的高度统筹布局税收制度改革,才能打破瓶颈,建立起与国家治理战略相匹配的税收制度体系。党的领导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根本的属性,是贯穿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始终的一根红线。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中自觉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和党的方针政策,能够集中体现党对税收制度改革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优势。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融洽相助益,总体布局重塑了税收制度改革的灵魂,税收制度改革强劲了总体布局的血脉。自觉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发展的“稳定器”、文化发展的“催化剂”、生态文明发展的“净化剂”、社会发展的“粘合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加速器”,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宏观抱负和历史使命。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既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也要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确保税收制度改革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避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恪守税收制度改革的家国情怀、激励国家社会公民多元治理主体同频共振,遵循市场规则、力求治理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注重统筹兼顾、发挥制度集成聚变效应,尊重契约伦理、扞卫税收权利义务生态,维护央地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中观价值和基本原则。新时代的税收制度改革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是税收制度改革应有的姿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施行税收法治方略,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放大税收乘数效应,在公平正义精神感召下释放税收正能量,在绿水青山愿景引领下促进绿色税收发展,在多元共治价值追寻下创新税收治理方式,为各国治理中的税收制度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微观努力和路径探索。
黄麒[4](2018)在《A县地税机关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深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廉政风险建设不断推进,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放管服”三管齐下改革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进一步贯彻落实,税收征纳关系日渐成为社会焦点。税收执法行为关乎国家财政能力,关乎每一位纳税人的切身利益,人们愈发聚焦税收执法内部控制权力的使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建设刻不容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施行在税务机关掀起了一阵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热潮。地税机关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门,肩负着地方财政收入,执掌着税收执法权,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6年,金税三期操作系统上线,税务部门迎来了信息化系统变革,随后全面推行“营改增”,又迎来了税收政策变革,双重变革下的地税机关更加成为社会焦点,由此可能暴露的税收执法内部控制问题更多,可能出现的税收执法风险更多,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方面受到了更多的考验。地税机关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建设的缺位已经成为当前地税机关普遍存在的现象,完善税收执法内部控制体系已箭在弦上,当前各地地税机关也愈发重视税收执法风险的控制以及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建设发展的完善。目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于COSO框架理论研究的较多,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理论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才刚刚起步,特别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文件且针对地税机关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建设的较少。本文基于《规范》视角,以A县地方税务局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A县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调查,梳理当前发生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通过文献分析法以及访谈调查法,借鉴其他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结合A县地方税务局的工作实际,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层面出发,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优化A县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其综合税务服务水平。
董建沅[5](2018)在《基层税务部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研究 ——以Y国税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推动权责法定、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力度持续增强;以法治公平正义为目标,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约束、监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税务部门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层级多、规模大、责任重、风险高。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其需要在完善税收法制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税收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必须坚持治税先治队,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总局党组在推行法治税务,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建立税收权责清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部署,内部控制部门肩负着执法监督的责任和使命,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规范权力运行。实施内部控制,是税务部门自身“点多线长面广”特点的必然选择,是各级税务机关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是完善监督体系的有益补充,是治税管队的重要环节。税收执法内部控制,主要是对税务人员行使税收执法权实施的内部控制,具体来说就是有效运用内部控制的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各级税务部门和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执法过程进行内控监督,从而使各项税收政策及规章制度准确应用、落实到位,不断提升税收执法的质效。税务部门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坚持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权力制衡、融合联动、持续改进的原则,体现了工作定位高、覆盖范围广、制度体系全、信息化程度高等特点,并在规范执法、促进依法治税、转变干部作风、保障纳税人权益等方面成效显着。本文对山东省潍坊市Y国税局执行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现实情况展开深入研究,利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寻找完善的措施。Y国税局在开展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实践过程中,依法治税的理念进一步夯实、执法岗位责任进一步明确、风险识别能力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反馈、风险评估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岗责设置不合理、执法监督针对性不足等。文章通过对Y国税局税收执法风险内部控制进行分析研究,从优化控制环境、完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沟通、强化监督反馈、深化风险评估、加强内控监督平台推广应用六个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基层税务部门完善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意见建议。
