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落叶松挥发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挥发物,缓释方法,微胶囊,兴安落叶松
落叶松挥发物论文文献综述
林健,刘文波,孟昭军,严善春[1](2014)在《落叶松单萜类挥发物微胶囊缓释剂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萜类植物挥发物挥发性较强,能够影响昆虫的行为。为了延长其作用时间,本研究选取落叶松单萜类挥发物α-蒎烯、月桂烯和莰烯,将其制成微胶囊悬浮剂喷施2年生兴安落叶松树苗,同时直接用3种挥发物喷施落叶松苗,进行对比。在处理后的5 d内,通过室内Y形管嗅觉仪和室外笼罩试验,分别测定各处理落叶松苗对落叶松毛虫雌成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α-蒎烯1μLmL和月桂烯1μLmL对雌虫有显着引诱作用(P<0.01);两者的微胶囊缓释剂有明显的引诱作用,效果可持续4 d;莰烯2μLmL有显着驱避作用(P<0.01);其微胶囊缓释剂有明显的驱避作用,效果可持续4 d;在施用α-蒎烯或月桂烯的各树苗上,雌虫产卵量显着高于对照,效果可持续3 d;莰烯的各处理树苗上,落叶松毛虫雌虫产卵量显着低于对照,效果可持续3 d。这表明单萜类挥发物的微胶囊悬浮剂与挥发物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并可以有效延长挥发物的作用时间。(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林健,刘文波,孟昭军,严善春[2](2014)在《缓释单萜类挥发物对落叶松毛虫行为及落叶松主要防御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萜类植物挥发物能够影响昆虫行为,为了延长其作用时间并初步测定特定单一的单萜类挥发物是否为生物间的信号物质,选取落叶松挥发物α-蒎烯、月桂烯和莰烯,进行缓释处理后施用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苗木并进行生测。将3种挥发物倒入缓释瓶中,挂于2年生落叶松苗木中下部;以用3种挥发物直接喷施落叶松苗为对照。通过室内Y形管嗅觉仪和室外苗木罩笼产卵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落叶松苗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雌成虫产卵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测定落叶松针叶内与抗虫相关的几种主要防御蛋白的活力。Y管嗅觉仪测定结果显示,用α-蒎烯和月桂烯喷施及缓释处理的落叶松对雌成虫有显着引诱作用;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5d;施用莰烯有显着驱避作用,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4d。室外笼罩试验结果表明,在分别施用α-蒎烯或月桂烯的树苗上,落叶松毛虫雌虫产卵量显着高于对照,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3d;施用莰烯的树苗上,落叶松毛虫雌虫产卵量显着低于对照,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3d。表明挥发物装于缓释瓶内与挥发物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并可以有效延长挥发物的作用时间。各处理落叶松针叶内POD、CAT、PAL、PPO、CI和TI的活性均无显着变化,说明这3种单萜类挥发物不是兴安落叶松的预警信号物质,单一施用不能系统诱导增强落叶松的抗虫性,只起到落叶松毛虫行为干扰剂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李菁,骆有庆,石娟[3](2012)在《受害兴安落叶松挥发物混合物对林间昆虫的诱集》一文中研究指出植株释放的挥发物能够调节寄主、害虫及天敌叁者关系,是植物与害虫协同进化的产物。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种类虽已确定,但这些物质,特别是受害植株所释放的挥发物对林间昆虫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在3种林龄林分内设置携带受害兴安落叶松枝叶挥发物的诱捕器以考察其对林间昆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物混合物对昆虫诱集效果良好,特别是对天牛类及叶甲类。林龄并未对挥发物的引诱效果造成显着影响,可能与本研究年龄组的划分标准有关。文章指出应将诱集昆虫群落进一步细化,并对关键种或类群进行电生理方面的深入探讨。本文也指出了受害兴安落叶松挥发物混合物发展为植物源农药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徐伟,严善春,廖月枝,冯春富[4](2009)在《落叶松(Larix gemelinii)苗挥发物两种收集方法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预浓缩和固相微萃取(SPME)2种方法对2年生兴安落叶松苗挥发物成分进行采集并做GC-MS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苗挥发物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其中α-蒎烯、4(10)-侧柏烯、莰烯、β-蒎烯、D-柠檬烯和β-水芹烯所占比例较高;整株、针叶和树皮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针叶中饱和烷烃含量较高,树皮中倍半萜烯、醇、酮和酯类挥发物含量较高,并且这2种组织经SPME采集检测的挥发物中石竹烯和α-蛇麻烯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它们可能在昆虫近距离寄主定位中起作用。