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机制论文-郝培彤,宁亚明,高秋,刘芳,李玉龙

越冬机制论文-郝培彤,宁亚明,高秋,刘芳,李玉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越冬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苜蓿,根颈,耐脱水性,耐寒生理

越冬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郝培彤,宁亚明,高秋,刘芳,李玉龙[1](2019)在《科尔沁沙地不同苜蓿品种越冬期根颈耐寒生理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种植的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模拟越冬季不同水分条件对不同秋眠级苜蓿根颈的影响,通过对根颈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研究探讨不同苜蓿品种根颈的耐脱水规律。结果表明:模拟越冬季不同水分显着影响各品种根颈越冬保护性糖的积累及根颈的生理活性,尤其是蔗糖、棉子糖及水苏糖类寡糖的积累。抗寒级数较大的WL298、WL168根颈耐脱水较强,骑士T、公农一号根颈耐脱水性中等,而抗寒级数较小的巨能4015根颈耐脱水性较弱,WL363由于积累越冬保护性糖的含量高、再生恢复性较强表现出较强的越冬能力,根颈耐脱水性中等。越冬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90%时,WL298、WL168、骑士T、公农一号的越冬保护性糖及返青后生产性能均强于巨能4015。越冬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40%及以下各品种根颈收缩程度显着增加,WL298、WL168、WL363返青性能较好而骑士T、巨能4015则返青率相对较低。(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倩,石桂红,郭秀霞,王海防,张杰[2](2019)在《基于iTRAQ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淡色库蚊越冬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淡色库蚊越冬后与滞育准备阶段蛋白表达差异,探索淡色库蚊越冬休眠(滞育)的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越冬滞育及准备阶段淡色库蚊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淡色库蚊越冬滞育前后共鉴定出244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上调蛋白126种、下调蛋白118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与能量产生及转化、脂代谢、细胞骨架重塑、糖代谢、蛋白质转运、分子伴侣、应激耐受以及各种代谢酶等有关。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现代蛋白质组学工具鉴定淡色库蚊越冬滞育相关蛋白,初步揭示了与淡色库蚊越冬滞育相关的KEGG通路及蛋白,进一步扩展了对蚊媒越冬滞育机制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杨光,王雅琳,孙萍,幸华,杨德龙[3](2018)在《酿酒葡萄越冬抗寒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酿酒葡萄越冬期枝条中蔗糖代谢动态变化.【方法】以砧木‘SO4’‘贝达’和接穗‘梅鹿辄’‘黑比诺’为材料,对不同越冬时期枝条中蔗糖和淀粉含量以及相关代谢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砧木品种蔗糖含量在越冬中期达到最小值,而接穗品种在越冬前期就达到最小值,也即砧木蔗糖含量具有延迟降低的特点,淀粉含量在越冬期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SS活性在越冬初期显着下降并达到最低,此后时期在砧木中呈现"显着增加→保持不变",在接穗中呈现"显着增加→显着降低"的趋势,SPS活性在越冬前期至越冬中期保持较高的水平,Inv活性在越冬期呈现"显着降低→显着增加→显着降低"的趋势,Amy活性在越冬期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蔗糖含量与地表温度和SS活性呈正相关性,与SPS和Inv活性呈负相关性,淀粉含量与地表温度和Amy活性呈负相关性.对砧木和接穗进行比较后发现,越冬期砧木枝条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大于接穗,在SS活性变化最大的越冬前期,接穗大于砧木,在越冬中期至越冬后期,砧木Inv活性大于接穗,而Amy活性则相反,SPS活性越冬期在砧木和接穗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越冬期酿酒葡萄越冬枝中蔗糖代谢动态变化与抗寒性密切相关,砧木和接穗对低温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永福,刘成明[4](2015)在《荔枝珍稀种质耐寒性鉴定及安全越冬的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导法测定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7个荔枝种质离体叶片冻害指数及伤害率的变化,拟合Logistic方程求半致死温度,并分析荔枝在越冬期间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7份试材叶片的冻害指数和伤害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不同程度上升,其中YA1和紫娘喜的耐寒性较强,而马贵荔和无核荔则较低。为了能够安全越冬,各种质通过生理调控来提高其耐寒性。随着气温下降,叶片总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降低,束缚水和束缚水/自由水升高,气温回升后又出现逆转。越冬期间,各试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SOD活性呈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POD活性呈缓慢上升的趋势,CAT活性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5年04期)