陈晓蕾[6](2015)在《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险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税务风险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与现代税务管理相融合的产物。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工作,旨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税收经济形势,合理配置管理资源,通过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规避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税收流失,从而促进纳税遵从。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和西方税务管理先进经验,针对目前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将风险管理理论、信息化建设理论、内部控制管理理论等现代管理理论引入税务风险管理领域,从而实现对税收执法风险、行政管理风险、廉政风险、税收风险的综合税务风险的控制过程。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一是创新理论。提出了综合税务风险的概念和岗位风险控制的概念,是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创新,对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设计,具有基础指导意义。二是提出成立独立化、专业化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本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认为成立独立化、专业化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可以解决目前税务风险管理多头负责的复杂局面。三是重构风险管理导向税收征管新格局。打破原有税收风险管理格局,建立了“一个中心,三个应对、三个集约”的符合风险管理导向的税收征管格局。四是建立一体化的风险管理平台。通过税收内控系统的建立,打造全面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同时建立税收风险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完成税收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
湖北省税务学会课题组,刘勇,王曙光,田大勇,唐华杰[7](2012)在《创新和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推动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陆续显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管理职能配置不够合理、信息技术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本文试图对我国历次税收征管模式改革进行总结,对现行征管模式进行分析评价,与部分发达国家征管模式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探索创新和完善我国当前税收征管模式的新思路,以促进税收征管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施锐利[8](2009)在《论税收执法权行使中的职务犯罪及预防》文中研究指明税收征管一线是税收职务犯罪的高发区域,由于税收职务犯罪具有国家受害性的特点,且行为隐蔽、共同犯罪较多,因而较之一般的职务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分析了税收执法权的特点,归纳了税收执法权行使中职务犯罪的类型,提出当前应当从预防入手,加强税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税收行政行为的监督,以有效杜绝税收执法权行使中的职务犯罪。
薛茜[9](2009)在《基层税收执法之规范研究 ——以浙江省温州市地税局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税收执法是税收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税收法律法规付诸实施的活动,是最终达到税收立法目的的必然手段,又是建立税收司法体系的先决条件。同时,税收执法也是与人民联系最为密切的。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执法手段不断丰富,执法刚性不断强化,执法效率和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结合笔者在基层税务工作的实践来看,税收执法在新形势下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对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均造成了不小的损害。如何完善和规范基层税收执法,提高税收执法效率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是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从解析与税收执法相关的范畴入手,研究规范基层税收执法的若干问题,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笔者以税收执法的一般理论为基础,采取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模式,按照“理论指导—实践分析—针对性的理论思路”的框架进行分析和论证。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税收执法的一般理论,比如税收执法的概念、税收执法体系的构成、税收执法的内容、特征以及税务机关由管理向执法的转型等等。第二部分以浙江省温州市地税局为视角,介绍了基层地税部门税收执法的现状,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基层税收执法在征、管、查等环节的一些突出问题,详细解读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提出了应对措施,即从健全税收法律体系、优化税收执法环境、加快征管改革、健全监督制约体系等四方面入手来完善和规范基层税收执法。从创新性来看,本文选题和角度上的创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规范基层税收执法提供有益的借鉴。我国目前对税制、征管实务研究方面的专着较多,对税收执法研究的专着还较少,有的论着或是实务部门从税收的角度调查分析,或是学界从法学的角度进行理论研究,缺乏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而笔者将法律与税收理论及所调查的基层税务部门的税收执法实践紧密结合,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完善和规范税收执法的对策措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张兵[10](2009)在《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税收研究领域,学术界、理论界和实践界对税制、税收政策、税收征管以及税务公务员建设的研究可以说汗牛充栋,林林总总,形成了一个研究“丛林”景观。但遗憾的是,对税收征管组织建设和变革的研究却是一个相对的“迷失的角落”,尤其是现行税收征管组织不尽优化和一定程度的“组织失灵”,这为论文研究提出了现实需求。