对2种气体收集方法的分析比较,认为预浓缩结果接近落叶松挥发物组分和含量的自然特征,SPME受萃取头纤维特性的影响,对倍半萜稀类化合物吸附作用强,对烷烃吸附差,并且不同化合物的同时存在可能影响其吸附效率,导致检测量准确度下降,因此预浓缩法更适合植物挥发物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严善春,杨慧,高璐璐,王志波,毛洪波[5](2009)在《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4mol·L-1浓度下,雌蛾除了对R-α-蒎烯、雄蛾除了对R-α-蒎烯和水芹烯没有明显EAG反应外,对其余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并且雌、雄虫之间的EAG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9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0.8mol·L-1这5个浓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S-α-蒎烯、S-β-蒎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叶醇这6种物质在一定浓度下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偏好(P<0.05);雄虫对罗勒烯、月桂烯、莰烯、叶醇这4种物质在一定浓度下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偏好(P<0.05)。由于鞘蛾幼虫具有潜叶取食的特殊习性,为探索利用外源植物挥发物对其取食行为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筛选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喷施到健康落叶松苗上,观察幼虫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喷施挥发物的样枝上,0.004mol·L-1月桂烯造成幼虫的死亡虫数最少,与对照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枝上幼虫死亡率较对照差异极显着(P<0.01),表明挥发物可能对幼虫有致害作用,其中,S-α-蒎烯0.04mol·L-1造成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达86.67%。(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严善春,杨慧,高璐璐,王志波,毛洪波[6](2008)在《落叶松挥发物及7种药剂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嗅觉和产卵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7种药剂及筛选出的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喷施到健康落叶松苗上,观察成虫的趋向行为、嗅觉和产卵反应。结果表明:对雌成虫,S-α-蒎烯0.004mol·L-1、S-β-蒎烯0.0004mol·L-1和3-蒈烯0.04mol·L-1有诱引作用(P<0.05);对S-α-蒎烯0.04mol·L-1和月桂烯0.8mol·L-1有显着驱避作用(P<0.01);吡虫啉3000倍液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对鞘蛾有明显驱避作用(P<0.01或P<0.05)。与对照平均每雌产卵量15.79-16.73枚相比,喷施挥发物和7种药剂均能够显着降低鞘蛾在落叶松苗上的产卵量;其中,鞘蛾在喷施水芹烯0.0004mol·L-1和月桂烯0.8mol·L-1的落叶松苗上的平均每雌产卵量最少,分别为5.63枚和5.21枚,喷施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枝时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3.13枚和3.33枚。(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8年12期)
韩芬[7](2008)在《华北落叶松枝叶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化感作用是影响森林天然更新的重要因子。开展华北落叶松化感作用的研究,不仅可深入揭示其由于连栽或纯林导致的林分生产力下降、自然更新能力降低等问题,而且对建立华北落叶松林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促进华北落叶松林的持续经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了华北落叶松枝叶的挥发性气体和挥发油对自身种子萌发和胚根、胚芽生长的化感作用研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华北落叶松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枝叶的挥发性气体对其自身的种子萌发和生长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枝叶挥发性气体试验组的发芽率、萌发速度指数分别降低了7.33%、35.56%,胚根长、胚轴长、胚根和胚轴鲜重在种子萌发阶段分别降低了42.4%、28.5%、32.9%、33.3%,在生长初期阶段分别降低了20.4%、21.5%、18.6%、26.3%。(2)华北落叶松枝叶的挥发油对其自身的种子萌发和生长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挥发油试验组的发芽率、萌发速度指数分别降低了12.00%、28.06%,胚根长、胚轴长、胚根和胚轴鲜重在种子萌发阶段分别降低了17.5%、22.1%、25.0%、21.4%,在生长初期阶段分别降低了47.7%、13.0%、50.5%、5.0%。(3)化感响应指数(RI)均小于零,化感作用表现为抑制。华北落叶松枝叶挥发性气体试验组发芽率、萌发速度指数的RI值分别为-0.14、-0.35,胚根长、胚轴长、胚根和胚轴鲜重的RI值在种子萌发阶段分别为-0.41、-0.29、-0.329、-0.333,在生长初期阶段分别为-0.22、-0.21、-0.505、-0.050;挥发油试验组发芽率、萌发速度指数的RI值分别-0.18、-0.28,胚根长、胚轴长、胚根和胚轴鲜重的RI值在种子萌发阶段分别-0.17、-0.22、-0.250、-0.214,在生长初期阶段分别-0.48、-0.13、-0.186、-0.263。(4)华北落叶松枝叶的挥发性气体和挥发油对自身种子萌发都显示出延迟萌发和抑制萌发的作用,虽然对胚根和胚轴伸长量、生物量的减少程度不同,但也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华北落叶松具有显着的化感潜势,枝叶的挥发物是其释放的化感物质之一,能抑制自身生长,即具有自毒作用。(5)对华北落叶松枝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挥发油中含量较大的化合物有20种,占总挥发物的75.30%。