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油条件论文-李书义,郭峰,栗心明,刘成龙

供油条件论文-李书义,郭峰,栗心明,刘成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供油条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滴,油气润滑,弹流润滑,限量润滑

供油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李书义,郭峰,栗心明,刘成龙[1](2019)在《离散供油弹流润滑条件下油滴间距临界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离散油滴供油条件下,建立了相应的简化弹流润滑模型,数值模拟了一列油滴通过点接触弹流接触区的全过程.结果表明:离散多油滴供油时,接触区润滑油膜厚度会经历3个阶段,即上升期、振荡期和稳定期;相邻油滴的间距影响到接触区润滑状态,过大的间距会导致接触区润滑失效.为保证接触区的连续有效润滑,油滴间距存在一个临界值,需保证离散油滴间距不应大于此临界值;卷吸速度、润滑油黏度和载荷都会影响到离散油滴的润滑成膜特性,进而改变油滴间距的临界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武丹丹[2](2018)在《供油条件对圆柱滚子非牛顿热弹流润滑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圆柱滚子轴承的乏油润滑现象,从理论和试验两部分展开研究。应用Elrod算法求解线接触Carreau流变模型热乏油润滑问题;对高速、宽载荷范围的乏油热弹流润滑次表面应力进行分析;采用叁种供油函数模型,研究了入口供油层厚度对其润滑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定量供油条件下圆柱滚子接触副的乏油润滑现象。首先,采用Elrod算法,建立了Carreau流变模型无限长线接触乏油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了入口供油厚度、载荷、速度参数对油膜压力、油膜厚度、入口气液界面位置、油膜最高温度以及固体表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油层厚度的降低,载荷和速度参数对膜厚的影响逐渐减弱;严重乏油状态下,接触区油膜厚度主要受入口供油层厚度的影响,而不受载荷、速度参数的影响。其次,建立了考虑固体次表面应力的无限长线接触乏油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了油膜最高温度以及摩擦系数随载荷、入口供油层厚度以及滑滚比的变化;并且分析了轻载到重载范围内,入口供油层厚度对固体次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滑滚比范围内,轻载到重载状态下,滑滚比对摩擦系数以及油膜最高温度的影响明显不同;入口供油层厚度对固体次表面应力分布有一定影响,严重乏油状态较充分供油状态下的次表面应力略大;与重载状态相比,轻载状态下,次表面应力分布受供油层厚度影响较大。再次,基于不同的供油模型,建立了乏油条件下圆柱滚子接触副的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分别研究了供油层厚度为常数、滚子重复碾压效应和“两边高、中间低”的油层分布叁种供油模型下,圆柱滚子中部和端部位置的乏油润滑问题。结果表明,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入口供油层厚度逐渐降低,膜厚减小,端泄现象减弱;油膜压力升高,且端部压力升高较快;油膜中层温度以及固体表面温度均升高。端部附加供油层厚度主要影响端部位置润滑特性,对中部位置润滑特性无明显影响;随着端部附加供油层厚度的增加,端部中层油膜温度逐渐增加,而固体表面温度逐渐降低。最后,在光干涉试验台上进行了圆柱滚子接触副的乏油润滑试验。分析了乏油状态下,载荷、速度参数对接触区膜厚的影响;以及定载荷、速度条件下,供油量对油膜形状以及入口气液界面位置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油品作用下,滚子端部和中部位置的乏油润滑现象。结果表明,供油量一定时,速度越高、载荷越大、粘度越高,接触区越容易处于乏油润滑状态;接触区处于乏油润滑状态时,载荷和速度等参数对膜厚影响很小,膜厚主要受供油量的影响。受挤压效应的影响,接触区中部先进入乏油润滑状态,端部后进入乏油润滑状态,这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李书义[3](2018)在《微油滴供油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润滑是一种可控供油和环境友好的微量润滑技术,润滑剂会以微油滴形式输送到润滑部位。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微油滴供油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弹流润滑)问题,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微油滴弹流润滑进行研究。本文先从理论建模和计算入手,优化数值方法,使其具有快速的收敛性和良好的稳定性,既能成功实现极薄供油层(10 nm)下球-面间润滑(近似于干接触)的数值模拟,又可以应对微油滴穿过接触区发生的局部区域时变弹流润滑的计算。建立了单个微油滴供油下球-面接触弹流润滑模型,数值模拟了微油滴随卷吸运动通过弹流接触区的全过程。附着在平面上的油滴与球壁接触后会在入口处出现挤压铺展现象,且铺展距离直接影响到接触区弹流润滑状态。文中讨论了卷吸速度、润滑油粘度、油滴基圆半径和表面粗糙度对微油滴弹流润滑的影响。结果显示,过大的卷吸速度或润滑油粘度会导致微油滴挤压铺展不充分,微油滴未发生充分变形直接从接触区穿过,产生凹陷润滑油膜,造成弹流接触区润滑失效;为产生有效弹流润滑,同体积条件下微油滴基圆半径存在一定最适的变化范围;表面粗糙度不会改变微油滴弹流润滑的基本特性,但其纹理方向会影响到油滴的挤压铺展。然后进一步建立了离散多油滴供油弹流润滑模型,采用单列(Ⅰ型)或双列对称(Ⅱ型)分布,在接触区形成了连续的弹流润滑油膜。计算显示,油膜厚度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分析了油滴数量、油滴间距、卷吸速度、润滑油粘度及接触角等因素的影响,并对两种油滴分布类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恒定体积的润滑油,为了达到最佳润滑效果,其均分后微油滴的数量和大小之间存在一个平衡,两种油滴分布类型下均存在着最佳油滴数量,使得接触区有效润滑时间最长;离散油滴之间相邻间距会影响润滑油膜的连续性,超过其最佳间距值后会导致接触区润滑失效,同时此临界值会受到卷吸速度、润滑油粘度和接触角的影响。