从宏观上看,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作为典型行政组织的税收征管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税收征管组织既要适应政府改革背景,又要适应公共财政体制与税制改革背景。从微观上看,依照税收征管的客观规律,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依托和利用信息技术,完善税收征管组织体系、提高管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纳税服务,已成为税收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税务系统正在建设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的情况下,对税收征管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征管业务“流程化”,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三是纳税服务“高效化”。因此,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方法,积极适应和把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税收征管新格局的发展要求,努力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高效税收征管组织体系,是当前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税收征管组织的企业化改造”命题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更具现实意义。目前很多专家学者对税收征管组织机构进行了颇多有意义的研究,但所做分析主要是从征税权、征税成本入手进行研究。而从组织的角度研究征管组织,不仅可以弥补研究的“缺失”,而且可以很好地把以上宏观、微观两个方面与税收工作实际相结合。我国税收征管组织体系建设的实践急需理论指导,尤其要学习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组织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此,理论界、产业界(纳税人)和税务行政当局颇为关注。但从理论研究来看,我国尚无基于组织结构本身研究税收征管组织体系的系统论着,本论文研究将力图填补这一理论研究空白。论文沿着“征管组织变革的模式→征管组织变革对企业化改造的战略选择→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设想”这样一个基本研究思路,通过理论构建、典型分析、提出方法三大部分,对税收征管组织的企业化改造进行系统性阐述。论文共分7章,基本框架为:第一部分是理论构建,包括论文第1章、第2章和第3章。这一部分是整个论文研究的基本支撑。具体来讲,第1章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假设、范式与方法、体系结构等;第2章对国内外税收征管组织变革进行了文献综述,并综合各方面研究的成果,提出税收征管组织的变革的国际趋势和应重点关注的问题;第3章则根据经济体制变化,对税收征管组织的变革模式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以行政化为取向的封闭型模式和以企业化为取向的开放型模式,并分析了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指出了我国税收征管组织变革的方向。第二部分是典型分析,主要内容为论文第4章。本部分是本文的立论部分,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鲜明地提出我国税收征管组织变革的战略选择——企业化改造。第4章分析了选择企业化改造的决定性因素,包括演进趋势、问题分析、驱动条件等,从我国建国以来的税收征管组织的变革历史进行分析,指出该选择是征管组织与经济社会变革互动的发展趋势,并通过对现行征管组织存在的问题指明企业化改造为正确之远,又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层面研究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驱动条件。第三部分是提出方法,主要包括论文第5、6、7章。第5章研究我国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基本框架。在分析税收征管企业化改造原则基础上,提出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具体目标取向。重点研究开放型税收征管组织的模式格局改进,包括构建扁平化的征管组织模式和板块化的征管组织格局,进一步研究开放型税收征管组织的结构体系改进问题。第6章研究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运行机制,重点从业务流程和绩效管理两个方面对开放型税收征管组织的运行机制作了解构。第7章研究开放型税收征管组织运行中的纳税服务问题:分析税收征管组织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纳税服务与客户关系——征纳关系管理的优化问题,强调以纳税人为本,这也是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根本目的所在。本文整个研究的展开都是基于理论创新的初衷而进行的,是围绕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现代税收征管组织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的目的而进行的。本文课题的提出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本身就具有一定创新性,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注重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取舍扬弃,并试图在构建理论体系上坚持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1)对税收征管组织的新定义。本文指出税收征管组织虽然在实践方面颇显声势,但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于实践,通过以往研究文献的搜索,并没有发现关于税收征管组织的具体释义,或以税收征管代替税收征管组织,或对税收征管组织的定义不完全,总之缺乏定义的理论概括。通过税收征管概念的演进以及部分研究线索,可以看出传统税收征管组织是为执行国家税收法律而将从事税收工作的人员通过权责和任务的分配,承担税收征、管、查的组织机构。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把税收征管组织定义为:税收征管组织是按照国家法定职责,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支撑,以绩效为目标,直接承担税款征收、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纳税服务和税收法律救济的公共服务组织。这一定义与传统征管组织最显着的区别在于:一是在组织导向上,传统征管组织的组织导向是行政执法需要,新的税收征管组织的组织导向是纳税人需求;二是在组织支撑上,传统征管组织以管理为支撑,新的征管组织以服务为支撑;三是在组织目标上,传统征管组织以任务完成为目标,新的征管组织以绩效为目标;四是在职能的划分上,传统的征管组织定义中仅认为征管组织具有征、管、查职能,新的征管组织定义则增加了服务职能和法律救济职能。五是在组织性质上,传统的征管组织强调了对国家法律的执行,实际上是将征管组织定性为执法部门。新的征管组织定义在承认执行法律的基础上,将征管组织定位为公共服务组织,从性质上回应了政府部门与管理对象的关系。(2)着力于发展的角度,尝试对税收征管组织变革模式的分类。基于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我国税收征管组织分为两大类型,即以行政化为取向的封闭型模式和以企业化为取向的开放型模式。以行政化为取向的封闭型模式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初期相适应,其突出特征是征管组织结构的设计以税务机关为本,强调税务机关的管理地位,从税务机构本身行政管理的需要出发,较少考虑外部管理对象即纳税人需求的充分性,在征收管理上实行税收专管员的“外出下户、分散征收”,整体表现出封闭型管理,是一种行政化(官僚化)的组织结构模式。以企业化为取向的开放型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它以纳税人为本来设计税务组织结构,将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看作是平等互利的关系,尊重纳税人的权力,强调服务与管理并重,努力使税务管理工作适应各类不同的纳税人。(3)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是模式选择的基本方向。税收征管组织和企业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对立或相互排斥的关系,因为两者都有投入和产出的问题、两者都有一个如何“生产”的问题、两者都有一个如何管理的问题。税收征管组织的企业化改造,实质是税收征管组织的改制和税收征管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税收征管组织变革模式选择的基本方向。