主要化合物有大根香叶烯(11.35%)、1-异丙基-4,7-二甲基-1,2,4a,5,8,8a-六氢萘酚(6.53%)、石竹烯(5.84%)、长叶松节烷(5.23%)、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1,2,3,4,4a,5,6,8a-八氢萘(5.21%)、(E)-3,7,11-叁甲基-1,6,10-十二烷叁烯-3-醇(5.17%)、.tau.-Muurolol (4.55%)、α-杜松醇(4.31%)、α-石竹烯(4.22%)等,其中存在较多的萜类化合物,有5个单萜,12个倍半萜。挥发物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芽生长所表现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挥发油中较高含量的萜类化合物有关。(6)华北落叶松枝叶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影响自身的更新,可能是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退化的一个原因,并且可能会影响到周围其它物种的分布和生长,从而导致其林分结构单一,生态幅减小,群落不稳定。(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杨慧[8](2008)在《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及其触角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obducta(Meyrick)]在落叶松叶部潜叶危害,在我国东北林区的落叶松林内常爆发成灾,危害严重时,林分似火烧状,甚至会导致大量林木枯死,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控制其猖獗危害。植物挥发物大多具有一定的“气味”,作为影响昆虫行为的化学信号物质,在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昆虫之间起着重要作用,而无公害防治作为一种绿色的、环境友好的防治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次研究了兴安落叶松鞘蛾对落叶松挥发物和无公害药剂的反应,首次观察了鞘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为探索昆虫与植物化学信息联系以及开展林间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应用触角电位仪测试了鞘蛾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在0.4mol L~(-1)浓度下,雌蛾除了对R-α-蒎烯、雄蛾除了对R-α-蒎烯和水芹烯没有明显EAG反应外,对其余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并且,鞘蛾对不同挥发物的EAG反应在雌、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应用“Y”型嗅觉仪测定鞘蛾对上述9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0.8mol L~(-1)这5个浓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雌蛾对S-α-蒎烯0.004mol L~(-1),S-β-蒎烯0.0004mol L~(-1),水芹烯、叶醇0.04mol L~(-1),3-蒈烯0.0004、0.04mol L~(-1)有诱引反应(P<0.05);对S-α-蒎烯0.04mol L~(-1),水芹烯0.0004mol L~(-1),月桂烯0.004、0.8mol L~(-1)有驱避反应(P<0.05)。雄蛾对罗勒烯、月桂烯0.0004mol L~(-1),叶醇0.004mol L~(-1)有诱引反应(P<0.05);对莰烯0.004、0.0004mol L~(-1)有驱避反应(P<0.05)。根据上述嗅觉反应结果筛选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和浓度,喷施到健康落叶松笛上,观察成虫的嗅觉和产卵行为以及幼虫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S-α-蒎烯0.004molL~(-1)、S-β-蒎烯0.0004mol L~(-1)和3-蒈烯0.04mol L~(-1)对雌成虫有诱引作用(P<0.05),S-α-蒎烯0.04mol L~(-1)和月桂烯0.8mol L~(-1)对雌成虫有驱避作用(P<0.01);喷施挥发物的样枝上,月桂烯0.004mol L~(-1)造成幼虫的死亡虫数最少,与对照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枝上幼虫死亡率较对照差异极显着(P<0.01),其中,S-α-蒎烯0.04mol L~(-1)造成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达86.67%;喷施挥发物均能够显着降低鞘蛾在落叶松苗上的产卵量,与对照的平均每雌产卵量15.79枚相比差异显着(P<0.05),其中,鞘蛾在喷施水芹烯0.0004mol L~(-1)和月桂烯0.8mol L~(-1)的落叶松苗上的平均每雌产卵量最少,分别为5.63枚和5.21枚,但二者间差异不显着(P>0.05)。为探索无公害药剂对鞘蛾行为的影响和防治效果,利用7种无公害药剂测试了鞘蛾雌虫的行为趋向和产卵反应。结果表明,仅有吡虫啉3000倍液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表现出对鞘蛾的驱避作用。鞘蛾在喷施无公害药剂的落叶松枝条上的产卵量与对照及喷施挥发物相比显着减少(P<0.05),其中,在喷施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枝条上的产卵量最少,平均每雌产卵量分别为3.13枚和3.33枚,但二者间差异不显着(P>0.05)。应用扫描电镜对鞘蛾触角及其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兴安落叶松鞘蛾触角为丝状,其上共有8种感器:板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毛形感器、鳞形感器、叉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对各种感器的形态、分布特点进行了描述,推测其可能具有的功能。板形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数量最多,毛形感器次之;鳞形感器为雌、雄蛾末节鞭亚节特有;首次发现叉形感器,数量少,仅在雌蛾触角上零星分布,该感器功能尚不清楚。雌、雄蛾触角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表现为雌、雄触角大小不同,触角感器类型、大小、数量、分布不同。透射电镜观察到板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毛形感器受神经元支配,推测具有化学感受功能;栓锥形感器的神经元终止于类似管状体的结构,推测具有味觉/机械感受功能。此外,发现触角顶端分布有感觉栓,推测具有机械感受功能。综上所述,寄主植物落叶松挥发物能够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嗅觉、取食、产卵等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无公害药剂也能一定程度地影响鞘蛾行为趋向和产卵反应,因此,可将外源植物挥发物和无公害农药用于落叶松鞘蛾的综合治理,达到生态安全地控制鞘蛾危害的目的;昆虫感器研究也为进一步探讨昆虫与植物信息联系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8-04-01)