考虑了球-面间相对滑动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油滴线性滑动变形的弹流供油方程,研究了滑滚比、微油滴高度、润滑参数η_0u_e、载荷及微油滴体积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球-面间相对滑动会导致微油滴在楔形间隙内被拉长,进而延长了润滑油供给时间,提高了弹流接触区的有效润滑时间,但滑滚比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后反而会造成弹流接触区润滑失效;微油滴高度的增加可进一步增大微油滴被拉长距离,但也会缩小挤压铺展距离;接触区有效润滑的前提下,润滑参数η_0u_e的增大会缩小滑滚比的可允许变化范围,且滑滚比越大的工况下载荷的影响会越明显。最后,利用自制的点接触双色光弹流润滑油膜测量实验台对微油滴弹流润滑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滑滚比、速度等因素对微油滴润滑性能的影响。无论纯滚条件还是相对滑动条件下,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结果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志成[4](2018)在《不同供油条件对混合润滑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润滑的研究过程中,最先是从弹流润滑开始的,弹流润滑是一种只考虑了弹性变形和流体润滑的润滑状态。但在实际工程生产中,许多低速、重载的机械和精密机械在接触界面间同时存在流体润滑和微凸体接触,这样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混合润滑状态。混合润滑状态的外加载荷由润滑油膜和微凸体接触共同承担,对于混合润滑的研究需要同时处理接触和润滑问题。尽管混合润滑经常发生,但是其数值模拟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不同供油条件下的混合润滑,并分析了粘度、卷吸速度、载荷、粗糙表面对混合润滑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充分供油条件下的弹流润滑,建立了等温弹流润滑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及Matlab仿真,发现了弹流润滑油膜的典型特征,并对载荷、卷吸速度、粗糙表面、材料参数对点接触弹流润滑润滑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弹流润滑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弹流润滑与混合润滑的区别和联系,建立了混合润滑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粘度、卷吸速度对混合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从弹流润滑到混合润滑的变化过程。在考虑到实际工程中,机械设备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处于乏油和干涸的润滑状态,所以本文又对乏油条件下的混合润滑进行了研究,建立乏油润滑的分析模型。研究了初始供油量、卷吸速度、载荷在乏油状态下的润滑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臧淑燕,郭峰,李超,栗心明[5](2018)在《限量供油条件下面接触润滑油膜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面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系统,在限量润滑油供给条件下研究了润滑油膜特性.同时,定义了相对油膜厚度,即限量供油与充分供油条件下的油膜厚度之比,用于表征限量供油下润滑油膜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限量供油条件下,随着玻璃盘的速度增大,油膜厚度先增加,随后,乏油的出现使得油膜厚度几乎保持不变.由于在润滑轨道上没有充分的润滑油回充,润滑油的黏度和回流时间对润滑膜的形成影响很大.只有当乏油变得严重时,入口乏油区才会承受一定载荷.(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周海仑,张明,成晓鸣,唐振寰,曹鹏[6](2018)在《供油条件对挤压油膜阻尼器等效阻及周向位置阻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供油条件对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特性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阻尼器的建模和数值仿真模拟。为了保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借助于双向激励试验器,基于机械阻抗法获得油膜阻尼,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供油孔数量、供油孔横截面积、供油槽尺寸以及供油流量等对阻尼器等效阻尼和周向位置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受到供油孔处的供油压力影响,单孔供油阻尼器提供的阻尼随周向位置呈现近似简谐函数曲线的变化规律,多个对称分布的供油孔可以有效地抑制这种影响,含有叁个或者四个对称供油孔的阻尼器,不同周向位置的阻尼在一个进动周期内几乎保持不变。对于供油槽较浅的情况,阻尼器的等效阻尼随着偏心率的增加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随着供油槽深度的增加,非线性增加的趋势逐渐减弱;而供油槽较深时,等效阻尼随着偏心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另外,阻尼器供油槽宽度和供油流量对阻尼器的阻尼特性也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辉,宋少康,张瑞鸣[7](2017)在《不同供油条件下的齿轮应力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UG软件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建模,分析得到不同供油条件下啮合齿轮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啮合过程中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入点、节点和啮出点叁点分别加载相应的载荷。通过分析得到应力应变云图,得出在乏油条件下油膜压力对齿轮产生的冲击较大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7年11期)