在逻辑动因上,税收征管组织的企业化改造,既有组织体制的内生需求(税收征管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选择),又有组织运行环境的外部驱动(政府改革与企业改革互动的结果)。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税收征管组织在税收管理和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和在一定程度上,仿效或借鉴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包括管理理念、组织体制、运作机制、人事行政以及管理方法等,使得税收征管组织可以象企业一样具有市场敏感性和变化适应性,提高税收征管组织的服务水平和信誉度。同时,本文认为,企业化改造并不等于企业化。这里的“改造”一词,暗含“仿”与“适度”两个层面的限定,“仿”意指仿效、参照、借鉴等;“适度”则指在某些方面或一定程度上进行仿效、参照、借鉴。(4)解决机构纵向的多层级问题的核心,是税收征管组织扁平化模式与征管板块化格局。本文认为,在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中,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模式核心是解决机构纵向的多层级问题。作为省以下的税务机关无论是国税系统还是地税系统,都是一个纵横结合的、完整的税收征管组织体系。把转型期税收征管组织定位为“扁平化模式”,其主要内容就是推行“省对县直线管理”和县(区)局“机关基层一体化”的征管组织结构模式。本文同时认为,核心是要突破按照行政管辖权和预算级次设立征管机构的状况。税收征管组织的板块就是要根据经济税源确定征管组织的布局,根据数据集中程度和数据流向确定税收征管组织的层级。“板块化”的征管组织格局应以板块为主,层级为辅,是扁平化的另一展现形式。税收征管组织的板块化格局有三种实现方式:一是以现行征管组织机构为基础按照六统一的要求,实行板块化管理;二是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税收征管板块,按照分税制要求设置税收征管组织,实施税收征管;三是在税收征管板块内实行国税、地税合并或合署办公。本文认为,推行税收征管组织板块化格局,实施板块化管理关键是对同一征管板块的统一和规范,避免因多头征管、职能交叉、政策理解差异等原因而导致的税收征管漏洞和矛盾。作为一种开拓性研究,论文研究的缺陷与归纳的创新之处同样突出,由于本人学力、精力所限,本书所尝试搭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只是一个雏形,无论是研究视角、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其解释力也需要更多实践资料的检验,尤其是在建立数学分析模型上存在空白,实践分析也略显失之于笼统与肤浅。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补充、扩展和完善。
二、实行集约化管理 强化税收执法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集约化管理 强化税收执法权(论文提纲范文)
(1)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统一税收执法行为研究 ——以菏泽市税务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对税收执法理论层面的研究 |
二、对税收执法实践方面的研究 |
三、总体评价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统一税收执法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相关背景介绍 |
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 |
二、税收执法的统一性 |
第二节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税收执法中面临的问题及统一执法行为的必要性分析 |
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税务机关执法中面临的问题 |
二、统一税收执法行为的必要性分析 |
第三章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的税收执法现状——以菏泽市税务系统为例 |
第一节 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菏泽市税务系统概况 |
第二节 菏泽市税务系统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规范税收执法的做法 |
一、着力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
二、着力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
三、着力增强税收执法监督力度 |
第四章 菏泽市税收执法行为不统一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税收执法行为不统一的表现 |
一、执法主体不统一 |
二、执法依据不统一 |
三、执法程序不统一 |
四、执法文书不统一 |
五、执法裁量不统一 |
六、执法能力不统一 |
第二节 税收执法行为不统一的原因分析 |
一、原国地税行政管理体制不同 |
二、税收管理政策依据来源不同 |
三、部分改革措施推行步骤不同 |
四、税收征管方式转变进度不同 |
第五章 我国其他地区统一税收执法行为的成功经验 |
一、分批分类培养执法人员队伍 |
二、建立规范化执法指引制度 |
三、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
第六章 统一税收执法行为的完善建议 |
第一节 税务干部执法能力统一化 |
一、强化理论知识学习 |
二、加大执法风险教育 |
三、优化执法队伍结构 |
第二节 税收制度体系建设统一化 |
一、提高执法决策质量 |
二、重塑税收征管流程 |
三、适应新的管理体制 |
第三节 推行“三项制度”步骤统一化 |
一、提高对“三项制度”的认识 |
二、完善“三项制度”机制建设 |
三、加快“三项制度”信息化建设 |
第四节 税收执法监督统一化 |
一、开展税收执法督察 |
二、强化内控机制建设 |
三、拓宽外部监督渠道 |
第五节 纳税人救济机制统一化 |
一、发挥行政复议优势 |
二、主动做好行政应诉 |
三、完善其他救济渠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机构改革背景下武进区税务局税收风险应对的督察内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动态及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2 改革背景下税收风险应对的督察内审理论阐述 |
2.1 机构改革下的税收风险 |
2.2 税收风险应对的督察内审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3 武进区税务局税收风险应对的督察内审改革现状 |
3.1 督察内审机构改革概况 |
3.2 督察内审开展情况 |
4 改革后武进区税务局税收风险应对督察内审的既有与新增问题 |
4.1 既有问题 |
4.2 新增问题 |
5 改进武进区税务局税收风险应对督察内审的建议 |
5.1 完善相关督察内审体系 |
5.2 提高“后改革”时期行政效率 |
5.3 提高督察工作含金量 |
5.4 提升督察内审工作队伍战斗力 |
5.5 增强督察内审权威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来源和意义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六、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国家治理与税收制度 |
第一节 国家治理 |
一、国家治理对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的历史性超越 |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中的税收因素 |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 |
第二节 税收及其制度 |
一、财政与税收 |
二、税收制度的内涵与发展 |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税收的论述 |
第三节 国家治理与税收制度的互动 |
一、具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双重色彩的税收制度 |
二、国家治理呼唤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
三、税收制度助推国家治理成就新高度 |
第二章 国外税收制度改革的治理经验与启示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
一、税收制度促进面向现代国家转型 |
二、相机抉择的税收制度结构化改革 |
三、税收制度改革强国富民的新担当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
一、税收制度助力稳固民族独立成果 |
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税收制度改革 |
三、税收制度改革擦亮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成色 |