蒋剑虹,陈斌,邵明勤[5](2015)在《鄱阳湖越冬水鸟共存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形态学阐述水鸟共存机制,对鄱阳湖越冬的常见水鸟(24种游禽和36种涉禽)的体质量、体长、嘴峰、跗跖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游禽间体质量比值(1.22±0.06)和嘴峰比值(1.22±0.14)略高,体长比值(1.09±0.03)和跗跖长比值(1.07±0.02)略低.涉禽间体质量比值(1.18±0.03)略高,体长比值(1.07±0.01)、嘴峰比值(1.09±0.01)和跗跖长比值(1.08±0.2)略低.游禽和涉禽的各形态特征比值均在1.1~1.2左右,这说明鄱阳湖鸟类的共存主要依赖物种的生态习性的分化维持的.亲缘物种形态特征较为相似.灰鹤(Grus grus)与白枕鹤(G.vipio)、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与灰雁(A.anser)、罗纹鸭(Anas falcata)与针尾鸭(A.acuta)、斑嘴鸭(A.poecilorhyncha)与赤颈鸭(A.penelope)等鸟类间形态相似性较高,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苍鹭(Ardea cinerea)等鸟类与其它水鸟差异较大.运用竞争排斥原理分析了水鸟形态分化与物种共存和数量多寡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张强,郭传友,张兴旺,白坤栋,蒋得斌[6](2015)在《基于光合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的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越冬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猫儿山高海拔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两个优势树种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为研究材料,测定二者在不同季节的光合色素、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系统等特征,探讨并比较了冬季低温气候条件下这两种常绿越冬树种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防御策略的差异。在冬季胁迫下,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向下调整叶绿素(Chl)含量、凌晨光系统Ⅱ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redawn)、净光合速率(Amax)和气孔导度(Gs)到最小值。褐叶青冈叶片3种主要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2种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As A)、谷胱甘肽(GSH)以及光保护色素类萝卜素(Car)含量在冬季最高,它们在清除活性氧、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协同性强;而南方铁杉叶片仅有As A、GSH和Car保持着协同作用以应对冬季胁迫。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叶片的MDA含量的季节变化除了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外,还与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剂的积累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对冬季的适应采取不同的抗氧化防御策略,但冬季光合适应策略均采用了下调策略。(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于志军,杨小龙,陈洁,刘敬泽[7](2014)在《蜱类越冬生理生态适应机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蜱类低温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蜱类的越冬行为适应机制和生理生化适应机制两方面入手,详细介绍蜱类的耐寒性、耐受低温的生理生化机制及滞育与越冬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揭示蜱类响应低温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刘丽娟,李亚平[8](2012)在《淡色库蚊越冬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淡色库蚊可以传播多种蚊媒传染病,是重要的卫生害虫。越冬代蚊虫在种群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冬季恶劣的气候,越冬代蚊虫的生理生态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该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淡色库蚊越冬蚊的研究工作,探讨将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为淡色库蚊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郑晓辉[9](2012)在《库尔勒香梨越冬树干日灼伤害机制初探及预防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种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库尔勒香梨受冬季逆境危害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越冬期间不利的气象条件使树体大面积遭受日灼伤害,严重影响了香梨树木的安全越冬。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国内外林木和果树日灼伤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生物气象学、植物生理学研究方法,结合野外逆境实验及室内实验,通过监测树干树皮形成层温度、环境气象因子以及日灼对树皮形成层细胞的伤害,分析树干阳面、阴面形成层温度变化特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进而研究香梨树干受日灼伤害的生理特征。此外,针对因日灼和冻害双重作用带给树木的伤害,对树干采用了不同的保护措施,并进行了实时监测,对比分析了不同的防御措施对香梨安全越冬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能够初步阐明香梨树干越冬日灼伤害机制,可为香梨越冬伤害预报及减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从而为香梨安全越冬提供有科学根据的预防减灾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越冬期间树干阳面日灼伤害是强光使树干阳面组织反复升温降温,组织抗寒性降低所致。库尔勒香梨树干阳面受到冻害和日灼同时作用的可能性要大于阴面。(2)在各种气象因子中,太阳辐射是导致形成层温度变化的根本原因,风速的增大对稳定形成层温度有一定作用,气温可以作为衡量形成层温度高低的表征量。(3)对于库尔勒市来说,二月份是香梨树干受日灼和冻害累计影响最为严重的月份,因此有必要在越冬期采取保温遮荫等措施防止日灼。(4)库尔勒香梨树干形成层阳阴面的SOD活性差异不显着,而POD、CAT的活性达到了差异极显着,因此POD和CAT可作为树干日灼伤害的指标。(5)温度是导致蛋白质和脯氨酸变化的主要原因。香梨树干形成层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香梨树干形成层的脯氨酸的含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在越冬期间香梨枝条是冻害相对较敏感的部位,而树干阴面形成层是冻害相对不敏感的部位,阳面形成层是受日灼和冻害共同影响最为敏感的部位。(7)几种措施遮荫效果大小顺序为:稻草>反光膜>麻绳>涂白>对照,而保温效果大小顺序为稻草>麻绳>反光膜>对照>涂白,稻草的日较差最小,保温遮荫能力最强,可作为库尔勒香梨越冬期间的保温材料。(8)使用浅颜色的覆盖材料可减小香梨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幅度,从而降低树体越冬期受伤害的可能性。(9)离地面越近的树干越容易受到低温和强光的交错伤害。(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仇建标,黄丽,陈少波,胡璨,丁文勇[10](2011)在《高纬度秋茄和桐花树在越冬锻炼中的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拟跟踪测定秋茄和桐花树植株在越冬过程中,随着气候有暖变冷,植物体内反应适应寒冷能力的指标的变化,来分析其抗寒性能力的产生及其大小比较。结果显示:秋茄叶片明显降低了低温对植物体的伤害,提高了自身的耐寒性,而桐花树的耐寒性在锻炼期间耐寒性虽然也有所升高,但是提高有限,导致低温对细胞膜的伤害较大,并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和野外观测等方面得到证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6-23)

