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植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路开窗减压,脊柱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失稳
型植骨论文文献综述
尚荣安,刘东钱,晁建虎[1](2013)在《C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开窗减压C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43例患者,行后路开窗减压C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根据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优33例,良6例;优良率90.7%。结论后路开窗减压C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3年29期)
陈强,丁寿勇[2](2007)在《应用DYNALOK系统结合“H”型植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并滑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及评价应用DYNALOK系统结合"H"型植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并滑脱的方法。方法在12例腰椎爆裂骨折并滑脱病人中应用DYNALOK系统进行复位及内固定。结果共治疗12例病人,随访5-2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平均术后功能恢复提高了一级以上。结论应用DYNALOK系统,结合"H"型植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并滑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能取得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内固定牢靠等较满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杨雷,李彬,杨立利,潘孝云,李驰[3](2006)在《应用微创可注射型植骨材料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微创可注射型植骨材料(MIIG)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IIG结合内固定方法治疗的1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较为相似且行自体髂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的1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对比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面的复位及手术后1年的软骨面再塌陷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18个月。MIIG结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在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面术后1年再塌陷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自体髂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有显着优势,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和手术后即刻关节软骨面复位等方面无显着差异。结论MIIG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最大优点在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有效防止关节软骨面的再塌陷,是骨外科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16期)
郭征,刘建,罗卓荆,胡蕴玉[4](2002)在《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修复前臂节段性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分析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对前臂节段性骨缺损的治疗效果 ,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方法 :对 12例前臂外伤性骨缺损患者采用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进行治疗。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由脱抗原大块牛松质骨载体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2 )复合而成。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 8~ 3 6个月 ,平均 16.5个月 ,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5 .5个月 ,术后无免疫排斥、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和再发骨折等并发症 ,治疗效果优 6例 ,良 3例 ,可 3例 ,优良率 75 %。植骨术后 7、14和 2 1d流式细胞仪检测 ,发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术前及自体骨移植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的良好替代材料 ,应用中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组织相容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02年08期)
姚晖[5](2001)在《组织工程化细胞型植骨材料的体外构建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体外构建人细胞型颌骨植骨材料并对其生物亲和性和成骨活性进行评价 ,探讨临床采用此类植骨材料修复口腔颌面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取 3名阻生齿患者的健康齿槽骨组织 ,经酶消化法进行齿槽骨细胞的分离 ,在 5 %CO2 、37℃的条件下用含成骨细胞分化诱导剂 β 磷酸甘油和地塞米松的α MEM(α minimumessentialmedium ,极限必需培养基 )培养液进行细胞的培养 ,以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确定为成骨样细胞后 ,以 5× 10 4 /ml的密度分别播种在 3种可吸收性支架材料聚羟基乙酸 (PGAS)、胶原海绵 (CLGS)和L 乳酸 /ε 己酸内酯 (LACT)上 ,形成齿槽骨成骨样细胞 可吸收支架复合体。 3种复合体在体外同等条件下继续培养 3~ 4周 ,定期观测细胞在支架中的增殖速率、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等成骨活性指标的变化。结果 自 3人下颌齿槽骨分离培养的齿槽骨细胞在加入 β 磷酸甘油和地塞米松刺激的体外培养条件下 ,均可成功表达成骨细胞的表现型 ,与同源成纤维细胞相比 ,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5 )。该齿槽骨成骨样细胞与 3种可吸收性支架材料分别构建成 3种细胞型骨种植材料后 ,PGAS中的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量最多 ;统计学结果显示 ,其综合?(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1年03期)
汪美云[6](2001)在《T型植骨治疗腰椎椎弓峡部骨折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腰椎椎弓峡部骨折引起脊柱滑脱为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已有许多报道,根据腰椎椎弓峡部骨折的发生机理和病理变化,用“T”型嵌入植骨术,其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组织的压迫,消除或减轻腰腿部疼痛,保持该部位的持久稳定状态。我院对11例腰椎椎弓峡部病人进行了“T”型嵌入植骨融合术,通过精心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我们对该手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01年02期)
陈瑞光[7](1999)在《保留棘突的H型植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后入路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应用保留棘突和部份椎弓的椎板开窗减压,加H型棘突间及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临床共治疗12例,术前均有明显的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其中腰4滑脱9例,腰5滑脱3例。随诊时间1~3年。结果:临床症状均缓解,植骨情况经X线检查,证实融合效果佳,脊柱稳定性好。结论:改良的H型植骨治疗退行性变腰椎滑脱,手术创伤小,不稳定的脊柱滑脱没有因手术而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还有利于植入的H型骨块嵌插稳定,使植骨融合成功率高,疗效较满意。(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1999年02期)
韩发武,白孚生,卢则陈[8](1999)在《T型植骨治疗腰椎弓峡部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治疗腰椎弓峡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T”型髂骨嵌入植骨术,使植骨与上位椎体下关节突及损伤椎板间骨性融合。结果经8~60个月随访,20处峡部病损中19处融合,愈合率95%;治疗效果优良率91%。(本文来源于《徐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型植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及评价应用DYNALOK系统结合"H"型植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并滑脱的方法。方法在12例腰椎爆裂骨折并滑脱病人中应用DYNALOK系统进行复位及内固定。结果共治疗12例病人,随访5-2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平均术后功能恢复提高了一级以上。结论应用DYNALOK系统,结合"H"型植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并滑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能取得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内固定牢靠等较满意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植骨论文参考文献
[1].尚荣安,刘东钱,晁建虎.C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
[2].陈强,丁寿勇.应用DYNALOK系统结合“H”型植骨治疗腰椎爆裂骨折并滑脱[J].颈腰痛杂志.2007
[3].杨雷,李彬,杨立利,潘孝云,李驰.应用微创可注射型植骨材料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6
[4].郭征,刘建,罗卓荆,胡蕴玉.新型异种块型植骨材料修复前臂节段性骨缺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
[5].姚晖.组织工程化细胞型植骨材料的体外构建与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
[6].汪美云.T型植骨治疗腰椎椎弓峡部骨折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1
[7].陈瑞光.保留棘突的H型植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J].颈腰痛杂志.1999
[8].韩发武,白孚生,卢则陈.T型植骨治疗腰椎弓峡部骨折[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