第三节 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制度改革 |
一、苏联东欧国家不成功的税收制度改革 |
二、越南革新开放下的税收制度改革 |
三、古巴“模式更新”下的税收制度改革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税收制度的确立、改革和问题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的建立、调整和评价 |
一、新旧税收制度的转换 |
二、改革开放前的税收制度调整 |
三、对改革开放前税收制度改革的评价 |
第二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税收制度改革 |
一、税收制度现代化进程的开启 |
二、涉外税制和“利改税”的出台 |
三、分税制和“营改增”的深远影响 |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央地税收的合作与博弈 |
第三节 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结构布局不够完善 |
二、税收法律级次较低 |
三、地方税收体系失衡 |
四、税收征管效率较低 |
第四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使命 |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治理的“助推器” |
一、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二、提升政府对经济主体进行调节的能力 |
三、拓展公共资源的多元协同治理 |
第二节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治理的“稳定器” |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到政治体制改革 |
二、从依法治税实践推及到依法治国战略 |
三、从税收技术发展关涉到民主权利保障 |
第三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治理的“催化剂” |
一、协同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
二、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
第四节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治理的“粘合剂” |
一、推动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
二、推动建成全面的多层次社保体系 |
三、推动创建融通的大格局社会治理 |
第五节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治理的“净化剂” |
一、克服生产的“异化”及自然的“异化” |
二、放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外部性 |
三、绿色税收制度拓宽绿色发展道路 |
第六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加速器” |
一、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
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三、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
第五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恪守家国情怀的价值 |
一、以人为本 |
二、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三、助力民族复兴之梦 |
第二节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
一、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三、把握好坚守与开创的关系 |
第三节 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
一、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 |
二、统筹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 |
三、统筹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 |
第四节 遵从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契约伦理 |
一、维护税务相对人的权益 |
二、建设纳税社会信用体系 |
三、提供税收事先裁定服务 |
第五节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职权 |
二、健全地方税体系 |
三、增强税收预算科学性 |
第六章 国家治理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对策 |
第一节 全面落实税收法治方略 |
一、大力推进税收立法进程 |
二、严格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
三、完善提供税收司法保障 |
四、创新开展税收法治宣教 |
第二节 充分发挥税收乘数效应 |
一、进一步优化税收制度结构 |
二、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水平 |
三、进一步深化税收种类改革 |
四、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改革 |
第三节 有力彰显税收公平正义 |
一、聚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
二、情系民生降低基尼系数 |
三、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成长 |
四、积极鼓励慈善事业发展 |
第四节 加速提升税收绿色指数 |
一、激活绿色税收制度机制 |
二、健全完善环境保护税法 |
三、增强现有税种绿色程度 |
第五节 多元构建税收综合治理 |
一、推动建立税收保障制度 |
二、发挥涉税中介服务力量 |
三、打造经世济用税收智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A县地税机关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1.1 企业的内部控制 |
1.2.1.2 政府的内部控制 |
1.2.1.3 税收执法风险研究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2.1 企业内部控制 |
1.2.2.2 政府内部控制 |
1.2.2.3 税务部门内部控制 |
1.2.2.4 税收执法内部控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3.2 研究的基本框架 |
1.4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访淡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税收执法 |
2.2 税收执法风险 |
2.2.1 税收执法风险的含义 |
2.2.2 税收执法风险的特征 |
2.2.2.1 税收执法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
2.2.2.2 税收执法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
2.2.2.3 税收执法风险后果的严重性 |
2.2.2.4 税收执法风险的可控制性 |
2.2.3 税收执法风险类型 |
2.2.3.1 组织收入类风险 |
2.2.3.2 征收管理类风险 |
2.2.3.3 税收政策类风险 |
2.2.3.4 税务稽查类风险 |
2.2.3.5 税收法制类风险 |
2.3 内部控制 |
2.3.1 内部控制的含义 |
2.3.2 单位内部控制目标 |
2.3.3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则 |
2.3.3.1 全面性原则 |
2.3.3.2 重要性原则 |
2.3.3.3 制衡性原则 |
2.3.3.4 适应性原则 |
2.4 税收执法内部控制 |
2.4.1 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含义 |
2.4.2 税收执法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
2.4.3 税收执法内部控制要素 |
2.4.3.1 控制环境 |
2.4.3.2 风险评估 |
2.4.3.3 控制活动 |
2.4.3.4 信息与沟通 |
2.4.3.5 监督 |
2.4.4 内部控制在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
2.4.4.1 有利于推进税收执法的规范化 |
2.4.4.2 有利于提高税收执法工作质效 |
2.4.4.3 有利于加强税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
2.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5.1 委托代理理论 |