越冬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淡色库蚊越冬后与滞育准备阶段蛋白表达差异,探索淡色库蚊越冬休眠(滞育)的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越冬滞育及准备阶段淡色库蚊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淡色库蚊越冬滞育前后共鉴定出244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上调蛋白126种、下调蛋白118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与能量产生及转化、脂代谢、细胞骨架重塑、糖代谢、蛋白质转运、分子伴侣、应激耐受以及各种代谢酶等有关。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现代蛋白质组学工具鉴定淡色库蚊越冬滞育相关蛋白,初步揭示了与淡色库蚊越冬滞育相关的KEGG通路及蛋白,进一步扩展了对蚊媒越冬滞育机制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越冬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郝培彤,宁亚明,高秋,刘芳,李玉龙.科尔沁沙地不同苜蓿品种越冬期根颈耐寒生理机制的研究[J].草业学报.2019

[2].张倩,石桂红,郭秀霞,王海防,张杰.基于iTRAQ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淡色库蚊越冬机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

[3].杨光,王雅琳,孙萍,幸华,杨德龙.酿酒葡萄越冬抗寒生理机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

[4].张永福,刘成明.荔枝珍稀种质耐寒性鉴定及安全越冬的生理机制[J].中国南方果树.2015

[5].蒋剑虹,陈斌,邵明勤.鄱阳湖越冬水鸟共存机制的初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张强,郭传友,张兴旺,白坤栋,蒋得斌.基于光合作用和抗氧化机制的南方铁杉和褐叶青冈越冬策略研究[J].植物研究.2015

[7].于志军,杨小龙,陈洁,刘敬泽.蜱类越冬生理生态适应机制概述[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

[8].刘丽娟,李亚平.淡色库蚊越冬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

[9].郑晓辉.库尔勒香梨越冬树干日灼伤害机制初探及预防措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

[10].仇建标,黄丽,陈少波,胡璨,丁文勇.高纬度秋茄和桐花树在越冬锻炼中的生理机制[C].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标签:;  ;  ;  ;  

越冬机制论文-郝培彤,宁亚明,高秋,刘芳,李玉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