赵辉,崔传辉,张炎坤[8](2017)在《考虑热效应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供油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考虑热效应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建模,分析得到了热效应对其供油条件的影响。利用多重网格法,得到了啮合过程中啮入点、节点和啮出点叁点在不同供油条件下考虑热效应的弹流数值解。结果表明:起初随着供油膜厚的增加,叁点的膜厚也随之增加,但是啮入点和节点的乏油区出现了热振荡现象,但当其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叁点的膜厚不再随之变化而变化,说明在热效应的影响下,之前被认为是不利因素的乏油现象,润滑状况得到改善,供油量存在一个临界位置,超过此位置,会造成浪费。(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7年20期)

本刊[9](2017)在《JB/T 7761.1—2016《柴油机喷油泵供油角度自动提前器 第1部分:技术条件》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4月5日发布了JB/T 7761.1—2016《柴油机喷油泵供油角度自动提前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该标准由全国燃料喷射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于2016年9月1日起实施。JB/T 7761.1—2016是对JB/T 7761.1—2004《柴油机喷油泵供油角度自动提前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的修订。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本文来源于《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期刊2017年09期)

李书义,郭峰,臧淑燕[10](2016)在《定量供油条件下面接触油膜润滑特性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定量供油条件下的面接触流体润滑理论模型,数值分析面接触副的膜厚-速度特性以及各工况参数对接触区润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油量一定时,乏油现象会在某个卷吸速度下出现,并随卷吸速度增加逐渐恶化,而出口膜厚则随着卷吸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逐渐达到稳定,且其值接近于供油膜厚,与实验的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供油量越小,或润滑油黏度越大,出口膜厚随卷吸速度的改变量越小。(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6年10期)