2.5.2 权力制衡理论 |
第三章 A县地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A县地税局概况 |
3.1.1 A县地税局组织框架 |
3.1.2 A县地税局职责范围 |
3.1.2.1 A县地方税务局的主要职责 |
3.1.2.2 A县地方税务局相关机构设置及基本职责 |
3.1.3 A县地税局主要税收业务 |
3.2 A县地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现状 |
3.2.1 调查过程 |
3.2.1.1 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
3.2.1.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3.2.1.3 访谈提纲的设计、访谈过程记录、访谈结果整理 |
3.2.2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3.2.1.1 问卷调查 |
3.2.1.2 访谈 |
3.2.3 基于调查结果的A县地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现状 |
3.2.3.1 控制环境方面 |
3.2.3.2 风险评估方面 |
3.2.3.3 控制活动方面 |
3.2.3.4 信息与沟通方面 |
3.2.3.5 监督方面 |
3.3 A县地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3.3.1 控制环境方面问题 |
3.3.1.1 权责分配不合理 |
3.3.1.2. 奖惩不尽合理 |
3.3.1.3 税收执法人员素质问题 |
3.3.2 风险评估方面问题 |
3.3.3 控制活动方面问题 |
3.3.3.1 业务流程衔接不完善 |
3.3.3.2 税收执法内部控制考核效果不佳 |
3.3.3.3 制度落实不到位 |
3.3.4 信息与沟通方面问题 |
3.3.4.1 内外部信息沟通不畅 |
3.3.4.2 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存储的隐患 |
3.3.4.3 信息技术与税收执法内部控制无法有效融合 |
3.3.5 监督方面问题 |
3.4 A县地税局存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 |
3.4.1 控制环境方面原因 |
3.4.1.1 税收执法岗责体系不健全 |
3.4.1.2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
3.4.1.3 税收执法人员素质原因 |
3.4.2 风险评估方面原因 |
3.4.3 控制活动方面原因 |
3.4.3.1 管理流程制定不够细化优化 |
3.4.3.2 税收执法内部控制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 |
3.4.3.3 制度落实反馈机制待完善 |
3.4.4 信息与沟通方面原因 |
3.4.4.1 综合治税没有取得成效 |
3.4.4.2 天灾人祸威胁网络和信息安全 |
3.4.4.3 金三系统不成熟,操作人员不熟练,外勤管理缺失 |
3.4.5 监督方面原因 |
3.4.5.1 缺乏长效的税收执法监督机制 |
3.4.5.2 内部监察缺乏独立性 |
3.4.5.3 监督形式单一,缺乏外部监督合力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优化A县地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对策 |
4.1 文献研究借鉴其他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成功经验 |
4.1.1 山东淄博地税局推广应用廉政风险防控平台 |
4.1.2 山东枣庄国税局预警式内部控制体系 |
4.1.3 香港税务机关设立独立公开的内部监督机构 |
4.1.4 借鉴启示 |
4.2 访谈法借鉴本省其他基层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先进做法 |
4.2.1 访谈提纲的设计、访谈过程记录、访谈结果整理 |
4.2.2 基于访谈结果的各基层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先进做法 |
4.2.3 借鉴启示 |
4.3 优化A县地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对策 |
4.3.1 控制环境方面对策 |
4.3.1.1 健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岗责体系 |
4.3.1.2 完善奖惩机制,强化激励手段 |
4.3.1.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干部素质 |
4.3.2 风险评估方面对策 |
4.3.3 控制活动方面对策 |
4.3.3.1 规范税收执法管理流程 |
4.3.3.2 确定科学的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绩效评价考核指标 |
4.3.3.3 完善制度落实反馈机制 |
4.3.4 信息与沟通方面对策 |
4.3.4.1 落实协税护税体系 |
4.3.4.2 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4.3.4.3 推行信息化建设痕迹化管理 |
4.3.5 监督方面对策 |
4.3.5.1 健全长效的税收执法监督机制 |
4.3.5.2 设立独立的执法监督机构 |
4.3.5.3 拓宽外部监督渠道 |
4.3.5.4 建立有效的监督整改落实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县地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保障机制 |
5.1 加强组织领导 |
5.2 抓好贯彻落实 |
5.3 强化监督检查 |
5.4 深入宣传教育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A县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A县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调查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关于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工作优秀经验的调查 |
个人简历 |
(5)基层税务部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研究 ——以Y国税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述评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论文框架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税务部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
2.1 税务部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2.1.1 内部控制概念 |
2.1.2 税收执法概念 |
2.1.3 税收执法内部控制概念 |
2.2 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
2.2.1 政策制定风险 |
2.2.2 税收执法风险 |
2.2.3 行政管理风险 |
2.2.4 廉政风险 |
2.3 税务部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所遵循的原则 |
2.3.1 全面覆盖 |
2.3.2 突出重点 |
2.3.3 权力制衡 |
2.3.4 融合联动 |
2.3.5 持续改进 |
2.4 税务部门内部控制的特点 |
2.4.1 工作定位高 |
2.4.2 覆盖范围广 |
2.4.3 制度体系全 |
2.4.4 信息化程度高 |
2.5 税务部门内部控制历程分析 |
2.5.1 孕育起步阶段 |
2.5.2 发展深化阶段 |
2.5.3 全面提升阶段 |
小结 |
第3章 Y国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3.1 Y国税局内部控制总体情况介绍 |
3.1.1 Y国税局基本情况介绍 |
3.1.2 Y国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主责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职责 |
3.2 Y国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优势 |
3.2.1 实践基础扎实 |
3.2.2 组织保障到位 |
3.2.3 技术支撑有效 |
3.3 Y国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劣势 |
3.3.1 人员结构不合理 |
3.3.2 税收业务压力过大 |
3.4 Y国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机遇 |
3.4.1 深化征管体制改革 |
3.4.2 内控监督平台上线 |
3.5 Y国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挑战 |
小结 |
