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野榆钱菠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榆钱菠菜,种子异型性,萌发物候,幼苗
野榆钱菠菜论文文献综述
马赫,魏岩,穆晨[1](2018)在《野榆钱菠菜叁种异型种子幼苗的生长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榆钱菠菜是新疆重要的荒漠野生牧草资源,具有褐色(非休眠类型)、黑色大、黑色小(休眠类型)3种异型种子。以种子异型性植物野榆钱菠菜为材料,对3种异型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培育,对比观察研究3种异型种子的萌发物候及幼苗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异型种子萌发物候不同步,萌发策略不同,褐色种子集中萌发,出苗率为74.30%,萌发期为3 d;两种黑色种子萌发期长,分散萌发,出苗率分别为6.58%(黑色大种子)和1.55%(黑色小种子),萌发期分别为21和17 d。2)异型种子子叶存留时间长,但存留时间有差异,种子越小子叶存留时间越短。3)褐色种子幼苗在初期其子叶长宽、根长、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着大于黑色种子幼苗,但随着幼苗的生长,3种异型种子幼苗在这些指标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4)异型种子幼苗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褐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上部分,两种黑色种子幼苗主要将养分输送到地下部分,这种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能够使种子异型性植物在面对荒漠异质环境时具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是种子异型性植物能够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的重要生态适应机制。研究结果为揭示种子异型性植物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也为"两头下注"对策理论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魏岩,刘鹏伟,安沙舟[2](2007)在《野榆钱菠菜的果实多型性及其萌发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榆钱菠菜有3种形态的果实和种子,这3种果实在形状、大小、颜色、着生方式及包被其苞片的大小上均有差异。以野榆钱菠菜的3种果实(种子)为材料,在暗/光为5℃/25℃,5℃/15℃,15℃/25℃,暗周期和光周期同为12 h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新采收的C型种子成熟后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并且在5℃/25℃下的萌发率最高(>90%);A型和B型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划破种皮后,A型和B型种子在3个温变处理下的萌发率显着提高,12星期的低温层积处理也能有效地加速和提高A型和B型种子的萌发率,表明A型和B型种子的休眠属于非深度生理休眠。(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07年06期)
魏岩,严成[3](2003)在《野榆钱菠菜的物候及花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 Moq.)为藜科滨藜属植物,分布于高加索、中亚、哈萨克斯坦、伊朗。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多生长于生存条件较为恶劣的平原荒漠、盐漠和弃耕荒地,具有很强的抗干旱、盐碱和耐贫瘠能力。作者对野榆钱菠菜的花、果实及种子进行了观察,表明野榆钱菠菜具有1种雄花、2种雌花,却产生3种果实和种子。这3种种子在形状、大小、颜色、着生方式及包被其苞片的大小上均有差异(2003)。对其种子、幼苗、物候等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期刊2003-06-30)
魏岩,严成,尹林克[4](2003)在《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的种子多型性及生态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野榆钱菠菜的花、果实及种子进行了观察,表明野榆钱菠菜具有1种雄花、2种雌花,却产生3种果实和种子。这3种种子在形状、大小、颜色、着生方式及包被其苞片的大小上均有差异。且该种植物种内的生态型在生长习性、结实率和种子类型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魏岩,严成,尹林克[5](2002)在《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 Moq.)的种子多型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榆钱菠菜(Atriplex aucheri Moq.)为藜科滨藜属植物,分布于高加索、中亚、哈萨克斯坦、伊朗。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多生长于生存条件较为恶劣的平原荒漠、盐漠和弃耕荒地,具有很强的抗干旱、盐碱和耐贫瘠能力。据中国植物志和新疆植物志记载,该种植物的雌花、果实及种子具有二型性:有花被雌花中种子横生,黑色;无花被雌花中种子1种,直立,褐色。本文对生于不同环境的3个居群的植株、花及果实的外部形态进行规察,表明该种植物无花被雌花中种子有黑色和褐色2种,且包被这2种种子的苞片都有大小两种。本文将为野榆钱菠菜种内生态变异的式样、性质、机制和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2-11-01)
野榆钱菠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野榆钱菠菜有3种形态的果实和种子,这3种果实在形状、大小、颜色、着生方式及包被其苞片的大小上均有差异。以野榆钱菠菜的3种果实(种子)为材料,在暗/光为5℃/25℃,5℃/15℃,15℃/25℃,暗周期和光周期同为12 h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新采收的C型种子成熟后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并且在5℃/25℃下的萌发率最高(>90%);A型和B型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划破种皮后,A型和B型种子在3个温变处理下的萌发率显着提高,12星期的低温层积处理也能有效地加速和提高A型和B型种子的萌发率,表明A型和B型种子的休眠属于非深度生理休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榆钱菠菜论文参考文献
[1].马赫,魏岩,穆晨.野榆钱菠菜叁种异型种子幼苗的生长特性[J].草业学报.2018
[2].魏岩,刘鹏伟,安沙舟.野榆钱菠菜的果实多型性及其萌发对策[J].干旱区研究.2007
[3].魏岩,严成.野榆钱菠菜的物候及花的生物学特性观察[C].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2003
[4].魏岩,严成,尹林克.野榆钱菠菜(Atriplexaucheri)的种子多型性及生态型[J].西北植物学报.2003
[5].魏岩,严成,尹林克.野榆钱菠菜(AtriplexaucheriMoq.)的种子多型性[C].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