严善春,刘英胜,王琪,程红,张健[9](2007)在《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6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R型α-蒎烯、S型α-蒎烯、罗勒烯、S型β-蒎烯、水芹烯、莰烯等6种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理状况的落叶松毛虫对6种挥发物的7个浓度的EAG反应中,除对0.1μL.μL-1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是未交尾雌虫>已交尾雌虫>未交尾雄虫外,对水芹烯的其它不同浓度以及其它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均是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未交尾雌、雄蛾的EAG反应差异显着(P<0.05),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雄蛾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表明已交尾雌蛾对寄主植物气味更为敏感。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水芹烯的EAG反应均比较敏感。在暗周期内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雄蛾的活跃期在20:00—4:00,与其羽化、交尾、产卵期一致。(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7年07期)
落叶松挥发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萜类植物挥发物能够影响昆虫行为,为了延长其作用时间并初步测定特定单一的单萜类挥发物是否为生物间的信号物质,选取落叶松挥发物α-蒎烯、月桂烯和莰烯,进行缓释处理后施用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苗木并进行生测。将3种挥发物倒入缓释瓶中,挂于2年生落叶松苗木中下部;以用3种挥发物直接喷施落叶松苗为对照。通过室内Y形管嗅觉仪和室外苗木罩笼产卵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落叶松苗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雌成虫产卵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测定落叶松针叶内与抗虫相关的几种主要防御蛋白的活力。Y管嗅觉仪测定结果显示,用α-蒎烯和月桂烯喷施及缓释处理的落叶松对雌成虫有显着引诱作用;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5d;施用莰烯有显着驱避作用,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4d。室外笼罩试验结果表明,在分别施用α-蒎烯或月桂烯的树苗上,落叶松毛虫雌虫产卵量显着高于对照,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3d;施用莰烯的树苗上,落叶松毛虫雌虫产卵量显着低于对照,缓释处理的效果可持续3d。表明挥发物装于缓释瓶内与挥发物具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并可以有效延长挥发物的作用时间。各处理落叶松针叶内POD、CAT、PAL、PPO、CI和TI的活性均无显着变化,说明这3种单萜类挥发物不是兴安落叶松的预警信号物质,单一施用不能系统诱导增强落叶松的抗虫性,只起到落叶松毛虫行为干扰剂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落叶松挥发物论文参考文献
[1].林健,刘文波,孟昭军,严善春.落叶松单萜类挥发物微胶囊缓释剂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
[2].林健,刘文波,孟昭军,严善春.缓释单萜类挥发物对落叶松毛虫行为及落叶松主要防御蛋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
[3].李菁,骆有庆,石娟.受害兴安落叶松挥发物混合物对林间昆虫的诱集[J].应用昆虫学报.2012
[4].徐伟,严善春,廖月枝,冯春富.落叶松(Larixgemelinii)苗挥发物两种收集方法的对比分析[J].生态学报.2009
[5].严善春,杨慧,高璐璐,王志波,毛洪波.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J].林业科学.2009
[6].严善春,杨慧,高璐璐,王志波,毛洪波.落叶松挥发物及7种药剂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嗅觉和产卵反应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8
[7].韩芬.华北落叶松枝叶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8
[8].杨慧.兴安落叶松鞘蛾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及其触角感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9].严善春,刘英胜,王琪,程红,张健.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6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J].林业科学.2007