第4章 Y国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成效及问题分析 |
4.1 Y国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取得的成效 |
4.1.1 夯实了依法治税理念 |
4.1.2 明确了执法岗位职责 |
4.1.3 提升了风险识别水平 |
4.2 Y国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2.1 控制环境方面 |
4.2.2 控制活动方面 |
4.2.3 信息沟通方面 |
4.2.4 监督反馈方面 |
4.2.5 风险评估方面 |
4.3 Y国税局税收执法内部控制问题形成的原因 |
4.3.1 环境因素 |
4.3.2 制度因素 |
4.3.3 管理因素 |
4.3.4 人员因素 |
小结 |
第5章 进一步完善基层税务部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
5.1 优化控制环境方面 |
5.1.1 增强干部综合素质 |
5.1.2 增强内控机构建设 |
5.1.3 增强内控文化建设 |
5.2 完善控制活动方面 |
5.2.1 明确岗位责任 |
5.2.2 加强绩效管理 |
5.2.3 注重过程管理 |
5.3 加强信息沟通方面 |
5.3.1 加强信息沟通的基础建设 |
5.3.2 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指导反馈 |
5.3.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
5.3.4 加强与系统外部门的信息共享 |
5.4 强化监督反馈方面 |
5.4.1 加强税收执法跟踪问效 |
5.4.2 严肃责任追究 |
5.4.3 及时调整监督重点难点 |
5.5 深化风险评估方面 |
5.5.1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
5.5.2 探索建立评估模型 |
5.5.3 开展定制化评估 |
5.6 加强内控监督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方面 |
5.6.1 对上线和推广进行统筹规划 |
5.6.2 积极运用平台开展工作 |
5.6.3 加强人才的培养 |
5.6.4 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
5.6.5 广泛进行宣传动员 |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税务风险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税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1.2.1 我国税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税收风险管理取得的主要阶段性成果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成果与不足 |
2 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1 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
2.1.1 税务风险的概念 |
2.1.2 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
2.1.3 税务风险的类型 |
2.1.4 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的区别与联系 |
2.2 当前我国税务风险的风险点 |
2.2.1 税务内部风险的风险点 |
2.2.2 税务外部风险的风险点 |
2.3 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
2.3.1 内部风险从原因上看源自三层面 |
2.3.2 外部风险从动机上看分成三类 |
2.4 税务风险管理的特点 |
3 我国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
3.1.1 税务内部风险管理的现状—内控机制 |
3.1.1.1 内控机制的内涵 |
3.1.1.2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发展情况 |
3.1.1.3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信息化建设 |
3.1.2 税务外部风险管理的措施—风控机制 |
3.1.2.1 工作机制 |
3.1.2.2 税务系统风控机制的工作流程 |
3.1.2.3 税务系统风控机制的信息化建设 |
3.2 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理念和定位的认识误区 |
3.2.2 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3 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4 税务风险管理队伍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5 税务风险管理监督实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
4.1 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路 |
4.1.1 总体目标 |
4.1.2 基本原则 |
4.2 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理念和定位认识 |
4.3 成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重构风险管理格局 |
4.3.1 成立独立化、专业化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
4.3.2 重构风险管理导向税收征管新格局 |
4.3.2.1 成立外部风险管控中心 |
4.3.2.2 采取“三个应对”的风险应对方式 |
4.3.2.3 风险管理重点领域实行“三个集约” |
4.4 构建一体化风险管理信息平台 |
4.5 完善科学化队伍人才配备 |
4.6 税务风险管理变事后、事中监督为事前监督 |
4.7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的其他建议 |
4.7.1 从防控税收执法风险拓展到防控税收立法风险 |
4.7.2 从防控制度操作风险拓展到防控制度设计风险 |
4.7.3 从防控内部运转风险拓展到防控外部环境风险 |
4.7.4 从防控税收管理风险拓展到防控社会管理风险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7)创新和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改革实践与基本评价 |
(一)税收征管模式的概念 |
(二)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经历的几个阶段 |
(三)历次税收征管模式改革的主要成效 |
1. 实现了财政目标。 |
2. 配合了税制改革。 |
3. 明晰了征纳责任。 |
4. 推动了改革创新。 |
二、当前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效应 |
(一)当前税收征管模式的主要问题 |
1. 岗责体系不够明晰。 |
2. 信息管税有待提高。 |
3. 资源配置相对失衡。 |
4. 服务体系尚需健全。 |
(二)现行征管模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1. 内设机构的脱位难以发挥税务管理的效率。 |
2. 岗位职责的错位难以彰显团队管理的合力。 |
3. 税源管理的缺位难以凸显监控分析的活力。 |
4. 税务执法的失位难以展示税务稽查的威力。 |
5. 信息共享的虚位难以突出科技管税的潜力。 |
(三)现行征管模式存在问题带来的不良效应 |
1. 税法遵从度低。 |
2. 纳税人满意度不高。 |
3. 执法风险增大。 |
4. 征税成本不降反升。 |
5. 税款流失严重。 |
三、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税收征管模式的比较分析 |
四、创新完善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基本选择和思路 |
(一)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的目标原则 |
1. 依法行政原则。 |
2. 诚信服务原则。 |
3. 科学效能原则。 |
4. 监督制约原则。 |
(二)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的总体思路 |
1.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
2. 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 |
3. 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 |
4. 以信息化为支撑。 |
5. 优化服务。 |
6. 加强评估。 |
7. 集约稽查。 |
8. 强化监督。 |
(三)创新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的主要内容 |
1. 以提升纳税人权利义务主体地位为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纳税服务。 |