供油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圆柱滚子轴承的乏油润滑现象,从理论和试验两部分展开研究。应用Elrod算法求解线接触Carreau流变模型热乏油润滑问题;对高速、宽载荷范围的乏油热弹流润滑次表面应力进行分析;采用叁种供油函数模型,研究了入口供油层厚度对其润滑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定量供油条件下圆柱滚子接触副的乏油润滑现象。首先,采用Elrod算法,建立了Carreau流变模型无限长线接触乏油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了入口供油厚度、载荷、速度参数对油膜压力、油膜厚度、入口气液界面位置、油膜最高温度以及固体表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油层厚度的降低,载荷和速度参数对膜厚的影响逐渐减弱;严重乏油状态下,接触区油膜厚度主要受入口供油层厚度的影响,而不受载荷、速度参数的影响。其次,建立了考虑固体次表面应力的无限长线接触乏油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了油膜最高温度以及摩擦系数随载荷、入口供油层厚度以及滑滚比的变化;并且分析了轻载到重载范围内,入口供油层厚度对固体次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滑滚比范围内,轻载到重载状态下,滑滚比对摩擦系数以及油膜最高温度的影响明显不同;入口供油层厚度对固体次表面应力分布有一定影响,严重乏油状态较充分供油状态下的次表面应力略大;与重载状态相比,轻载状态下,次表面应力分布受供油层厚度影响较大。再次,基于不同的供油模型,建立了乏油条件下圆柱滚子接触副的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分别研究了供油层厚度为常数、滚子重复碾压效应和“两边高、中间低”的油层分布叁种供油模型下,圆柱滚子中部和端部位置的乏油润滑问题。结果表明,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加,入口供油层厚度逐渐降低,膜厚减小,端泄现象减弱;油膜压力升高,且端部压力升高较快;油膜中层温度以及固体表面温度均升高。端部附加供油层厚度主要影响端部位置润滑特性,对中部位置润滑特性无明显影响;随着端部附加供油层厚度的增加,端部中层油膜温度逐渐增加,而固体表面温度逐渐降低。最后,在光干涉试验台上进行了圆柱滚子接触副的乏油润滑试验。分析了乏油状态下,载荷、速度参数对接触区膜厚的影响;以及定载荷、速度条件下,供油量对油膜形状以及入口气液界面位置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油品作用下,滚子端部和中部位置的乏油润滑现象。结果表明,供油量一定时,速度越高、载荷越大、粘度越高,接触区越容易处于乏油润滑状态;接触区处于乏油润滑状态时,载荷和速度等参数对膜厚影响很小,膜厚主要受供油量的影响。受挤压效应的影响,接触区中部先进入乏油润滑状态,端部后进入乏油润滑状态,这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供油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1].李书义,郭峰,栗心明,刘成龙.离散供油弹流润滑条件下油滴间距临界值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

[2].武丹丹.供油条件对圆柱滚子非牛顿热弹流润滑状态的影响[D].青岛理工大学.2018

[3].李书义.微油滴供油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4].周志成.不同供油条件对混合润滑性能影响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8

[5].臧淑燕,郭峰,李超,栗心明.限量供油条件下面接触润滑油膜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8

[6].周海仑,张明,成晓鸣,唐振寰,曹鹏.供油条件对挤压油膜阻尼器等效阻及周向位置阻尼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18

[7].赵辉,宋少康,张瑞鸣.不同供油条件下的齿轮应力有限元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

[8].赵辉,崔传辉,张炎坤.考虑热效应的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供油条件分析[J].南方农机.2017

[9].本刊.JB/T7761.1—2016《柴油机喷油泵供油角度自动提前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介绍[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7

[10].李书义,郭峰,臧淑燕.定量供油条件下面接触油膜润滑特性的数值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6

标签:;  ;  ;  ;  

供油条件论文-李书义,郭峰,栗心明,刘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