2. 以加强和完善纳税评估为核心,切实增强税收风险控制能力。 |
3. 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 |
4.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形成严密的税收监控网络。 |
5. 以降低税收管理成本为目标,切实优化资源职能配置。 |
(8)论税收执法权行使中的职务犯罪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一、税收执法权行使中的职务犯罪分类 |
二、税收执法权的特点与税务职务犯罪类型的相关性 |
三、税收执法权行使中职务犯罪的预防 |
(一) 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
(二) 完善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 |
(三) 加强教育和监督 |
(9)基层税收执法之规范研究 ——以浙江省温州市地税局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税收执法的一般理论 |
第一节 税收执法的内涵 |
一、税收执法的概念界定 |
二、税收执法体系的构成 |
第二节 税收执法的内容及特征 |
一、税收执法的内容 |
二、税收执法的特征 |
第三节 税务机关由管理向执法的转型 |
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
二、我国税务机关职能转型的特点 |
第二章 基层税收执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温州地税税收执法环境之评价 |
一、税收执法外部环境逐渐优化 |
二、税收执法内部环境不断改善 |
第二节 温州地税税收执法之检讨 |
一、申报征收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税收管理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税务稽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制约温州地税税收执法水平提高的瓶颈 |
一、法律因素 |
二、体制因素 |
三、管理因素 |
四、社会因素 |
第三章 规范基层税收执法的思路与对策 |
第一节 健全税收法律体系 |
一、制定税收基本法 |
二、提高税收立法级次 |
三、增强立法的规范性 |
第二节 优化税收执法环境 |
一、加快推进地方税制改革 |
二、国税、地税机构合并 |
三、逐步弱化税收计划管理 |
第三节 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机制 |
一、实行集约化管理 |
二、实行精细化管理 |
三、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 |
四、优化纳税服务 |
第四节 建立健全税收执法监督制约体系 |
一、制权,完善税收执法的内控约束 |
二、示权,强化社会监督力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10)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假设 |
1.3 关于组织变革的一般研究 |
1.3.1 关于组织变革模式及趋势的研究 |
2. 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由来与发展 |
2.1 关于税收征管组织变革的研究 |
2.1.1 关于税收征管概念演进的研究 |
2.1.2 关于税收征管组织体系的研究 |
2.2 国内外税收征管组织变革的典型研究 |
2.2.1 美国税收征管组织的变革 |
2.2.2 新加坡税收征管组织的变革 |
2.2.3 我国江苏省淮安市国税局的组织变革 |
2.3 对税收征管组织及其企业化改造研究文献的思考 |
2.3.1 各国税收征管组织演进的趋势——企业化取向 |
2.3.2 税收征管组织变革应关注的问题 |
3. 税收征管组织变革模式的比较分析 |
3.1 对税收征管组织的再认识 |
3.2 我国税收征管组织变革模式的分类及比较分析 |
3.2.1 以行政化为取向的封闭型模式 |
3.2.2 以企业化为取向的开放型模式 |
3.2.3 封闭型模式与开放型模式的比较 |
4. 税收征管组织变革的战略选择 |
4.1 我国税收征管组织演进中的企业化趋势 |
4.1.1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税收征管组织演进——行政化主导期 |
4.1.2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期的税收征管组织演进——企业化萌芽期 |
4.1.3 市场经济时期税收征管组织演进的企业化 |
4.2 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背景条件——现行征管组织的不适应性 |
4.2.1 宏观问题与症结 |
4.2.2 微观问题与症结 |
4.3 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驱动条件——宏观环境变化 |
4.3.1 社会条件: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的社会转型 |
4.3.2 政治条件:从全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政府转型 |
4.3.3 技术条件:信息化 |
4.3.4 经济条件:城市化 |
5. 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格局与体系 |
5.1 基本原则 |
5.2 目标取向 |
5.3 模式与格局 |
5.3.1 开放型征管组织模式——扁平化 |
5.3.2 开放型征管组织格局——板块化 |
5.4 结构体系 |
5.4.1 以法定分工为前提的专业管理系统 |
5.4.2 以优质服务为重点的纳税服务系统 |
5.4.3 以数据流向为导向的业务流程系统 |
5.4.4 以规范执法为基础的监督制约系统 |
5.4.5 以能本管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系统 |
5.4.6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技术保障系统 |
6. 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流程再造与绩效管理 |
6.1 流程再造 |
6.2 绩效管理 |
6.3 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运行配套措施 |
7. 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的核心价值 |
7.1 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价值取向的实践回应——以纳税人为本 |
7.1.1 税务管理应是以纳税人为本的助动式管理 |
7.1.2 税务管理应注重效果和公众满意程度的绩效评估 |
7.2 征纳关系的重构与协调 |
7.2.1 体制内协调:纳税人权利保护和纳税服务 |
7.2.2 体制外协调:税收信用 |
7.2.3 构建服务导向的征纳关系 |
7.3 纳税服务定位 |
7.3.1 服务对象 |
7.3.2 服务与管理的关系 |
7.3.3 服务内涵 |
7.3.4 服务外延 |
7.3.5 考核标准 |
7.3.6 服务资源整合 |
7.3.7 服务机构职能配置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四、实行集约化管理 强化税收执法权(论文参考文献)
- [1]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统一税收执法行为研究 ——以菏泽市税务系统为例[D]. 李晗. 山东大学, 2020(02)
- [2]机构改革背景下武进区税务局税收风险应对的督察内审问题研究[D]. 王丽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研究[D]. 于俊. 华侨大学, 2019(12)
- [4]A县地税机关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的研究[D]. 黄麒. 福州大学, 2018(03)
- [5]基层税务部门税收执法内部控制研究 ——以Y国税局为例[D]. 董建沅. 山东财经大学, 2018(08)
- [6]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 陈晓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5(01)
- [7]创新和完善税收征管模式研究[J]. 湖北省税务学会课题组,刘勇,王曙光,田大勇,唐华杰. 财政经济评论, 2012(02)
- [8]论税收执法权行使中的职务犯罪及预防[J]. 施锐利. 税务研究, 2009(09)
- [9]基层税收执法之规范研究 ——以浙江省温州市地税局为视角[D]. 薛茜. 华东政法大学, 2009(S1)
- [10]税收征管组织企业化改造研究[D]. 张兵.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1)
标签:税收征管论文; 税收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集约化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